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钉钉
    【观点】移动办公不是OA强化,赋能个体、激活组织才是根本任务 摘要: 一厢情愿把传统管理思维加在产品上而不考虑当今时代企业管理的真实需求,是移动办公产品最容易掉入的自作多情陷阱。 移动办公突然又热闹起来。苏宁的豆芽、平安科技的快乐平安、京东的咚咚工作台在内部运用成熟后,纷纷开放API准备做IM。做团购的美团也来插一脚,其IM工具“大象”11月9日已经开放注册,从功能描述看,要硬刚钉钉。 别人在入场,场内经常被刚的钉钉却转头做起了硬件,11月19日一次性推出智能前台M2、智能通讯中心C1、智能投屏FOCUS三款产品,其收割流量做生态之心昭然若揭。另一个场内老玩家,企业服务大佬级企业金蝶旗下的云之家,也在线上、线下大张旗鼓地搞起了“活力星青年”活动,把惯用在C端的主题营销带到了企业级服务的推广之中。 新老交汇,天差地别的玩法和理念,风口过后再度泛起涟漪的移动办公的乱象已经滋生,在入场的方式上,似乎什么背景、什么领域的企业都可以堂而皇之地来分食移动办公这杯羹,不需要有任何门槛。在具体的玩法上,做生态、搞营销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 那么,作为企业级服务的移动办公究竟应当以什么姿态切入企业管理?玩家们火急火燎的背后是否真的看清楚移动办公的真相了,还是只是在企业级服务市场的大蛋糕下的一厢情愿? 群雄逐鹿,却是“花式出水” 光说不练假把式,对移动办公产品究竟要怎么走,不如看看行业内主要玩家已有的实践做法。这里选取在各类统计中量级能够“看得上眼”的阿里钉钉、腾讯企业微信以及金蝶云之家,以及新涌入的众多产品。 1、同样的移动办公,“移动”方式并不一样 说阿里钉钉是中小企业市场的大哥恐怕没有人会反对。这个产品今年11月已拥有超过500万家企业用户,势头强劲。钉钉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产品设计,DING一下就能解决过去员工装死的问题,深受老板们喜爱。 其次是企业微信。这个对钉钉的防御产品,受益于微信的光环发展较快,在微信丰富的C端经验基础上,产品的人性化与使用习惯也似乎比钉钉多一份温度,更像是个小清新产品,一头让老板用着还不错,另一头员工用着也不反感。 还有,就是在BAT一统互联网的背景下,正面硬刚A(钉钉)T(企业微信)的云之家。目前,云之家服务超过350万家企业、4200万用户,大有赶超钉钉的势头。这大概得益于其“激活创造力”的核心理念,用完全革新的理念吸引了相信它的一大帮企业用户。 此外,就是先从内部运营一段时间,自己用着还不错,就堂而皇之拿出来做市场的这一波移动办公产品,它们身上或多或少将带有“原产地”的企业管理痕迹,试图以本企业的优秀来推广至所有企业。 2、大多数产品,既没能赋能个人,也没有激活组织 钉钉的创新了诸如阅后即焚的私聊“澡堂”模式等功能,受到许多员工的欢迎。但其把OA搬上移动端的做法本质是加强了过去的流程管控理念。在舆论中,钉钉成了一个白领厌恶、老板喜爱的产品。而总是让员工处在被动状态的DING功能,看似能够让员工好好干活,但谁又知道这种被迫的盯梢式工作安排能够有多大效率?在提高效率方面,可能有些一厢情愿了,只是短期爽快,从时代不确定性的角度,对赋能员工个人、激活组织的创新创造力几乎不会起到太大作用。 企业微信志向在通过让企业中的员工都变成熟人,来挖掘企业内部的生态圈,但企业微信发布多年,其更新频率远不如钉钉、云之家等产品,功能更迭也是小心翼翼,只做基础沟通功能,大部分内容都靠外部开发接入,上下都喜欢的产品在激发个人创造力和组织活力方面并没有太过深入,本来有着生态优势的产品被行动迟缓所拖累,一直也未能有太大的市场突破,其赋能个人、激活组织的潜力被白白浪费。 在“激活创造力”的旗帜下,云之家宣称对传统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了重构,上线例如活力值、同事圈、点赞和分享甚至打赏等功能,号称以人与人的关系为中心,破除了流程管控,实现了扁平与协同。