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教育
    传统资源PK互联网思维 争夺在线教育金钥匙 1、非应试在线教育在美国有更大的市场,但中国在线教育(或培训)的主流是应试教育,非应试教育还存在机会。   2、互联网巨头加速布局在线教育市场,成为行业鲶鱼,但还未危及到传统机构如新东方等江湖地位。   3、互联网切入在线教育尚处在发展初期,处在持续烧钱和培养用户习惯阶段;要真正普及、颠覆需要较长时间。传统面授教育和在线教育未来不是对立,而是合作,是一种混合式教育学习。   4、在线教育前景可期,但竞争不是教育资源的竞争,而是免费的互联网思维和传统收费模式的竞争。   序·在线教育,下一座金矿 在线教育行业一番混战后开始迎来新的战局。上周,梯子网、微课网、好学教育网三家在线教育创业公司组建协会,放弃相互拆台,改为抱团取暖来啃这根硬骨头。   实际上,在线教育不是新鲜事物。数年前,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新东方等培训教育机构已将教育业务搬到了线上。不过,眼下,互联网思维下的在线教育正悄然兴起,集涓成流,来势汹汹。   2014年,先有YY高调入局,网易也紧随其后加速切入。与此同时,包括腾讯、百度、阿里巴巴都已经播下在线教育种子,只待逐步耕耘,开花结果。这些巨头不是简单的将线下教育课程模式复制粘贴至线上,而是融合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诸多元素,一场新的博弈正悄然进行。   诚然,国内在线教育市场蛋糕确实诱人,据数据机构预测,2015年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700亿元,仅去年就有26家获得融资。虽然潜在空间巨大,但行业内红海、劣质的重复竞争不断上演,国内每天大概都有1-2家互联网教育公司诞生,要真正掘到金并不容易。接下来,我们就去探索一下当前中国在线教育市场的发展到底如何。   一、诱人的蛋糕:高等教育占据半壁江山 在线教育市场主要分为四大板块:1、K12教育(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高中阶段);2、高等教育;3、各类职业培训;4、学前的早教。 据《2013年中国在线教育报告》显示,近几年国内在线教育迅猛发展,其中2004-2012年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22.5%,预计2017年将达到2860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测算,到201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目前的三倍。一方面,我国教育行业支出与GDP比值不到美国的一半,为印度的3/4,未来教育支出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我国互联网渗透率由2008年的23%提升至2013年的45%,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兴起,教育从线下逐渐转移到线上是发展趋势。   围绕在线教育,资本大戏也不断上演。据清科私募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今,中国在线教育领域投资案例共25笔,披露的投资总金额约1.97亿美元。   在整个在线教育的大盘子中,高等教育占据近一半的市场规模,应试教育的在线教育(或培训)成为国内的主流。非应试教育包括功利性学习(如管理培训类)和兴趣性(或知识性)学习,想法美好但落地难,掘金更难。不过,英语培训和一些和就业相关的技能培训在互联网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角逐阵营和攻城拔寨之术 国内在线教育行业主要分为在线提供内容类和平台类(模式C2C、B2C、B2B)。行业内玩家包括以下几类:   1、传统的教育机构和民营教育企业:各类学校、新东方、好未来、学而思、正保远程、学大教育、环球雅思等,依托其原有的资源和资本力量,主要在内容上发力。   从收入来说,在线教育还是这些传统培训机构的天下,新东方在线,年收入近2亿元;学而思网校年收入1亿多元;沪江网,1亿多元。这些成为当前国内在线教育的第一阵营。 但这些传统机构原有模式或将成为拥抱互联网的包袱,尾大不掉,而且线上线下容易形成左右手互博,一如当前电商领域的苏宁易购和国美(微博)在线,竞争力不敌京东商城。 其中,新东方,在线教育的抢先发力者,也是传统在线教育行业内的龙头,互联网欲颠覆的主要标的,其付费学生不只是在线上,还能提供线下课堂的着落点。   学而思(提供K12,幼儿园到十二年级);传统网校正保远程(立足在线培训);沪江网:目前已拥有2亿用户、7000万会员、300万学员,营收过亿元,营收途径:发布教育类的广告与开展教育电商。   2、互联网企业作为平台切入:互联网巨头已拥有视频这个基础设施,并有充足的现金流来保证视频带宽的开销,也有技术能力保证多人同时在线视频授课的流畅。欢聚时代(YY)、阿里巴巴(淘宝)、腾讯、百度、网易等,纷纷欲以“客户端、移动端的流量+视频直播授课的技术支撑+支付体系”来分得一杯羹,以搭建视频平台授课模式为主。     YY:今年宣布启用在线教育新平台的独立域名100.com,两年内将投入10亿元,打造公司战略级产品。   YY做在线教育存在几个优势,首先,YY有在线语音视频聊天客户端,可提供虚拟教室,降低线下租教室、管理教室的成本;   其二,原有YY海量用户导入(其中教育用户近300万)+自有新平台100.com;用免费、高质量、直播模式的托福、雅思等主动学习领域作为切入点,颠覆原来的收费模式;老师也可通过网络和移动端直接与学生互动;   其三,通过让老师赚外快获利,撬动教师资源,相当于为老师开通第二条致富之路。此举将对传统培训机构如新东方形成教师流失的威胁;   其四,潜在盈利模式:类淘宝,老师是卖家,学生是买家,通过入驻平台收取佣金、老师个人展示的广告费和授课付费中抽成模式。   阿里巴巴、百度:都采取“自身平台+投资布局”的双重模式。   2012年,淘宝网教育销售额达3.3亿元,其中三分之二是课程销售。2013年8月,阿里巴巴推出“淘宝同学”;投资垂直品类在线教育网站TutorGroup近1亿美元。   百度上线百度文库课程专区,对上线教师实行认证,提供“视频+文档”式的在线课程资源;去年7月投资传课网数百万美元;2014年百度教育频道新增免费的、基于视频直播授课的模块“度学堂”,传课网成为度学堂的重要课程供应商。   网易:产品内容矩阵:公开课(立足高等教育,内容集中于国外);有道词典发布新版本,从查词工具向英语学习平台转型;启用全新的平台域名edu.youdao.com;网易云课堂。   腾讯:开通在线教育频道、腾讯精品课和腾讯课堂,未来借助微信,可想象空间较大。   其他互联网公司:从边缘切入,如小米借道盒子推出针对学龄前儿童研发的教育软件。   3、垂直领域和创业企业从细分市场切入:留给创业者的创业机会更多是某项教育领域垂直门类的纵向服务,提升应试、培训为主的效率的产品,大多专心在做内容数据库,这需要资源和耐心。   4、潜在涉足者:视频网站也能通过开辟教育频道来展开课程教学的收费模式,弥补以往过于依赖购买版权再卖广告的业务模式。     三、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 1、运营模式: 2、商业模式:   3、商业模式衍生: 在线教育未来会影响到整个在线招聘行业,不同教育人才的平台对接招聘平台。 在线教育未来可能和杀毒、下载等一样,属于边际成本极低的一种服务,当学生超过一定数量后,不管多多少,成本无非是老师,但收益却有可能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被创造出来,形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4、核心问题:在线教育会像电商一样引发冲击波并普及吗? 当前非在线教育仍是江湖大哥,但在线教育会继续发展,未来属于在线教育,现在在线教育还在等它的爆发点。传统面授教育和在线教育未来不是对立,而是合作,是一种混合式教育学习。     在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发展过程中,获利更大的是在线教育公司,但未必是现有市场中的公司。在线教育行业如果要出现想京东商城这样规模的公司,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进入这个市场的玩家足够多,进入的资金足够多。     在线教育行业会出现“淘宝”吗?电商销售的商品是现成的、有规则的线下商品,但在线教育递交给学生的产品比商品复杂,普及周期比电商更长。对教师的信用评价照搬淘宝对商品的评价也行不通,授课好坏都是主观判断,几乎难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四、成长中的烦恼和挑战 1、用户环境束缚:国内的教育资源仍然保留在体制内,无论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还是培训教育市场,产品必须要能提高学生在当前教育体制中的分数或名次,跟踪量化效果很难。   2、教育是被动的:用户从传统往线上转移的动力还不足。被动性学习也导致了在线教育很难在短时间内呈现爆发增长。   3、行业环境限制:在线教育市场相对“慢热”,特别对于中小学用户是学生,决策人是家长,评估涉及到老师,如何把三个环节打通高效串联起来很复杂。   4、初期投入成本较高:对教学的内容质量和产品的交互有很高的要求,而且用户付费比例较低、推广费用较高,需要经过较长的烧钱和培育期。   结语·互联网颠覆的又一块领地 免费的互联网思维虽然正在冲击线下教育行业,但仍在烧钱,并处在教育用户的阶段,真正格局改变尚需较长时日。但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企业这些鲶鱼正在打造一个价值链重新分配的过程。这不是教育资源的竞争,是免费的互联网思维和传统的收费模式的PK,类似YY互联网模式的在线教育,直接将新东方的主力收入产品全部免费,再加上资本市场的强大支撑,江湖变天是迟早之事。   最终哪块在线教育的天空会下雨?何时会下雨?且看未来互联网企业如何攻城,传统教育机构如何应变。传统教育机构进入在线教育领域,需要尽快熟悉和拥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统互联网人进入在线教育领域,需要尽快熟悉教育领域。   自:腾讯科技  
    在线教育
    2014年05月21日
  • 在线教育
