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今日【04月28日】
  • 资讯
    【HR前沿】三个故事读懂移动互联网时代人才招聘 (来源:最佳管理智囊) 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了!三个招聘故事告诉你它给人才招聘带来了什么变化?   移动互联时代的招聘故事一   校园招聘的案例:   企业筛选完简历后在高校A进行小组面试,每组11个人,共持续一天,共计220人参加。企业绞尽脑汁想到了很多很有趣而且很创新的面试问题。问题需要临场发挥和临场反应。   第一组出来之后,面试问题已经被开始外放了,微博上直接出现了面试感想了   第二组出来之后,面试官的形象和提问的方式已经被更多人知道了   第三组出来之后,“完美的一类答案”已经出来了;面试官的背景也被扒出来了   第四组出来之后,HR无法判断候选人是否适合自己公司了,因为答案太完美了   HR 感叹:微博你也太快点了吧!   移动互联时代的招聘故事二   M公司的招聘难题:   M公司是业内有名的公司,人数多,规模大。但是进入12年开始,似乎人越来越难招了。他的薪水在业内不低,公司的项目也很好,公司的高管也很稳定。问题是即使用猎头,很多职位候选人压根都不要来。公司从12年起流失的速度在加倍。很多职位半年也找不到人。   我当时带团队做M公司的职位,经一位候选人提醒去微博上看了M公司的一些人发的微博和一些论坛在职员工的工作体验分享,我们注意到员工的情绪很多都非常消极,对公司是持续抱怨的态度。我们和公司的HR反馈后,HR开始花时间关注员工的互联网即时分享,做了一些心理测评项目。   HR 感叹:原来我们公司的大部分员工对我们的态度就差一把起义的火种了!   移动互联时代的招聘故事三   S公司的开心果:   S公司是业内一家知名的美资公司,是我们的客户。   2013年,该公司的全球HRVP到上海来,发现中国市场很大,上海这里的管理层需要到美国去和高层沟通中国市场特点,制定战略。未来五年内一年一次,每次一个月。   HR觉得很不错,随手更新了微博。S公司的HR告诉我们她收到的简历明显增多了。我们这边甚至接到候选人主动联系我们的电话,问是否有S公司的中高层职位?   HR 感叹:人事经理也做市场经理啊!   移动互联时代的特点   即时、互动、透明、开放   移动互联时代的人才招聘难点   ●简历筛选难度加大   ●人是不是真的自己想要的,他是否如面试时候表现出来的样子   ●公司的员工的负面情绪会很快扩散并影响团队的稳定性   ● “僵尸员工”负面作用越来越大,公司内外都会受到影响   ●好评的公司收到的简历会很多,但是人才筛选的时间要更久   ●招聘部门越来越像市场部了,经营公司的口碑需要小心再小心,宣传公司需要奇招,需要加大力度。   ●公司越来越在市场上透明,随着移动互联垂直招聘等渠道的兴起,员工接触到外面的机会越来越多,稳定性变差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事管理小结   ●移动互联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人才竞争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竞争对更加激烈,任何企业的信息都是被扩大几何级数对外传播的,我们的现有员工的心理状态和工作状态从来没有这么需要被重视。   ●智能招聘使人才测评更广泛的应用,通过前置筛选的方式,帮助HR剔除肯定不适合的候选人,从而使得HR的工作更加聚焦。同时,智能招聘还可以使我们的HR更了解我们的员工,帮助我们做决策。   ●移动互联网下人事角色变得更核心。HR经理也是市场经理产品经理也是公司的节奏的掌握着。更重要的“人”的因素,会使HR部门成为公司的发动机部门。      
    资讯
    2014年04月28日
  • 观点
    CNNIC:社会化招聘,真的规模化了吗? 【文章来源:199it】 百度百科对社会化招聘的定义是指利用社会化媒体开展招聘工作,国外的代表性网站包括LinkedIn,Facebook,Twitter。随着国内微博、社交网站等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求职招聘逐渐向这些社会化平台迁徙。所谓的“社会化招聘”是否真的已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   不同于百度百科定义的“社会化招聘”,除微博、社交网站之外,我将综合信息平台也列入社会化招聘范畴。调查数据显示,在综合信息平台关注过招聘信息的被调查者群体占比较高。排除各类互联网应用的受众偏差等因素,为什么基于人际关系的微博、社交网站未能在求职招聘方面赢得网民更多青睐?   一方面,虽然微博、社交网站的渗透率及黏性不低,但是,对于大多数网民来讲,互联网的工具性多过于学术性,他们不会去深究同质不同类应用的价值差异,即使存在比较,他们只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社会化招聘”更多地是研究者贴上的标签,用户更关心的是通过什么途径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在他们看来,垂直求职招聘网站是专业的,微博、微信、SNS只是出现一个新功能,让网民熟知“社会化招聘”还需时间。