在社交化的管理方式上,云之家区别于传统管理工作汇报逐级查看的模式,推出上级可以关注到每一级员工的动态,并进行鼓励或物质打赏的功能。其设计的“活力值”评估系统可以对员工行为进行量化。 所以,看起来,云之家无论是对个人的赋能还是对组织的激活,都有不错的功能贴合,然而,过分强调管理理念,对许多企业老板来说显得太虚,云之家不得不花费更多精力和资源进行市场教育,在市场开拓上,这种偏务虚的理论宣传很难像钉钉那样直接打动客户,尤其是老板。 剩下的,就是鱼贯而入的众多产品,很难去一个个评价,但企业自己的管理经验拿出来共享到所有企业,姑且不论背后的理念是否能够满足企业面对不确定性的需求,其普适性也存在疑问。在SaaS服务的浪潮下,出现太多的产品只注重技术而忽略对企业的适配,自以为的管理效率提升到了客户那里结局只能是水土不服,一厢情愿。 3、都在用ToC的思路搞营销,但移动办公不能只有营销 钉钉的推广几乎动用了互联网半壁江山的名人来站台,马云本人,罗永浩,赵薇,程维,李开复,明星站台、粉丝买单;企业微信“让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微信”直戳微信重度爱好者;云之家“活力星青年”在地铁站等地方打出各种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标语,在线上发起直面无聊职场人生的“咸鱼”群体吐槽活动。 这些都是C端营销,固然没错,但移动办公毕竟是ToB的产品,那种只让用户知道了、安装了就好的C端营销思维并不完全适用。钉钉名气再大,企业微信再借微信东风,云之家再怎么打年轻人职场共鸣这张牌,B端的企业不是傻子,C端里的名气对移动办公产品的成败并没有实质影响,最终还是要看其是否能够适应管理实际需求,其他毫无意义。 4、做轻做重都可,但赋能、激活要的必须是重产品 作为SaaS服务中的重要内容,移动办公也同SaaS一样,一直存有做轻做重之争。本来,做轻可以打造小而美的产品,避免风险,降低成本,做重可以增强用户粘性,也能提高客单价,二者各有好处。 但是,在赋能个人、激活组织的要求下,包括移动办公在内的企业服务未来一定是要越做越重的。从竞争层面来说,只有做重了之后产品才有足够的生命力,能够形成多个触点形成对客户的粘度,才有护城河抵御住竞争对手不断的进攻。从产品层面来说,唯有做重的产品,才能深入企业内部,开拓更多企业内部使用场景,对员工个人造成全方位的影响,赋能更为有效,对企业整体而言被移动办公的管理理念改造得更为彻底,激活组织的愿望才能更好地实现。 企业管理需求的“七寸”,恐怕早已不一样 认为只要能编程能开放API就能出产企业IM工具,本质上还是在默认遵循着旧有的管理认知,而互联网对社会的全面渗透已经让企业管理的要求发生了颠覆。 知名学者,曾被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三顾茅庐”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在“巨变时代的组织管理”主题中对移动互联时代的企业管理思维有过详细的论述,从中我们可以一窥眼下企业管理的确切需求。 按陈教授的观点,移动互联时代,企业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确定性变强。这种不确定性,表现为: 1、对内,员工来源群体发生根本变化 年轻人成了企业员工的最主要的来源,他们渴望创造力,渴望自我实现。对标美国,在一份就业报告中,美国大学生甚至更愿意到100人以下的企业里发展。毫无疑问,当代年轻人更加珍视所受重视程度。 2、对外,互联网改变了商业组织形式 B2B、B2C 、C2C等模式大行其道,企业直面市场,与用户的接触更为“亲密”,商业的本质变成数据,数据决定市场开拓的方式。例如,过去的农业企业只要关注内部的生产条件、经营流程,而现在不得不从农业大数据角度,以金融为纽带,数据为支撑来研究企业的发展。 3、竞争者角度,颠覆成了常态 如今,几乎所有进入某个领域的企业都喜欢高举颠覆的旗帜,多数竞争都变成颠覆式进攻。