    一览国内国外在线教育平台 摘要: 在线教育玩法五花八门,国内外在线教育大玩家们在各自平台搭建上都下了不少功夫,今天就来看看国内外在线教育平台玩家的发展模式。     国内在线教育平台 当下国内在线教育平台可谓百花齐放,五花八门,但综合观察后可以发现,市场上的在线教育平台主要是线上学习型和线上线下混合型两种。而且不少这两种类型的平台已经在行业内积累了一定的口碑和实力,为广大的在线学习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线上学习型: 线上学习型平台的主要用户是成人,以高学历人群和大城市白领为主,主要的互联网公司如网易、阿里、百度、腾讯等,由于技术和资源优势,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都与其他平台拉开了较大的差距,未来的在线教育市场争夺,巨头的互联网公司一定会占据重要位置。 NO.1网易云课堂 网易云课堂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平台建设上,都是业内领先的。其内容主要是高等教育课程、素质教育课程为主,拥有着全球的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丰富,深受国 内学霸们的喜爱。但网易对在线教育的贡献不仅在于领跑了高等教育的在线学习模式,还在于其对国外教育资源的引进,使得国内很多平台都能共享全球的教育资 源,学习者不仅可以免费得到很多教育资源,而且再也不用翻墙看视频了。遗憾的是网易云课堂至今尚未推出直播课堂和实时互动的服务。 NO.2淘宝同学 2013年7月,淘宝同学上线,依托阿里旺旺等工具,现在学习者们不仅能在淘宝同学上方便地购买各类教学视频,还能进行直播课程的学习和交流。而且相比其 他平台,淘宝同学上的视频总体上便宜很多。但是淘宝同学似乎难逃“淘宝范儿”,走上了电商的道路,视频和课程打包销售,五花八门,促销降价的活动也不少, 但在氛围和系统学习方面,多少还差点意思。 NO.3百度教育 百度教育主要有两方面的服务,一是课程搜索平台,依靠教育机构,搭建搜课平台,你想学的课程在百度教育上可以轻松搜索到,然后直接跳转到教育机构的课程页 面,把“百度一下”→“繁琐挑选”→“找到课程”的步骤。二是百度教育的“度学堂”,可以在百度教育页面直接购买教学视频并观看。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在 2012年自建了营销专讲系列课程--百度营销大学,课程设置和内容都比较专业,但是由于行业专业性较强,推广力度似乎并不大。 NO.4沪江网 沪江网,专攻语言的老牌专业网站。如果你有过学习语言的经历,那么沪江网你一定绕不过去。除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可以免费下载外,沪江网还围绕语言学习开发了 沪江网校、移动课堂、口语练习、课程超市等一系列产品和平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沪江网已经在语言学习上积累了足够的资源和经验,也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专 业全面的服务为国内很多语言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线上学习环境。 NO.5腾讯课堂 腾讯课堂是2014年4月刚刚推出的在线教育平台。虽然时间尚短,甚至还没有开始正式推广,但已经累积了不少学员,其影响力和后劲不容小觑。在腾讯课堂 上,几十家教育机构用QQ实现了视频教学。腾讯课堂的首推版本就已经实现了课程直播、点播、交叉互动和学员管理的功能,这在其他平台上则需要一年或多年的 时间才能完成。而且腾讯课堂可以依靠腾讯的资源整合能力,在人员、技术和产品上产生联动效应,在之后的在线教育市场竞争中腾讯课堂必将占据主要位置。 线上线下混合型: 线上线下混合型主要用户以学生为主,特别在K12、考研考试等领域较纯线上的平台优势明显,服务质量和模式较成熟的产品和平台均以老牌的教辅机构为主,业 务专一而专业,有口碑,有实力,有保障。受限于教育体制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会成为在K12和教辅行业的发展方 向。 NO.1学大教育 学大教育2014年推出在线教育平台“e学大”,与其他网校、视频点播、视频直播模式不同,e学大的在线学习系统主要是针对K12课程的学生、教师管理系 统,同时也可以作为学生和教师的在线题库、数据分析平台。学生的教育教学仍然依托其强大的线下教学资源,值得一提的是,学大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理念和模式也 是广受好评的。 NO.2新东方在线 新东方在线主要是针对考研、语言、考试的视频辅导,在新东方在线平台上,学生可以完成课程交易、视频点播和视频直播。资料丰富全面,课程系统有效,在考 研、语言考试和其他类考试培训上,新东方在线无疑是有口碑“质保”的。当然,打包销售的单课程高昂学费也成为了新东方在线的特征之一。 NO.3学而思网校 2009年学而思教育集团就推出了学而思网校,在小、初、高在线课外辅导上占据了行也内的领头地位。依靠丰富的线下教育资源和经验,学而思网校系统全面的涵盖了小、初、高的所有课程,学生可以在网校上购买课程,观看课程视频。 NO.4华图网校 华图网校的主要服务是公考培训,有公考培训需求的用户可以在华图网校试听和购买相关培训视频、课程和资料,也可以报名其面授课程。依托多年的线下培训经验和积累,华图网校在公考培训方面的专业性和行业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NO.5跨考网校 作为老牌的教辅机构,跨考网校与华图网校一样提供课程交易、视频观看和资料下载。但其业务范围则是考研,而且只做考研培训。课程分为春季、秋季、暑期、冲刺和名师几类,价格从1万元到6万余元不等,专业服务考研考生。(来源于eNet硅谷动力) 国外在线教育平台 就在中国的在线教育还在等待一个爆点的时候,国外的在线教育已经风风火火了许多年,涌现出了许多全球着名的平台和模式。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世界上较成功的在线教育平台: NO.1 Coursera:世界顶尖大学课程全球共享 毫无疑问,coursera在全球在线教育平台中是独领风骚的。不仅因为它免费,而且因为它国际化最好,跨越语言和国家,与世界许多顶尖的大学都有合作。 在中国更是有绝对的优势,看coursera的视频不用翻墙,界面支持中文。另外网易和果壳同coursera都有官方的合作。部分Coursera课程 在授课结束后,通过考核的学生将被颁发一张署名的证书。 NO2. Udacity:免费看视频,付费认证考试,为学生介绍工作 与其他平台偏重文科的内容不同,Udacity的课程主要以计算机类为主,集合了很多业界牛人的教程,视频源是Youtube.Udacity的课程虽然 是免费的,但是学生们可以在完成课程后接受付费认证考试,或者付费由Udacity介绍工作。 NO.3 edx:非营利开源MOOC平台 edx是2012年5月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建立,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开源式MOOC平台。edx的视频和课程资源虽然没有coursera那么 多,但是视频短小精悍,也颇受广大学习者的欢迎。2013年5月,清华大学正式加盟edx,成为首批亚洲高校成员之一。另外,edx的视频源是 Youtube,中国的学习者们可能要翻墙才能看到视频。 NO.4可汗学院: 教育性非营利性组织 可汗学院是一个非盈利教育组织,通过在线图书馆收藏了3500 多部可汗老师的教学视频,每段课程影片长度约10分钟,从数学,物理,化学,一直到理财人生都有涵盖。现在,可汗学院已经从家庭走进了学校,甚至正在“翻 转课堂”,被认为正打开“未来教育”的曙光。 NO.5 The Minerva Project: 在线版哈佛大学 Minerva可以说是一所完全在互联网上的大学。Minerva自己设计的线上评估考试和完全不收取任何费用的申请机制。以不低于传统的常春藤大学入学 标准和录取率,在全世界的顶尖高中毕业生中招生。不提供新生入门课程,Minerva的学生在四年里的每个学期都会去到世界上一个不同的城市生活和学习, 采用4年学制。更棒的是,许多世界顶尖的盈利和非盈利机构都已经和Minerva建立了关系,等待Minerva的学生参与实习和工作。除了在校期间帮助 学生们找到最顶尖的实习,在你毕业以后,Minerva还会全力地成为你的公关公司、人力资源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 NO.6 UniversityNow:包月学习更便宜 一旦你准备好了获取一个学士或硕士学位,只需使用 Facebook 或 Twitter 账号登陆UniversityNow,每月支付 199 美金,即可无限制地访问课程,同时你将获得包括电子课本、考试测验以及专家指导在内的全套服务。有专家可以单独辅导你的课内问题,并帮你规划更长远的职业 生涯。受限于美国国家远程教育和培训委员会的认可,目前 NCU 只有商学院和公共政策学院(后者即将开始招生)。 NO.7 lynda: 开放式付费网络视频公司 Lynda 1995年创立于美国加州南部的圣巴巴拉市。公司主要制作软件、商业、科技和创意技能等领域的教育视频。订阅者每月支付25美元即可获取上述所有内容。所 以,用户可能第一天观看一个关于Photoshop教学的视频片段,第二天学习关于Excel透视表的内容。 NO.8 Udemy: 人人都可以成为老师 Udemy是一个在线教和学的平台,网站主要提供教育或培训教程,内容涵盖生活方式、创业、科技、一般技术等等。Udemy鼓励会员利用该网站上免费的工 具和应用在线教和学。会员可以开设自己的在线课程,也可以搜索他人开设或上传的课程。这些视频有的免费,有的则是收费的,Udemy将教程销售收入的七成 分给制作者,自己留下三成。对于中国地区的学习者来说,Udemy拥有包括中文在内的9中语言支持,这一点可能至关重要。 NO.9 OpenupEd:欧盟的MOOC平台 OpenupEd其实是一个MOOC课程列表,提供了欧洲和阿拉伯等国家 的大学的近170门课程。OpenupEd的课程建立在开课大学自己的网站上,其中大多数是自适应模式。课程按照学科和语言分类。不管你学的语言有多么生 僻,是阿拉伯语、波兰语、斯洛伐克语还是希伯来语,你都能在上面找到适合你的课程。许多课程还支持两三种语言。 NO.10 futurelearn:英国12所大学联合发起的MOOC FutuRelearn是一个由英国12所大学联合发起的一个MOOC,发起人包括利兹大学、伦敦国王大学、伯明翰大学和英国远程教育组织等在内,欲打造 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英国高等教育品牌。但是目前FutuRelearn的盈利模式还不清晰,收费情况视课程而定,每个大学都可以自行制定收费模式,可能是证 书发放,或者为考试收费,或者订阅收费。 转自:芥末堆  
