36氪
将大数据处理搬到云端,以色列初创公司SiSence获3000万美元融资
据Reuters报道,大数据初创公司 SiSence 获得 3000 万美元 C 轮融资,领投方为 DFJ Growth,参投方有 Battery Ventures、 Genesis Partners 和 Opus Capital。SiSence 去年曾获得 1000 万美元的融资,累计融资已经达到 5000 万美元。
大数据方兴未艾,提供大数据服务的公司也越来越多。SiSence 不同的地方在于他降低了企业参与大数据的门槛。SiSence 收集并整合客户数据库、CRM、ERP、CSV 中的数据,系统自动处理数据,然后以易懂的报告形式呈现给客户,帮助客户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一般的大数据虽然是基于云端,但数据的处理还是要依靠内存。SiSence 在云端进行数据处理,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电脑查看,还可以使用平板等便携设备查看。企业无需额外购买昂贵的运算处理设备。
SiSence 成立于 2004 年,公司总部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雅法。SiSence70% 的销售来源于美国,计划明年在硅谷成立公司,用这笔融资快速扩展在美国的业务。
SiSence 现在的客户大约有 500 个,包括 eBay、 ESPN 和 Carlsberg,但仍未盈利。公司 CEO Amit Bendov 预计今年 SiSence 的销售额可以达到去年的 3 倍,2015 年可实现盈利。
近期也有多家大数据公司获得融资。企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公司Concurrent获千万美元融资,大数据销售管理服务提供商InsideSales获得1亿美元C轮融资,为企业级市场提供大数据系统处理的创业公司Cloudera融资9亿美元。相比于这些公司新获得的融资,SiSence 的融资金额并不算多。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小石头]
36氪
8点后职业远程培训,对接线上优质的行业导师资源
工作之后觉得在学校学的东西不好用或者不够用是常有的事,而参加一些所谓“大师”的培训也是件费力费线又让人没底的事儿,正是瞄准这个问题,8 点后希望为需要某领域培训或咨询的用户对接线上优质的行业导师资源,向用户提供类似 Helpouts 的实时视频远程一对一培训,只不过目前集中在金融、医疗保健、投资管理、消费品等行业。
8 点后本是一家线下培训机构,不过,由于线下供需双方的需求沟通、时间协调等都需要中间机构来回地协调,而且定价机制也显得不那么透明,整个过程非常低效,因此希望把职业发展、行业交流、面试辅导等服务转到线上来,线上,8 点后让各行各业的导师自行定价,自行设置可提供服务的时间,学员只需自助预约即可。该团队在培训行业已积累有 5-10 年的待业经验,平台上聚集的 300 多位导师几乎都来自一度人脉,很多都是海内外大公司的当前从业者,为保证导师质量,8 点后目前尚未开放导师注册,后期会根据公司邮箱、 从业证书、工作证、LinkedIn 资料等标准审核入驻。
8 点后的服务的主要交互方式就是实时一对一的视频,此外,学员还可以像在知乎上提问那样给导师文字留言,导师可以将这部分沉淀下来的知识公开出来,一方面让更多人受益,另一方面也沉淀的也是自己的口碑,令更多人预约自己的服务。其实,海外中国留学生是 8 点后一个重要的目标受众群,出于回国出工作的需求,他们对于这种灵活的在线辅导模式接受程度较高,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也更强。
如果这种模式走得通畅的话,8 点后还会扩展至更多技能性的服务,如各类工艺、下厨、修理等等,这些就更偏向 Helpouts 的内容了;如果用户规模、数据足够多的话,它们还会向招聘领域延伸,一方面很多导师本就是公司从业人员,可以发布工作机会出来,当然也希望像 Linked 那样通过大数据连接推荐合适的人才。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Chloe]
36氪
完成任务管理、知识沉淀及任务评价体系闭环,团队协作工具V 部落上线 3.0 版
团队协作工具 V 部落(Web/iPhone/iPad/Android) 是众多帮助企业提高效率的协同工具之一,今天其 3.0 版本正式上线,在产品形态上,从原先的只是知识沉管理和效率管理并举,演化成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为主,知识沉淀作为提升效率的辅助功能。
