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note
公司水平 = 招聘水平:Evernote CEO 阅人无数后领悟的招聘哲学
编者按:你的招聘流程有多好,你的公司就有多好,这是Evernote CEO Chris O’Neill的最大感悟。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面试了数千人,积累出了一整套的招聘哲学,并且分享了出来,希望能帮助到各位。
一家公司的品牌不仅仅是人才、logo、人和产品的总和;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它给人留下的印象。所以在你的办公室面试的体验应该一直都是正面的,即便留给最终没有得到工作的候选人的印象也应该是这样。
擅长招聘是一门艺术,是一项技能,你需要练习,需要教给别人。从通信到面试乃至于给候选人提供反馈,整个招聘过程都要用心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我积累了数千人的招聘经验,从10年的Google领导团队经历,到现在管理Evernote,再加上我作为董事会成员、天使投资者以及担任不同初创企业导师的时间,我已经打磨出一套自己的招聘哲学。我花了很多时间为我的管理团队寻找完美成员。我一直在学习,适应和改进,但以下这些是我的指导原则。
为了球衣前面的队徽而战:一切都是为了团队
小时候玩冰球时,我学会要“为胸前的球队而不是背后的名字而打球”。我的父母希望通过体育来教育我获胜的是最好的团队——而未必是最好的个人。简而言之,你建设的团队就是你建设的公司。在招聘过程中牢记这一点很重要,不管你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去记住都值得。我宁愿你在招聘的时候多花些时间和精力,也不愿招聘过快事后需要把表现不好的候选人筛掉。
团队的化学反应也很关键。如果员工齐心合力,沟通开诚布公,并且欢迎透明的话,公司就能应对挑战。对于员工中的千禧一代尤其如此。他们对细节有着敏锐的眼光,对透明度,同时来自于同事和老板的透明度有着空前的渴望;在谈到企业忠诚度时,信任就是他们的货币。
所有这些都使得招聘新成员是一项高风险的努力。招错的团队新成员会抛弃整支团队。我曾经犯过招聘“优秀的混蛋”这种错误,那种人非常有才但是不尊重自己的同事,吸取这一教训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一开始可能看似可以搞定的情况总是被自私自利的个人加进来后不可避免会引发的不信任和功能紊乱所破坏。
招聘不是人力部门唯一的工作
不应该把照片全部的重担都压在你的HR团队身上。这最终应该是招聘经理的责任。招聘经理是每天都要教导、指导并且跟团队互动的那个人。他们比任何人能更能感受到新的团队成员的影响,也是最了解团队需求的人。
尽管这个过程应该由招聘经理主导,但我喜欢由委员会进行招聘。从多个团队成员接收对潜在候选人的详细输入可以确保能够考虑到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从而帮助消除偏见,防止模式匹配,避免出现招聘跟自己类似的人的倾向。话虽如此,但出于效率考虑,这个过程无法做到完全民主,所以需要招聘经理最终来做出决定。
对培训要上心
面试和招聘是一门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自然的艺术,对于HR团队以外的人来说尤其不自然。你可能需要训练经理如何高效地做这件事。我们教导我们的团队成员如何就公司的价值观进行沟通,如何进行面试,如何评估候选人,并且如何提供反馈。重要的是要保证候选人面见的所有团队成员传递的有关公司和团队的哲学和目标信息是一致的。
我的做法跟很多公司的不一样,不是靠“文化适应”这种含糊的标准,而是跟同事一起严格定义出能够很好匹配团队的技能和个人特质,从而让偏见最小化。我们极其细致地定义了公司和团队的价值观,并且精心设计一些特殊问题,用于评估面试者简历所列举的技能以外的东西。我们还就面试过程中每一个人的角色对招聘团队进行培训。招聘经理负责就我们要找什么样的人与团队进行沟通,并在面试完之后收集反馈。招聘经理的工作除了审查技术技能和经验并对候选人进行分析以外,还要看文化适应、领导力风格以及跟公司价值观的协调性等情况。
不要光招聘面面俱到的求职人员
很多主管往往认为他们总是需要什么都会做一点的面面俱到的求职者。这种做法看起来似乎很直观,但是我建议不要这么做。不要招那些相对比较擅长自己可能需要做的一切事情的人,要确定2到3样对该角色至关重要的技能——然后招聘一些在这几样技能上绝对表现出色的人。让团队参与进来一起确定这些必要技能是有帮助的。
在今天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除了求职者已经具备的技能以外,我还非常关注其潜在技能。我在寻找那些能够迅速适应解决明天的问题的人,因为问题解决的说明书一直都在变。在这些情况下成长心态的重要性是压倒一切的。
利用有用的工具帮助塑造流程
在Evernote,我们针对HR采用了大量工具。我们用 Greenhouse是一个应征人员跟踪系统和招聘软件,可以对整个的流程进行优化。我们用Glassdoor来帮助确保办公室内外的透明度,而那些点评则可以帮助我们改进企业文化和流程。Textio可以用高度专业化的关键词替我们生成有效的职位列表,从而确保我们可以在不使用偏见语言的情况下找到工作的最佳人选。
公司的人才是你最大的资产,当他们相匹配时,就会产生魔法。我就是按照这些步骤找到我们所谓的“值得注意的羊群”中的所有那些最新成员的,我对我们一直以来所打造的这支团队感到非常的自豪。
我的最终目标是要留下好的印象,不仅对于我们邀请加入团队的候选人如此,对所有那些我们面试过的其他人也一样——我们的品牌就得靠它了。
原文链接:https://work.qz.com/1144238/evernote-ceo-chris-oneill-how-to-hire-effectively/
编译组出品。郝鹏程编辑。
本文翻译自 work.qz.com,原文链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evernote
被唱衰太久的Evernote终于走上激进变现路,大象还能跑起来吗?