另一方面,“吃穿住行”等生活服务信息的“裙带关系”为综合信息平台的求职招聘带来不少用户流量,比起缺少专业性更让网民担忧的是信息真实性,开放程度过高带来的是信息泛滥。网民对综合信息平台的求职招聘评价倒数第二也不足为奇(见图2)。   基于人际关系网络的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的求职招聘,既得益于人脉,却也受其限制。如果说人际关系是一场“圈地运动”,那么必然会产生不平等的阶级关系,求职招聘往往难以广而告之。重合度较高的强关系中,信息的排他性或许会使求职招聘演化为“信息保卫战”。规避特定人际关系圈的个人隐私保护心理,也会让怦然心动的人们只看不说不敢做。信息真实性、安全性为优先考虑因素的被调查者对传统网络招聘方式的有效性评价远高于社会化互联网平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阿丽艳认为,将微博、社交网站的求职招聘功能定义为“社会化招聘”或许过早。“社会化”只能说是互联网平台的特点,以真实、安全、隐私保护为保障的基础上,如何实现社会人在社会化平台中的社会化问题或许才是“社会化招聘”的关键因素。“量变”到“质变”,社会化招聘的这条路还很远。    
    观点
    2014年04月28日
  • 资讯
    LinkedIn借“营销伙伴计划”推原生广告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 [摘要]LinkedIn在向内容公司发展,而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简历库。   腾讯科技讯 4月25日消息,在过去两年中,LinkedIn在向内容公司发展,而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简历库。LinkedIn多次进行重新设计产品,推出新的移动应用程序,并在外观和感觉上向Facebook靠近。   这就是为什么你的博客内容更新越多,品牌商就越有可能在上面出售 Sponsored Updates(赞助商更新),——Sponsored Updates是LinkedIn的付费广告产品。这正是Facebook和Twitter的做法; LinkedIn也想做到这一点。但LinkedIn需要一种方法来帮助品牌商做好他们的广告,并给它们提供工具,以更好地管理广告活动。   据美国科技网站Recode报道,周四,该公司推出了一项名为认证市场营销合作伙伴(Certified Marketing Partner )的新计划。该计划包括Sponsored Updates Partners(赞助商更新合作伙伴)和Content Partners(内容合作伙伴)这两个应用程序接口(API),其他公司通过这连个接口与LinkedIn合作。LinkedIn的新合作伙伴包括一批境外公司,它们将有助于品牌商做出更优质的广告。   LinkedIn营销副总裁彭里·普纳斯(Penry Price)说,这两个项目可以帮助品牌商更容易创造原生广告。原生广告指的是以一种特定的媒介方式,让广告成为内容的一部分。它同时也帮助品牌商找到正确的目标顾客群。它们还将为品牌商提供数据分析仪表板,以便品牌商监测这些广告活动的效果。   “我认为对所有平台来说,我们的目标是要确保你获得一个围绕平台发展的生态系统。”普耐斯在采访中表示。“在Facebook之前,谷歌通过搜索引擎营销做到了这一点。”   LinkedIn的认证市场营销合作伙伴计划(Certified Marketing Partner )让人想起Facebook的首选市场开发计划(Preferred Marketing Developer),或Twitter的认证产品合作伙伴计划(Certified Product Partner),这两个计划均囊括了一群帮助品牌商建立和管理Facebook和Twitter广告的公司。   对于像Brand Networks和Salesforce Marketing Cloud这样的合作伙伴来说,这是好事。因为它们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其业务将与Facebook,Twitter和LinkedIn区分开来。很显然,这对Facebook和LinkedIn 来说也是好事,因为它们的广告业务将上升。(谭思) [责任编辑:samxiao]  
    资讯
    2014年04月28日
  • 产品
