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as
    中国SaaS创业者,你需要种更多的土豆 作者:何晓阳    北京蓝海讯通科技有限公司(OneAPM)创始人   一 最近写作的频率变低了。   我的读书笔记公众号主要是发读书笔记为主,偶尔也写一写我对于企业服务和 SaaS 领域创业的一些感悟,但后者不能长写,因为一来不能写别人的不好,二来也不敢写自己的好,如果只写别人的好,又会被认为是软文,因此只能写一些知识,但知识就那么多,一来二去大家也就会了。所以大多还是写严肃书籍的读书笔记。我写读书笔记比较慢,每一本我觉得值得写的书,我都是读三遍,第一遍速读,第二遍精读并且圈出重点,第三遍基本上是替作者重建脉络,写的时候,我不是读者,我是作者,我把一本二三十万字的书要表达的意思用三五千字再重新表达出来,期间所费功夫无数,就像同仁堂所说,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但这样写作是很累的,比如说之前写黑洞,基本上是读了十来本这个领域的书,才敢下手写。长读书的人都知道,知识是有阶梯的,书也是有阶梯的,没有前面的知识做铺垫,后面的知识就不容易理解,甚至完全无法理解。而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联系,清理其中的脉络又是非常繁琐的事情,比如说,最近的复杂科学就把我纠缠住了。我本来是想写一篇侯世达所著《集异璧之大成》的读书笔记,为此,先读了《复杂》和《走进分形和混沌》,读完之后发现自己的数学功底不够,现在又在读数学方面的书,因为之前已经恶补过一段时间的微积分,现在更多的是补数学方面的概念,因此还在读《数学:确定性的丧失》和《数学的意义》。照这个速度,有可能复杂领域的这几篇读书笔记是短期内写不出来了。   有人也说了,写写鸡汤吧,何必较真呢?但于我而言,我并不是要从写作和读书这件事情上赚到什么,兴之所好,难改。   二 既然写不了读书笔记,还是写写中国 SaaS,近来,企业服务领域的发展也算是如火如荼了,企业服务,尤其是 SaaS,和 VR、机器人等几个领域一样,现在经常被作为未来短期的方向来提起,很多投资人,之前可以骄傲的说,我们不投 2B,但现在应该是没有了,至少不常有了。但从创业者这个角度看,情况没有这么乐观,钱自然是拿到了很多,甚至于说,拿钱拿到手软,但根本的一些问题,在我看来,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今天,想和大家谈一谈我认为是比较根本的问题。   之前看到大家在朋友圈转发的一篇文章,在中国做 2B 为什么这么难,我看了看,深以为然,文中提到,2B 的产品不像 2C 那么直观,难以快速的获取用户,需要一点点的死磕,需要标杆用户,同时,由于产品难以理解,因此没有媒体和大众的关注,也没有办法做借势营销,属于需要熬死对手的苦逼生意。我非常的赞同这些观点,不是感同身受,而且,这完完全全就是自己的感受。但同时,在我看来,这些问题虽然确实存在,而且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不算是 2B 难做的最根本的原因。因为美国的 SaaS 也是存在着一样的问题,全球同此凉热。但美国人的创业,却是 2B 比 2C 要火爆很多,中国 2B 比 2C 是 19 比 1,美国基本上 1 比 1,为什么呢?   所以,今天主要想谈一谈,比较美国的 SaaS,中国的 SaaS 公司会更加难在哪里。这个事情我思考了很久,得出了一些貌似扯淡的结论,之所以一直没有敢说,是怕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也怕同行骂我。直到今天企业服务已经成为了风口上的猪,我才敢把自己的想法抛出来,算是抛砖引玉。   三 相比较于大家对 SaaS 公司生存感觉的感性讨论,定性描述,我自己更加偏向于定量分析,因为作为一个程序员,一个理工男,我更加相信数字。从这个意义角度说,我觉得做 SaaS 就应该像《火星救援》里面的马特. 达蒙,是死是活应该用数字说了算,在有数字的基础之上,努力想办法活下去。   马特达蒙要在火星活下去,需要有氧气,需要有水,需要有食物。前两者比较好解决,在片中,栖息舱的氧合机自始至终稳定的解决了氧气的问题,而水循环系统也自始至终稳定的解决了水的问题 (除了种土豆需要的水之外)。《火星救援》电影里面要活着主要就是食物的问题。片子的后半部门从战神 3 号的 MAV 降落地出发,途径 3600 公里的火星地貌,到达战神 4 号任务预先放置好的 MAV 那里。在这个过程中,食物要足够,不能饿死。就是这么简单。   SaaS 公司的问题基本上也是一样的,很简单,从 SaaS 公司成立开始,到 Break Even,这是一段旅程,在这个旅程中需要足够的钱。我之所以这么说,前提是不需要再向你解释为什么 SaaS 这个商业模式导致的前几年的亏损,也不需要解析为什么后期会比普通软件公司有更好的增长。如果你成功的解决了从公司创立到现金流为正所需要的钱,那么你就活了,当然,反之你就死了。你可以把需要烧的钱理解为马特. 达蒙需要的食物,正是在这个点上,中国 SaaS 比美国人要难一点。   那么,一家 SaaS 公司要烧多少钱呢? 根据 TOMASZ TUNGUZ 网站一篇博客统计,在一家 SaaS 公司 Break Even 之前,烧钱数目如下所示: 图中所示的是美国 SaaS 从创立到 Break Even 现金消耗的中位数,总的来说在 6000 万美元上下,这还只是中位数。如果说像 HubSpot 或者 New Relic 这样成功 IPO 的独角兽,这些公司甚至到上市还都是亏损的状态,他们总的现金消耗应该在 1.5 亿美元以上。   话又说回来,亏损还可以上市,是因为美国一般都使用 PS 的方式来计算 SaaS 公司的市值,一般二级市场上面是按照未来 12 个月收入的 7~12 倍来给 SaaS 公司计算市值。7 倍是正常情况,只有华尔街特别特别看好的公司,才会给予更高的溢价,这样的公司全球只有几家,以 Xero、ServiceNow 和 WorkDay 为代表,是按照 11~12 倍来计算。 当然在上市之前,越早期计算的倍数越高,有可能到达 15 倍。反正早期投资额度有限,一般说来,中美两国 AB 轮投资差异不大,A 轮投资金额平均在 200~300 万美元,B 轮在 500 万美元左右。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按照 PS 来计算市值,那么一家 SaaS 公司要想成为上市的独角兽,一般来说需要做到上市后一年 1 亿美元以上的收入,按照每年 60% 的增速算 (事实上基本只有 New Relic 在上市当年依然有如此增速),在上市当年也需要有 6500 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这意味着什么呢?很简单,假如你是一家美国的 SaaS 企业,你需要收上来 6500 万美元,假如你是一家中国的 [SaaS]企业,你需要收上来 4 亿人民币,你才能去美国上市。   你觉得这两个事情难度一样吗?   基本上,在美国做到 6500 万美元收入和在中国做到 6500 万人民币的收入难度是一样的,而做到 4 亿人民币,则是 6 倍以上的难度,在美国 6500 万美元收入的公司一般 400~500 人就够了,而在中国做到 4 亿收入恐怕要 2000 人以上,在中国向小客户收的钱往往每年很难超过 20000 人民币,而这个数字在美国是 20000 美元。 也就是说,导致中国 SaaS 公司的收入看起来特别低的原因是汇率,当然这个说法听起来很怪。但是对比一下 2C,2C 的主要商业模式是电商、广告和游戏,以电商为例一双在美国卖 20 美元的衣服到中国卖多少钱呢?恐怕要 120 人民币以上吧?这个时候,中国的人口优势就显现出来了,17 亿人口的购买力对于 3 亿人口的购买力,所以我觉得,在中国做电商的难度是美国 2C 难度的 1/6。   两个非常宏观的数字,汇率、人口,这两个东西听起来和我们做企业服务一点关系没有,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SaaS 企业的命运。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观点,你可以用同样的思路想一下游戏和广告行业。游戏也是典型的面向消费者,而且是主要面向价格不明感的消费者,所以中国游戏行业体量也是超过了美国。