6月28日,笔记应用Evernote宣布对Evernote Plus(标准账户)和Evernote Premium(高级账户)两档付费服务涨价40%(中国版的印象笔记并未参与此次涨价),同时免费版依然可以继续使用,但限制了同时在线的设备不能超过2台。
无论你接不接受,Evernote目标很明确,那就是钱。
挨骂也要涨价
对于付费版涨价与限制免费用户,Evernote官方回应是在长期内提升Evernote的体验和生产力,付费版价格上涨对于 Evernote 持续加大在核心服务上的投资是必要的。
这要是放在几年前,坐拥大笔融资的Evernote完全可以对此嗤之以鼻。
从2007年成立到现在的10年间,Evernote完成了12次总计3亿美金的融资,2012年融资后估值突破了10亿美金成为第一批“独角兽”创业公司之一,那一年,Evernote注册用户数超过了3000万,融资总额超过了2.7亿美元,并被公认为将在未来几年内成功上市。
然而,四年之后,情况似乎并未达到预期,反而向着坏的方向发展。创始人出走,接连关闭应用,大幅裁员等一系列事件足以让Evernote元气大伤。外界纷纷预测Evernote这头独角兽迟早会倒下。据TechCrunch报道,2015年Evernote的营收约为3600万美元,尽管出现增长,但仍然低于该公司的内部预期。而在今年 6 月底的印象笔记中国四周年大会上,Chris O’Neill 向媒体透露,2016 年第一季度是 Evernote 全球现金流为正的一个季度,而且已经完成了包括多个中国投资者在内的新一轮融资,如今Evernote用户数量已经突破2亿,保存笔记数突破50亿。这一数据看起来似乎在复苏,但要知道Evernote 80%的收入倚重于用户付费,坚定走freemium(免费增值)的模式,也是意识到靠用户自愿付费不可持续,Evernote才会顶着挨骂的风险义无反顾地大肆涨价。据Evernote前CEO、创始人菲尔·利宾(Phil Libin)所说,在Evernote创立第一个月,用户付费的比例只有0.5%。但一年之后这个比例上升到7%,第二年为11%。5年以后,付费比例达到了25%。今年 6 月底的印象笔记中国四周年大会上,据Chris O’Neil介绍,据Chris介绍,2016年的数据显示,愿意付费的用户增长了40%,中国的比例还会更高。
如此可见,Evernote勇于涨价也是有一定的底气。
涨价是目前唯一的出路
其实早在涨价与限制免费用户之前,Evernote就已经想方设法增加收入补贴主业。
2012年,Evernote Market研发上线,售卖书包、T恤、袜子等周边商品,自成形以来,Evernote Market就一度为Evernote带来了上百万美元的年收入。
然而2016年2月,Evernote官方宣布公司将不再继续管理周边产品在线商店Evernote Market。
包括同年创立的Evernote Food应用,旨在为顾客记录美食,却在2015年8月底被Evernote下架关闭。
除此之外,图片标记应用 Skitch、浏览器插件 Clearly,以及智能手表 Pebble 版的 Evernote 应用均在今年纷纷撤销。
种种试水均已失败告终后,Evernote这才将注意力集中到那80%的用户付费上来,于是便有了今年的涨价与限制免费用户,面临着种种严苛的挑战,Evernote才真正意识到赚钱的重要性。
相比用户,还是钱更重要
Evernote 国际版资费上涨后,用户反映意料之内得两极化。“死忠粉”表示可以理解并会继续支持,反感者纷纷选择投靠OneNote等同类替代产品。Evernote此举目的昭然若揭,相较于一味吸引网罗更多的用户却无法带来收入,Evernote将目标人群锁定在了重度依赖Evernote的哪些用户。对于这些用户来说,Evernote已然成为他们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价格的变化不会导致他们直接放弃这一产品,与此同时损失一定浅层用户的代价也就无伤大雅了。从这个角度看,Evernote涨价之举确实会带来数据上可观的增长与收益,将用户转化为收入,Evernote算是找到了得以继续活下去的救命稻草。
然而这种做法能否给Evernote带来可持续发展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毕竟重度依赖型用户的数量有限,而且这种放弃扩大用户甚至流失一定浅层用户的涨价做法能给重度依赖用户数量带来的增长也同样有限,这也就意味着Evernote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依靠着固定的用户挣钱,即使用户粘性客观,但工具产品市场瞬息万变,过分依赖这一类很有可能只减不增的用户是十分危险的行为。这种涨价策略的可续性想必会面对严峻的考验,除了涨价,未来付费用户还能为Evernote带来怎样的延续收益,这也是Evernote下一步应当考虑的环节。