    适应性学习平台Declara完成A轮1600万美元融资 文章来源:多知网 多知网4月24日消息,继续教育适应性学习平台Declara获得了由GSV资本领投的1600万美元A轮投资,参投的还有Catamount Ventures和以前的投资者Data Collective、Founders Fund。Declara将把这笔资金用于扩大亚洲业务,扩充团队,雇佣更多数据科学家。 Declara成立于2012年,去年获得了Peter Thiel、Founders Fund和Data Collective的500万美元种子投资。算上这次,成立两年以来,它总共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投资。 “Declara看起来像Facebook和Google结合的产物,”Data Collective的投资人Matt Ocko曾表示。Declara运用语义搜索、预测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在正确的时间为学习者查找正确的学习内容,使学习更加个性化,更有依据。要实现个性化,就要搜集该用户大量的相关数据。 搜索和分析的内容主要论坛,用户在上面谈论自己的工作内容,共享现有文档和视频。分析依据除此还有用户的博客、人际交往圈等其他数据。 根据数据分析出每个人的学习模式,推荐相关的学习内容之后,Declara会向每个用户推荐这个领域的专家、报道、博客或出版物。 “学习在不断变化,学校中的正式学习可以与社会交往中的非正式学习进行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的扩大,给了我们向各个地方的人提供个性化学习内容的能力。”Declara的CEO和联合创始人Ramona Pierson说。 到目前为止,Declara的客户主要是政府管理部门,但是也向Genentech这样的公司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学校出售网页和手机产品。这个月初,墨西哥教育工作者全国联盟(Sindicato Nacionalde Trabajadores de la Educación,SNTE)宣布Declara为其160万老师培训的技术供应商。
    产品
    2014年04月28日
  • 观点
    SaaS应用持续升温中小企业成主力军 【文章来源:三影塔CIO之家】 Gartner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广义云计算市场为1317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8%,预计2017年达到2442亿美元,未来数年年均增长率将将超过15%。伴随云计算市场的全球疯长,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日益被企业所认可,接受速度不断加快,同时也几乎受到所有IT巨头的关注,SaaS市场份额更是位居云计算三大服务模式之首。在此前Gartner报告中,其预计2013年全球SaaS收入将达到121亿美元,较2012年100亿美元增长20.7%,并预计至2015年,收入达到213亿美元。 【SaaS应用加速】 自经济危机以来,企业使用SaaS(软件即服务)服务的速度逐渐加快。通过云计算服务,企业可免于购买、安装、更新和维护公司设备的费用成本,直接通过在线软件使用文本、表格、日历和其它应用。同时,如果最初业界对采用云计算服务的认知停留在成本节约上,那么经过数年不断的尝试与实践之后,云计算服务对企业IT运维管理复杂度的降低,对新业务开发运营的促进,行业竞争力的增强,才是其真正的变革效力。IBM一份最新研究调查报告指出,采用SaaS的企业有近一半都在逐步通过它来获得竞争优势,而不仅仅是依靠它来降低成本。   以办公软件ERP为例,传统ERP系统缺乏可扩展性,并不具备数据模型来支撑当前的质量管理和法规要求,常常孤立于企业组织架构中。而基于云模式的ERP系统不仅能化解该问题,同时能帮助实现以更快的速度将产品推向市场,提升企业组织的敏捷性。   所以在企业应用市场,SaaS的采用速度不断加快。有研究预测,在所有制造和分销软件中,基于SaaS的应用将在十年内从22%的比例上升到45%。特别是对于OA、财务管理、CRM、ERP等基础办公软件,更容易接受SaaS模式,将成为SaaS应用最广的领域。 一方面用户市场日益活跃,另一方面,领先厂商也不断开展一系列的技术整合服务优化,以进一步做大市场。 在过去一两年中,围绕云和SaaS的收购交易不断上演,既包括Salesforce.com等云服务提供商新贵,也有IBM、微软、Oracle、SAP等传统厂商。而后者更是在技术成功收购后,纵身成为SaaS服务提供商,与纯粹的SaaS厂商Salesforce.com、Workday等展开激烈竞争,以期抢占在一些主要的软件市场先机。以Oracle为例,总裁马克·赫德在电话会议中表示,Oracle SaaS应用单季度实现了35%的订购量增长,融合SaaS的HCM、销售自动化和ERP甚至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我们软件业务的增长比Workday收入的两倍还多。”(Oracle上个季度的总体软件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亿美元,而Workday同一季度的收入约为1亿美元)。 