企业面对的每一次“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对手,都无法掉以轻心。就连马云都宣称自己睡不着觉,担心阿里巴巴会被什么新事物取代。 于是,移动互联时代,企业最需要应对的事,从过去的内部生产运营,变成了应对多方不确定性。它意味着企业管理运营需要很强的“弹性”,能够像橡皮泥一样去适应,能够时时刻刻发挥创造力、突出创新性来生存与发展,不会因为不能适应而掉队,并取得先机。 移动办公不是OA强化,赋能个体、激活组织才是根本任务 对不确定性应对的需求,要求企业管理赋予每一个员工发挥创造力的能力和空间,整个组织被激活,才能做到随时、随处可适应。很明显,只是把传统的OA用新技术搬上移动端,用新技术做传统的事,从任何角度都无法让企业增强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无奈的是,新瓶装旧酒的做法是很多移动办公产品的常态。那么,移动办公如何才能新瓶装新酒? 1、理念上,企业仍是金字塔,但移动办公要让管理变成平原 传统的“流程管控”让整个企业像一台机器一样“井井有条”,金字塔层级十分森严。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其劣势显而易见,大部分人,尤其是80、90后甚至00后等最有活力的员工群体都成为螺丝钉不能发挥自身蕴含的创新力量。这使得企业变得十分笨拙。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的多元化让经典的经济人假说(人是懒惰的,需要被监督和控制才能更好地工作)越来越站不住脚,也因此,移动办公的产品理念,应当从流程控制转向以人为中心,在金字塔的结构下,把管理变成“平原”,不再搞OA强调从上至下权威与控制那一套,由老板强管变成员工主动,通过相互协同的方式进行工作,最大化对每一个员工的创造力进行赋能。 2、功能上,全员参与、全员认同成为关键词 组织是由个人组成的,赋能个人的同时,如何保证组织整体的活力、激活组织,又成为关键任务(每个人的强大可能造成组织整体的涣散)。而只有做到全员参与、全员认同,移动办公产品才能实现激活组织的目标。 首先,传统OA上那种各自为政的部门、职能直线条关系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疏离,在个人生活中已经被依赖(如朋友圈)的社交化思维,用到企业层面也未尝不可。其次,是改变传统OA在财务、CRM这些体系上花费的精力最多的弊端,要让企业形成合力,移动办公必须做到“事事平等”,研究每一个职能模块的创新价值并予以实现。 总而言之,移动办公产品在技术上并不难实现,管理思维是产品好坏与成败的关键,一厢情愿把传统管理思维加在产品上而不考虑当今时代企业管理的真实需求,是移动办公产品最容易掉入的自作多情陷阱,其结果就是不能帮助客户成功,喧嚣过后产品最终也无法获得认可。 (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曾响铃,文章链接:http://www.tmtpost.com/2959786.html)
    阿里钉钉
    2017年12月11日
  • 阿里钉钉
    阿里钉钉发布3.0版本,从企业内跨到企业外 今日,阿里钉钉正式发布了3.0版本,这次最大的布局就是从企业内部迈到了企业外,具体看点集中在四个方面:企业外部联系人、智能商务电话、客服、订单管理。   此前的钉钉更侧重企业内部的OA管理,而企业外部的客户数据多掌握在销售员工手里,随着员工跳槽,数据得不到沉淀,成为了企业老板的一大痛点。所以在钉钉3.0版本中,任何员工都可以通过Excel或者是手动上传客户信息,此外,钉钉还增加了OCR功能,通过扫描客户名片就可自动生成记录客户信息,据钉钉创始人陈航(花名:无招)告知,这是在阿里集团的技术能力上,研发半年的成果。   既然做了外部客户的管理,钉钉接下来的思路是客户维护,这里就涉及到商务电话、客服两方面。通常情况下,企业都需要一套语音系统,尤其是销售、客服部门。