    在线教育
    2014年05月20日
  • 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的未来就是内容化与APP化 尽管在线教育的概念在国内被炒得热火朝天,但大多数创业者却更像是在“做公益”,离真正的商业化尚遥远。梳理国内在线教育格局,大致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K12教育大潮来袭 从年龄段分层来看,K12教育一直是在线教育中的痛点,这是因为盛行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国内,k12年龄段尽管存在巨大的刚需,但这种需求却是建立在国内应试教育的基础之上的,这导致真正能够玩转k12的,必须是跟体制有密切关系的创业者,否则系统化、跟踪量化极难。 但这块难啃的骨头显然已经被众多机构盯上。去年,相继有多家公司切入K12教育领域。   2013年7月,百度发布在线教育产品“百度教育”;阿里紧接着发布了“淘宝同学”;欢聚时代(YY)更早一步将这一教育平台搭建完成;而占据半壁客户端入口的奇虎360在线教育搜索也应声出炉。此外,新东方对K12领域的创新也从不止步,已经开始启动一个基于PC、移动和线下课堂多空间互动的平台,2014年大范围布局互动学习平台,并且优先尝试幼教产品。   2014年3月,K12教育机构“学大教育”发布了个性化智能辅导产品“e学大”,据悉,学大教育正将其内部的教学资源与教务管理体系逐步SoLoMo化,让电脑和投影仪逐步取代讲台上老师,面授辅导也逐步通过电脑端或移动端工具实现互动。   标准化产品成红海 从模式来看,目前在线教育主要可分为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模式,水平课程平台模式、网校模式、软件模式等几大类。从目前情况来看,前两者需要大量资源,更适合体制内玩,后两者才是在线教育创业者们热衷的领域。   从目前各公司切入在线教育的产品来看,标准化的内容显然是最方便运作的。这也意味着,单词类、题库类产品的运营远比语法学习上线要容易得多。但由此带来的一大问题是,大量单词类、卡片类在线教育产品扎堆,形成红海市场,而受限于国内的付费意识,它们更多以免费形态出现,商业化探索陷入困境。   在线教育app化 一种极端的想象是,未来所有在线课程都需要配套的通用或专用的交互工具。专用的工具需要配合课程专门开发,使得在线课程成为一种App。   这将意味着,在线教育绝不是生硬地在网络上放视频,相反,“课程研发”将成为多学科交叉活动,每门课背后也都要有一个制作团队:教师做教学设计,编导设计视觉和桥段,程序员编写配套软件,演员出镜讲课……   孙志岗这样阐述:选择题只是通用交互工具的一种。不同课程往往还需要不同的工具。编程课需要在线编程环境,典型如Codecademy;Linux课需要虚拟机,如编程公园;人文课需要peerreview(作业互改),如Coursera;英语课需要口语评分,如有道学堂;吉他课需要乐谱同步,如Soundslice。而这也将催生一大波新型创业公司,例如,专门为各科教师提供全套课程开发服务的公司;精于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各种课程自动化处理能力的公司;善于利用Kinect、LeapMotion、脑波检测仪等新型传感器提升交互能力的公司等。   巨大的想象空间仍在等待创业者们发掘和创造。   文章来源: 网易科技    
    在线教育
    2014年05月16日
  • 在线教育
    蜻蜓互动CEO陈思宇:扭曲的教育O2O? 文| 蜻蜓互动CEO陈思宇 伴随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时下的在线教育市场热闹非凡,除了BAT,YY教育10亿高调宣布进入在线教育,连传统企业也华丽转身:新东方成立专门的移动互联网独立运营团队开发基于英语教育的APP,学大则高调宣布自己的e学大O2O在线教育系统。表面一片繁荣之余,并未看到真正的突破,也没见一家极具影响力的在线教育公司或平台出现,症结在于对互联网教育的一厢情愿,对教育O2O认知的扭曲和实践。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能改变什么?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人和人、人和产品、人和服务的连接无处不在,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未来终将有企业会从人和教育服务的连接里壮大。微信把人和人连接起来,提供生活服务;余额宝把人和存款产品连接起来,提供存款服务;滴滴打车把人和的士司机连接起来,提供打车服务。通过连接人,把传统的服务以更便捷、更透明、更高效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但没有改变产品和服务本身的形态。     而在线教育,只是教育服务的一种,一种一出现就注定是要经历漫长变革过程的教育新方式。它和通常意义线上线下O2O的结合,不是一回事。教育,自互联网产生以来,首先开始的是产品本身的改造。希望通过互联网低成本、音视频的数字化传播、更快速便捷的特性来改变教育,而忽略了教育一些特性是互联网技术本身无法突破的。这些特性包括面对面教学的体验、应试教育的背景、K12教育的学习强制力、在线教育使用习惯等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有带有深厚的惯性和压力,通过互联网解决基本是难解甚至无解。     现在人们硬要解,要把传统教育的产品服务形态改变,甚至把互联网教育,在线教育,传统和互联网结合的O2O混在一锅炒,似乎热闹,但终究炒不出个所以然来。     互联网颠覆的其他行业是如何突破的? 阿里巴巴重构了信用体系,支付体系,评价体系,重构人们购物的形式,但从未尝试改变产品本身,甚至买卖双方的关系都不触碰。支付宝冲击金融系统掀起了轩然大波,余额宝几个月内横扫国内货币基金市场,可是存款拿利息的产品服务形态并没有改变,只是互联网换了个玩法。因此,这种人与产品、服务的连接是互联网产生以前任何一种连接、任何一种通讯的方式都无法比拟,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随时在线”。     但在教育领域,首先考虑的是互联网的特性可以改变产品形态,比如教育个性化、互动化、教学优质资源在线化等,但却碰到传统教育使用习惯等一系列巨大鸿沟。于是互联网企业想尽各种解决方案:被动学习解决方案是翻转课堂,学习娱乐化,往主动学习的方向进行变革;使用习惯的改变尝试通过短视频、个性化数字化题库、免费模式培养新习惯;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解决方案是加强互动和反馈,中心向学生为主题转移等等。这里的每件事都无比沉重,似乎是以互联创新企业的理想来解决孔夫子留下的千年难题。     于是你不难看到在线教育和传统教育大打口水战,各说各的。在线教育说颠覆,要颠覆传统教学方式,传统教育说在线教育取代不了面授教育,反击理由都不难想象且极其充分。孩子们面对应试体制已经精疲力尽了,有限的课外时间里,传统辅导机构和在线教育展开孩子课外时间的抢夺大战。大战中,在线教育始终无法有效突破。     在线教育对教育O2O的曲解? 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快,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和渗透以更大的规模、更深的影响、更快的速度进行,渗透的方式越来越表现在O2O线上和线下的融合,从生活服务向金融、房产更大的领域,成功地将线上的用户和线下的产品和服务连接起来,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教育对O2O的理解,却就是改造产品服务本身。看以下这个教育O2O的实例:     在教育互联网化这股浪潮的冲击下,学大教育正在花大力气做在线教育。任鑫的表述:“我们觉得在线教育的发展将是以O2O为主的,就是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 O2O就是我们讲的E学大的理念,就是通过ASPG的辅导平台,加上我们线下的辅导体系,形成了线上线下的融合。线下的老师会针对线上的内容,让整个线下的过程变的越来越有针对性,越来越个性化”。     可以看出学大理解的O2O模式是用线上的方式把线下的传统产品服务改造,然后就实现了线下线上的O2O。不过本人不认同这种方式。我们看看互联网、移动互联网O2O的时候,是从改变产品服务形态作为终极目标?原来产品不好用,用互联网改造出一个新产品? 如果是这样,阿里巴巴、大众点评、途牛,甚至亚马逊都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教育O2O突破在那里? 既然移动互联的关键在连接,那么先把连接的事情做好。将人和人、人和教育服务连接起来,提供、提升各类教育服务及体验,其他的事情交还给传统行业做,尤其是你面对的是教育行业这么复杂的系统工程。阿里巴巴就是把买家和卖家的连接做好,大众点评就是把用餐者和餐馆的连接的事情做好,滴滴打车就是把打车人和司机的连接做好。这些都做好了,再谈改变行业深度的事。况且做好这件事情本已不易,阿里巴巴为做好连接好用户这事儿一干就是十五年。     一个更简单的例子可以更明了:在线旅游让你简便、快捷、订机票出游,但在线旅游没有改变你上机场、安检、起飞降落这些事儿,更没有把活生生的人拆成0和1,直接输送到旅游目的地。而在线教育似乎正在做这件事,勇气可嘉,但突破注定遥遥无期,根本于此。    
    在线教育
    2014年05月14日
  • 在线教育