广告行业的用户是 2C 而收费是向 2B,2B 的单次付费金额应该比不上美国,但是因为 2C 的点击量要超过美国很多,所以中美两国广告行业应该大小差不多。(以上只是我个人瞎猜,欢迎大家给出准确数字)   这里说完了收入,再说一下成本,SaaS 企业的主要成本是人力成本,或者说,主要是研发成本和销售成本。在硅谷,程序员的薪酬平均分布在 10~20 万美元之间,在中国,能够有产出的程序员的薪酬分布在 30~100 万人民币之间。两国顶尖程序员的薪酬是完全一样的。而中国 2C 的企业完全能够负担这些程序员的薪酬,这个时候,2B 企业必须付出同等的薪酬才能招到同等的人才。   中国 SaaS 企业收入是美国对标公司的 1/6,而成本则相差不多,这样能同时发展起来的可能性有多大?所以我觉得中国 2B:2C 市值是 1:19 这件事情一点都不奇怪。可能你觉得,那我不拿美元,拿人民币基金的投资不就行了吗?很遗憾,估计也不行,假如你最终做到了每年 6500 万的收入,明年收入预期 1 亿人民币,而投资人只给你 10~15 亿人民币的估值,你觉得如何?而且对于投资人来说,费劲的养大了一个企业,才做到 10 亿人民币,恐怕也是心有不甘。   所以,除了极少数情况,大多数 SaaS 创业者的钱肯定不够做到 Break Even。   四 之所以说这些问题,是因为,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马特. 达蒙能够在火星上活下来,靠的是智慧、信念和勇气。我之所以抛出这些问题,是想让众多 SaaS 的同行想一想,我们不能一味的对标美国,毕竟国情不同,环境不同。   这段时间对于进化论的研究让我更多的对于生存竞争有了认识,从有生命以来,竞争就存在于我们这个星球之上,对于生物而言,生存的竞争能够让物种更好的适应环境,产生变化,产生进化,从而产生新的物种。SaaS 这种商业模式来到中国,就要适应中国的环境,它可能会变成全新的形式。同样,无论是 CRM Sales、Marketing Automation,还是 APM、Customer Service,它们应该有的样子应该和美国完全不同。就像我们在火星上种出来的土豆。   在没有蜜蜂的岛上,雀鸟的喙会变得更小,从而可以啄食花蜜;在没有啄木鸟的岛上,雀鸟的喙可以从树上啄出虫子来;每一个企业都要更好的适应特定的环境,从而和其他的企业变得不同。从这个角度说,任何两家企业都应该会逐渐变得不同,正是因为竞争的压力让它们逐渐分化。在今天,残酷的选择压力会迫使雀鸟向分化的方向进化,也会让 SaaS 企业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对于中国的 SaaS 创业者来说,大家都需要想一想,让我们赖以活下去的土豆在哪里?毕竟,马特. 达蒙靠着残留的食物不足够活下去,只有自己种下的土豆,才能保证自己的卡路里,才能保证自己活下去。因此,自己种下的土豆,才是真正的希望。
    saas
    2015年12月03日
  • saas
    企业服务创业,怎么走出单租户的 ASP 模式这个技术坑? 编者按:ASP 模式和 SaaS 模式的区别,一直被人们混淆。SaaS 架构由于基于多租户并且可拓展,可大幅降低创业成本,但单租户的 ASP 模式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使用 ASP 模式的创业公司应该怎么转型呢。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SaaS 云记”(saascloudji),作者纪伟国。 上周,一个 VC 朋友找我帮忙看一个投资项目:“Saas+Paas”。答应之余,我也充满好奇,毕竟没有三五年时间,没有大量客户去磨,Paas 平台难有小成,如今新出来的项目就打这张牌还是值得看看。 聊了不到十分钟,我就明白了:这是一个安装版的软件,只不过下面有一个开发平台,能够为客户提供一定的定制化开发。我恍然并苦笑:“国内所有具备一定规模的软件公司都有一个开发平台,但并不是所有的平台都叫 Paas”。 换个角度简单想下:如果这样可以,那 Oracle 等老牌软件公司当年岂不在一夜之间就可以完成 Saas、Paas 了?拉里老先生又何必亲自挂帅在内部艰难地推动变革?事实上,现在市面上成功的 Saas 软件,没有一个是在已有安装版软件基础上改出来的,都是重新架构开发的。这也是传统软件无法快速 Saas 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原因。 这又回到了 Saas 模式和 ASP 模式的差异上了。上面这种将软件安装在一个云主机上的 ASP 模式,已被视为一种失败的模式,因为它缺少可拓展性、太多的定制化、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客户的成本结构。Saas 是基于多租户的架构,从而可以通过共享基础设施而大幅降低成本。Saas 又是一种可拓展的架构,降低了整个的运维成本及复杂度、从而可以享受规模效应带来的边际成本降低。(现在人把 ASP 说成单租户的 Saas,这种说法有些混淆视听,关于二者的区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微信号的历史文章)。 讲了这么多,但是如果现在创业者的软件就是 ASP 模式,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正确姿势呢?我分析了一下市场上的产品,根据竞争情况及产品复杂度形成了一个模型,谨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考及应对的角度: 处在左下角,好消息!正确的作法是:暂停功能开发、全面改造产品的架构,如果是产品够简单,功能间松散耦合,能够改造成一个多租户、分布式的架构。事实上,国内已经有在这个象限成功改造了原有产品的公司,相当令人佩服。 处在左上角,虽然是一个坏消息,但也可以认真研究并拆分系统,逐个业务点进行改造。由于竞争激烈,处在这里的公司仍然需要快速升级产品,所以你不得不面对:产品升级和底层改造双线作战的压力,难度有点大,但值得赌一把,有一线生机。 如果处在右下角,坏消息是产品根本改不出来,好消息时你还有时间去重新做一个。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将你的团队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继续销售安装版的软件保证稳定的收入,同时另外一个团队去开发一个纯 Saas 的软件来迎接未来的市场大势。 如果处于右上角,这可能是最 tough 的局面了: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如果不得不花两年或更长的时间去重构产品架构,注定吉凶难料。此刻有两个选择:1)继续销售高现金流的安装版 2)寻找一个新的细分市场,进入一个新的 Saas 领域。 概览国内正在面临艰难抉择的 ASP 厂商:针对小微客户的 CRM 厂商,处在左上角,已经是红海竞争,产品功能也逐渐复杂,很让人头疼;而再看 HR 领域,招聘管理软件厂商已处于右上角,但劳动力管理软件厂商尚处于右下角,仍然有重新架构的机会。 以上观点,是北森在 Saas 领域摸索多年的经验总结,谨供同行们、还有投资界的朋友参考,并基于这个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入讨论。只是想说,一个正在迅速成长的行业,总是充满机遇,身在其中的创业者们也常会感到时不我待。但企业级市场不相信一步登天的神话,因此进入与退出、创新与改造,每一个战略选择都承载着更重的分量。真心希望看到我们这个行业的未来不至于像如今的 O2O 一样:创业者损失了时间、VC 损失了资本、客户只能重新选型、员工也无奈重新开始… 为了避免这样一个多输的局面,倒不如我们从一开始就看准、走稳。   来源:36氪(读者投稿)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HRTechChina 立场 出处:http://36kr.com/p/5040377.html
    saas
    2015年12月01日
  • saas