V 部落的层级划分是:公司/组织(即一个V部落)、项目团队、及项目下的具体任务。和同类产品不同的是,单个的任务,只能指派一位负责人(其他成员可以通过 follow,来跟踪最新进展), 多人协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则通过子任务实现,子任务也只能指派一位成员。在任务呈现上,V 部落也采用了 Trello 式的任务看板,不同的是,团队成员除了拖拽方式,也可直接打钩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具体的项目,也可附上对应的文章或文件,做知识辅助。团队成员可通过任务中心查看及打钩完成同自己相关的所有任务。另外,V部落也支持以外部社区的方式和客户以及合作伙伴进行协作。
V 部落同其他产品最大的不同是,它不仅会“量化给用户带来的实际价值”并且“将结果推送给用户”,告诉用户“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效率”的功能也在完善之中。
具体而言,团队成员在创建任务时,会有预计启动时间、任务点或工作量(任务右上角的汗水)等多项指标。当成员打钩标识完成任务之后,项目经理可以针对成员的该项表现予以“评星”,这个评价对应一个可以自行定义的评价系数,最后V 部落会以可视化的数据告诉一个员工从“任务的准点率”、“总的贡献分”、“评星平均数”三个指标来评价团队成员的综合表现,作为绩效考核参考指标,而团队成员亦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效率情况、给团队的贡献程度以及最终的完成质量。
至于成员“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效率”,一方面V 部落会根据行业来提供不同的模板,比如周例会、客户服务、敏捷开发等,来帮助团队提高效率。同时, V 部落的“文章”(即团队知识库)和搜索功能同样也是提高团队效率的有效手段,在采访中,V 部落创始人及CEO 谢殿侠表示,目前搜索功能暂支持全文检索功能,可以搜索任务、文章、附件、评论、项目、团队等内容,未来当团队中的个人贡献的文章等足够多时,评价信息也积累到一定量级时,搜索中的People Rank权重将优化搜索排序结果。
比如你是一位 iOS 开发者,当你在搜索某一方面的内容时,V 部落会根据你的评分和文章情况,通过算法给出一个可能更适合你的、同类或者相关岗位的其他成员的任务或者文章,而不是像传统全文检索那样搜同样的内容。不同人出同样的结果。这从任务实现支持的角度,更好地复用经验知识帮助你解决问题,如此形成正向循环,更好地激发群体智慧从而帮助团队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盈利模式方面,V 部落也采用了SaaS 模式,有免费版和付费版,付费版支持更大团队规模、以及类似创建“私密团队”、“私密社区”等增值服务。支持公有云和私有云部署。据谢殿侠介绍:“目前 V 部落的注册团队数量已经超过 8000个,今年收入也已过百万了。”
国内类似V 部落的团队协作工具已经不少,比如Worktile、Teambition、Tower.im、imo、今目标、iWorker 等等,在谈及未来时,谢殿侠说,企业的需求是连续的,而各家都在以自己专注的优势提供不同的专业服务。未来希望国内有类似 Bitium 、Okta 及 Ping Identity 这样的第三方云应用管理平台,提供一个可单点登录各个SaaS 服务的统一标准,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可基于该平台形成一个P2P式的企业应用商店,让企业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自主选择。目前 V 部落已经有自己的开放 API 体系,企业可根据需求将其他服务集成在V 部落中,也可将V 部落植入自身的 ERP、CRM 体系里。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果子]
36氪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初创企业Visier获2550万美元C轮融资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初创企业Visier刚刚宣布获得了 2550 万美元的 C 轮融资。
Visier 是一家由 Business Objects(后被 SAP 收购)及 SAP 前员工创建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初创企业,成立于 2010 年。CEO John Schwarz 和 CTO Ryan Wong 均为 BO 的主要技术人员。