    在线语言学习网站多邻国Duolingo在中国访问不畅 以网络众包方式致力于消弭各语言之间障碍的免费在线语言学习网站Duolingo近日发布了中文版本,并且公布了其官方中文译名:多邻国。该网站目前提供让中文用户学习英语的课程。仅仅在该网站beta版本上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参与课程的订阅用户就超过了一百万。     不过,Duolingo最近对此却喜忧参半,甚至有些无奈。就在5月8日,Duolingo中国课程的相关负责人在百度贴吧上收到用户反馈,称其不论在网页版或是移动应用上都无法登陆Duolingo的服务。随后,几名用户也到Duolingo网站的论坛上反映了相似的问题。这种状况持续至5月12日,仍然未能解决。该问题最初出现时,他们甚至猜测是否因为他们的课程中,设置了一个叫做“政治”的技能——按照场景分类的词汇学习,而导致服务被封,但随后这个猜测即被否决。Duolingo发现,这个问题远远复杂得超过想象。     Duolingo的创始人Luis von Ahn在Duolingo的论坛上发布帖子,并寻求更多来自中国地区的更多帮助信息:     正如你们中得很多人所知道的,我们最近开设了让中文用户学习英语的课程。两周前,该课程发布了iOS上的移动应用,在第一周时,我们的用户量增长迅猛,几乎快要超过一百万人。然而,过去的3天,30%我们在中国的用户无法访问我们的服务器。我们不知道我们是不是被针对性地限制了服务,不过这个问题只发生在中国,并且绝大多数发生在使用中国联通的用户身上(尽管我们无法确认是不是只有使用联通的用户发生了这种情况)。在一系列的调查后,我们发现访问我们api的域名无法正常访问,影响了我们的用户。     我们正在尽我们所有所能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们可以帮助我们搜集到更多的数据,我们也会非常感激。如果你在中国,并且也有这个访问问题,请给china@duolingo.com发邮件。我们的CTO Severin会询问一些信息来帮助确定具体的访问失败原因。     在该篇博文的最后,Luis写道,“给世界的免费语言教育……至少是当他们可以访问到我们服务器的时候。”     同样是做在线教育和MOOC课程的Coursera在进入中国的早期也遇到了十分类似的问题,他们发现中国的用户对他们的视频访问速度很慢。他们的应对策略是寻找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果壳网替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果壳网的创始人姬十三说:“(访问速度慢)这问题很大。视频一卡就没有人用了。”服务器访问的问题,几乎是每家海外公司进入中国都最先要面临的一个挑战,Duolingo方面也正在加紧与中国相关公司的联系,寻求解决方案,尽快修复访问问题。     而在这篇论坛帖子的第一则评论中,Duolingo用户jackelliot回复道:“我希望这个问题能尽快解决,这只是一个教育性的工具,它想对所有人都开放。” (PingWest正在与Duolingo方面沟通,在听到更多消息后,我们会对该内容进行更新。)   更新: 从中国时间5月12日下午1点左右起,陆续有Duolingo用户表示,对移动应用及网页端的访问已经恢复。Duolingo方面表示,从他们的数据图表显示,问题已经解决。不过他们仍然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次部分用户被墙。他们会积极和一些中国的合作伙伴对话,为中国用户架设一个更稳定的服务。     Luis von Ahn在给PingWest的邮件中写道,“我们会看看是否可以找到合作伙伴提供更稳定的服务,因为中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because China is a very important country for us.)”   【文章来源:pingwest】
    在线教育
    2014年05月13日
  • 在线教育
    大数据:传统教育和在线教育的分水岭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苑伶]   不论是 Coursera 创始人 Andrew Ng(吴恩达),还是 Duolingo 全球发展及公关副总裁 Gina、学大教育 CEO 金鑫,都在今天的演讲里提到了一点,即“大数据”(big data)是在线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很关键的一点。   Andrew Ng 举了个例子,传统的教育没有办法数据化,而 Cousera 却可以了解人们学习的机制,比如他们发现,如果老师向他在 Coursera 上的学生们发一封邮件,提醒大家:“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周六,你要交作业咯!”,这么说的话,可能就没什么人会听老师的话按时交作业,但是如果你发邮件给某个同学,说她上周看了五个视频,还称赞她在社区里回答了几个问题很棒,最后顺带提醒一下:别忘了交作业哦,这样很多学生就会被鼓励而按时交作业。为什么 Cousera 可以发现这个呢?因为他们可以监测整个 Cousera 上的学生学习行为,了解每一封教师发出的邮件带来的学生们的反馈。   Duolingo 全球发展及公关副总裁 Gina 也举了类似的例子,比如 Duolingo 可以监测到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学习语言,有一部分人是先学习了动物类词汇,再学习颜色类词汇,另一部分人反之,他们可以发现第一种顺序带来的学习效果比第二种顺序好,因此可以实时调整 app 内的教学内容。据 Gina 说,基于科学(base on science)的 Duolingo 可以做到“everyday it takes less time to study more”。   最后,学大教育 CEO 金鑫把移动互联网对传统教育带来的改变作了总结:   1. 从批量到个性。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获取变得以学生为中心,因为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吸收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有了移动互联网,才有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不再是所有人在统一的课堂上在规定的四十五分钟内听相同的内容。   2. 从封闭到开放。传统教育是大家在一个封闭的客厅里,规定每节课 45 分钟,而现在移动互联网可以让学生和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学习者交流。   3. 固化到碎片。移动互联网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不仅如此,我们每一次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都还可以是非常高效的,因为学习系统了解你的学习情况,知道怎么让你更高效地学习。   4. 从围墙到跨界。原来只有枯燥的纸和书本,现在有视频、甚至 3D 的教学内容,跨界的技术让学习越来越丰富。   5. 自我到社交。现在有班级圈 、学校圈甚至全国各地的同好圈。   6. 单中心到多中心。现在学生获取的信息一点都不亚于老师,未来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从传道授业变成解惑的角色,传道授业由互联网上高质量的老师资源来替代。   总而言之,未来的学习会变成以需求为中心,动态的教与学关系,每个人都能达到自己最大的学习潜能 。    
    在线教育
    2014年05月06日
  • 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来袭,传统教育还能淡定吗? 【文章来源:钛媒体】 在线教育会被互联网巨头们颠覆吗?过去一年间,互联网公司纷纷挤入在线教育市场,仿若在线教育将成为下一个如同互联网金融般炙手可热的点。那么,在线教育市场究竟有多大呢?让我们通过一组数据管窥见豹。 在线教育市场有多大? 目前,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正在出现跨越式增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到924亿元,到2015年将超过1600亿元。 资本市场的投资热度也有增无减,清科数据显示,2013年至今中国在线教育领域投资案例共25起,总金额约1.97亿美元。而2012年投资案例数目仅8起,涉及投资金额为1700万美元。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众多在线教育网站获得数额较大的投资。比如51Talk、沪江网、91外教网、多贝网、猿题库等,都获得了融资,数额从数百万到上千万元不等。 用户规模稳步扩大,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国内在线教育用户人数已经十分庞大,2013年达6720万人,同比增长13.8%。随着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线教育用户网络学习习惯的养成,用户规模还将有持续增长,预计到2017年将达到12032.6万人。 来自网易教育和有道联合发布的《2013中国在线教育新趋势调查报告》显示,七成白领有在线教育需求,可能成为在线教育井喷点。并且,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的比例达到86.1%,首次超过书籍82.9%的占比。 与此同时,来自美国市场研究机构Ambient Insight发布报告显示,亚洲是全球在线教育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增长速度高达17.3%,其中中国的增速排名位列全球第十位。 以上这些数据,放佛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事实——在线教育市场大有可为,分羹要趁早! 但是请STOP,不妨暂时打住——试问,互联网公司果真有颠覆在线教育的实力吗?对于在线教育最关键的两个因素教学质量和价格,互联网公司有优势吗?再进一步讲,自古以来所强调的“百年树人”教育,被互联网猛然加速后真的能效果好吗? 互联网的推进器是不是会揠苗助长,又会不会像催肥的肉猪。且让我们先看看在线教育市场的强需求,互联网公司又是否都能满足。 在线教育的强需求 新浪教育联合尼尔森市场研究发布的《2013中国在线教育调查报告》(下简作《报告》)显示,“教学质量”是用户在选择在线课程时最看重的强需求,其次是“价格”。 将价格因素做到极致,就是免费,甚至倒贴钱。免费已经成为互联网比较成熟的模式,无容置疑。倒贴钱,如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不仅免费使用,还给用户和的哥倒贴现金。