    易后台,将会计师服务下沉到中小企业 在跟易后台创始人姚宁聊之前,我一度认为易后台就是类用友、金蝶的财税服务平台。了解之后才发现,易后台其实是第三方会计师服务提供商,对标的国外企业有美国 intuit、wave,日本 Freee。姚宁认为中国传统财务软件市场由两家巨头用友、金蝶瓜分,且两家公司均布局 SaaS 财务软件,中小 SaaS 财务软件的出路相对不是很广。所以在中国,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一定要走线上软件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套路。 会计服务市场整体比较乱,小到记账公司大到事务所,从业机构参差不齐缺乏整合,没有全国性的平台提供标准化的、全国协同的服务。并且,现在的企业都在考虑上市、新三板等资本化运作,所以滋生了以财税合规为诉求的创业服务机会。再就是中小微企业会计数据的价值没有被发现,此前小微金融服务存在信用风险不可控、相对服务成本高的难点,而通过互联网化的平台可以将企业的会计数据与金融机构的系统衔接,优化投后、贷后管理的效率,从而帮助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支持。 相较传统,易后台最大的两个特点,第一就是易后台从基础服务延伸到更多的增值服务,第二就是易后台做的事情是合规的。 易后台的逻辑就是把传统事务所里面的非鉴定业务(不做审计鉴证)拿出来标准化。 首先,易后台设定了一个前端经理的角色,了解业务,消化风险。通过与各类众创空间、中小型第三方会计服务机构合作,让前端经理与中小企业对接,在企业财务数据运营之前实现前端经理与企业的双向交流。 接着,外包记账业务分成两块,一个是标准化的,一个是非标准化的。通过在天津设立共享中心,将分解出来的标准化工作集中处理,在保证服务品质前提下降低服务成本。 之后,这些财务数据进入了易后台小微 F10 平台,平台将数据给报告使用者、投资机构等等。这个步骤也就是披露。通过比肩上市公司标准的中小企业信息披露平台,实现财务报告一键直达投资机构、签约金融机构等报告使用者,并支持社交网络发布,弥补中小企业融资的财务数据信用鸿沟。 此外,姚宁强调这三部分业务只做渠道,不做产品,更多的是站在财务总监的角度给企业做理财规划。还提供四大后续服务,例如第一个是给创投机构做投后服务,第二个是给知名孵化器的企业做外包,第三个是面向股权众筹平台的股权众,筹投后管理财税外包解决方案,第四个是面向众包平台的专业型个人服务企业化财税管理。 据姚宁透露,易后台团队脱身于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上线 10 个月以来,已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成都、南京、广州、杭州 8 个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共服务了 600 左右家企业,年底预计会增加到上千家企业。   来源:36氪 作者:徐宁 出处:http://36kr.com/p/5040340.html
    saas
    2015年12月01日
  • saas
    跟史上增长最快的 SaaS 服务公司 Optimizely 学习创业经验 编者按:史上增长最快的 SaaS 服务公司 Optimizely有着十几亿的访问者,它现在是最先进的在线 A/B 测试平台,它的创业过程有什么经验值得创业者学习?Tomasz Tunguz近日总结了 Optimizely 发展的早期经验,希望可以给创业者提供参考借鉴。 Optimizely 的创始人 Dan Siroker 在奥巴马竞选总统期间帮助他创建筹款网站,这段期间他掌握了 A/B 测试技能。也恰恰是这段经历,让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最终他将 A/B 测试技术作为创业想法,建立了 Optimizely 公司。目前 Optimizely 已经成为最先进的在线 A/B 测试平台。 在旧金山的红点办公室举行的小型交流会上,Optimizely 的另一位创始人 Pete Koomen 分享了其创业初期的一些经验和见解。下面是我从他们分享中总结的几条可供创业者学习的经验。 1、聘请专业管理顾问 首先,聘请专业的管理顾问和你一起工作,共同为公司的发展努力。随着 Optimizely 的不断发展,对于 Dan 和 Pete 的各种领导需求也不断增加,但他们本身并没有太多的领导经验。作为一个领导者,他们改进的旅程是永无止境的。不过他们发现学习领导技能的最佳方式就是聘请专业的管理顾问,在与顾问的每月一次的谈话中,他们会提出当前 Optimizely 遇到的问题,向顾问寻求解决意见。此外,管理顾问还会对他俩进行 360 度全方位的评价,以帮助他们了解到自己对团队发展的影响。 2、懂得放权 其次,你必须要利用 “解雇” 自己的方式,懂得放权。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特别擅长某个领域里的工作,譬如销售、产品环节、市场营销,这个时候你就应该聘请足够多的人来取代你的工作。你是团队的领导者,并不是任务的执行者。这样的做法也是正确的,这其实是扩展业务的唯一途径。当你成为领导者的那天起,你必须要懂得放权,让新员工了解工作,慢慢适应公司的环境和工作节奏,让他们成为独挡一面的人才。不过在 Pete 他们看来,学习放权的过程非常困难。 3、招聘销售员,速度要快且要不拘一格 在创业初期,你也需要聘请销售人员,特别是在公司还没有定义销售流程和销售行为的时候,这些人他们可以给你提供不同的销售灵感,可以帮你完善这个过程。Optimizely 第一个成功的销售员之前在西雅图的家具回收单位工作,第二个成功的销售员是专业的芭蕾舞退役舞蹈者。虽然这两个人没有典型的销售背景,但他们热情如火,他们依旧可以为公司的发展提出自己的销售建议和合适的市场战略。 4、招聘是首要任务 最后,当你的创业公司发现了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之后,接下来招聘便会成公司的重中之重。Pete 认为如果你想要创建机器你必须得先有创建机器的人。在 2012年 初 Dan 和 Pete 就意识到他们这一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一只伟大的团队。Pete 要求团队里的每一个人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喜好,以及他们为什么喜欢 Optimizely 和不喜欢 Optimizely 的哪些地方。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改善公司的不足,建立更强大的发展团队。 Dan 和 Pete 是非常成功的领导,他们懂得鼓舞员工,而这些他们创业初期的这些经验也非常宝贵。对于一个初期创业的人来讲,这些经验都会非常有帮助。   来源:tomtunguz.com 翻译:36氪 4 Lessons For SaaS Startups From Optimizely's Early Days Last night, SaaS Office Hours hosted Optimizely co-founder and CTO Pete Koomen. Pete was a Google Associate Product Manager for AdSense and launched Google App Engine. Then he joined his co-founder, Dan Siroker, also an APM at Google to found three companies, the last of which is Optimizely. As Pete shared with us, the idea of Optimizely was borne from a need Dan saw when managing the teams to build Obama’s fundraising websites during his first campaign. Dan and his team wrote code to fine-tune sign-up flows, and the experiments meaningfully improved fundraising