【地区市场差异显现】 在目前全球云计算发展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后,地区市场差异却逐渐显现。 美国牢牢占据着50%以上的市场份额,西欧(23.5%)、日本(4.5%)市场份额缓慢下滑,中国(4%)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市场份额逐步提升。而作为对市场发展壮大具有显著推动力的供应商,以美国为首的巨头企业也不断加强自身的优势地位。据了解,在全球100强云计算企业中,美国占据84家,如亚马逊占领着全球laaS市场40%的份额,微软占全球PaaS市场64%,Salesforce占SaaS市场21%。 回顾国内,中国云计算市场总体盘子在2013年约为47.6亿元人民币,SaaS市场规模则是更小。当前在国内,云主机、云存储等IaaS模式为主要形态,阿里巴巴、蓝汛、京东、UCloud、电信运营商、“外来和尚”微软等陆续粉墨登场,而在SaaS领域,尽管有用友、金山等软件厂商耕耘,但总体来看应用产品仍不够丰富。一些国际巨头的SaaS服务虽然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推动着国内云计算及SaaS服务的发展,但本土化的问题使得国内企业对部分SaaS产品的需求仍难以得到满足。并且,理应是促进国内SaaS市场壮大的中坚力量的本土供应商,因为软件服务及技术的缺失,局限了当前国内SaaS市场的发展步伐。 与国外相比,中国SaaS市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厂商针对企业的单一应用提供SaaS服务,如在线进销存、在线客户管理、在线订货等,它满足的是企业对某一功能的软件应用,而未将这些应用进行有效整合。虽然国内具备广阔的市场潜力,但是产品能否满足企业业务需求、产品的易用性、访问数据速度、服务的持续和稳定、数据的安全和备份等是用户非常关注的问题,也会影响他们的选择。 【中小企业为忠实支持者】 尽管美国、欧洲作为云计算发展最为成熟的市场,也是SaaS服务最被用户所接纳的市场,但充满挑战的经济环境已促使许多中国企业开始放弃购买硬件资产,转向云模式。 Forrester发现,云服务和SaaS产品在过去12个月已为许多中国小型和中型企业赢得收益。小企业纷纷转向云的财务和客户关系管理应用:基于云的或托管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资源规划解决方案也获得了中型民营企业的青睐,并且主要来自于成本压力巨大的东部沿海城市的制造业。而IT消费模式的转变,将有助于实现一个较小的初始投资和整体现金流,同时这些企业还可以利用更好的技术来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和控制力。 云计算巨头亚马逊方面也表示,亚马逊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源自于中小型企业的有力支持,这些企业也正是为了云服务的忠实支持者。亚马逊首席技术官Werner Vogels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举例表示,在很多国家、企业所使用的财务系统已经相当陈旧,拥有多年历史,而中小型企业也不需要在财务工作中引入太多高科技内容。“云与SaaS的影响力将在中小型企业当中得到显著体现。”Werner Vogels表示。 【安全仍是关键挑战】 SaaS服务不断吸引着业界目光,尽管IT部门不如之前那样担忧SaaS服务,开始采购,但用户对SaaS服务的满意度并不高。诺达咨询报告指出,超过半数的用户对目前的SaaS服务很不满意,约占用户总数的八成。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则是因为目前SaaS服务市场鱼龙混杂,缺乏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收费标准,使用户难以对SaaS服务产生应用归属感。 同时,Gartner研究报告也指出,云服务尤其是SaaS服务的购买者,已经开始注意到云服务合同中安全条款的不完善。其预计,到2015年,80%的IT采购人员会对SaaS合同中涉及安全的条款和保护措施不满。目前在SaaS合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模棱两可的条款,尤其是涉及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和数据丢失后的恢复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云服务使用者的不满,同时加大了服务提供商进行风险管理的难度。 安全与可靠性问题不仅制肘着SaaS市场的发展,也是整个云计算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挑战。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主任何宝宏表示,我国云计算发展面临“供需互锁”难题。