Evernote如今之所以如此被动还要归因于早年的策略失误。缺乏明确的专注点曾一度影响了Evernote的增长,早年的Evernote没有专注于核心的笔记产品以及努力将免费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而是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去开发新产品和新功能,以获得媒体的曝光。这在后来Food 应用与Evernote Market等应用的相继关闭中可见一斑,而错失付费用户的最佳培育时期如在今天看来也是一大失误。总而言之,Evernote花了太多时间去测试随机的新产品,而不是优化商业化战略。
经历过一系列新产品转化为收入的失败,涨价之举必定会让Evernote甜头,只是这种盈利模式能否继续走下去,该如何继续开发与挖掘,才不会像Evernote Market之流高开低走,这是Evernote值得思考的问题。“百年公司”的进程才走过不到十分之一,Evernote早已经不起折腾,只有钱才是最实际也是最有效的生存之道。
作者: 飞啦飞 授权
来源:虎嗅网
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54937/1.html
evernote
Evernote重组高管团队 CEO欲带队冲出营收下滑泥潭
来源:DoNews (记者 安宏)
在经历营收下滑、高管出走和全球裁员等一系列动荡后,Evernote正在新晋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奥尼尔(Chris O'Neill)的带领下走出泥潭,试图重现“独角兽”昔日的辉煌。
日前,克里斯·奥尼尔宣布已建立一支由7名高管组成的核心团队,成员均来自包括谷歌、Skype、惠普、罗技、微软、摩托罗拉以及VMware等“超级”公司。而此前辞退的一批高管也是为新成员让位。
新高管团队的主要成员包括:埃瑞克·沃洛贝尔(Erik Wrobel),出任公司产品主管;雷蒙德·唐(Raymond Tang),出任公司中国市场业务主管;安德鲁·马尔科尔姆(Andrew Malcolm),任公司新营销主管;本·麦考马克(Ben McCormack),任公司新技术运营主管;纳特·福丁(Nate Fortin),任公司新设计主管;米切尔·瓦格勒(Michelle Wagner),任公司新人力资源主管;阿兹玛特·阿里(Azmat Ali),任公司新品牌主管。
缺乏持续盈利模式的纯工具类应用往往难以为继,而作为该类应用的代表,Evernote的商业化之路也是这一领域的典型缩影。早在2012年,Evernote的估值一度高达20亿美元,去年,Evernote的注册用户数量突破1.5亿,但进入去年秋季,Evernote开始遭受到业内的屡屡唱衰,主要原因在于其业务营收的增长乏力。
去年9月,Evernote宣布在全球裁员13%,并关闭3个办公室,借此削尖成本,打造“规模更小、更专注的团队”,强化对重点业务的关注。
2015年7月,Evernote联合创始人菲尔·利宾(PhilLibin)正式宣布辞去公司CEO一职,改任公司执行董事长。Evernote同时宣布,将任命前谷歌高管克里斯·奥尼尔公司新的CEO,2015年7月27日生效。(完)
以下为奥尼尔重组高管团队的相关声明部分内容:
沃洛贝尔将负责我们的产品团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将充分发挥在产品管理方面的20多年的经验优势。就在加盟我们公司之前,沃格贝尔还担任VMware公司负责产品业务的副总裁,在VMware公司,他开启了云管理产品线并与顶级的技术工程团队密切合作。他将大量的技术经验和对业务的深入理解带到了Evernote,这些能够指导公司未来几年的业务发展。
在中国市场,我们已经拥有1600多万注册用户,而且还拥有一项名为“印象笔记”的独立运营业务。雷蒙德·唐将作为我们中国区业务的新主管,他拥有20多年的技术行业经验,曾在诺基亚和微软这样的知名科技公司工作。雷蒙德·唐与多个部门协作的能力对我们中国市场的业务增长以及规模化经营这些业务都将非常必要,从而将公司各个部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此确保我们是Evernote整体团队。
在营销方面,马尔科尔姆既有一股闯劲,又善于思考。在他任职的100多天时间里,他在推广公司品牌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弄清了新兴市场的发展趋势、更新了我们的营销基础架构、同时还帮助用户更加快速地发现Evernote的价值。马尔科尔姆此前曾在Skype工作多年,带领Skype公司实现了用户增长40%的业绩,他的加盟将为Evernote实现高速增长提供强力的基础。除此之外,他也曾在技术投资公司银湖(Silver Lake)工作过一段时间,这一经历也让他在掌握市场发展动向方面掌握了诸多经验。
我们的新技术运营主管麦考马克大量的职业生涯都是在打造和经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以此支持多样化客户群体的需求。他在云计算业务也有着深厚的经验。在加盟Evernote之后,他将把他的经验带到公司,从而帮助公司勾画我们服务的未来蓝图。