企业从运营商那里租赁一条中继线到公司,可满足同时打多部电话,然后再购买语音交换机连接中继线,交换机的另一端是各个员工工位的固订电话。购买硬件的费用,加上布线、运维,成本在几万到上百万之间。   而钉钉现在跟联通合作,把语音系统放到云上,把实体固话虚拟到手机中。企业去联通申请公司账号,然后外部客户在给企业内部员工打电话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拨打到员工的手机上。相当于员工的手机上,多绑定了一个固话号码。并且,客户在回拨客服电话的时候,不需要拨打分机号,系统可以自动识别。不过目前,可进行此服务的城市还有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份的时候,阿里钉钉免费电话被叫停,外界猜测,此举会对钉钉的用户增长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无招在发布会上表示,实际上并没有,企业组织数据已经从3月份的150万增长到240万。而本次的商务智能电话,可以理解为免费电话叫停之后的“补救措施”。   电话的问题解决了,再说客服。钉钉3.0版本中,还把阿里集团智能客服的能力免费开放了出来,包含语义识别等功能,当客户咨询问题时,系统可以做到自动回复,不过知识库是需要企业自己完善的。这里说的“知识库”就是人工智能领域所说的“行业图谱”,由于同一个词语在不用行业的中表达的意思不一样,所以需要建立行业知识图谱来对机器进行训练,可是完善这个图谱不是易事,Google、IBM都铺了大量人力、时间在做,钉钉显然不能一一完善各企业自己的专有名词。   在做了客户管理、客户维护的基础上,钉钉的思路延伸到了上下游的订单管理。举例来说,A公司要购买B公司的产品,内部可以经过钉钉审批,老板确认后,订单自动推送到B公司,B公司发货后,A公司可以显示物流状态,直至确认收货。订单的业务流程企业可以自行设置,但A和B两家公司的内部信息是隔离的,保证了企业数据的安全性。不过,钉钉没有做关于内部库存等ERP的事情,无招强调,“垂直的事情会交给平台上的其他合作方,钉钉的底线是不做定制、不做垂直”。   上述的几个革新都是帮企业链接外部,其实钉钉在内部OA上也有一些发力。例如,跟得力集团合作生产了智能云考勤机Beacon,由得力负责硬件,钉钉负责技术。   据悉,钉钉目前的客户中小型企业占到90%以上,覆盖IT行业、制造行业、贸易物流、政府事业单位等。当问及是否会永久保持免费的商业模式,无招透露,之后钉钉会推出一种新的模式,暂时不方便告知。   附上钉钉此前的发展动态: 2014年,钉钉项目启动; 2015年1月16日钉钉正式发布1.0版本,主要做的是沟通功能,像企业通讯录、企业群(有且仅有在职人员)、已读未读、电话会议、Ding一下、澡堂模式(私密沟通)等; 2015年5月26日,钉钉2.0版本上线。从沟通走向协同,增加了C-Mail邮件功能、C-Space云盘功能、C-OA协作平台等; 2015年8月31日,C++战略发布。 2015年11月24日,钉钉发布企业共创计划,将提高员工的幸福感作为主要目标,Uber成为首个战略合作伙伴。 2016年4月,钉钉发布春季战略并进行产品升级,倡导员工需从碎片化时间回归专注。当时,正值企业协作平台之争进入白热化的阶段。今年3月份企业微信的内测版本流出,4月18日正式版上线,而外界也普遍把钉钉该次发布会视作对企业微信的阻击。 来源:36氪,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3111.html
    阿里钉钉
    2016年09月20日
  • 阿里钉钉