一方面,云计算企业规模、能力、水平均显不足,国内云服务全行业营业额仅相当于亚马逊AWS的五分之一;另一方面,用户信心不足,行业应用遏制度障碍,用户对云服务的信心不足,超过60%的用户对云服务稳定性和安全性存有顾虑。 为规范市场,引导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近期,由通信发展司指导,云计算发展与政策论坛组织实施了“可信云服务认证”,并公布首轮评估的结果,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京东、蓝汛、世纪互联、UCloud、新浪、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10家云服务商、20个云服务通过云计算发展与政策论坛的认证。据了解,“可信云服务认证”首轮认证工作从2013年5月正式开始,目标是为用户选择安全、可信的云服务商提供支撑。 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建立和完善云服务信用体系是推动云服务发展的必要条件,认证结果不仅代表了我国目前云服务市场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树立云服务技术服务体系标杆,加速推动其他云服商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规范国内云服务的服务和运营行为。
    观点
    2014年04月28日
  • 产品
    账王:想用小米模式服务小微企业记账 来源:猎云网 (文/覃怡)   牟明星说,人一辈子干好几件事情就足够,但我们想干一番事业。   走进采访会议厅的时候是下午,办公区域空空的晾着一排一排整齐桌椅。来迎接我们的是刘永夆,账王软件合伙人之一,主管运营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干将。   账王的创始人是牟明星,做过四年中学老师,三年软件工程师。08年开始创业,以公司形式创建了基于SAAS的在线记账和理财网站财客在线,最开始创业缺资金,牟明星说,自己用普通的PC扯根网线搭建服务器,当时服务器就放在他睡的床头。   牟明星算是中国个人在线记账软件第一人,12年财客在线被他打包出售,新的创业项目账王是一款针对小微企业,网店店主的财务APP及软件。   “现在懂财务的人不懂互联网,懂互联网的人不懂财务”牟明星告诉猎云网,“在这样一种尴尬形式下,我们的团队虽小却精,每个人拎出来都可以在行业里面独挡一面。   08年牟明星正式创业,借着金融危机的契机,将财客在线在个人记账软件领域闯出了一片蓝海。那当今面对小微型企业市场,新的契机又在哪里?牟明星告诉猎云网,“政府鼓励全民创业的大氛围下,给小微型企业引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牟明星笑称,早前财客在线是一个时代,账王希望未来是一番事业。   账王帮助的是给网店和小微型企业解决内部账、流水账问题。账目清晰,操作便捷是其设计理念,目前账王提供独有的待摊服务,以及即将会上线报税避税服务。   账王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记往来”,与个人记账的流水式记录不同,小微企业的运营涉及到各种企业相互之间的资金流动,客户、供应商及部门项目之间都要协作,而且不同于个人理财的简单盈亏记录,账王会将固定资本的支出平摊到各个时间段,账目资金以及盈亏运转会更加清晰与一目了然。当然,在这其中,多账户分权限管理的这一功能功不可没。领导、会计都可以登录,但你的权限是记账还是查账,账王也可设定。   当然,很多企业会因此担心这样记账的安全性,比如手机丢失了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牟明星介绍说,他们的产品现在已经实现web与APP信息同步,服务器硬盘会定时将用户所有信息进行备份,然后通过核心技术加密。同时,账王推出了类似于银行优盾的口令盾,实时更新的动态码进一步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加密,就算口令盾丢失,旁人也无法得知这个口令盾跟哪个账号挂钩,安全得到了保障。最重要的一点,账王的公司名可以是非真实的,里面的数据只有写下它们的相关人员才看得懂。   关于盈利模式,牟明星告诉猎云网,“通常小微企业在线下交易市场上做报税避税服务会花掉上万元,而我们几百块就可以帮小企业解决,所以并不担心客户群的缺乏和流失。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账王在这些线上的服务都将运营“小米模式”,他希望做到之后的发展阶段,账王的发展不再靠APP来赚钱,而是凭借大数据背后的代理报税服务。   从4月2日至今,账王app进行了5次系统升级,本月底将是第6次,随后团队的目光将转向后期宣传。牟明星讲,前期企业也尝试过一段时间的营销代理,但是发现并不符合产品运营,将在近期取消。   现阶段账王在A轮融资阶段,牟明星希望“以量取胜”,目前账王的注册用户是9万3千多家,今年的用户目标是20万。    