performance. During YCombinator, after Pete and Dan had been accepted with a different ecommerce idea, that the two founders jettisoned the first idea and instead pursued the website optimization concept. Famously, they tested the idea by calling two advertising agencies and asking them to pay $1000 a month for early access to a product that didn’t yet exist (but soon would). Now 400 people strong, Optimizely is the leader in A/B Testing. The conversation at the Redpoint office in San Francisco last night focused on the insights Pete accumulated during the early days of the company. These were some of the things I learned from Pete. First, hire a management coach to work with you as the company grows. As Optimizely evolved, the demands on Dan and Pete increased enormously. Pete told us that being a leader is a never-ending journey of improvement. The best ways he found to learn leadership skills was to hire a management coach to meet him once per month, to talk through the issues facing him at Optimizely. In addition, the management coach performed 360 degree reviews for Pete to help him understand how his team wanted him to evolve to maximize his impact on the company. Second, you must fire yourself way before you think you do. As soon as you become good at a job - sales, product, marketing - you know enough to hire the person to replace you. And you should do it right then. It’s the only way to scale the business. When that person starts, you have to stand back and let the new employee learn the job, making the mistakes they need to make to become great at it. As a founder of a business, Pete told us, that’s an incredibly hard exercise in letting go. Third, hire for hustle in sales, especiall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ompany when the sales process and sales motions aren’t defined. Optimizely’s first successful salesperson had previously started a mattress-recycling company in Seattle. Optimizely’s second salesperson had retired from professional ballet-dancing. Though these two key contributors possessed atypical sales backgrounds, they shared a fire, a determination that fueled their success in discovering the right go-to-market strategy for the company. Last, after your startup finds product market fit, hiring becomes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business. Pete said - and I loved this expression - “You have to build the machine that will build the machine.” In early 2012, Dan and Pete gathered the compan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to say that 2012 would be the year of hiring and that everyone’s first priority is building a great team. Pete asked every employee to share their likes and dislikes of working at Optimizely and used that to enumerate the companies values, which became the rubric that measured candidates and determined which would become Optinauts - Optimizely employees. Pete is an inspirational leader who is remarkably genuine about the successes and struggles of building a category defining company. Thank you, Pete, for sharing some of these insights and stories!
    saas
    2015年11月26日
  • saas
    SaaS公司如何做销售? 编者按:本文来自石墨文档 COO 方兴的一次分享。内容就 SaaS 公司如何做销售以及如何搭建销售团队等问题给出了经验和看法。石墨文档是一款中文在线文档协作工具,“致力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下一代 office”。   「2015年 是 SaaS 元年」,很多人可能已经听过这句话,但还没有具体的数据能感知到在这个听起来很厉害的元年里到底在发生着什么。下面几张图或许能帮助你对此有个大概的认识: 在 toB 市场相对成熟的美国,成就了诸如 Salesforce,WorkDay,Zendesk,New Relic,ServiceNow 之类的独角兽们,它们身上闪闪的银光刺激着中国的创业者和投资人。相信机智的朋友们看到上图的 SaaS 公司图谱后,已经开始搜索哪些公司国内还没人做了。然而先别急着喊雷锋叔叔,做这件事是有门槛的。尤其是在中国,创业者要面对的是更高的获客成本、有待教育的市场以及面前的大山和身后的猛虎。在如此激烈的竞争和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什么样的 SaaS 公司才算优秀呢?   