    已确认!阿里钉钉免费电话被叫停,到底是动了别人的奶酪   监管部门最近加大了对通信市场经营秩序的整治力度,工信部将叫停非运营商资质的所有个人免费通话服务,市面上涉及的产品包括,钉钉、易信、来电、企业微信、云之家等。   而就在刚刚,钉钉官方微信号发布了 “关于商务电话权益变更的说明”,如下图所示: 在变更声明中,钉钉取消了原有的 “一对一商务电话”, 转而加大了 “电话会议” 方面的优惠力度。该变更将于 7月1日 正式执行。   “电话会议” 取代不了 “商务电话” 需要区别的是,“商务电话” 不同于 “电话会议”,钉钉的商务电话实质是 PSTN 业务,即用户在 App 内呼叫后落地到手机,走的是运营商网络,而电话会议则是双方都在 App 内进行,双方完全走互联网协议。   据悉,这不是工信部的 “拍脑袋” 决定。在过年前,三大运营商就向工信部提交了相关问题的说明,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和讨论,工信部终于做出了叫停决定。工信部这次叫停的重点放在企业级应用,因为他们多以商务电话为名,提供给用户时长不等的免费通话。工信部给的期限是未来 10 到 15 天。   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工信部昨日刚表示,鼓励相关企业持证合法经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语音声音和服务。当时有分析人士称,工信部这一表态也可视作对相关传言的辟谣,目前多数主流通信软件都是合法持证企业。   但,从阿里钉钉刚发布的公告来看,分析人士所谓的 “辟谣”,只是我们理想化的过度解读。   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的。拿中国移动为例,2011年 至 2013年,用户 MOU (平均每户每月通话时长) 分别为 525 分钟、512 分钟、486 分钟,而对应的话音收入则分别为 3640 亿、3680 亿、3556 亿,收入递减。此时再加上企业免费电话一搅和,势必会让盘子里的奶酪被吃的更快。   “商务电话” 叫停的背后牵扯 叫停免费电话看似是只是少了一个功能,但对钉钉等企业级应用或许不是。此前在《班聊 CEO 论微信、钉钉:“人的工作和生活是不能混在一起的。”》一文中,班聊 CEO 乔月猛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IM 产品用企业数来衡量是不太准确的,还是需要看最终 C 端的活跃使用者。 钉钉背靠阿里对外铺张速度确实很快、知名度也蛮大,但留存用户很大程度依靠的是 “免费电话” 这项功能,这样,吸引的用户多会是像物流人员之类没有固定工作场景的低质量用户。   按照这个判断,叫停免费电话后,钉钉的用户增长应该会遭遇一定的挫折。   但是近期钉钉的主力用户可能不是我们所熟悉的互联网企业,而是想要转型 “互联网+” 的传统企业,他们往往财力雄厚,员工人数众多,要求也没有互联网企业那么繁琐。所以,才会在 3 个月内给 Tower 导流了 200 多万新用户。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叫停免费电话似乎对钉钉也没有太大损失。   有媒体采访了钉钉相关工作人员,得到的回应是: 未来所有个人商务电话将全部被取消。而这一调整背后产生的影响,暂时无法评估,并在数据层面突出。而具体的影响数据统计后续将逐步对外透露。   但我们不要忘了,可以实现 “免费通话” 不止钉钉,如易信、企业微信等应用都位列榜单。所以,接下来应该会听到更多的声音。而这一领域最成功的玩家是 Skype,也是第一批全球免费的语音通话软件,目前拥有超过 3 亿的活跃用户。   来源:36氪,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8596.html
    阿里钉钉
    2016年06月27日
  • 阿里钉钉