    产品
    2015年04月28日
  • 观点
    2014年Q4全球云IT基础设施市场规模达80亿美元 增长14.4% 近日,据知名数据调研机构IDC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在2014年第四季度(2014Q4),整体的云计算相关IT基础设施支出(在服务器、磁盘存储和以太网交换机等方面)同比增长了14.4%,金额达到了80亿美元,大约占到全部IT基础设施支出的30%。私有云基础设施支出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8.3%,达到了29亿美元,而公共云基础设施开支则增长至5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高出12.3%。   2014年第四季度,前5位云IT基础设施企业收益排名(单位:十亿美元) 对于2014年全年来说,云IT基础设施的支出总金额为264亿美元,较去年增长达18.7%。其中,私有云方面的支出较去年增长20.7%,但仍不到100亿美元,而公共云方面的支出达到165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17.5%。   2014全年度,前5位云IT基础设施企业收益排名(单位:十亿美元) “目前,虽然企业内部数据中心向云计算基础架构和数据平台架构过渡的速度不断加快,然而以全球服务提供商为代表的数据中心,在公有云基础设施方面的拓展才是整个IT支出的主要驱动力,”IDC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研究部副总裁Richard Villars表示,“出现这种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于企业的自身发展,以及需要灵活和规模化应用的物联网新服务,而上述种种都只有通过云的解决方案才可以实现。”   说明:上述两图均来自于2015年4月发布的IDC全球范围云IT基础设施收益季度追踪报告,其中(*)表示,由于2014年10月IBM已将x86业务剥离给联想,因此在2014Q4的收益比较中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观点
    2015年04月28日
  • 资讯
    沾Slack的光,企业社交网络Chatwork平台获250万美元融资 社交网络公司Chatwork总部位于日本和加利福尼亚,该公司今日宣布已从GMO Venture Partners募集到了3亿日元融资(约合250万美元)。这是这家新兴公司获得的第一笔投资。   多亏了硅谷的竞争对手Slack和其上个月接近280亿美元的估价,Chatwork成为了群聊的领先开发者,上升空间也遥遥领先。当Slack在新兴公司中声名大噪时,Chatwork把自身定位成非技术领域专家和中小型企业(SME)的交流工具。   Chatwork的全球产品经理Hayato Ishida透露:“云服务在各领域都有了显著增长,但商业交流仍对电子邮件依赖较大,世界上许多非技术性的商业人士认为电子邮件是交流的最好也是唯一渠道。对于他们来说,同时使用多种交流工具更为困难,因而我们提供了一种服务,能用一种交流工具满足他们的全部需求。”   注重大型企业 Slack对于拥有技术员的新兴企业来讲有很大益处,比如有工程师的企业。对于小企业来说,所有的信息都相互关联,但是如果在超过50人的公司工作时,员工之间的对话就可能没有太大关联。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没有使用技术行业中人人称道的Github、Trello、Mailchimp和New Relic等工具。所以,功能一体化对他们来讲没什么意义,而Slack只是成为了聊天工具而已。”   Chatwork则提供文本、声音和视频聊天,此外还有任务管理和文件分享功能。用户可以在浏览器里聊天,无需下载软件,在iOS和安卓等移动设备上也不用下载App。183个国家超过66,000家公司已经在使用这一平台,现在每个月新用户会增加3万人。今年年末总用户预计会超过100万人,其中10万人是付费用户。Chatwork的费用以每月2美元起步,而Slack的基础费用达6.67美元。Chatwork另外还表示15%的免费用户会成为付费用户,超过60%的用户每天都会登陆Chatwork。   Ishida表示,Chatwork在2012年初推出时,一直在盈利。该平台与Slack和诸如TypeTalk和Jandi等亚洲竞争对手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外部合作和安全。   向美国和欧洲进军 Ishada解释说:“虽然我们也有一些访客账户,但是其他服务通常只在Chatwork团队内部使用。我们和Slack在合作用户数量方面几乎相同。