尽管 Visier 也属于数据分析软件,但跟复杂的数据仓库或商业智能软件不一样的是,它是基于云的针对人力资源管理量身定做的分析服务,可以将包括 Taleo、Workday 及财务软件在内的多个来源的数据整合,然后让人力资源部门建立仪表盘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
几乎所有公司都声称要以人为本,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但是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领域仍很欠缺深度开发的努力,大部分的管理仅限于基础信息。Visier 正是瞄准了这一商机。Visier 在公告中称,其收入在 2013 年翻了 3 番,且 2014 年也将保持这一增长率。
此轮融资由 Adams Street Partners 领投,原有投资者 Foundation Capital 和 Summit Partners 参投。此轮融资过后,其总融资额已达 4950 万美元。所得融资将用于在销售拓展和解决方案研发。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boxi]
36氪
从资料共享切入团队协作,有道云笔记团队协作工具有道云笔记·协作启动内测
有道云笔记团队宣布有道云笔记总用户数量过 2400 万,去年 6 月有道云笔记宣布用户量过 1500 万,一年时间,增长接近 1000 万。同时,有道团队也宣布有道云笔记团队协作工具“有道云笔记·协作”正式启动内测 (点这里申请内测)。
“有道云笔记·协作” 并非一款新的独立产品,经过内测期之后,最终的呈现形式是整合在有道云笔记中的一个团队协作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有道云笔记·协作,新建和查看自己的群列表,分享 Office 以及原生的笔记类文档并进行讨论。讨论区也会实时更新资料的更新情况,支持查看版本对比。与其他协作工具不同的是,有道云笔记·协作的切入点是团队的知识沉淀和资料共享,它以资料为中心,满足团队在日常办公中所需的资料共享和基于资料的沟通协作办公需求,目前暂不支持任务管理。未来,有道云笔记·协作还会加入搜索、以及多人实时编辑文档功能。
相较其他类似 Teambition、Worktile、Tower.im 等协同工具,有道云笔记的优势在于笔记已经累积的庞大的用户基数。商业模式上面,会走免费 + 增值服务的模式。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功能会内测两个月左右,未来会整合在有道云笔记之中。
企业服务市场想象力巨大,之前腾讯的 Ezone,以及此次网易有道云笔记的尝试,表明巨头也越来越关注这一块。而国内目前都在从不同的切入点,比如以任务为中心的风车、Teambition、Worktile 等,以沟通为切入点的有imo、Moxtra等,以移动 OA 切入的今目标等等。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果子]
36氪
以 IM 切入万亿级企业服务市场,imo 云办公室要基于强黏性,做企业服务的入口
同我们之前报道过的今目标一样,imo 也是走的利用普世功能搭建平台,吸引企业用户,以平台为基础,做增值服务 “App Store” 的路线,但 imo 选择切入点是 IM 。
成立自 07 年 3 月,10 年底试运营,12 年 8 月正式上线,imo 花了四年时间打磨产品,11 年获得 2000 万人民币天使投资,之后拿到来自金沙江、UMC 和上海市科投的 1000 万美金融资,目前融资总额已经超过 1 亿人民币。目前团队在 110 人左右,Base 在上海。
对 imo 最简单直观的理解是,它最核心、也是最底层的功能就是一个企业版的 QQ,员工可使用邮件、短信、传真等传统的办公沟通方式,也可以选择即时的文字、表情、语音视频等。企业可以给每个新入的员工分配一个账号,将其纳入企业的整体关系链中,员工可以通过 imo 同企业内部员工沟通,也可加入外部人员 imo 账号,同外部成员联系。除此之外,imo 也会提供非常轻量级的比如电子公告、投票、会议通知等。
而基于 IM,imo 会打造一个类似企业 App Store 的企业服务市场,这个市场不仅会提供 OA、CRM、ERP 等企业日常所有的工具和应用,满足企业用户的日常办公需求。同时,它也会提供比如企业快餐订制、企业培训课程、差旅途中会碰到的订酒店、订机票等企业 O2O 的相关服务。目前 imo 接入的第三方服务包括电子传真、网盘、审批、视频销售管理和外勤管理等非常通化的工具和应用,未来会新增更多行业化的第三方服务。
