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挑战
从“稀缺走向冗余”,SaaS 市场上出现的三大挑战
我们现在真的走进了一个 B2B 软件冗余时代了吗?
作者:Clement Vouillon,SaaS 行业分析师
编译:拓扑社 原野
为了方便后续的讨论,让我们先给出一些定义:
SOR(记录型系统)
这种软件可以将关键的商业数据进行留存,整合。比如说致力于客户数据的 Salesforce,为交易数据服务的 Stripe,为营销数据服务的 Hubspot。这类应用一般会带来非常明显的“锁定效应”(locks ineffect),它的意思是,先进入市场的产品服务,因为先期能够迅速有效的获得大量的用户,而用户慢慢对产品服务也产生了依赖,于是,后入场者不管产品服务再好,它们都很难改变市场份额的格局分布。换句话说,先入场者得天下。而记录型系统就有着非常强的这种属性。
工作流应用
这种软件使得员工能够更好的协作办公。但是这类应用一般不会出现“锁定效应”。用户会很快地转换平台。在这个领域中的佼佼者比如 Trello、Skype。
一款 SaaS 软件有可能是 SOR(记录型系统),也有可能是工作流应用。
软件平台
一家软件公司围绕着自己的核心产品,开发出一套集合了工具、服务于一体的生态系统。往往是通过 API 或者第三方的工具应用商店来实现。这里面的典型例子是 Salesforce 所推出的 AppExchange。
SOR 和工作流应用:从稀缺走向冗余
1.有很多 SOR 软件,已经在过去的几年时间内陆续成为了这个领域中的胜者,或者领头羊。
2.而其中有很多软件都正在实现向“软件平台”的过渡。
3.在这个古城中,在很多软件分类林谷中,会大量产出各种“工作流应用”。
而总体来说,B2B软件行业逐渐从“稀缺”走向“冗余”,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挑战。总结一下,这些挑战分为以下的三个方面:
“发现及派发问题”:用户将如何发现一些与他们的工作息息相关的应用,而软件开发者该如何将自己的应用派发出去?
“易用性问题”:面对越来越多的软件,并形成五花八门的组合,用户进入的方式,以及管理的方式会是怎样的?
“商业盈利问题”:在这个价值链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软件开发者该如何适应这一切,使得自己的产品服务能够保持着较为不错的利润空间?
而这三个问题该如何进行解决?它们又会对整个 B2B 软件行业带来怎样深远重大的影响呢?
我们所观察到的事实是这样子的:记录型系统,这个概念现在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而这个领域中出现了大量新的 SOR 系统;与此同时,工作流应用队伍在越来越大的软件生态中也是不断地壮大。
我们已经实现了某种过渡。在过去,软件行业中的产品就那么几类,非常有限,而如今,软件时代中产品极大丰富,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上均是如此。在某些领域,甚至已经拥挤不堪。
这种从稀缺走向冗余的趋势并不是第一次在 B2B 软件世界中见到。事实上,这种趋势在人类历史场合中经常被复现出来,就比如说“纸质媒体的出现”,后来因为有了数字平台,这个趋势进一步加速,大量的音乐出现在 Spotify、Soundcloud、iTunes上,大量的游戏出现在 Steam 平台上,大量的移动应用出现在iOS 和 Android 系统上,视频内容则选择在Youtube 上扎堆出现。
当你看到这个转变已经开始出现的时候,上面的三种挑战就伴随其中。
在本文的前半段,我们会首先去探讨这些问题(或者称之为挑战),对于SaaS 世界有着怎样的影响?又有怎样的解决方案?而在本文的后半段,我们将试着去大胆猜想一下 B2B 行业未来的前景,格局。
我们现在真的走进了一个 B2B 软件冗余时代了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并不能一概而论。从“横向 SaaS 产品”来看,还是从“垂直化 SaaS 产品”来看,差别真的非常不一样。
在很多横向的领域中,确实,产品同质化现象已经太严重了。看看之前在GetApp 上的文章《159 种电子邮件营销工具》,又或者是《172 种销售管理工具》。看了之后你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横向产品”领域都是拥挤不堪,而“垂直化软件”也并不是针对每一个问题都能给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有些问题,或者称之为用户痛点,仍然存在,能够给出解决办法的产品寥寥无几。
总结整理一下答案,那就是:“不是 SaaS 市场整个都已经饱和了,但是绝大多数的横向产品分类确实已经出现了饱和状态(或者说有些已经有趋势了),在某些还没有饱和的垂直化产品,或者称之为细分领域中,竞争还在不断加剧的过程当中。”
“派发及探索”领域所存在的挑战
当某个行业开始变得拥挤不堪,派发及探索永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用户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怎样的途径发现到某个他们所需要的特别产品,尤其是在他们的眼前摆着成千上百种选择的时候?