这是短期打开市场的竞争手段,但是长期来看,免费是否能有效推动行业增长才是关键。 互联网公司能为教育带来什么?在线教育突破传统教育环境的藩篱和地域阻隔,这能否使得学习人数激增?免费策略,是否能够带来的更多的学习人群? 不过,在线教育不同其他互联网领域,免费能否保证好的教育质量?免费是否只是一时的噱头,目前教育市场的很多免费,仅仅为某门课程最初免费试听几节,接下来却需要付费购买。并且,打着免费旗号,如果内容仅仅是UGC的水准,这反过来会贻误用户的学习时间和更好的学习机会。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优质的教育内容就如同名师一般,能够让用户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譬如,当一个感兴趣法语的同学,囊中羞涩,报不起昂贵的线下法语班学费,于是转而花了一个学年时间在网站上学习,可是等碰到了纯正的法国人后,才发现自己学的是比较OUT的乡下口音。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体坛里的日本名将福原爱,说着一口东北味的“普通话”。 的确,UGC和PGC,这是在线教育隐形的门槛,他们之间在内容质量上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 目前,为解决互联网公司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先天缺钙”。互联网公司普遍选择与教育市场上既有的优质品牌战略合作,如阿里注资已发展十年的TutorGroup;腾讯选择联姻新东方,利用新东方成熟的授课模式、课程内容和教师资源;百度与教育机构合作免费视频直播课程,并联合教育部推教育文库,为教学内容的提供进一步保障;人人公司则与万门大学合作,主推由专业志愿者原创的、适合互联网学习和使用习惯的免费在线教育内容。 价格上,百度、人人公司、YY均发出了“免费”之声。腾讯由于与新东方合作,短期内推免费课程的可能性不大,阿里目前的在线教育战略为搭台唱戏,提供平台让课程内容提供商入职,但这些提供商大都已收费为主。 《报告》调查显示,用户对在线教育花费的承受能力不强,约八成在线教育参与者月花费在500元以内,加强市场培育,探索盈利模式势在必行。在互联网领域,免费一向最有助于培育市场。教育类型中,职业技能教育、英语培训和中小学课外辅导参与比例较高。腾讯依托新东方,在英语培训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沪江网校在网络英语培训上良好基础和品牌知名度;阿里投资的TutorGroup则在中小学课外辅导方面具有优势,新东方在此教育类型中也有一定涉足,同时人人所支持的万门大学接下来也将在中小学课外辅导方面发力投入。职业技能方面,YY教育则处于领先。 值得指出的是,教育是百年大计,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在线教育公司率先满足其发展所必需的强需求,这固然无可厚非。但是真正的教育却不应是功利的,而应是普惠于民的。目前,市场上的在线教育还主要以应试需要和就业技能培训,但这仅仅是教育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教育需求仍然亟待满足。 互联网公司的“教育玩法” 在线教育市场虽然很大,但是质量和价格这两个因素真心会因为互联网公司的加入,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吗?不过,至少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公司的加入,让在线教育变得更加有看头,让这个领域迎来了更多变局和颠覆的契机,即时目前仍旧胜负未定。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一股“免费”潮势必将席卷整个在线教育市场,并迎来一场颠覆式创新。所谓颠覆,就是让原本昂贵的东西变得免费或价格低廉。互联网公司玩在线教育,屡试不爽的“免费玩法”不可避免。 阿里巴巴集团“坐拥平台收租子”的心态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其试水在线教育也采取了相似的做法——去年8月淘宝教育平台产品“淘宝同学”启用二级域名,主打电子课堂模式。该平台聚合线下教育O2O及在线教育视频直播等功能,全面涵盖课程辅导、职业培训在内的主流教育产品和其他非主流教育产品。今年年初,阿里领投了在线教育网站TutorGroup的B轮融资,以1亿美元的额度成为在线教育界最大的一笔融资。据悉,TutorGroup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上海,提供各种在线语言学习课程。阿里方面表示,淘宝已经开通了淘宝同学服务,TutorGroup将与淘宝同学产生协同效应,开展合作。投资TutorGroup使得阿里完善其对在线教育市场的布局。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阿里旗下在线教育资源在2013年销售额为3.3亿元,其中三分之一是教材教辅,另外2亿是课程销售,已经有150家国内培训和在线教育平台入驻,包括沪江网、环球网校、优米网、学大教育等。 今年年初,百度教育频道新增了全部基于视频直播授课的模块“度学堂”,由入驻的教育机构提供“免费视频直播课程”,而早在去年就对传课网进行了B轮投资。近日,百度文库上线全新“教育文库”频道,这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百度携手合作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案例之一。 对百度而言,在线教育是不可错失的市场。因为教育培训类广告一度成为仅次于医药类的第二大广告。并且在百度移动端的收入中,教育领域搜索广告也占据着重头戏。提高百度在线教育的话语权,一方面能吸引更多教育企业的广告,并且有助于探索在线教育领域更多的盈利点。从今年两会时,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CEO的李彦宏向大会递交的提案内容,也不难看出百度对在线教育的志在必得——关注在线教育领域,希望要求直辖市、省会城市中小学校教案、试题等教育资源免费上网,推进教育平等。 腾讯的加入,让在线教育的火药味愈发浓烈。事实上,小马哥的智囊团早已把在线教育的钱景向其洞悉明了,腾讯对在线教育打的算盘不少——近几年,不断尝试在腾讯既有产品中营造在线教育的场景。譬如,去年从QQ2013 Beta3版起,腾讯就升级群聊和群视频,陆续加入多人视频、群应用等功能并快速迭代。去年11月,腾讯在QQ群加入教育模式,并在北京的一所小学开始试点。今年发布的QQ5.2体验版中加入PPT涂写、标记重点等功能,并使用“让远程课堂更生动”的描述,其进军在线教育的野心已经非常明显。近来,腾讯又将和新东方合作,进军在线教育领域。近日,腾讯QQ群增加了群支付功能,这一举措,无疑是为QQ群在线教育授课铺平了道路。 腾讯在线教育的优势,在其覆盖的学生和年轻群体基础。这部分人多有很强的教育需求、并且愿意为之付费。此前业内分析微博和腾讯的用户区别时,称前者是精英群体,后者是草根群体。在线教育领域,却是草根群体的强需求。 同样做免费在线教育的还有YY,其趁着3Q大战腾讯无暇顾及的契机发展壮大,如今其将于在线教育市场与腾讯短兵相接。近日,其高调宣布成立100教育独立品牌,提供免费实时在线互动教学服务,计划在两年内投入10亿元人民币(YY目值总市值约35亿美元)。这个量级的投资额,以及“课程免费+上完课还送100块”的营销策略足够有噱头,但是免费的在线教育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前期投入大、收效微,别最后免费培育了用户,却为腾讯做了嫁衣。YY免费在校教育的盈利模式待考。 人人公司从2013年面对现实更加专注于自己大学生和年轻一代的核心用户后,这个在我看来从用户基因上更符合做在线教育的公司,也在4月中旬正式对外宣布,将通过人人网、56视频网站等资源全力支持在线教育平台“万门大学”的建设,发力在线教育。据了解,人人所支持的万门大学是是由专业志愿者原创的、适合互联网学习和使用习惯的免费在线教育平台,已经成立一年半时间,最早是建立在人人网的公共主页,由于其课程的趣味性吸引了很多学生关注。但万门大学的“免费高等教育平台”愿景,面临国内激烈竞争的创业环境,在发展速度和扩展性上都遭遇挑战。人人公司的的支持,让万门大学在课程设计、聘请专业老师授课以及视频剪辑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资源对接。当然,人人网所面向的学生群体也正是受教育的群体,通过对免费、适合网络使用习惯的课程的投入,有助于加强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粘性。 当然免费是个故事,不是谁都愿意轻易尝试和接纳,尤其是对于投资方。但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免费的故事也很难生动地讲下去,也难以让更广大的用户受益。 在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在线教育市场外,还有两股势力,是传统教育企业互联网化的代表。一类是沪江网、猿题库等垂直类在线教育产品,其目前部分已获得投资,并且如沪江也积极入驻到互联网公司的在线教育平台;另一类则是新东方、学而思等传统教育巨头,其中新东方通过与腾讯联姻,欲求深度试水在线教育。学而思的在线课程业务营收目前占据其总营收比大致为3%,并且占比的增速比学而思整体营收增长率还高。但是其在线教育思维或尚停留在“在线付费、按课程付费”简单网校阶段,其在线课程只是搬到网上,并未让互联网深入影响在线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恐难追赶上互联网公司在线教育的思维和玩法。综合来看,新东方和学而思等传统教育巨头,已经习惯课程售卖的收费模式,一旦免费的潮来袭,他们都会尾大难掉。 而在全球在线教育领域热点频出,除了谷歌去年上线的C2C在校教育平台Helphout,该平台拥有计算机、烹饪、兴趣爱好、健康等多个模块,且任何用户都可以申请“Create a Helpout”。近期,谷歌则投资在线教育公司Renaissance,美国在线教育公司2U和国内IT培训机构达内科技也提交了上市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2009年成立的KHANACADEMY(可汗学院),五到十分钟,称为自学工具,与线下实体教育有着明显的分工区隔,对学生进行差异化辅导。 