目前 imo 公有云有 PC 客户端、web 网页版、iOS、Android、Mac、Windows 版本,同时面向大中型企业提供私有云部署版本。
盈利模式方面,imo 的收入来源可分为三类:1. 基于沟通协同方面。目前 imo 面向企业提供三个版本,不同的版本,其功能不同,三个版本采用 SaaS 模式收费。2. 基于 imo 平台,给企业提供第三方的增值服务,同第三方分成。3. 企业 O2O 服务模式,引入快餐、培训、机票酒店预订等第三方服务,imo 导入流量,两者分成。
类似 imo 的项目包括 Worktile、Teambition、今目标、Tower.im 、Moxtra 等等。
从 IM 切入的风险在于,它很容易被 QQ 等更加大众化的产品替代。在这一点上,imo 的解决方案是基于 IM 之上的轻量级办公工具和应用,以及统一入口。
imo 创始人乔月猛在采访中跟我说:“目前 imo 在 IM 的基础之上给企业提供日常办公所需的工具和应用,比如传真、视频会议、发短信、网盘、审批、差旅管理系统等等。同时,接入到 imo 上的第三方应用,在员工登陆 imo 之后,这些工具和应用都会自动登陆,所有这些工具和应用的信息,也都会推送到 imo 这个工作平台上。所有的应用和工具,都是统一入口,一键登录,这就是所谓的统一入口。”
而员工会使用 QQ 做同工作无关的事情,这一点在 imo 上也得到了解决。当新员工纳入到公司内部的关系链中后,其所使用的功能,公司都可进行设限,而员工所添加的外部联系人,都需要经过其直接上司进行审批。通过这种方式,来避免使用 QQ 作为 IM 时存在的管理问题。
乔月猛在采访中笑说,没有极强黏性的功能,基于该功能之上做平台是没有意义的。以 IM 为基础的企业服务,尽管很难个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真的要做一个高粘度的产品,只有 IM 可以做到,无论是 PC 时代的 QQ 还是移动时代的微信都证明了这一点。
而据乔月猛介绍:“目前 imo 的日活占整体用户的 70%,87% 的员工会同时在线,当日平均发送消息数为 33 句,平均每天的使用时长为 9 小时。付费用户已经超过 20 万人。”
谈及目前的企业服务市场时,乔月猛说,目前国内的企业服务市场近乎一片荒芜的状态,43% 的企业甚至连基础的沟通平台都没有,企业 IM 可能算是一个百亿级别的市场,而基于 IM 之上的企业协同服务、管理软件等线上服务,这个市场在千亿级,而类似机票酒店快餐等企业与企业之间这种 O2O 服务加起来,更是在万亿级。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果子]
36氪
身份管理平台Okta获7500万美元融资
据 Re/code 报道,身份管理平台Okta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为 7500 万美元,总计融资金额已达 1.5 亿美元。本轮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Andreessen Horowitz、Greylock Partners 和 Khosla Ventures 参投。
Okta 是一款基于云端的 app,可以帮助其他的基于 Web 和云端的 app 管理员工的账户和登陆信息。它可以帮助公司的 IT 部门更快地让员工登陆并使用上各种 SaaS(软件即服务)app,并在员工离开公司的时候关闭登陆。Okta 可以实现单点登录(SSO)、自动化用户管理、多因子鉴权、移动身份管理等功能,可以为企业和个人实现统一的账号和身份管理。
除了此前的云端应用以外,此次 Okta 还发布了一款新的在本地部署的身份管理服务,可以为本地应用提供横跨 PC 和移动设备的统一身份管理。该服务对供应商是中立的,意味着它可以在范围很广的各种应用上工作。
自从 2011 年 1 月发布以来,Okta 已经揽获了包括 LinkedIn、Groupon、Comcast、 Pandora、Nestle Purina、MGM Resorts International 等 1200 个客户。不过,在基于云的身份管理方面,Okta 面临着新进入者 Saleforce.com 的竞争。
Okta 的 CEO Todd McKinnon 表示,这笔融资将主要用来拓展接入 Okta 的应用,希望在未来几年内能从 3000 个应用增加到 10000 个左右。这笔钱还会用来扩展亚太地区的业务,Okta 将在悉尼成立分公司。
Okta 在 2010 年 12 月获得 A 轮融资 1000 万美元,2011 年 8 月获得 B 轮融资 1650 万美元,2012 年 12 月获得C轮融资2500万美元,2013 年 9 月获得 D 轮融资 2700 万美元。身份识别是企业应用的基础。随着员工使用的应用和设备(尤其是移动应用和设备)的种类不断增加,企业对身份认证管理的需求也会更高。未来几年,Okta 很可能将申请上市。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小石头]