这个问题之所以很难得到有效解决,主要是因为每个人的诉求都是不一样的,你如何将这些人的诉求,跟不同的产品挂上钩呢?
在 B2B 软件行业,这个问题就变得尤为的明显。对一款软件进行推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比如“预算”,“产品要求”,“SLA协议”,“安全性”,“跟其他软件和平台的兼容性”等等。
解决办法:
其实我们可以从那些已经发生“冗余”的行业领域中借鉴它们的做法,比如“音乐”、“电子游戏”或者“移动 APP”。
在派发平台上实现各式各样,多种维度的“探索发现”功能:依托于算法推荐,搜索,置顶、排名,社交网络的推荐,精品专栏等多个手段,让用户总是能够找到自己心仪的产品,这种方式已经屡见不鲜,在 Spotify、iTunes、Steam平台,PSN 网络(主机游戏),iOS 和 Amazon 上面,都是这么做的。
单独为某个领域做一个集合:他们专精于某个方面,跟上述大型平台不一样,他们专门对某个领域的产品进行推介,比如说 Techmeme 以及致力于视频游戏的 Metacritic。
媒体报刊:媒体报刊同样也能在派发上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行业变得异常庞大,冗余,那么你可以做一款小而精的媒体杂志。
社群、大V 等通过博客、社交媒体、维基等形式来组成的网络,便于产品的派发。
其实如果你将目光投射到软件世界,你会发现同样的做法依然存在:
在某些派发平台上的网络化探索发现:SOR软件已经覆盖到了最广泛的市场,并且正在变成一个软件平台(微软,Salesforce,Hubspot,Workdays,Slack,Google)。
单独某一个类软件的推荐:在B2B领域,这类网站也非常多,比如GetApp、G2Crowd、Capterra、Product Hunt 等等。
媒体、报纸、大V,社交化网络转发:大量的社交账号和博客都在不断地测试和提供产品推荐。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前面谈到了派发平台,它本身具有一个无与伦比的优势就是:它能够充分收集到关于某一个用户的数据信息,因此在推荐上面,比单独做某个类别的推荐要显得更加的私人定制化一些。
而 B2B 软件市场上,在“派发和探索”领域明显还不具有层次性,系统性。但是如今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大的软件平台的崛起(主要说的就是 SOR 产品),让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上面搜索和消费各式各样的软件。
不管是在 Salesforce、Slack、Google Apps 还是Hubspot,我认为用户逐渐养成了一种新的习惯,他们再也不是单纯为了某个核心软件而登陆到上面,而是为了寻找更多与核心产品相关的关联产品,以满足他们各式各样的差异化需求。
专精于某个类别产品的网站推荐当然也还是会存在,但是无论是从影响力上,还是从个性化推荐上面,它们都无法与上述所说的 SOR 平台相提并论,它们只能作为某种补充形式存在而已。
上面我所说的只是 SOR 产品,但是其他 SaaS 产品,工作流应用不具备平台的数据啊,它们也期待被用户发现啊,这可怎么办?
我们目前观察到的现象是:SaaS 领域中出现的产品越多,派发渠道越是容易被几个大的公司所垄断把持,其他小的公司、新的产品,只能躲在这些庞然大物的阴影中,皆尽一切可能地去索取用户的注意力。
“易用性”挑战
第二个常见的挑战是“易用性”挑战,这个问题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进入问题:用户该如何进入这些产品,并如何分享它们?
管理问题:用户该如何去存储、查找、维护这些产品,并如何让它们保证处于最新版本之中?