优质的用户体验往往从优质的设计开始。福丁已经开始加大力度重点打造我们的设计团队,并定其从用户那儿获得反馈,推动用户进一步关注和参与Evernote的体验。福丁此前曾在摩托罗拉工作,主要负责移动设备市场的设计业务,他在此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并将利用这些经验来推进Evernote的发展。曾经名噪一时的Moto X手机Moto 360智能手表都展示了福丁以内容为导向的设计风格。
这些新招聘的高管负责人,他们首先也是我们团队的成员。通过这些招聘措施,Evernote正在打造一种有组织的创新和面向未来的文化,这种文化将帮助员工尽力工作,并为公司增加推动业务增长的能力。作为我们的人力资源新主管,瓦格勒将利用其在多家软件公司的20多年从业经验,帮助我们培养和发现业内最优秀的一些人才。
最后,阿里也加盟Evernote,担任公司品牌组织业务主管。阿里在惠普和罗技等知名科技公司建立了20多年的营销经验,但是,他在初创型企业方面的经验也非常显著。我满怀信心地期待他在我们公司的优异表现。
除了上述高管之外,我们团队的优秀高管还包括塞斯·希特琴斯(Seth Hitchings)和杰夫·索特斯(Jeff Shotts)。希特琴斯是一位已在Evernote工作6年之久的资深人士,担任公司工程部门的负责人,而索特斯则担任公司首席财务官。他们将携手公司的其他员工,共同确保我们顺利地将指挥棒移交到这个新一代的高管团队之手。此时此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金全)
evernote
从昔日“独角兽”到今日之没落,Evernote是否还能逆袭?
2012年, Evernote(印象笔记)初露头角,估值10亿,成为了“独角兽”阵列中光荣的一份子。那一年,它坐拥注册用户3000万,融资总额高达2.7亿美元,来年上市看似稳操胜券。
但是...…
风水轮流转,三年过去了,Evernote还是没能上市,曾经的风光也已不再。
虽说2015年注册用户达到了1.5亿,但是Evernote已经开始进入了瓶颈期:业务收益增长脚步放缓,还得靠着削减成本苦苦支撑。短短9个月,Evernote已经裁掉了18%的员工,并且还打算关闭3个国际办事处。它还于2015年辞退了元老级CEO Phi Libin,换上了前谷歌执行官Chris O’Neill。
对于Evernote的现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现在的Evernote就是一艘正在下沉的船,有人认为这是公司走向成熟所必需经历的过渡期。但多数人都承认这家公司没能把握住其发展的强劲势头,也没能从大量的客户群中获得足够利润——也难怪这头“独角兽”顶不住要大病一场了。
错误的优先级
Evernote并没有脚踏实地地去发展其核心产品(也就是笔记类产品),也没有好好利用庞大的用户群体,让免费用户转向付费用户。Evernote反而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在各种新产品上面,这些新产品除了能让他们上上头条以外,其实一无是处。
比方说,2014年年初,TechCrunch的前作者曾发表了一条微博,严厉抨击了一款漏洞百出的Evernote产品。Libin知道后,立马开始处理,甚至还私下去联系了这个作者,并在全员大会上高调宣誓要提高产品“质量”。然而六个月后,Evernote发布的新版本依旧不尽人意。
登上新闻、举办新品发布会似乎成了Evernote的唯一目的,却不知道静下心来好好优化已有产品。Evernote十分“猖狂”,在2015年以前,连正式的市场调研团队或可用性测试团队都没有。并且2014年以前,Evernote一直没把A/B测试当回事。
结果可想而知,研发出来的产品充满漏洞、用户差评不断。
2012年,Evernote发布了一款名为PenUltimate的书写产品,2014年发布新版本后引起了大量用户的不满,公司不得不向客户道歉并在一周内重新升级。2014年发布的消息应用Work Chat在产品论坛上饱受鄙夷。
在Evernote Food上,用户可以分享食谱和各类食品照片,也在2015年9月被迫下架,其它诸如Evernote Hello和Peek之类的产品也是一样的“惨烈”下场。Evernote就像是在不断地抛弃失败的产品,然后瞄准新的产品,最后接着失败。这种屡败屡战,屡屡战败的精神还真是“难能可贵”。
但也有人指出,Evernote不至于蠢到如此地步,不断开发产品其实是有其意图所在的。这些产品其实是用于吸引更多的客户加入Evernote的产品生态系统之中。
不过被下架的产品中,一些好的元素(如Evernote Food中的结构数据技术)也确实被运用到了其核心产品上。
未能将“免费”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