美国资本市场对 SaaS 产品的衡量标准 美国的投资人会对一个比较优秀的 SaaS 公司有一个评判标准,落实在数字上会有三个公式。 这三个公式,即便是国内已经成熟的 SaaS 公司都很难符合,虽然现实很残酷,但梦想还是要有的。   第一个公式就是客户的生命周期的价值,这个叫 LTV(life time value)。每个公司计算的东西都不太一样,有些公司是根据断约率。比如我这个月有 50%的客户断约了,那么一个客户的生命周期就是两个月,我按照我每个月平均的客单价去算的话,就是两个月乘以平均客单价就是这个客户带来的 LTV。第一个公式就是 LTV>3CAC。客户获取成本就是你在这段时间内,用了多少成本获得了多少客户。比如一年用了一千万获得了一千个付费客户,每个客户的平均获取成本就是一万块钱。这时候就需要你的 LTV 大于三万块钱的,这是第一个公式。   第二个公式就是客户获取成本是小于你每年的客单价的。比如我平均今年投入一千万获得了一千个付费客户,总共我收了两千万,我的客单价就是两万块钱,我的成本是一万块钱,一万是小于两万的收入的,这是 OK 的。比如我投入一千万获取客户只有五百万的收入,每家公司我只能收到五千块钱,是小于一万的成本的,那是不划算的。这是第二个公式。   第三个公式就是你的断约率。美国是比较充分竞争的市场,而且是契约精神和商业化比较浓厚的国家,所以他们的续约率一般都比较高。所以美国的投资人对美国的 SaaS 公司要求很高,他希望每个月的断约率是小于 5%的,一百个客户里面一个月不续约的小于 5 个就 OK 了。但是在中国来讲目前做的比较好的,像 teambition 这种能做到 60%以上续约率已经很不错了,因为在中国会考虑很多其他因素,会不太一样。   SaaS 公司盈利的三种模式 之前有很多人提到销售会觉得是街上发传单的,或者给你打个电话推销保险,可能会对销售有个偏见,但实际上销售是个非常科学的体系,我就用方法论讲讲 to B SaaS 的销售。   因为一般 to B SaaS 的盈利模式跟 to C 不是特别一样,因为 to C 很多公司会先去免费甚至补贴占领用户,有一定用户量之后我再去收费。(to B)不是这样的,一开始可能会有个比较清晰的商业模式。因为 to B 首先它投入比较大,其次它的周期比较长,如果一开始不考虑到盈利的话,可能拖个一年两年,你都破产了都不一定能收到钱。所以 to B 的 SaaS 企业一开始就要制定一个详尽的盈利模式。当然这个盈利模式是跟着你的产品的形态。目前 to B SaaS 这个领域可以分为三块去做盈利。   首先我做个 SaaS,这个 SaaS 可能是全行业的,也可能是针对某一个行业,比如房地产、健康行业去卖,这是定制化的去做一个 SaaS。   第二块是私有化部署,整个中国的 SaaS 还是在教育市场的过程,很多企业主并不会觉得用你的 SaaS(安全),东西存放在你那边,我会觉得不太安全,总是感觉我的东西在别人那,没有信任感。有很多大公司,比如锤子。锤子是 teambition 的客户,但是他们用的是私有部署,因为他觉得 smartisan 的一些概念图设计以及供应链的东西是个机密,我不希望有任何一点泄露的风险,所以我会去做私有部署。私有部署实际上是一块很大的收入来源,对不同的产品来讲。   最后一块是我开放接口 API,通过 SDK 去跟别的产品去对接。比如石墨文档,它可能目前只 focus 在文档的协作。比如公司这么多人每天要做十件事情,只有一件事情是文档协同,这件事情并没有重要到我要去采购一套软件,我们可能就会跟 teambitiom 或者明道去合作,把产品切进去,让他的用户使用我们,因为可能项目协作或者一些 OA,他们的属性会比较强。我们会希望他们的用户在这个强属性之下,需要文档协作的时候去用石墨文档,这是第三块。我们通过 API 和很多公司去对接产生一个间接的盈利,可能我们作为他们的一个增值服务来做。大概分成这三块。   SaaS 公司如何做销售 SaaS 行业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新兴的行业,它跟其他传统行业不太一样就在于,它多了一步,它需要去教育用户。我举个例子,比如你去卖钻石,钻石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铺垫,大家对钻石是有一个普遍性的共识,这东西就是我结婚的时候或者一些庆典的时候买的。所以对钻石行业的一个销售人员来讲,我只需要向我的客户说我这个钻石跟其他钻石厂商有什么区别,我的优势在哪,我的做工怎么样就 OK 了,他只需要详细的介绍他的产品的优点,就能够打动用户。这是传统行业,可能比较成熟的一些行业的销售人员的做法。   对我们这个行业,我们可能还要再往前走两步。我们卖协同工具,很多老板会觉得我没有这个需求,我平时用 word 或者微信,用 excel 或者邮件用的好得很,我不需要你这些东西。所以你需要去教育他,我们一般都会说我们这个行业需要的是顾问式的销售。顾问式的销售跟一般销售的区别在于,他是可以像一个 consultant 这样的角色去帮你分析,根据你具体的需求给你制定解决方案的。所以这样的销售一般价值也很高,他的薪酬也很高,因为他提供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我们一般会说他有三个链条: 第一个链条是理念。通俗的话说是洗脑,但是是往一个好的方向去洗。因为很多老板会去参加 EMBA 或者 MBA 去提高他自己的管理理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般见到的都是企业的负责人决策人。我们就跟他们讲管理的趋势是怎样的,对于协同的要求是怎样的,甚至会有一些管理理念。比如协同、团队间的协作,以及我们 OKR 的管理方式是一个知识管理的体系。你会告诉他这些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他会觉得你确实不是一个普通的 sales,你对行业和整个管理是有理解的,他就会对你产生信任感。你从这一点撬动他之后,他会觉得从之前觉得这个工具不必要转变到这个工具必要。   接下来就根据他的具体情况找到他的需求,找到一个场景是能够用我的工具特别快速的提升你的效率,甚至带来一些收入的一种方式,我们叫解决方案。让他觉得一个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对我来说确实有效有用,我首先洗脑完之后我的看法变了,之后会发现这东西对我有 benefits,解决方案给我提供 benefits 之后我会找工具,这就过渡到我们钻石行业的销售人员要做的事情就是我首先介绍我产品的优势,跟其他几家产品的区别,然后告诉他为什么我们产品是最好的。所以这是我们这个行业的销售跟其他行业的销售不太一样的地方。   然后标准的销售流程它是分成两个漏斗。有一个销售漏斗,你可以理解成它从大到小。还有个服务漏斗是从小到大。 销售漏斗,我假设在公司的时候会有很多销售机会过来,我们先忽略销售机会怎么来的,稍后会讲这些事情。我们现在假设已经有很多销售机会,我在明道的时候是通过这些机会有人直接去打电话,打完电话去约访,约防成功就去见面,见面之后我会 demo 我的产品,甚至跟你讲一下我的解决方案和优势,然后产生一个售卖的行为。这是整个的销售漏斗,从大到小,比如我给你一千个线索,你可能通过这些线索不断去缩小,慢慢的一千个线索里你能成 10 单。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一个销售漏斗,它是越来越小的。   然后还有个服务漏斗。服务漏斗什么意思呢?可能我们第一笔钱是通过销售漏斗进来的,你去打电话跟你的客户去聊,聊完之后成单给钱给你了,这是第一笔销售。因为现在 SaaS 都是按年去付费,比如我买一年两年的,但后续你怎样把他当成一个持续的客户去收钱,然后达到这个客户的最大价值,这就考虑到后面的一个服务漏斗。服务漏斗是变大的。比如我现在只有一个客户,但是我可以通过对他的服务,我可以在他身上增值,甚至我可以通过他引导到别的客户身上去增值。   一般增值是四种方式:第一种是我给他服务的比较好,他的公司也增长的比较快,我成为他长期的使用工具,他公司比如后续加人或者他需要加资源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新的购买行为。   第二块我们会有一个增值服务。比如明道一开始会有一个标准化的平台卖给你,但是你用惯了明道之后你可以像在应用商店里选一样。比如我买一个 HR,比如我买一个 CRM,这些都是需要收费的,所以这也是一个增值模式。   