三年来,我们有银行级别的安全系数,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因而可以承诺现有用户以较高的信用度。我相信,Chatwork对新用户来讲很有价值。”   Chatwork的最大市场位于日本、越南、台湾和菲律宾。当前支持的语言有英语、日语、简体和繁体中文以及越南语。Ishida说今年年末之前会开发更多语言功能。   今天的投资是来自GMO VP的第二笔投资,即来自新设立的Fund 4。第一笔投资给了Line 的前任CEO Akira Morikawa,投资项目是他的视频管理C channel。今天这笔投资将会用于产品研发、员工雇佣和美国及欧洲的企业扩张。   (via techinasia,译|快鲤鱼,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资讯
    2015年04月28日
  • 资讯
    北森获得 1.1 亿元 C 轮融资,由经纬中国、青宥仟和领投 人才管理软件云服务提供商北森刚刚宣布,其已获得由经纬中国、青宥仟和领投,红杉中国跟投的 1.1 亿元 C 轮融资。北森 CEO 纪伟国表示,这笔融资后,北森的估值接近 10 亿人民币。   北森是一款覆盖人才测评、招聘管理、绩效管理、继任与发展、360 度评估反馈、员工调查等业务的一体化人才管理软件平台。据官方的数据,其成立 12 年来,已服务了 4500 余家企业、上千万员工,日处理十余万人才数据。   北森此前还获得了两轮融资 2010 年 8 月,获得深创投 1000 万元 A 轮融资 2013 年 2 月,获得经纬、红杉 1000 万美金 B 轮融资    
    资讯
    2015年04月28日
  • 观点
    在线教育App创业泡沫涌现,回归个性化教育本质才是长久之计 【来源:钛媒体   作者介绍:王新喜 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浓缩观点 目前K12领域正处在资本不断涌入的烧钱大潮之中,泡沫正在涌现,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活下来的应该是去中心化的平台,这类平台可将技术与平台教育资源结合,线上线下闭环驱动在线教育回归人性化的教育本质。 目前在线教育火热趋势难挡。根据第三方相关机构统计,仅仅2014年,就有600个在线教育的创业项目正在进行中。在线教育概念也被热炒,在线教育市场也呈现了资本热。 与此同时,类似于问作业、学习宝、猿题库、魔方格、易题库等各种在线教育App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根据App Store的数据统计,教育类App在2014年底已超过7万个,仅次于游戏类应用,占据应用类型排名榜单的第二位,比例已超过10%。但这类软件真的可以颠覆传统教育模式,实现个性化教育吗?   教育类APP快速增长,彰显资本浮躁,盈利模式成难题 相对来说,在线教育软件相对传统教育有它本身的优势。比如通过充实题库内容,拥有教学大纲体系下完整的知识框架与标准的编辑模板,可结构化的呈现内容,变换丰富多样的内容展现形式,包括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让用户直观快速的完成知识学习,有UCG沉淀机制。在线教育最大的好处是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地域差异化与信息不对称。 教育类APP快速增长的背后,彰显出资本与行业的浮躁。浮躁背后,当然是也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引发。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的中学生就有近1亿人,相关的教辅出版和培训市场价值3000亿元,是一个需求庞大的潜在市场,但在线教育市场的新玩家在不断增多,狼多肉少,必须要有杀手锏。因此,目前教育免费已开始成为一张颇有噱头的牌。这些软件平台以免费习题为招聘来吸引更多中学生,抢食市场份额。 但问题来了,免费战略抢市场之后的盈利模式则成为难题?要知道,涵盖了美国几乎所有大学的的慕课教育几乎也没有盈利,有业界人士认为,可结合出版社、卖货的形成新的商业生态关系来获利。但这种盈利模式更多立足于想象,而不是现实。   在线教育APP更多是单向机械灌输,不等于个性化教育 另外,我们看到,目前市场中的教育学习APP,更多的只是针对自主学习者的,学生根据自己想要的节奏来学习,如拓词,猿题库、学霸君等,更像是学习任务的提醒者和记录者。这类在线教育软件的核心是专注软件本身,即通过不断充实题库并通过搜索技术为题库引流,不少在线教育类软件认定题库是核心竞争优势,未来的商业模式也要围绕题库来进行,因此大力充实题库,进而可以给学生不断推送习题改善巩固,而有些软件则可以通过手机拍下某一道题目即可以从海量题库中搜到相应的答案。 但也有学生表达了担忧。他们认为:“这类APP毕竟软件,只是一种单向的机械灌输,如果你在某一方面错得多,它就会多推这方面的题帮你改善和巩固。”