如果具体到软件世界中,其实就简化成为了两个问题:
进入问题:公司如何为它的雇员开立账户?(比如登陆以及上手教程等等环节),员工离职之后如何有效的封闭入口?如何使其产品优势尽可能尽早地体现?
管理问题:公司的数据分布在多个 APP 中,公司该如何管理这些散碎的数据,如何管理不同的 SLA,不同的订购支付方式,如何管理安全性等等诸多问题。
解决方案:
同样,我们可以借鉴其他的行业。进入、搜索以及使用,在音乐领域你可以看看 Spotify 和 iTunes 的做法,同样你要是玩儿游戏的话,Steam 几乎能达到你一切的目的。
而对于 B2B 的软件来说,如果要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出现了两种并行的解决方案。
大的 SOR 软件平台:它们能够提供极为丰富的功能,帮助用户来解决易用性问题。
拿Salesforce 的 Appexchange 来举例子好了。一旦你选择使用一款第三方的软件,你可以自定义你公司里的哪个人将有权限进入到这个软件中。在安全性上,Salesforce做到核查每一款应用是否满足一系列的安全性标准,并且提供出产品的最优做法是什么,因为每一款应用下面都有大量的评论,Salesforce 可以通过这些内容得到有价值的结论。当然,任何时候你都可以选择“插”“拔”这些应用,而 Salesforce 也提供某些专门用来过渡的功能,帮你从一款应用转移到另外一款应用上。
现如今绝大多数的 SOR 平台都不如 Salesforce 这么先进,但越来越多的平台都在往这个方向上发展。Slack 作为一个第三方软件的中心平台,已经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
单独专精于某类产品的 API 平台。
在 SaaS 世界中,“易用性痛点”这个词是如此的常见,以至于有一大堆软件是专门用来解决它的。在过去的五六年时间里,很多 API 平台不断出现,将公司的业务与 SaaS 工具相连接,并将工作流自动化(比如 Zapier),将散碎的客户数据集中化(mParticle,Segment),转移数据(Hull.io),监控成本以及管理使用(cloudability,Cloudyn),又或者是管理用户身份(Okta)。
在软件世界中,API 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解决不同的易用性问题上,它都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我的看法是,上述易用性问题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市场,将催生出大量新的公司出来。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探讨这些易用性问题的解决方案上时,我不认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时间内会出现某些具有创新颠覆性的做法。但我确信的是,下面的两个趋势将逐渐明朗化:
会有越来越多的 SOR 软件进化成为软件平台,这些平台所具备的功能可以帮助公司更好的去管理一整套第三方软件。
尽管从技术的角度上看,解决上述问题确实是非常复杂困难的,但是如果有一个专门的 API 平台,可以帮助用户大大的提升使用体验。
但是最大的悬而未决的疑问依然存在,当各种类型的平台都在发展壮大,不同的板块,功能该怎样相互结合。是否一些大的 SOR 平台为了谋求锁定自己的市场份额,会去收购一些 API 平台?这些易用性的问题是否足够严峻,以至于能够催生出来价值几十亿的 API 平台?这些 API 平台是否有潜力去突破某个瓶颈,直接对现有的 SOR 平台造成威胁?
“盈利性”问题
当一个市场从稀缺走向冗余,最重要的变化是:市场变大了,有可能是因为它已经培育成熟,又或者是出现了一些全新的派发渠道。它能吸引来非常多的内容/产品供应商,从而内容/产品的价格开始不断下滑,竞争不断加剧。这在数字音乐市场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每个月花 10 美金,就能在 Spotify 上面畅享无穷无尽的歌曲,包括最新发布的专辑和单曲。这种趋势在其他的主机游戏平台和移动应用平台上也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但是 B2B 软件市场上呢?