历来教育都是一个要长期坚持的事情,互联网大公司选择和已经成型的培训机构合作,这仅仅是线下培训生硬嫁接到互联网的初级阶段;而新兴公司抱着“爆款”和“免费噱头”的速成心态,最终也不一定能能获得口碑和信任,对于创业小团体的人才流失、持续经营能力和内容质量稳定性,都存在挑战。 盈利模式初探 据了解,目前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首先,内容售卖收费。即直接通过售卖在线课程内容收费。对于C2C平台,则通过对平台上的付费课程视频进行抽成盈利。这对课程内容有高质量的客观要求,需要是依靠专业性极强的、有独特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内容而向用户收费。 其次,平台佣金收费。在线教育开放平台,通过吸引教育机构入驻开办网络课堂,进而对这些教育机构收取佣金。 再次,广告模式收费。平台积聚人气之后,通过网站广告售卖盈利。其形式繁多,从横幅、图标广告,到Flash多媒体动画等多种多样。从收费的方式来看,现在比较受欢迎的是按点击次数收费,Google和百度等搜索引擎网站都是主要采取此类广告方式。 第四,增值服务收费。譬如个性化一对一辅导、一对一答疑,以及为学员提供考试服务、就业咨询等服务收取费用等。 第五,软件一次性收费或包月收费等。主要为移动终端的软件安装。 有分析报告指出,在线教育一般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其现金流情况较好。若找准合适的定位和收费模式,盈利能力将十分突出,例如韩国Megastudy的净利率一度高达30%。 综合来看,在线教育的市场潜力足够广阔,互联网公司的加入,给了这种潜力以一种更快的速度挖掘出来的机会。但是如何摆脱将线下培训搬到线上的简单粗暴做法,让互联网对教育产生更加积极和深远的刺激和影响,是互联网公司该去思考的重点,也是在线教育大发展的机会所在。目前,互联网公司正通过与优质的教育品牌或内容提供商,进行一场跑马圈地竞速赛,谁能统筹兼顾对教学质量和价格,或能帮助其占据在线教育的先机。好在,教育本来就是要长期的事情,不妨放长线来看。
    在线教育
    2014年05月04日
  • 在线教育
    企业MOOC进行时,你怎么看? 【文章来源:付伟,苏群】 有很多人认定,MOOC下一步将引领企业培训。但也有一些人不看好企业MOOC。当MOOC“跨界”到企业培训领域,是否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力?是否会颠覆传统培训? 前段时间《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的记者苏群找我,就MOOC在企业中的应用等问题做了一些交流,刚才我看到了新一期的杂志,封面专题就是:企业MOOC进行时。系列文章的一篇“你怎么看企业MOOC”里提到我以及另两位企业大学负责人的观点,还专门介绍中国银联支付学院的“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项目。这里摘录如下: 企业MOOC你怎么看? 记者 苏群 MOOC热潮,吸引了全球的关注,甚至将引发教育的大变革。那么,MOOC跟企业培训有何关系?企业MOOC是否也将引发企业培训的变革?从去年开始,这个话题已经引起了一些争论。本刊采访到的一些业内专家也对企业MOOC比较看好,如廖肇弘教授认为,MOOC进入企业培训领域的发展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而已。邱昭良博士表示,MOOC毫无疑问会对企业培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在帮助企业人才培训、人才招募、品牌传播等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即便如此,两位专家都表示,企业MOOC仍在探索之中,在企业培训领域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而关于企业MOOC的实践经验,目前仅限于国外少部分企业,在国内,企业MOOC还停留在理念层面,也有一部分大型企业已经导入了企业MOOC,但是他们是如何运作的?效果如何?对外仍是三缄其口。就此,本刊采访了几位企业培训部门负责人:中兴通信学院副院长屈佳娴、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主任付伟、用友大学校长田俊国。他们对企业MOOC有何看法?是否计划导入MOOC?这些常年身处企业培训第一线的培训者,在MOOC热潮的影响下,谈到了自己的看法。 企业MOOC你怎么看? “不看好。”中兴通信学院副院长屈佳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阐述了自己对企业导入MOOC的观点。 此时,有另外两个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主任付伟说,“虽然现在MOOC在企业培训里面,我觉得刚刚才起步,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蛮看好的。” 用友大学校长田俊国持相同观点,他说,“MOOC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工具,我比较看好。” 企业MOOC被视为企业培训发展趋势所在,但是由于是一种新模式,自然就形成了拥护与反对的两派。 屈佳娴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不看好企业MOOC的原因:一方面来源于MOOC创造者,企业是追求功利的,无法像大学一样做巨额的投入去开发MOOC。另一方面,成人学习是功利性的,实用的才去学,而MOOC无法做到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定制课程,内容上无法做到吸引人。 “对广大的以前上不了某个课程的学员来说,MOOC给了他们一个学习的机会。因为从教育到培训,它本质是相通的,如果说能够有一个好的教育产品、教育模式引入到我们的企业内部,我相信它也会对我们的员工学员起到很大的帮助。”付伟认为,MOOC能为银联的培训起到更多帮助。 田俊国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待MOOC的价值,他认为,互联网最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够方便地整合全球的资源为全球的消费者服务,MOOC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毫无疑问,对学习者来讲,MOOC使人们可学习的资源更丰富,连全球顶级的教育资源也能触手可及,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聆听全球顶级大师的教诲,学习方式也更灵活方便。 是主餐还是小吃? 在国外已有企业通过开设MOOC课程,取得了不错的培训效果的成功案例。并且,在降低培训开支、扩大影响力等方面也有非常值得探讨的空间。但是,对于MOOC中国的企业该如何定位? 对此,田俊国发表了看法,“在我看来,MOOC只能为用,不足为体,如果真到融入到企业培训中,可以作为营养丰富的补充小吃,还不足以替代正餐。”虽然田俊国认同MOOC的价值,但是不可否认的是MOOC仍有许多不足,企业培训者必须更理性地去看待和运用它。 田俊国上述的结论是源于对学习本质的认知,他认为,MOOC在人的学习中能扮演的角色还要从学习的本质说起。学习能促进人的心理结构产生持久变化,而使人的心智模式产生持久变化显然是一个系统工程。人的改变是需要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位一体共同促成的,互联网再发展也不能替代人们面对面情感交流的基本诉求,网络课程再生动、再有道理,在引导受众采取行动上仍然显得力量不够。所以,一个人心智模式的彻底改变,需要面对面的建构、手把手的体验、心对心的情感交流。显然,仅仅MOOC是不足以促成人的变化的。所以说,在人的心智模式变化过程中,MOOC只能为用,不足为体。 因此,田俊国认为那些照本宣科式的面授大可完全被MOOC替代,但互动式的、建构式的面授永远不可能被MOOC所替代。他主张在课堂上或培训中,老师或培训师可以采用选择跟授课主题相关的MOOC课件作为授课素材的教学方式,或者把MOOC完全镶嵌到面授课堂中去,组织学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甚至可以促成学员形成行动计划。此外,他认为MOOC必然会促进传统的培训课堂加速转型。 “MOOC将在企业培训中扮演辅助的角色”,屈佳娴跟田俊国的观点相仿,她从企业员工任职资格的要求补充了她的观点,她说,“因为企业培训的源头来源于任职资格的要求,各个岗位所涉及的工作该怎么做,属于实用性的、实践性的内容。除此之外,普及性的、大众性的、知识类的内容可以MOOC的形式来补充。” 不看好并不等于否定。虽然屈佳娴不看好企业MOOC,但是认为它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可取之处。中兴通信学院把它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加以有效利用,引入相关MOOC课程,作为职业素养培养、健全人格培育和精神追求的辅助手段。 不过,关于企业MOOC是正餐还是小吃的命题,还得看个人怎么去定义。如果从在线教育,或者E-Learning与传统面授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去定义企业MOOC,那么它只能说是在线教育的一种组织方式和形式。 付伟则认为,“如果企业的培训越来越走向混合式,线上和线下的结合,MOOC能够作为一种线上培训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线下相结合的话,我觉得很难分它是主食还是零食,是主餐还是小吃。若我们始终认为企业MOOC对整个在线教育都只是一个补充的话,那我觉得MOOC肯定逃不出点心或者是奶酪的作用,而不能成为主食。” 他觉得对企业MOOC的概念定义主要是学术界的事,对于企业来说,概念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实效。我们没有必要非要把学习项目包装成为MOOC,只要能够把MOOC中的一些有用的理念运用到E-Learning项目中,更加重视教学设计、项目运营和用户体验,用一些创新的方法提升学习效果,就一定能走出一条中国式MOOC之路。 