    服务商|移动办公现四大阵营:BAT、网易、金蝶用友和资本新贵 随着企业微信的正式亮相,2016企业级市场的主要选手也已全部就位,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从目前的态势看,移动办公成为各方率先围猎的领域,不仅是BAT在加速布局,也有传统厂商和新兴厂商的缠斗,此外还有互联网公司联合运营商的积极渗透,几方割据之下也构成了当前移动办公的战国时代。 企业级市场俨然已经成为香饽饽。腾讯酝酿数月之久的企业微信本周终于正式上线,并一口气发布了适配Windows、Mac OS、iOS和Android四大平台的版本,可谓来势汹汹。虽然前不久的2016IT领袖论坛上马化腾在与李彦宏的激辩中反复强调腾讯更重视C级市场,但企业微信无论从产品功能还是定位上都直接指向了B级市场。 随着企业微信的正式亮相,2016企业级市场的主要选手也已全部就位,一场大战在所难免。而据易观预测,在企业高效运营管理需求、移动互联网应用条件不断成熟等多方因素推动下,企业级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16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人民币,也无怪乎包括BAT在内的诸多厂商对这块巨型蛋糕垂涎了。 从目前的态势看,移动办公成为各方率先围猎的领域,不仅是BAT在加速布局,也有传统厂商和新兴厂商的缠斗,此外还有互联网公司联合运营商的积极渗透,几方割据之下也构成了当前移动办公的战国时代。 BAT阵营:阿里钉钉、企业微信相爱相杀 虽然在IT领袖论坛上正面交锋的是百度和腾讯,但BAT在企业级市场,尤其是移动办公领域最主要的对抗却在阿里钉钉和企业微信之间。百度CEO李彦宏虽然反复强调了自己对市场的看好,但百度在产品层面却长期处于缺位的状态。 在BAT中,最为积极的当属阿里钉钉。事实上,阿里巴巴一直对社交战场念念不忘,不过虽然有阿里旺旺和来往等多个社交产品,但其在2C市场上仍然不敌微信。这也推动了阿里巴巴在BAT中率先把枪口调向企业级市场,推出战略级的产品阿里钉钉。据称钉钉的研发团队主要来自来往,这也就决定了这款产品主打企业社交,同时适配的还有一些基础如签到、审批、工作汇报等的OA功能,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企业办公移动化。 作为一款马云亲自督战的战略级产品,阿里钉钉也自出生起就过着大户人家不差钱儿的日子,请大牌、砸广告丝毫不手软,当然高投入的回报也是显而易见的。据钉钉透露的数据显示,其客户月增幅达到了20-30万家,成长速度相当可观。 相比阿里钉钉的先发制人,腾讯方面则是在前一段时间才放出风声,扬言要在两个月内推出独立的企业微信APP,而从如今正式上线的产品功能上看,其与阿里钉钉高度相似,个中用意也是不言自明。 不过考虑到当前的市场发展速度,企业微信虽然一口气对四大主流平台同步布局,但在功能点设计上并无甚亮点或突破,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整个产品看上去更像是为了占位而把市场上已有的主流功能做了次重新整合冠名。因此企业微信能否在短时间内追上阿里钉钉,并继续在企业级市场形成BAT的垄断联盟可能要先打上一个问号。 互联网+运营商阵营:易信继续一枝独秀 相比BAT阵营的对台戏,这一阵营的局势则明朗许多。网易通过与中国电信联合打造移动社交平台易信直接切入2B市场,并在2014年上线了易信企业版。除延续易信在移动社交领域有独家优势的语音通讯,易信企业版还在移动办公方面做了补强。 易信官方对企业版的定位是专门针对政府及中小企业打造的企业级SaaS应用,自上线以来,接连围绕企业沟通和管理推出了商务号码、企业通讯录、工作群、电话会议和短信群发、考勤打卡、请假审批、工作报告等功能。 从易信企业版定位不难看出,其主要服务对象瞄准的是中小企业市场。对此,易信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而相对国外企业,我国中小企业的互联网管理渗透率明显不足。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人员流动性大,致使企业通讯成本及OA管理成本居高不下。