还有一种就是你把他服务的特别好,客户按年去付费,这也是一个增值。   最后一个是 CGC,比如你把这个客户服务好了,他会在他的朋友圈里、企业圈里面产生影响,把他对产品的理解和成功经验传递给他的朋友企业,他的朋友也会去用也会去买。其实你看整个销售流程是一个通过销售漏斗以及服务漏斗来不断增值的过程。   SaaS 公司如何搭建销售团队 每个公司的阶段不同,需要的销售负责人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简单分成四个阶段:从零到一、一到一百、一百到一千、一千到一万。这四个阶段来说吧。   从零到一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刚起步,我们需要一个 Evangelist(传道士)。这种角色我并不需要他有多么超凡的管理能力,也不需要有多么强的背景,我需要的就两点:第一点,他对我的产品非常了解,非常认可。第二点,他非常有激情。这两点加起来他就会帮你去(销售)。在这个阶段你的销售负责人并不只是一个负责人,他是需要深到一线去做一些销售的事情的。换句话说他是会为你后面的销售团队的搭建去建立一个基础的。比如说这个人懂产品、有激情,他就会不断做一些销售的事情,帮你去布道,帮你去售卖,拿到第一笔收入。他会在你的前一百个付费用户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基本的销售标准打法,一个基本的流程,甚至是每个动作、话术,他都可以给你固定下来。   在下一个阶段,从一到一百的时候,你需要可能直接是这个人成长起来了,或者你直接招一个有经验的人,把你做的前一百个付费客户提炼出来的那些东西,做成一个可复制的版本。我做了这件事情,我有了这东西,我就可以直接招十个人培训一个星期,第二个星期他们就可以出去做销售,复制 N 个我去做一些销售行为,扩大我的客户规模。这个阶段你需要的是一个 Mr Repeatable,就是我可以把你的东西复制下来,然后不断去扩大规模。但是扩大到一定规模之后你会发现有一定瓶颈,因为一开始你会增长的比较快,你会随着销售员工的增长不断增加销售额。   但是你会发现一个瓶颈就是,你的销售人员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你的销售额上不去了。换句话说,每个销售人员的人效,每个月能给你带来的订单是有限的,有一个阈值。比如一个人一个月4 单或者 8 单已经是一个极限了,这时候你再去堆人,因为你的(销售)线索有线,就不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这就涉及到你的一百到一千的阶段。这时候需要 go big,这时候需要一个能去 go big 的销售负责人,这个负责人要做的事情就是根据你现有的情况之下,怎么去通过一些新的方式方法去突破这个瓶颈,这个方法可能是从产品去做一些改变。另外一种就是通过你的销售方法比如你从 inbound 转到 outbound,这样你的机会一下就变多了,或者你通过各种新的渠道去导流,或者你做一些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比如赞助,甚至做一些新的活动,赞助一些行业性的大会,让知名度增加,但这也是个过程。   到最后一个,一千到一万的过程,这时候你可能已经成长成一个独角兽了,可能像纷享销客这样的公司。那就需要一个在大公司有过非常多的管理经验的人过来帮你做整个全盘的管理。这个要求跟你最早前从 0 到 1 的传道士的角色又不太一样,对这个人的要求就非常需要他有大公司的背景,甚至是管过一千个人,因为他会有很多的方式方法帮你去提高效率,帮你去做一些战略宏观上的事情,我们一般叫 Mr Dashboards。这是公司发展的四个阶段需要的不同的销售负责人的要求。    
    saas
    2015年11月26日
  • saas
    秉承“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人才观念,找萝卜如何做一站式招聘管理平台 来源:猎云网(微信:ilieyun) 文/小蒙 近来,融资很难进来,所以“开源节流”这个词被频繁提及着。其实,所谓的开源与节流是一个公司一直都应有的精神,一方面能花更少的钱办相同的事儿,说明公司能力强;另一方面,剩下来的的钱不正好可以为公司更好地开源吗?“谁都和钱没愁”,个体如此,公司亦如此。 很多2B的企业那真是门庭若市,为什么公司愿意为这些2B企业的各种服务埋单呢?面儿上看,企业是为他们掏钱了。往里瞧,其实这些2B企业是能为他们带来长远盈收效益的。那如果这还是一个免费的2B企业呢? 找萝卜是一家免费HR SaaS一站式招聘管理平台。 谈到为什么会做2B服务时,找萝卜CEO付浩告诉记者:“我们的团队之前就在做人力资源管理,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互联网创业的大背景下,注册的创业公司大概50%都是互联网企业,不管他们是什么类型的,人员招聘是逃离不了的话题。” 找萝卜把自己的用户服务对象定位为20-200人的创业型公司,帮助他们解决公司的招聘难题是找萝卜的创建初衷。付浩说:“由于初创企业人才需求量大,而且这类型公司的人员流动也很大,所以,找萝卜要解决创业公司人员招聘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创业公司的HR或者是当他们还没有HR这个职位却需要招聘员工的时候,不管是HR还是招聘人员都会手忙脚乱的,因为首先他们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去哪里招人,再往后就更不敢想了。所以,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如何提高招聘管理效能就是道难题了。找萝卜的核心课题和工具产品的价值就体现在它能够提供低门槛、高价值的产品与用户服务。找萝卜也希望贯穿“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人才观念,竭力帮助企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优秀人才。找萝卜的价值是通过它三大核心算法来体现的。 一键发布:找萝卜一键将招聘信息免费分发到国内主流的招聘渠道,对于创业公司来讲,省的是时间成本,无需再挨家挨户落实招聘信息了。 简历简析:付浩说:“目前光标准格式的简历模板就有18种,这就给要在十几二十秒内找到他们关注的信息的HR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更别说还有那些自设的简历形式了。”找萝卜则可以在企业收到简历后,将其统一为“找萝卜”模板,这样HR就一目了然了。找萝卜还开放了实时更新的人才数据库,为创业型企业提供免费的简历下载服务。 基于一键发布和简历简析,通过大量的数据沉淀,找萝卜将实现简历的精准推荐与匹配。 简化管理:找萝卜平台可以随时标注简历状态,提高HR工作效能,帮助企业灵活管理自己的人才库。 找萝卜切中招聘这一高频需求,优化多平台简历筛选与管理体系,通过适度匹配商业化环节打造萝卜管家,覆盖社保、薪酬等人力资源模块,为中小型创业团队提供优质便捷的人力资源SaaS服务。付浩说:“社保和薪酬对于创业公司HR来说,是两个仅次于招聘的刚性需求,相关产品找萝卜正在开发中。” 找萝卜产品8月28日正式上线后,用户量在3个月时间达到了5300家,日活25%-30%之间,平均日增长活跃简历5000+,发布近3万个职位。 找萝卜团队目前30多人,其中5位合伙人,公司正在洽谈A轮融资。
    saas
    2015年11月26日
  • saas