目前国内的企业MOOC可以说仅仅处在起步阶段,既没有鲜明的案例可供参考,也没有实战经验丰富的人指点迷津,有太多的未知地带需要探索。即便如此,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在前景还不甚明朗的情况下,企业也能做到正餐不落,小吃不停。  为企业培训带来新思考 追溯MOOC在教育界发展的足迹,它推出不久,就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这股“MOOC潮”的推波助澜之下,MOOC与企业产生了碰撞,擦出新的花火,包括雅虎、美国银行、JLT等在内的多家公司,已经在积极探索MOOC,在多方面验证了MOOC价值,这也给中国的企业带来希望之光。 曾有人指出,MOOC将成为未来企业学习的新模式,MOOC在多数人眼中的新,指的是它让以前没有上网的那些课程,变成大众能够便捷获取的资源,比如哈佛的公开课,它使遍布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能够跟世界最顶尖的老师直接交互,这是MOOC引来大众欢呼之处。 “但是我觉得MOOC的新并不在于这一点,我们并没有把MOOC当做一个特别新的模式看待,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引导银联培训中心对传统的线上的培训项目进行重新设计,我觉得这是比较能够体现出它的优势的‘新’之所在。”付伟认为,形势的变化永远在不断的创新。 事实上,银联培训中心已经运用MOOC的思路和理念,在现有的平台上促成了几个项目的改造,这些项目取得了远远超越以往的成绩,为企业的培训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的设计感得到增强。二是强调体验感。三是更加有体系。与此同时,MOOC从另一层面也促进了培训师或老师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到多重角色转变。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导入MOOC?屈佳娴认为,“作为行业龙头的大企业,可以引入MOOC,投入比较多的资源进行开发,在使自身员工受惠的同时,建立成行业的人才培养标准,惠及整个行业,同时也奠定和固化自身在行业的品牌和影响力。”  MOOC可让企业多方受益 今年二月份,田俊国发了一条微博:MOOC顶多是一流大学的招牌广告,替代不了面授。面授的意义全在于互动、在于集体建构。 “所有游戏只有双赢才能继续下去。MOOC的开发机构和授课大师也从中收获颇丰,借助神奇的互联网,大师们的知名度更高,让大师所在的学校知名度更高。相比较而言,MOOC对机构和授课大师的广告价值更大!”结合微博上的内容,田俊国更加具体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的确,MOOC不仅提升了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开设课程的大学教授的知名度也水涨船高。但是,MOOC网站越来越多,注册人数井喷式的增长,恰恰说明社会对免费的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量是巨大的。 Coursera的联合创始人、斯坦福大学教授安德鲁·吴(AndrewNg)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Coursera的注册用户中,主要群体是处在20岁~40岁之间已经本科毕业的在职人员,其中多数是中国人。包括国内的果壳网MOOC学院、网易公开课等平台上的顶尖学府开设的课程,学员人数也不断被刷新。这意味着现在有很多的中国人在关注MOOC,并利用MOOC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服务。 实际上,国外的求职者在简历中加入MOOC课程学习经历的求职者不在少数,不少人因此获得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企业也因此招聘到了更满意的人才。而MOOC让企业在多方面受益在国外已经得到证明,传达给中国企业的信息是,善用MOOC,企业可获得很大的益处。因为MOOC不只是培训,它还在包括人才招募、扩大影响力、企业品牌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当然,想要达到何种效果,取决于企业的态度。 案例:  ■企业MOOC国内应用案例 : 中国银联培训中心“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项目 为帮助员工进一步全面掌握银行卡产业知识,提升工作绩效,银联培训中心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的中国金融培训中心联合开展了面向银联员工的“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培训。此次认证采用“E-Learning在线学习+主观题作业+在线考试”模式进行,学习阵地为“银联网络学院”。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联共同颁发的“银行卡专业认证”证书。 第一期认证培训预计招生100人,由于此次报名人数远超预期,最后筛选出学员300人名学员。面对这么多有着高期望值的学员,项目负责人朱蕾和褚康虽然,对于电子课程的内容和交互性有是绝对有的信心的,供应商时代光华在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上也投入非常多的精力。高兴之余,又但有这两个问题让他们有难题摆在眼前犯愁了:五门电子电子课程长达5个多学时,怎样避免学员无法坚持到最后、所剩又寥寥无几的情况发生?如何让学员既能摆脱传统的在线学习的枯燥,又能有激情洋溢地完成三大认证任务? 思考良久,他我们想到了“团队学习+个人学习”的以任务为导向的MOOC模式。 首先是制定认证的考核方式。考核分为三部分,完成在线电子课程的学习,完成主观题作业,完成在线客观题考试。最终主观题作业和客观题考试的的分数总和达到80分,就能通过认证。其中主观题作业分为五道,分数是由多个公司的业务专家来进行评定,并最终取决于学员所在团队的整体成绩。 接下来创建学习团队。将300名学员分成三个班,每个班100人。每班再把这100人拆分成10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10人。班长和组长由学员毛遂自荐,负责组织学员学习和讨论、,督促学员按时提交作业、,组织作业批改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分班分组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公司前中后台不同部门的员工混搭在一起。每个组员需完成一篇特定主题的主观题作业,并将其分数将会统计入该小组的总分,最终每个班级的10十个小组以总分高低进行排名,并根据排名得到该组组员的主观题分数。 这样的考评方式让组员学员们都很紧张,因为只有每个小组的绝大部分组员的主观题作业分数高,整个小组的总分和排名才会上去,组员最终考核认证的主观题作业分数才会高。班长和组长更是卯足了劲督促组员登录“银联网络学院”认真学习电子课程,将业务知识学精学透,学习进度必须100%符合要求认真学习。组长们更是利用社交工具,比如建立微信群,组织组员开展展开对五道主观题的讨论。有些组长更是热心地邀请来业务专家在微信群里对学员进行辅导,讲解业务知识和答题要点等。这类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学习,将原本只有线下竞赛才有的火热场面重现在导向了线上学习。 在正向引导了“团队学习”后,又该怎样另外,为保证“个人学习”的激情呢?学员不可能一直开着网络学院的页面学习课程,而且课程信息量一旦很大,学员很可能就不再坚持。,项目负责人我们想到了微信+“微课程”的方式。他我们将五门电子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整理出来,放到微信订阅号“银联培训中心”开发的专栏“微网站”中的“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里面,并将模拟题库导入到微信,模拟题库还是动态更新的。这样学员就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知识点,参加模拟答题了。 历时一个多月,除一1名学员因工作原因中途退出外,最终其余299名学员都参加了在线客观题考试,完成率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期网络学习的完成率。最后有289名学员通过认证,获得认证证书。其中另外30名学员学习成绩优异,被特授予优秀学员荣誉称号;10位担任班级管理者的学员因所在集体整体学习情况优异分别获得了优秀班长和优秀组长荣誉称号。这些创造历史记录的成绩,直接导致了第二期认证培训班有1000多名员工争先报名,达到了银联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除了该认证项目,银联培训中心运用MOOC的思路和理念,在现有的平台上促成了几个项目的改造,这些项目取得了远远超越以往的成绩,为企业的培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的设计感得到增强。一是课程的设计感得到增强。课程的设计或者说课程的开发,是企业培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一个难点。以前他们的银联培训中心大部分的课程以视频为主,但是在教学活动方面缺乏设计感,而MOOC为他们带来这方面的一些有益的变化。二是强调体验感。MOOC比较强调交互以及体验,即是关注用户的体验和感受,比如说视频的长短大小,文章的质量,用户在回答问题交互过程中的,可能需要的一个频次,讲师或者说教学辅助人员对培训学员的支持等等,这些都是MOOC相对于传统的线上教育所带来的不同。三是更加有体系。当MOOC能够在一个平台上持续提供一个服务的时候,它可能慢慢会形成一套体系,因为它有认证,这给银联培训中心带来了一些启发,他们最近准备做的课程都是有初级中级高级,这样学员一门门课学下来,可能慢慢会产生这种体系感。 与此同时,MOOC从另一层面也促进了培训师或老师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到多重角色转变。通常,MOOC初学者会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网上的MOOC课件浩瀚如海,没有人能够穷尽,甚至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MOOC课件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况且,MOOC课程大多是是点状的,一个课件讲一个小主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如田俊国所说,面授老师可以担任营养搭配师的角色,根据授课主题进行MOOC整合,把MOOC课件作为资源,有效整合进某一主题。 (想参加这个学习活动请进入网址:http://card.pbcft.com 进行报名)  