Evernote起初是想要通过“免费增值”的手段迅速发展用户群。在初期提供免费服务,以求最终将这些用户转化为付费客户。但问题就在于大多数的客户都没能顺利转化——2014年,TechCrunch估算其年收入为3600万美元,虽然收入确实有所上升,但是仍不足其内部期望值。随后,Evernote也开始提供了不同档次的价位,希望借此能从那些谋不到利的用户身上赚些钱。但这一举措似乎已经为时过晚。
据称,Evernote的付费用户已达“数百万”,且有2万家企业在使用其商务版本的产品。与14年相比,2015年首次付费的用户人数同比增长40%。
勒紧裤腰带
Evernote意识到提高收益的重要性后,便开始严格控制开销。裁员便是削减开销的前奏,当然额外津贴也难于“幸免“。
Evernote过去每两周就会为所有员工提供一次免费清扫服务;以前员工很容易就能申请到为时三周的国外出差机会,而现在这些福利统统都没有了。连每个月电动汽车的电费补贴也停止发放了。有些员工还说工作餐也降低了好几个档次。
不过最省钱的还是取消了举办过四年的开发者年度会议。某次开发者会议上,Evernote还邀请到了《流言终结者》(MythBusters)的主持人还有领英(LinkedIn)的合作创始人Reid Hoffman。
Evernote似乎也在精简平台管理团队的人数。最近一次裁员中,除了普通员工以外,开发者关系部经理Chris Traganos及其手下几名队员也不幸中招。
所有这些变动,也导致了大批员工的辞职。像Uber、Twitter和Dropbox这类大咖已经从Evernote那儿挖了不少人。有内部人员称,红木城总部有一层楼空荡得像个“鬼城”。
其实这些员工的离开不仅仅是因为不满于公司的所作所为,他们也在担心转变后的Evernote究竟还容不容得下他们。
值得尊敬的行动
虽然麻烦重重,但是Evernote 已经开始采取行动进行补救了,这一点还是很鼓舞人心的。
而新上任的CEO也会给公司注入新的活力。如果CEO能够在团队管理上有所作为,那么整个公司务必会士气大增。很多员工对于O'Neill的到来感到十分激动,他们都相信O’Neill能够作出明智的决策。
Evernote还没到山穷水尽这一步
Evernote仍然拥有庞大的用户群,而且很有可能会通过削减一部分投资来改善现金流。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Evernote已经离“独角兽“大军渐行渐远,这只能怪它走岔了道,没能担得起“独角兽”这个名了。其实Evernote现在的情况也不算太坏,只是当初人们对它的期望太高。
一些风投公司预测,在接下来的一年里,Evernote如果取得不了实质性的进展,那么很有可能要面临廉价出售的局面。而最应该担忧的地方恐怕不是业务方面,而在于它在硅谷的地位日趋下降,未来要想招聘人才或是寻找合作伙伴就变得越来越难。
Evernote这一案例也算是给那些暂时风生水起的初创企业敲了一记警钟。特别是那些贴了“独角兽”标签的初创公司,更应该脚踏实地,提前规划好了再行动。切勿像Evernote那样,不断推出新品,却又不断“屡败屡战,屡屡战败”——最终劳民伤财不说,公信力也受到了威胁。其实“独角兽”这种称谓始终是虚的,可能它们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机会,也受到更多人的吹捧,但就像Evernote那样,还是得面临“沉船”的危险。那么,Evernote的命运究竟会是如何?它所作出的挽救行动是否能扭转局面呢?还是最终会以尴尬出售收场呢?欲知如何,只待时间来揭晓了。
Via Businessinsider
evernote
Evernote高层持续动荡,负责合作伙伴关系的副总裁也将离职
Evernote 现在正处于急剧的过渡与转型期,这从公司高层的持续动荡就能看出。消息称,Evernote 负责合作伙伴的副总裁 Alex Pachikov 将于明年1月 离职,随他离职的还有他手下的几名高管。不久前,公司的品牌营销副总裁 Andrew Sinkov 已经离职了。
5 个月前,Evernote 的 CEO 兼联合创始人 Phil Libin 也卸任了 CEO 一职。公司 CEO 由 Chris O ‘Neill 接任。上个月,还有消息称公司的 COO Linda Kozlowski 也将于今年年 底离职。
今年对于 Evernote 可谓是非常动荡的一年。除了公司高层的持续动荡外,公司还进行了系列裁员和产品调整,包括关闭了 3 个海外办事处、裁员 47 人、关闭 Evernote Food、Skitch、Clearly 应用服务。对于为何关闭一些应用服务,Evernote 表示是为了专注于公司的核心业务。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Evernote 的业务可谓是停滞不前,饱受外界诟病,因此公司高层的离职和新高管的引入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接下来,公司 CEO O’ Neill 需要的是重新改造公司,高管重组应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Evernote 究竟会走向何处,Time will tell!