36氪
用传送文件的方式做云服务,Infinit获得180万美元天使投资
使用 Gmail 时,最让我烦躁的表示传输大于 25MB 的文件的时候。只要传输的文件大于 25MB,Gmail 便会让我被文件上传到 Google Drive,然后将 Google Drive 的以链接发给接受者,让对方从云端下载。整个过程给我的感觉就是,慢,非常的慢。因此,法国Infinit便希望以专注于文件传输的云服务来弥补大型文件传输这一环,他们获得了 180 万美元的天使投资。
Ifinit 所做的是让文件传输变得比传统方式更为便捷和快速。用户在注册 Infinit 时会绑定一个邮箱。登录后,用户只用将文件拖到 Inifit 在桌面的图标上,写上收件人的名字,以及邮件内容,便可以完成文件传输。完成整个过程只需要一次拖动,两次简短的输入,而文件的上传,邮件的发送等都是隐形的。
除了让发送文件更快外,Ifinit 也让用户接收的更快。Infinit 自己的数据显示,它的上传和下载速度都远超市面上的主流云储存商。
除此之外,Infinit 会对传输的文件进行双向加密,防止泄露隐私。而在同一 Wifi 环境下,Infinit 的传输速度会更快。
除此之外,Infinit 还允许接收音乐的用户将音乐以流媒体的形式播放,不需下载。听上去似乎 Infini 是想以文件传输为入口,做私有云的社交和分享。
Infinit 并不是第一家做大型文件传输的初创企业,WeTransfer和Minbox也都在做快速,便捷的大型文件传输。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暮山]
36氪
Cloudera收购大数据加密初创企业Gazzang
Hadoop 供应商Cloudera刚刚收购了专门研究下一代数据存储环境加密技术技术的初创企业Gazzang,但交易细节并未透露。这是 Cloudera 的第一笔重大收购。
Gazzang 成立于 2010 年,总部位于奥斯丁。Gazzang 提供了块级的加密技术,其产品包括 Hadoop 环境下的一款数据加密产品及访问权限管理产品。后者可以控制对键值、令牌等数据访问授权协议的访问。
对于志在成为企业数据中枢的 Cloudera 来说,有了 Gazzang 的安全技术支持,无疑可以提高其客户对环境安全的信心。
除了支持 Hadoop 环境以外,Gazzang 的加密技术还支持 Cassandra、MongoDB、Couchbase、Amazon Elastic MapReduce 等下一代的数据存储环境。
Gazzang 此前曾获 960 万美元融资。被收购后,Gazzang 的总部将变成名为 Cloudera Center for Security Excellence 的安全研究中心。
不到一个月前,Cloudera 的竞争对手Hortonworks也收购了另一家安全初创企业 XA Secure,这反映出安全对提高 Hadoop 技术部署的重要性。
【文章来源:36氪】
36氪
企业市场的恐怖增长:主打中小企业HR云端服务的Zenefits一年半已经融资8400万美元
一直听说做企业级市场的都是土豪,这次才真见识了。最近Zenefit完成了一轮融资,金额为 6650 万美元,这轮融资是 4 个月前 A 轮的附加,领头者为 A16Z,也是 Zenefits 的种子轮投资者。一年左右的时间里,Zenefits 已经融了 8400 万美元,估值近 5 亿美元。
Zenefits 是干嘛的呢?它是一家面向中小型企业,帮助他们管理员工医保、社保、薪水发放等问题的公司,相当于一个数字化的保险经纪人 & HR,以 Saas 的方式满足企业的需求。
融资如此迅速的原因是,Zenefits 这一年的发展速度太快了。从 13 年早期开始,每月的复合增长率在 30% 以上,现在已经有 2000 家公司是它的客户了。三个月前 Zenefits 的客户以科技公司为主,占到 90% 之多,现在已经不到一半。这就说明 Zenefits 的潜在客户还有很多,远不止硅谷的创业公司。
A16Z 负责这次投资的合伙人 Dalgaard 盛赞 Zenefits,称其增速快的罕见,要知道 Dalgaard 之前曾在另一家公司 Successfactors 做 CEO,最后以 35 亿美元被 SAP 收购,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不过他认为以 Zenefits 为代表的新一代云端企业服务公司,可能会是更大的一波机会和变革。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Leon]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