    在线教育
    2014年04月30日
  • 在线教育
    网易做在线教育的“情怀”逻辑与“连接者”定位 【本文来自个人微信公众号宇见(ID:yujianyingxiao),微博@王宇_42 】 上周网易在京宣布自己的在线教育战略,并启用全新的平台域名edu.youdao.com。丁磊亲自到场站台;从历史经验看,网易不是一家喜欢“秀”的公司,此番高调反映出有道过去几年蛰伏在线教育领域,深耕许久已有小成;包括大家印象深刻的网易公开课和有道词典在内,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产品内容矩阵。 “在线教育”和“数字阅读”与我过去几年的职业生涯高度相关,今天打算简单聊聊我观察到的,网易在该领域取得突破的“情怀逻辑”,以及他们取一个“连接者”定位所暗含的策略思考。 一、从有道产品定位,看创业“情怀”为何高于商业“算计” 把几只中概股的市值Review一下发现,除了BAT,360和网易一直居于第二梯队排头;和360去年获得飙升不同,网易的股价一直走底部反复抬高的温和上升走势,这种技术走势从2008年就基本被确立下来,目前网易的市值稳定在100亿附近,与第三梯队拉开了不小的差距。 股价走势反应了网易一贯低调务实“独善其身”的性格特质,换言之,这帮人似乎没有互联网公司现今流行的“浮躁病”,他们的选择大多跟“大数据”“智能硬件”“社交电商”这些热门概念无关;但“无关”并不是“不作为”,从网易近年来的一些标志性动作:涉入农业做猪肉、进军在线教育、让渡有道搜索等来看,其迂回策略大体包含如下逻辑: 1、当某一市场呈现出兵家必争的红海状态(如搜索)则低调暗退,以聚焦于自己的核心能力; 2、悄悄(+偶然)在“百亿+”市值公司眼中看起来无利或薄利的市场(如在线教育)配置重兵,徐徐图之、以慢打快,以期实现颠覆式创新。 如果网易在线教育发布会不是放在上周而是数年前,我们多半会当成一个笑话来看。而我也绝不相信,网易在几年前就有了发展“在线教育”的清晰蓝图。 但今天情况则不同,丁磊当天称:“从2007年起,我们先后做了有道词典、网易公开课和网易云课堂,……有道词典用户量超过4亿,网易公开课已涵盖13000多期国内外优质大学课程。” 当在一个细分领域抢到滩头阵地,通过扎实布防取得了阶段性优势,这时候必要的PR跟进和“做秀”就成了放大声浪和取得更大突破的必要手段,这是好节奏。 当天丁磊还说了另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很多用户说,自己越来越离不开网易的教育产品,希望网易一直做下去。我想请大家放心,可以说网易是抱着做公益的心态在做这些事情的,至今投入已达数亿,并且未来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这是一句经过精巧设计的说辞,但不意味着它的后半句就不真实,恰恰相反,如果网易一开始就是抱着一个很强的商业算计和盈利预期来做,很可能就不会有“公开课”产品的异军突起;“公开课”拓展出一个行业品类,为网易赢得了更多的掌声和尊敬,但它赚了多少钱?显然,价值体现不在这里。 从网易“公开课”单兵突破到在线教育产品矩阵初成,我们可以借此窥探中、小公司要取得产品突围通常不是,甚至肯定不是在一开初就始于商业模式上的精巧算计,而更可能是衣食无虞之余,偶尔的情怀释放;这一释放,才更聚焦到用户痛点上,才更可能进入巨头们认为寡利的市场;才更可能通过不断的叠砖加瓦和与兄弟产品的贯通,让商业模式自动“涌现”。 二、从网易在线教育平台定位,看“连接者”的价值 接下来我把在当天听到的一段,网易高级副总裁、网易有道CEO周枫的演讲拆分为三段,说三个我认为可能给大家带来创新思考的点: No.1 由工具而媒体: 周枫:“目前有道词典已拥有4亿多用户,其中移动端用户2.1亿,每天近4亿次查词中70%来自移动端。……有道词典已超越了查词工具的概念,我们在2013年新增了双语阅读文章和电子书下载栏目,双语阅读文章目前每天有500万次浏览,电子书下载量每天超100万次,这相当于国内一线图书电商一周的实物图书销量。” 互联网创业曾经的经典“纠结”是究竟做媒体、做工具、还是做社区;如果我们把微博开初设想为内容发布工具,微信是移动端即时通讯工具,反观有道词典,可印证一个由工具而“媒体”的路径是较为妥当的,是成立的; 一个典型反例是拥有众多杂志的时尚媒体第一品牌——时尚传媒集团,一度力推自己的某APP,这是一个寄望潮流大牌发布时尚信息的“平台型产品”,但大牌们对这个产品多不领情而只把它当成一个“公告牌”来用,市场表现差强人意。 对比时尚集团和网易的两款产品可以看到很多不同,有媒体基因和产品基因的差异,有刚性需求和非刚性需求的差别,更有经由工具而媒体,和经由媒体而工具在效果上的反差。 注意周枫原话“……超越了查词工具概念,我们新增了……栏目。”“栏目”的表达已有典型的媒体属性。 No.2 定位“连接者” 周枫:“……有些朋友问我们,你们会选择什么方式来做(在线教育产品)。我们选定的方案,就是将有道的用户和资源开放出来,形成一个开放平台,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运营教育相关服务。这是一个针对合作伙伴的网站,有道在这里提供内容接入、营销服务和技术支持的服务。平台的实际服务与内容主要由各个合作伙伴提供,合作伙伴可以将课程和服务内容直接通过这个平台发布。” 看到这里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苹果的APP Store,App Store是一个伟大的“连接者”,连接了机构、开发者和用户;Facebook是“连接者”,链接了品牌与用户,微信也是“连接者”…… 定位“连接者”在未来有非常大的价值,即便不能像上述巨头一样做到全面链接,至少在众多垂直领域还有成为“连接者”的机会,比如网易有道今天选择做“在线教育”领域的连接者。 为什么定位“连接者”变得异常重要?因为技术创新持续打破信息壁垒,弱化了机构以传统方式连接用户的能力;今天如果新的信息交互方式不是自己核心能力的机构要有效连接用户,必然需要依赖“连接者”。 通过成为“连接者”,网易有道号称2013年为英语培训类合作伙伴带去了50万的意向客户(方式之一是如下基于用户属性分析的信息流嵌入)。 这也就意味着,有道词典这一“工具型媒体”在今后有能力为合作机构进行更深入的,一系列从目标用户洞察、引荐、到品牌曝光、内容营销、技术支持的全方位服务,弥补这些机构互联网基因不足的问题,帮助他们有效连接用户。 3、产品、营销与服务一体化 周枫:“有道作为服务加工、分发平台,通过大数据,我们会为用户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推送与其学习需求和能力匹配的各种线上线下服务。用户也可以在有道平台上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探讨、即时交流,并将学习反馈提交给合作伙伴,帮助合作伙伴优化服务。”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提取两个关键词,其一是“探讨交流”,“探讨交流”最大的潜台词是“交互”。 什么是“连接者”和“渠道”或“中介”的显著区别? 我的个人理解:第一、性价比,比如传统广告有没有帮助品牌连接用户的能力?有!但在新媒体和自媒体出现后,其ROI转为劣势;以低成本甚至“0”成本帮助品牌触达用户,这是“连接者”;但这条标准似乎还不够本质。 更重要的可能是:“连接者”直接创造品牌与用户的“交互”而“渠道”和“中介”往往只是传播管道,弱交互甚至无交互;其本身无法承载品牌为用户叠加新服务、新价值的可能。 想想传统出版社过去对渠道的依赖,和渠道成本在总成本结构中的占比,以及他们在用户数据反馈和用户需求洞察上的匮乏,对这一点就不难理解。 第二个关键词是“服务”,从这个服务,我们进一步看出一个成功的“连接者”的“养成”大体要依循如下的逻辑: 1、将自己的产品、服务和合作伙伴的产品、服务掰开揉碎,融合为一,相互嵌入; 2、在底层为合作伙伴提供洞察用户,直接与用户交互并延伸其后项服务的技术与营销支持; 聊到这个我们顺带看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网易有道词典今天成为了很多出版社、英语教学、培训机构的“连接者”;而在另一方面,有道词典自身也在通过其它的互联网产品链接用户。 前几天翻看Elon Musk的微博发现,每条微博后边都有一个小小的“译”图标,点开发现是“有道词典”提供的即时翻译,这样看微博的体验还不错。 这是一个对行业很有借鉴价值的BD,以往互联网企业总有一种“老子什么都要做、都能做”的心态,习惯于亲力亲为和大包大揽,对搜索、对团购、对SNS、对视频,毫无例外地一哄而上,少有评估自己的核心能力,少有包容合作的心态; 类似网易有道和新浪微博的这种产品“嵌入”,让我们看清了“有道”本身“连接者”和“被连接者”的双重身份。从案例中我们发现新浪微博需要有道的服务以提升其用户体验,一如有道需要微博来帮助自身连接用户一样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未来,我认为长久的胜利将属于那类对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么,而不是什么有深刻认知的企业;而一定不属于那类不善于进行欲望管理,对自己连接用户能力不关注更对别人能做什么知之甚少的企业。
    在线教育
    2014年04月29日
  • 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的AB面—信息图 【文章来源:199it】 在线教育项目的定位、模式相当多元化,然而现有的在线教育发展并不均衡。尽管平台极不好做,但对创业者来说仍是前仆后继的诱惑,不少创业者们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在改造原有的在线教育产品。那么,他们究竟做得怎么样呢?
    在线教育
    2014年0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