来源:36氪,作者:达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1447.html
evernote
Evernote 全球裁员 13%,关闭 3 个办公室
美国云笔记服务提供商 Evernote 周二宣布在全球裁员 47 人,占到了员工比重的 13%,并且要关闭位于中国台湾、新加坡和莫斯科的 3 个办公室。
Evernote 莫斯科办公室此前的重心是产品开发,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办公室的重心则是销售与营销。调整之后,除中国大陆业务保持不变之外,Evernote 所有的亚洲业务都将被重新整合到韩国首都首尔。
Evernote 首席执行官 Chris O'Neil 在官方博客中表示,此次调整旨在把公司打造成为一个 “规模更小、更专注的团队。” 因为公司的重心已变为成为一个商业工具,而不是消费者工具。他还写到:“在未来的几个月内,我们将会发生两点变化:第一,我们将围绕着用户最关心的核心功能发布重大基础产品改进;第二,我们将撤回那些无法支持我们使命的方案。”
Chris O'Neil 接替 Phil Libin 出任 CEO 的这两个月以来,他一直都在评估现状企图做出改革。未来,他将把 Evernote 的发展重点集中在三大核心优势领域:笔记、同步和搜索。
除此之外,Evernote 正在着手关闭一些表现不佳的项目,如美食跟踪应用 Evernote Food,预计该应用将会在周三正式关闭。
原创文章,作者:徐宁
来源:36氪
evernote
是不是倒下的独角兽?这个问题对 Evernote 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两个月前,Evernote 换帅,创始人 Phil 辞去 CEO 的职位,说要专注于产品。
昨天 Phil 宣布去风投 catalyst 担任合伙人,同时继续保留 Evernote 董事会主席的职位。WSJ 的报道里并没有说他会如何分配花在两家公司上的时间精力,但按常理推断,Phil 已经基本淡出一手创立的 Evernote 了。
创始人离开对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可能是最致命的伤害之一了。我觉得争论 “Evernote 是不是第一只倒下的独角兽” 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 Evernote 面临的问题比这个更严重:它已经没法成为当初想成为的那家公司了——人类的外部大脑,一家 “百年公司”。公司和人一样,成为你自己(be who you are)是最高使命。
Evernote 是谁?
最初的 Evernote 是靠笔记起家的,移动设备兴起,跨设备记录和同步笔记的需求猛涨,早期市场上又没什么太强的对手,Evernote 靠着优秀的产品赢得了很多用户。本来设想的未来之路是一方面在个人笔记市场继续优化产品拿下更多份额,强化品牌,另一方面杀到企业级市场,从笔记切入协同,赚真金白银。结果两条路都走的不顺,原因很复杂,之前做过一些分析。最终的结果是,老业务增长乏力,新业务难以突破,Evernote 陷入到进退两难的境地。
国外有这么一篇博客中列出了 evernote 和一些应用的数据对比图,从中可以看出一些现象。
从下载量看,Evernote(上图 1) 自 11、12年 到达巅峰之后,在美国 iOS 的 App Store 的排名是稳步下跌的,虽然跌的不是那么厉害,排名依然比较靠前,但是态势在那儿。相比之下,竞争对手 OneNote(上图 2)自 13年 开始则是稳步上升。
另一个指标是产品的评分,代表了用户对产品的喜爱程度。和下载量吻合,同样是 12年 到达巅峰,之后一路猛跌。
同时期广受欢迎的产品则是另一幅模样:上图 1 为 OneNote,上图 2 为 Snapchat。
业务进退两难,增长乏力,IPO 受阻,其他渠道的融资也受限,多方受阻之后,Evernote 还会面临无法留住一流人才的问题。顶尖人才和团队才能做出真正好的产品,但是身处困境的 Evernote,靠什么来吸引顶尖人才呢?
Glassdoor 上有一些对 Evernote 的评论,剔除那些过于感情化的言论,留下的是这些。
“If you want to grow in your field and become great at what you do, avoid this place like it's the plague.”
“如果你希望好好发挥自己的擅长,别在这地方待着。”
“Our focus was to improve quality in 2014, I thought, but there was no real improvement but adding stupid new features like Work Chat. With all good chat products like Slack, who [would] use a poor messag [ing] platform? I think they forgot their core competence and start [ed] trying to build an empire. [Total] opposite from collaboration.”
“2014年 我们的核心是提高产品质量,但是除了增加傻逼新功能(比如 Work Chat) 之外,没有任何真正的优化。已经有了 slack 这样的产品,谁还会用这么糟糕的交流平台呢?我觉得管理层已经忘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只想建立一个庞大帝国。”
“I have worked for many companies but I have never seen a company who is going downhill this fast. Feel so bad for the smart people who still work there.”
“我在许多家公司工作过,但从没见过下滑这么厉害的。真为那些在这里工作的聪明人感到伤心。”
“Please figure out a way to keep the top talent in our buildings.”
