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crosoft Azure
    从“公测”到“商业化”,微软是怎么让公有云服务Microsoft Azure快速在中国快速落地的 微软昨日在上海浦东的世博中心庆祝了一场胜利——微软中国今天宣布由世纪互联负责运营的Microsoft Azure公有云服务正式商用。 这算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一方面,比起2013年5月22日的那次落地中国,成为首个将全球公有云与服务代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以及后日亚马逊在12月18日宣布将要面向中国地区推出云计算平台这两件事相比,一次从“公测”到“商用”的转变并没有那么令人瞩目;但另一方面,作为第一个通过找到“合作伙伴”代运营方式来实现在数据管理、监控等规则下入华的云计算服务,并让Microsoft Azure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实现了成熟的商用运营,微软的“玩法”对任何遇到类似麻烦又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的海外公司都有不小的借鉴作用。 一起看看微软是怎么玩的吧 首先,Microsoft Azure进入中国的准备时间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长——2010年9月,微软让他们的云计算创新中心落户上海,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政府、合作伙伴和客户实施快速建模、概念验证,进行云计算解决方案的测试。换句话说,在正式进入中国的3年之前,微软就通过开始了和政府及企业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合作。你可以很容易看出微软的用心:展现技术能力,同时探清楚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兴奋点。 接着是和世纪互联的合作,你可能已经听烂了微软借助世纪互联入华的细节描述,但我想请你换个角度来看:世纪互联是Microsoft Azure的唯一授权运营商,这是微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商业化运营必不可少的条件——要知道,“能够提供服务”和“提供商业化服务”完全是两回事,后者意味着你需要向客户交代清楚更多东西:到底和谁签订合同、不同的环节由哪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出现问题时到底向谁寻求客户服务、由谁进行赔偿……和世纪互联“一对一”的合作让Mircosoft Azure能够以较轻的方式向客户讲清楚这些问题。 然后就是在2013年6月6日开放商用之后,微软找来了哪些企业和政府为它背书了。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微软邀请上台的那些演讲者们就是一个缩影——武汉政府的“智慧城市”、光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蓝港在线……它们中的大部分项目既不 “酷”也不“性感”,但我们能从中找到微软寻找初期合作伙伴的一个共通的逻辑——和政府紧密挂钩、是巨大的流量平台、对“混合云”的需求强烈。换句话说:政策支持、平台知名度高,且符合大部分中国企业对云服务的述求。 而除了找政府和大型企业作为自己服务的“优秀模板”外,微软在过去的同时还在干着另一件事——孵化和云服务紧密挂钩的创业公司来培植Microsoft Azure的生态圈。 这件事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从两个侧面来看:微软创投加速器和它所孵化的66个企业是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在短暂发言中的主要介绍内容;而在发布会一旁场馆搭建的展厅里,也陈列了不少加速器中所孵化的项目,并且,在发布会前后都提供一个小时的引导参观。而另一个现象是,从第二期开始到如今的第四期,微软选择进入自己创投加速器的项目中又大规模的企业服务和应用,微软不仅为他们提供场地、资金支持,同时不要求任何股份,还帮助这些企业引入投资。 这背后的意义是,微软能够在中国市场尽快的补全自己的云服务客户模板,证明无论是金融、游戏、视频还是开发者服务,Microsoft Azure都能提供灵活、稳定的服务。 所以总结起来,Microsoft Azure的商业化路径和时机,实际上是微软有的放矢的一场战役,这家已经在中国市场浸淫已久跨国企业深谙政府关系、了解中国本土企业需求,并将这些客户群一一塞进了自己的展示货柜中。而Microsoft Azure的正式商用,也意味着中国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们领到的一纸战书,就要兵临城下了。   【文章来源:pingwest】
    Microsoft Azure
    2014年0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