    SaaS应用“超级表格”获数百万元人民币天使融资 导读 : 超级表格是一款多人协作共享的在线表格,类似于“在线的Excel”,能够实现团队高效协作的共享应用。获得数百万天使融资。   多人协作在线平台超级表格创始人陈坤极宣布获得数百万元人民币天使融资,由北软天使王童领投,天使成长营跟投。据超级表格官方数据表明,其最新估值已达到1亿。   超级表格在2014年3月正式上线,是一款多人协作共享的在线表格,类似于“在线的Excel”,能够实现团队高效协作的共享应用。   数年前,陈坤极发现,在国外企业级应用如火如荼的时候,国内却是一片空白。中国的个人应用BAT市值为5000亿美元,美国对应的三巨头市值8000亿美元规模,差别不大;而相比美国3000亿美元的企业应用三巨头来说,中国企业应用前三甲(金蝶、用友、东软)总规模仅50亿美元,差距巨大。   这主要是由于盗版和付费习惯等问题,专业软件市场缺乏真正适合中小企业的产品,因此不少企业没有机会享受专业软件的服务。SaaS应用触发市场迅猛发展,给专业软件带来了巨大机会。   传统实力表格Excel目前最不方便的是协作和共享,超级表格通过网络、手机来协作和共享,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共享。陈坤极说:“超级表格与Excel最大的不同点是,Excel面向单机、个人和纸面,而超级表格面向网络、团队和屏幕。”   目前超级表格的注册用户接近10万。预计在明年底达到100万人。目前也有部分企业级付费用户,计划在实现百万用户时进入正式的盈利阶段。陈坤极表示,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吸引人才以及技术产品的迭代开发。   来源:i黑马网
    saas
    2015年11月18日
  • saas
    SaaS元年的亿元广告战:生态成熟了吗? 文/傅昊 网易创业Club   从今年年中起,“2015年是企业SaaS服务元年”的提法屡屡见诸媒体。有人半开玩笑的说,“元年”最大的受益者一定是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   在刚刚过去的几周里,纷享销客和阿里钉钉两家B2B领域的SaaS公司几乎同时在商务楼宇、地铁、出租车、机场、高铁、新媒体、平媒以及主流门户的新闻客户端展开了全方位的广告部署。两家的季度广告投入都在一亿元以上。在企业服务SaaS领域,这种现象前所未有。   ·纷享销客vs.阿里钉钉:土豪打响企业用户心智空间战 传统而言,2C的公司才是各类广告资源的主要投入方。以线下广告牌渠道为例,在6周的广告投放周期里,某品牌平板支付了9000万元,某O2O送餐平台支付了8000余万元。换句话说,做大规模的广告投放是需要烧钱的。   据了解,纷享销客在今年4季度进行了过亿元的广告投放。网易新闻客户端开屏页、腾讯新闻客户端首页、分众传媒、地铁、平媒杂志,都是其本轮广告的投放方向。   背靠阿里集团的钉钉在同一时间发起了毫不逊色的“土豪攻势”。钉钉获得的广告资源包括微博客户端开屏页、今日头条客户端推荐页、分众传媒、机场、高铁、自媒体等等。   在过去的几年中,SaaS服务公司的主要资源都投入到了深入企业流程、提升企业效率的方向上。在新用户的获取方面,更多采用的是地推和口碑传播方式,媒体推广投入并不是大头。   B2B领域的纷享销客和阿里钉钉选择在今年第四季度把大笔资金花费在广告上,背后自然有其相应的逻辑。   B2B公司的目标客户是企业,自然而言,企业用户的决策过程一定是偏理性的,对于中小型用户更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之前并没有看到SaaS公司进行大规模广告投放的底层原因之一。事实上,对于长远目标就是垂直领域SaaS服务的公司来说,大规模的广告投放很可能是根本不必要的。   影响纷享销客和阿里钉钉广告策略的关键因素在于,这两家公司的远期目标都是希望成为企业级SaaS服务的入口级平台。   对于希望成为入口式SaaS平台的公司而言,在快速成长阶段进行战略性的广告投入是一件必要的或者不得不做的事情。占领潜在用户心智是其中的核心目标。   从进攻的角度讲,要构建生态平台就必须让海量的用户来使用平台上的服务。除了服务提供商的入驻之外,广大的大公司、中小企业和企业员工都是平台所争取的未来潜在用户。在移动端普及的条件下,通过有效的方式吸引到广大的潜在企业用户来尝试平台产品是一个合理的思考方向。   从防守的角度讲,哪一方都不愿意在心智占领的进程中被对方甩掉。当产品的高频功能基本可以满足目标用户的核心需求,销售和服务体系相对成熟之后,未来平台中的任何一方必然都会积极应对潜在对手对用户的心智占领行为。   换句话说,平台型B2B产品在特定的发展阶段无论出于战略攻守的目的都可能会采用快消品品牌建立阶段的大规模广告投入策略。某某男士洗发水、某某凉茶在构建自身品牌时都是大规模砸钱才做起来的。   ·入口式SaaS平台的构建路径:底层切入垂直vs.垂直切入底层 尽管中国的企业需求和美国有所差异,但从逻辑上讲,美国B2B服务市场上走出来的两类平台型公司也很可能代表着中国SaaS平台的未来形态。   近十年来,美国SaaS服务发展迅猛,在CRM、文件、笔记、客服、HR等各垂直领域,都有十分成功的案例。销售管理领域的Salesforce、HR领域的Workday是其中的代表性企业,前者市值500多亿美元,后者市值也达到了150亿美元。   2014年,以企业级通讯为基础,连接各类成熟企业应用的SaaS服务公司Slack在美国横空出世。推出仅仅一年多就迅速成为各类企业应用的超级入口,估值高达 28亿美元,是美国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SaaS 公司。   如果与美国的SaaS服务公司进行对标,纷享销客与Salesforce比较类似,而阿里钉钉则与Slack的道路可以类比。   在中国,纷享销客于2012年底正式推向市场,其产品形态经历了几次较大的主动调整。目前以4.0版本为基础的移动端产品上线于2014年11月。基于对企业CRM流程的深刻理解,该版本产品旨在将即时沟通和工作流程融为一体以打造微信式办公移动平台。通过占领高频刚需的CRM流程,纷享销客将产品功能降维到工作中的通用沟通层次,并希望由此接入第三方SaaS服务提供商进而成为入口级的SaaS服务平台。   阿里钉钉上线于2015年1月16日,是阿里集团在企业平台领域的战略性布局。钉钉提出的“C++战略”意在首先通过通讯功能获得大量个人用户,然后接入第三方SaaS服务提供商,继而形成企业服务的生态型平台。   两相对比,我们看到其实两种路径的最终结果可能是殊途同归的。不太容易看清楚的是,市场上最终是否能够允许两个以上的企业服务SaaS平台同时存在。或许,产业层面的后续变化会非常精彩。   现阶段,纷享销客的移动CRM产品已经相对完善,并且积累了大量的企业用户。对于从沟通工具切入的钉钉而言,通过品牌打造和免费商务电话补贴很可能会快速获得大量个人用户。两种发展策略都不难理解。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在这个时点采取了紧紧跟随的策略。需要发问的是,为什么腾讯的微信企业号没有在这一波广告战里发声呢?   ·多数SaaS企业并未跟进:ISV生态远未成熟? 相对而言,多数企业SaaS服务产品并没有表现的这么“土豪”。他们走的依然是相对细化的市场投放路径。例如,今目标将SEO和SEM作为了重点,并辅以各种线下的沙龙会议的营销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用户获取。销售易拍摄了CRM自制剧《销售彦论》在爱奇艺播出。已经接入阿里钉钉的红圈则没有太大的广告投入。   究其原因,多数SaaS服务公司走的是垂直领域SaaS服务提供商的路径,做深、做精、提高企业效率是其主要专注点。因此,大规模的广告投入与其基本战略方向不符。   但一些可能走SaaS入口式平台的公司并没有选择在这个时段采用跟随宣传策略,相信背后也有其判断的理由。   SaaS生态的现状是,市面上成熟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非常有限。接入谁或不接入谁都可能产生问题。这就意味着,未来在平台层面上的变数很多。因此,现阶段进行大规模投入做生态系统未必是真正合适的时间。   平台型产品的构建要讲究时机,基于目前的SaaS服务水平、企业意识和需求以及资本层面博弈的环境,未来的产业变量一定会很多。目前很难判断纷享销客和阿里钉钉本轮的市场投入是否会对SaaS平台生态的构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ISV环境成熟度的欠缺可能也是上线于2014年9月18日深夜的微信企业号并未跟进本轮广告投放的外部原因之一吧。   不过,话说回来,时机这件事有时候是很微妙的。一旦错过可能就真的“逝者如斯夫,驷马也难追”了。
    saas
    2015年11月18日
  • saas