“请想想办法留住我们这里的优秀人才。”
Evernote 依然有机会。新 CEO 在接受采访时说,Evernote 是符合 “牙刷测试” 的产品,使用频度足够高,同时他会大力推进企业市场的销售业务,争取更多盈利。这头绿色大象应该还能在用户的设备中跳一段舞。
但是,在真正爱着 Evernote 的人心中,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来源36氪,作者:黑太一
evernote
带你参观Evernote大楼:一个来自武汉的钟和一个爱敲钟的前CEO
Evernote (印象笔记)正在经历八年来的第一次掌门人大换血,Chris O’Neill今天(当地时间7月27日)正式上任为新 CEO,而前任 CEO Phil Libin 将退出总裁职务,任执行董事长。
好在,我们在这位前总裁退任前有幸用镜头捕捉了一些他工作中的身影以及他所热爱的这座办公大楼的布置,让你看看在Evernote大楼中与总裁先生共事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在月初,我们结束与Libin总裁的专访后,公司总部的 PR 总监 Ronda Scott 带我们参观了一圈这座四处充满惊喜的办公大楼。
“每周四,我们的总裁先生Phil Libin都会在这里敲钟,来提醒大家参加周会,” Ronda说。下图就是她提到的那个总裁钟爱的开会钟。从这个钟的标识来看,它很可能来自咱们中国的武汉哦。
“这是我们的‘会议室’”。按照Ronda指的方向,我们只看到两段楼梯。
的确,每周四,大部分在这座大楼工作的员工都会排排坐吃果果,哦不,是坐在这个“天然阶梯会议室”开大会。待Libin一敲响他的武汉钟,会议就算正式开始了。而那些远在其他国家的员工也不用担心,可以通过现场视频参与到会议中,与CEO 进行视频连线。“会议室”大屏幕上挂着的是一个木制的Evernote大象头标志。
按照Ronda的说法,除非有安排不开的要事,Libin几乎每周都会亲自参加并主持这场周会,并且每次都一定要做那个敲钟人。而这种敲钟开会的仪式已经在这座大楼里持续了很多年。当然,这位总裁可不是只有这一个钟的哦,看这儿,还有个萌萌哒小钟被安置在办公区。
这里的办公区域一共分为三层,和 Facebook、Apple、Google比起来,这里实在算不上有多大,布置上也显得稚气未脱。楼层大致是按照部门分配的,例如设计部门和软件部门共享一楼,市场部门和总裁共享三楼。每一层都是这样的开放空间,没有任何隔间或者挡板。
每一个楼层都有这样大大小小的讨论室,供各个部门进行小型会议。
亮点在它们的名字上:全部都是80,90年代曾经在美国风靡一时的游戏名称哦。
而无论走过会议室还是工作区我都没有看到一块黑板或者白板供大家书写一些重点。等等,墙面上密密麻麻的东西是什么?原来Evernote大楼里的墙面经过特殊的喷刷全部可以作为白板使用,可供员工涂涂画画记录下自己的idea以及各种涂鸦创作,当然也很方便擦洗,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看看设计组的“画家”们的杰作:
Evernote显然认为墙不该单单只被认为有墙的功用,除了代替白板,它也可以变身日历。看看他们墙面上五颜六色的便利贴日历是不是也很亮眼呢?
。
绕进三层办公区,你没看错,电脑后面竟然就是霸道总裁Libin,而他甚至连个私人办公室或者隔板都坚持认为不需要,因为他认为这样的环境设计可以让他更方便地和周围的员工进行直接交流。Ronda说,在这栋大楼里,没有人有自己的专属办公室,也没有人会搞特殊,哪怕总裁也一样。
再来一张总裁的书桌,完全没有搞什么高大上的特殊。
让我们再捕捉一张Libin和同事谈工作细节的照片。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参观时间内,我们至少碰到这位总裁3次,所以如果你选择在Evernote上班,你可能要准备好享受每天都跟CEO共处一室的“乐趣”哦。
这层办公区一个角落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一个放满了同事们从世界各地搜罗回来的洋酒的柜子。
每到周五下午,大家都会放下手里的工作到这个沙发区域参加happy hour把酒言欢。据说二锅头曾经一度成为Evernote员工最热爱的酒精饮品之一。
绕过办公区,几台跑步机映入了眼帘。但是,吸引我的却是跑步机上面的这几台Mac电脑。Ronda告诉我,这里的员工常常喜欢一边晨跑一边用电脑处理工作的事情。据说,甚至有位高管在这里一边跑步一边参加过越洋视频会议。所以,如果Evernote北京分部的小伙伴们要是看到一个奔跑着的总部VP可千万不要笑出声来。
跑步机不是这座大楼里唯一的健身器材,还有这里唯一的一个乒乓球台子。
当然,作为一枚吃货,我一定不肯放过走一走这个大楼的食堂,这里一切免费!