而这类APP缺乏线下辅导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做一个完整的梳理以及打通思维知识上的逻辑关联。说到底这类在线教育软件的核心主打机器搜索与识别,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用户部分需求,但却并没有与学生做到近距离接触,没有延伸到线下构建一种良性教育体系闭环。 另外,从目前的K12领域的在线教育APP属性来看,更多的只是对于线下模式内容、资源照搬到线上,以题海战术来应对学生的应试需求,不少在线教育软件都步入了一个歧路:即过于只是片面强调需求而忽略了人性,软件成为一个出题机器,学生成为做题机器,它并不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线下师资尤其重要,线下个性化辅导连接线上学生需求 而个性化教育中教师身份的参与至关重要,教师通过APP数据分析收集学生的学习优势与劣势,线下提供学习方法。而孤立的在线教育并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打通线下是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在线教育O2O的本质是线上做平台与中介,家长在线上找到老师,老师线下教学,实现需求对接,打破传统培训结构的第三方去中心化。现在的在线教育市场环境中,大家看重的解决方案,却唯独缺少一种人性化的成长体系。 前面提到,在线教育让所有知识领域的基础内容都可以免费而无差别的获得,但可以依赖增值服务来对差异化、核心的内容进行收费。它应该体现在线下个性化辅导、定制需求等环节。就如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所说的,线上教育的未来可能的盈利点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家长、学生提供真正个性化的服务。   在线教育需要线下因材施教匹配个性化成长路径,回归教育本质 我们看到,创立于2013年1月的英国知名在线家教服务网站MyTutorWeb所确定的个性化的在线教育服务模式就是:所有的在线课程都是一对一,并且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这与国内所说的“因材施教”,确定个性化成长路径是契合的。 对应到国内,学大教育的模式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科和辅导需求量身匹配辅导小组定制个性化辅导方案。与单纯的教育类APP相比,学大教育将线下教辅与线上e学大平台的应用结合,即打通线上线下,通过线上应用的系统分析能力,形成对用户的行为和能力数据分析,线下的老师便可以基于用户行为与学习数据梳理出个人成长体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教育体系。因此,优质的线下核心师资资源成为闭环的核心,而盈利部分也由此而来。 根据学大教育CEO金鑫的观点,在线教育应该用互联网连接人与教育,学大在此战略目标下建设“校外自建”和“校内共建”两大生态系统。前一个系统以课辅行业为核心,在学大内部实消费者用户的更多选择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后一个系统以全日制学校为主体,提供全方位的数字教育服务。 说到底,在线教育O2O不仅需要解决用户的痛点,消除用户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差异与信息的不对称。更需要具备将有限的优秀的师资最大程度利用起来的平台,赋予用户更多的选择性,盈利模式也因此水到渠成。教育类O2O的本质都是需要扎根线下,并顺势依托线下资源优势反向打通倒逼线上链条。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说到底,做教育领域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必须首先回到“教育”的本质,因为传统教育的转身与变革如同戴上脚镣起舞,有太多弊端要除。但并不是说,做一个在线教育软件就能实现了。 在线教育需要做的是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打破教育的边界。西方有一句谚语:“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目前K12领域正处在资本不断涌入的烧钱大潮之中,泡沫正在涌现,而目前移动互联网App也迎来死亡潮,浮躁的表象下可能会有大量在线教育App被淘汰,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活下来的应该是去中心化的平台,这类平台可将技术与平台教育资源结合,线上线下闭环驱动在线教育回归人性化的教育本质。
    观点
    2015年04月28日
  •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