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那种状态。市场上不可能提供某种完全免费,或者超级便宜的 SaaS 产品,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下面的趋势:
市场在不断变大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都开始依赖于软件来提升自己的生产力,“以某种软件作为服务”的理念不断灌输到人们的脑中。这也意味着市场开始变得成熟。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派发渠道。
很多提供现成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比如某些系统级别的服务,API,框架及开源库,这使得开发软件变得越来越简单,成本越来越低。
在非常热门的领域(就比如说营销和销售),SaaS 公司呈现爆炸式增长趋势,竞争级别不断提升。但是人们是否真的愿意去掏钱购买产品,这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答案。
有些领域已经有了很成熟的商业化解决方案,比如你现在可以找得到大量免费的项目管理工具,每个月通过 Mailgun,Mailjet 发送数千封的电子邮件出去,而现在每个月 10 美金的营销工具也不在少数。从免费到付费的途径变得非常清晰,不同的产品层级所指向的用户群体,所要达到的目的也非常准确。
但在这里并不是说整个 B2B 市场都呈现出这样的趋势,只是仅限于某些领域。
另外,现在关于“工作流应用”的商业盈利化也有着一番讨论。在此再重复一下之前的定义。“SOR”是针对公司里的某个部门,或者是整个公司,通过数据来揭示某个事实真相的产品,而相比之下,工作流应用是为了让员工们更好的工作以及协作,比如视频会议工具以及绝大多数的项目管理工具都是工作流应用。
在这里尤其想要指出的一点是:几年前,人们认为工作流应用的门槛是精美的UX/UI 以及系统,因为那个时候人们还执着于很多丑陋,笨重的产品上。但是现在已经不同于往日,如今的客户变得更加成熟,不再眼睛只盯着 UX/UI 了,而且复制 UX/UI 也越来越容易。
那么如今决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是数据以及网络效应。这也是为什么如今 SOR 平台都稳如泰山,而工作流应用竞争都普遍比较焦灼的原因。因为 SOR 平台获取到用户的数据越多,越充分,用户就越不容易转移阵地。而在工作流应用中,谁能掌握用户的数据,并且带来某种程度的网络效应,谁的用户黏性也就越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就越高。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让我们大胆猜想一下,接下来值得人们关注的趋势如下所示:
核心竞争因素正在变化:UX/UI 不再受人追捧,公司开始逐渐把关注点放在了 AI/ML(机器学习),网络效应,专属数据,深度研究等方面。
商业模式也在变化:我认为现在我们正在见证某些传统 SaaS 商业模式的不断转型。比如基于 SaaS 的市场平台的崛起,里面的商业变现模式更加多样化,比如 Zenefits 就会从保险公司所得到的收入中获得分成,又或者是 SOR 从第三方软件的收入获得分成……
刚才我们已经分别对三个问题(挑战)给出了描述已经应对之策,那么对于这些挑战对整个 B2B 市场上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们给出了两种可能:
可能1: 我们正在重返过去,几大 SOR 将统御整个行业,行业地位稳如泰山,正如过去的微软,Oracle 一样。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一些软件公司的末日已经到来。过去的时代和如今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平台。就比如说 Veeva 公司,它也是价值十亿的公司,但是是搭建在 Salesforce 平台的基础上。这是一个非常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届时,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依托于 SOR 平台出现的。
这还会导致一个结果。一些 SaaS 公司虽然没有达到上亿的估值,但是它们整体的发展势头十分良好,非常健康,具有可观的盈利性,尤其是对某些创始人以及早期投资人来说,带来扭转一生的财富契机。
这些虽然没有达到上亿估值,但是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十分不错的健康程度”的公司,往往需要一些新兴的融资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关注Lighter Capital,SaaS Capital,Crowdcube 等基于收入,以众筹、债务、现金流融资等新兴方式举起的融资公司。
可能2:工作流 SaaS 以及 API 平台将有可能对 SOR 形成一定的颠覆
在第二种假设中,工作流应用确实有可能给 SOR 平台带来一定的威胁,甚至在不远的将来,将它们取而代之。
这个说法的理由在于:现在 UX/UI 已经不再是行业进入的门槛,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崛起,使得核心竞争点再次转换。之前有提到 SOR 因为掌握着数据,公司企业不太容易转换平台,用户黏性十分强。但是如果因为自动化、机器人,AI,机器学习以及其他新兴科技,使得数据的迁移变得特别的容易,再也不需要人工介入了呢?SOR平台的价值是否会不如以前那么高了呢?
另外值得大家关注的是某些专门做 API 的平台,比如 Hull.io,它能够让企业的数据在各种 SaaS 产品之间很方便地流入流出。所以,有理由相信它的发展潜力无比的巨大。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