看看他们手写在牛皮纸上的菜谱吧。据说,这个食堂里的菜品每天都会更新。不过,Libin告诉我说他并不认为现在这样是最理想的状态,他反而希望未来公司扩大后可以有一个和 Facebook一样大的食堂,提供更高质量的食物,并且收取一定的费用。不过目前他还没有办法分神去搞那些繁复的申请许可手续。另外,他告诉我们,尽管他出生于俄罗斯,但是闲暇时光,做几道法国菜几乎是他唯一的生活情趣。
除了午饭以外,食堂里免费提供的还有各种糖果。参观过程中,我们时不时就会看到一些男性程序猿们排队来取各种糖果,也是萌萌哒。
在即将完成参观的时候,Ronda骄傲地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入口的这堵布满绿植的墙。
不要小看这些植物。它们可都是真实有生命的哦,不光是无土栽培那么简单,这些植物甚至连水和容器都省掉了。而工作人员只需要每周把它们取下来沾一下水挂回去就可以帮它们续命了。
最后,让我们看看Evernote是怎么向进入大楼的人介绍自己的:Evernote,让你记住一切。
也许记住这里的一切并没有那么容易,但是这位爱敲钟,喜欢奇思妙想,和同事亲密无间的前总裁 Phil Libin 的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源:pingwest
作者:lianzi
evernote
印象笔记推出免费应用“扫描宝”,让你更好的管理纸质文件
对于学生和商务人士来说,无纸化还没有那么彻底。考试的卷子或者签署的合同总想更好地管理一下,iOS上有一款不错的扫描应用Scanner Pro,可以通过摄像头将纸质文件扫描到手机当中,不过收费18还是让有些人犹豫一些下。而印象笔记最近推出了新的免费应用“扫描宝”应该会让这部分用户感到十分的高兴了。
扫描宝延续了印象笔记系列应用一贯的简洁风格,打开应用之后就是摄像头界面,用户只需要对准你要扫描的纸质文件,应用会自动进行识别和拍照,不需要手动点击。扫描出来的文件带有阴影去除的功能,直接抹除由于光照产生的阴影,同时会调整颜色,让其更像电子文档而不是一张照片。还支持扫描多页书刊,自动合成 PDF。
我先扫描了一张纸质说明书,在正常的光照环境下,扫描速度很快,基本上将文件平放在桌子上都能够轻易识别出文件的部分。稍等几秒文件就变成了白底黑字的PDF文档,还自动进行了畸变修正。之后用户可以选择导出到其他应用、上传云盘或者同步到印象笔记当中。虽然Scanner Pro这样的应用也支持分享到印象笔记当中,但毕竟第一方的应用会更加好用。
除了纸质文件之外,扫描宝还可以当做“全能名片王”来使用。我同样拿了一张名片做实验,应用很好的识别到了名片区域,同时自动将扫描到的文件认定为名片。之后不但可以像纸质文件一样分享和导出、识别名片信息存入通讯录,还可以登陆LinkedIn,进而从当中中获取联系人照片和信息。不过我并没有发现扫描名片之后可以与印象笔记另外一个应用“人脉”有什么样的互动方式。当然,就算是用印象笔记+扫描宝,也可以很好的管理名片了。这对同行们来说相信也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你有Evernote的ScanSnap扫描仪,扫描宝还可以与打印机相连,机器扫描的文件直接出现在扫描宝当中,可以直接存入印象笔记。我相信这个功能对于很多需要扫描大量文件的工作例如财务管理来说,甚至会考虑去更换一台打印机。
墨笔、圈点、人脉、宝盖等等,再加上扫描宝,印象笔记仍然在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整套很好用的个人管理工具。
来源:pingwest
evernote
Evernote成立七年多来首次裁员
[摘要]昨日HRTechChina报道Evernote(在中国的服务名称为 印象笔记)的一位发言人证实,印象笔记在中国的服务现已暂时禁用公开笔记功能。今天Evernote公司决定把应用开发工作集中在美国,虽然裁员,但不会停止继续扩张。
著名云笔记服务商Evernote(中文名印象笔记)将在全球裁员20余人,这也是这家公司成立七年多以来第一次裁员。
Evernote一位发言人表示,“2015年我们将专注于对效率和营收最具影响力的领域,因此将在全球裁员20余人。”部分裁员的原因是该公司决定把旗舰产品Evernote的应用开发工作进行整合,尤其是集中美国加州雷德伍德总部和瑞士苏黎士的团队,而不是分散到全球各地。
一位消息人士表示,此次被裁员工包括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产品开发负责人,以及一些工程师、设计师和支持与质量监管员工。此举引起了Evernote将关闭奥斯汀办事处的担忧。不过Evernote公司表示,奥斯汀的Scannable开发工作将继续进行。Evernote于2011年8月宣布将在奥斯汀开设办事处,主要从事Skitch和Scannable等产品的开发。
Evernote创办于2008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雷德伍德城的Evernote,此前已通过数轮融资募集到超过2.9亿美元资金。去年9月份Evernote全球用户已经超过1亿人,其中超过30%的用户来自亚洲,而且亚洲也是Evernote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
目前Evernote共有400余名员工,分布于全球9个国家的10个办事处。Evernote发言人表示,虽然进行裁员,但该公司的招聘步伐不会停止。去年9月份,Evernote首席执行官菲尔·利宾(Phil Libin)表示,Evernote应用在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尤其受到欢迎,考虑到Evernote仅有25%的用户来自美国和加拿大,Evernote希望增加亚洲的员工数量。
当时利宾表示,Evernote考虑在印度设立办事处,并很快进入澳大利亚市场。此前Evernote已在欧洲和南非设立了国际办事处,并成立了北京、首尔、新加坡、台北和东京办事处。(小贝)
腾讯科技讯 1月8日,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