    从邮件切入,SaaS模式的小满科技如何打造外贸垂直领域的CRM? 导语: 促销邮件和合同生成、邮件群发和追踪、客户管理,小满想让外贸垂直CRM的操作更为简单 SaaS(Softwareas a Service)模式越来越热闹,而SaaS服务涉及多个领域,如CRM、EPR、OA、HRM、财务管理、差旅管理等等。上线于2013 年10 月的小满科技,以外贸CRM为切入点,从邮件入手打造SaaS服务,为中小型外贸企业实现智能管理客户和快速生成订单,提升工作效率,转化更多的订单。 2015年6月,小满科技获得了零一资本的A轮投资,腾讯吴宵光跟投。 从邮件切入 小满科技创始人文博亮曾是“环球资源”(多渠道国际贸易平台)的全国销售冠军。当时为外贸企业提供国际贸易的推广服务,帮助外贸企业邀请国外客户的他,发现客户的管理并不好,因此损失了大量获取订单的机会,随着对外贸的了解,他认为这些可以通过管理来改善,减少丢单,提高订单的转化率。因此,和曾在腾讯任产品经理的同学一起,文博亮把这些方法和思路做成了系统,也就是小满。 文博亮对创业邦说,销售人员的日常工作分为四大块:客户管理,邮件管理,邮件营销和基础单证的制作。这四块中最为重要的是邮件管理,因为客户散布在全球各地,唯一的销售工具就是邮件,通过邮件向客户发送产品资料,和客户进行沟通。因此,小满从销售邮件管理切入,重新整理销售人员从生成开发信(开发客户的营销邮件)到完成订单的全过程。 小满的系统上有两个角色,一个是销售人员,另一个是销售管理人员。销售人员通过系统对客户进行管理和营销,而销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管理团队。核心功能包括促销邮件和合同生成、邮件群发和追踪、客户管理。销售人员选择产品后,系统自动生成邮件、合同等文书内容,减少销售人员核对不同产品参数耗费的时间,规避过程中出错的风险。小满快发提供许可式邮件营销技术,让销售人员能够在不申请大量邮箱的情况下发送营销邮件。同时,多纬度管理客户资料,全公司统一调配资源、协同跟进,客户流失几率大大下降。 做细应用场景 文博亮对创业邦说,目前在外贸SaaS平台中,小满已经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 邮件管理里有大量的基础工作,需要兼容世界各地的邮件协议、模板、格式以及字体,只有这样才能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对付费用户来说更是如此。在开发产品之初,为了更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小满的产品经理曾进入客户的企业工作,观察除了痛点以外销售人员如何工作,习惯怎样的工作场景,使用的电脑品牌和配置,网络和网速情况,以及如何同客户沟通,客户又分为哪些类型,通过哪些渠道获取客户资源等等。 事实上,小满并不是第一个在外贸服务上引入SaaS概念的企业。早在2008年,阿里“外贸版”就试图以SaaS模式解决外贸企业管理的成本难题,日最高销售额曾突破140万元,但最终于2010年退出。文博亮对创业邦说,阿里“外贸版”的退出是由当时市场的不成熟所决定的,那时候中国还没有管理的概念,更没有云计算和SaaS,用户对什么是SaaS,服务如何提供,数据存储在哪里都没有概念。而如今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已经过了粗放式增长的阶段,需要精细化管理,加之各行各业都有了云计算服务,SaaS平台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但是文博亮也承认,尽管如此,同阿里进行合作,进入展会宣传,目前能做的也只是让潜在客户了解小满,让客户主动去使用仍旧比较困难。“现在能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小满,小满也努力让客户使用系统的难度降低。”小满提出,要用2C互联网产品的体验重新定义2B软件的功能,文博亮说,小满所有的交互都应用了最新的互联网设计元素,按照平时用户上网的习惯设计。 未来,小满计划在外贸企业的核心系统之外,去满足企业的需求,如内部的沟通、上下层的管理、HR、OA等。“中小企业其实希望有一个系统能满足这大部分需求,而不是用不同的管理软件,登陆不同的账号,而这些管理需求也可以拆分给更多的行业去用。”文博亮说。   作者:杨绚然 来源:创业邦
    saas
    2015年11月12日
  • saas
    财税云管理平台快乐+,财会不应该是小微企业的重心和负担 来源:猎云网(微信:ilieyun)文/Sue   注:之前猎云报道过云费控专注于小微企业报销领域的产品“快乐报销”,用户只需要关注微信公众号就能实现费用报销。但是仅仅费用报销对于小微企业的价值是很有限的。就在9月23号,该公司发布了其最新产品:快乐+,一个小微企业财税云管理平台。这次猎云采访了其CTO张洪振(Eric),他很详尽的介绍了这个项目,在谈到大数据的时候,一直淡定的Eric显得很是兴奋。   快乐+是一款高度整合、简洁易用的移动SaaS软件。它延续了快乐报销的风格,功能简明,老板不懂会计也能管理公司财务。移动端的支持能够连接多方,节约沟通成本。相关的业务数据揭示财税绩效,使得小微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也能帮助老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决策,掌握企业运作情况。   对于员工来说,除了报销功能外,还可以使用软件查询业务状态 ,提升协作效率。老板与员工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直接交流。人事服务方面,线上有福利报销,线下服务的话现与金柚网有合作。   与金蝶、用友这样经典的财务软件相比,快乐+的最大特色就是增加企业老板的参与度。以老板的视角梳理业务流程和财税工作。小微企业的对会计和财税的要求是非常刚性的,但为了降低成本一般都是包给代帐公司做,其质量却无法保证。如若老板不参与财务,执行情况就会出现断层。快乐+以业务为主的逻辑导向,哪怕老板不懂专业的财务知识,也能轻松管理财务,并将精力集中在业务的拓展和业绩的提高上。由此,快乐+这款专门为老板设计的产品就诞生了。 那么,快乐+到底提供了哪些功能呢?   一、全面监控   老板可随时登录系统查看资金流动情况和业务进展,并根据报表、绩效和预算报告的分析进行决策。快乐+还能导入并分类银行收付事务明细,自动校验公司未达帐项。公司各类数据都可以通过仪表盘查看,一键可添加新数据。老板与员工分工协作,让业务财务数据更真实可靠,为将来的大数据分析、信用报告奠定数据基础。   二、开票   用户能够远程开票,进而实现在线发票的打印。   三、支付与安全   费用报销和输入开单都可以在线支付,并且进行加密。后期会对客户数据进行加密,提供底层数据加密技术和云端安全机制,使客户的数据永远只属于客户。   四、客商管理   除了查看客商的业务数据外,快乐+还准备了诸多贴心的小功能,诸如:系统会定期发催款通知,并加上直接付款的二维码链接,扫码付款后直接消除欠账数据,考虑到了双方。 五、报表   系统在自动生成法定三大报表的同时,还会基于KPI多维度展示业务数据。不需要财会知识,就可以直观的了解业绩情况。   目前产品有App(ios,安卓)端和微信端,近期将发布与微信、钉钉、税控机和银行支付等服务平台连接的新产品。   基础版的快乐+一年收费1490。“我们希望用性价比来树立用户口碑,并提供三个月的试用,让老板看到价值。”Eric告诉猎云。此外还有699每月的高级版和年底将会推出的超级VIP版本,与大型的企业的事业部进行对接,形成三个层面的搭配。目前业务主要在上海、杭州和苏州等地开展。   Eric1998年大学毕业即加入宝钢集团从事财务管理,后期先后加入汉普、德勤、甲骨文三家全球顶尖咨询公司,从事大型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他告诉记者,加入云费控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看重小微企业的数据,这些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快乐+更多地希望去收集真实的业务数据。团队目前正在进行Pre-A的融资,寻求下一轮融资和业务合作伙伴。
    saas
    2015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