易信企业版一直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轻量级移动办公服务,针对性解决中小企业的管理难题,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管理。” 无论从产品功能还是服务模式上看,易信企业版和目前市场主流的各类移动办公应用素质已经旗鼓相当,而凭借运营商的天然优势,其在商务通讯层面又更胜一筹。与此同时,作为兼具运营商和互联网双重基因的先进产物,易信也成为当前互联网+运营商阵营中唯一一个能够扛起移动办公大旗的品牌。不过易信仍需在用户拓展层面更加激进,方能与阿里钉钉一较高下。 传统厂商阵营:金蝶、用友艰难转型 移动办公的兴起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移动办公在功能模块上更多的还是源于传统OA软件。在SaaS市场深耕多年的传统厂商,如用友、金蝶等,在传统OA领域的用户和数据积累都十分深厚,这也让传统厂商们自认底气十足。 在企业级市场,用户和数据积累带来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固然十分重要。不过相比于今天的移动办公市场,乃至整个SaaS市场,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市场新特征与传统SaaS时代已经大为不同。 而随着大量互联网厂商的进入,移动办公领域也整合了更多移动社交的元素,这是互联网厂商的先天优势,但对于传统厂商而言却是一大挑战。无论是庞大如用友、金蝶这样的厂商,还是各中小厂商,迎接移动互联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过程。但移动互联时代与传统时代截然不同的产品思维和用户需求,让传统厂商的转型将困难重重。 资本新贵阵营:纷享逍客们迎难而进 相比传统厂商,如今的企业级市场有更多新兴厂商进入,而这些厂商也更受到资本的青睐,其中以纷享逍客最为典型。不过,虽然资本现阶段更多的投向了这些厂商,但并不意味着在这场移动办公大战中新兴厂商的处境会有多优越。 事实上,纷享逍客们如今正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来自另外几个阵营的冲击。阿里钉钉对纷享逍客等厂商的压力不言自明,前不久纷享逍客召开发布会进行了更名,同时重新将自身定位明确在移动办公领域,这一切看起来更像在压力之下与阿里钉钉展开正面对抗。 而在此之前,纷享逍客就曾着大手笔投放过楼宇广告,几乎可以看到阿里钉钉的地方都可以看到纷享逍客的身影,这种跟随策略也从另一层面上印证了纷享逍客等新兴厂商对BAT阵营杀入市场的敏感和紧张。 而除了BAT方面的正面堵截,运营商阵营和传统厂商阵营也在对新兴厂商进行着两翼包抄。传统厂商方面,其数据、客户、技术和经验上的积累足以对新兴厂商构筑起一道短时间难以逾越的壁垒。运营商阵营层面,易信这样的厂商在技术和资源上也更有独家优势。 相比之下,更依赖于资本造血的新兴厂商,除了营销攻势上,在用户、数据、技术和经验上都不占上风。不过能在众多势力中最得资本垂青,也说明新兴厂商确有其独特价值。而如何将这个价值发挥到最大,避免陷于其他阵营的夹缝之中,对新兴厂商而言将十分重要。 套用前不久某新兴厂商CEO在其新品发布会上的一句话:移动办公市场如今已是一片火海。竞争已趋于白热化,各阵营、各厂商之间的角力已是真枪实剑,无论是坐拥平台优势的阿里钉钉和易信企业版,还是躺在功勋册上的用友、金蝶,抑或得到资本给养的纷享逍客,想在多方割据的2016称雄,都应该拿出更亮眼的数据和表现。 作者:夏海林 链接:http://www.pintu360.com/article/64126.html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阿里钉钉
    2016年04月29日
  • 阿里钉钉
    服务商|企业级SaaS市场巨头压境,大象盯盯能干翻阿里钉钉吗? 2016年的企业级SaaS市场注定非同凡响,就在这个千亿级市场,各路英雄好汉打得不可开交,阿里钉钉、企业微信、腾讯企点等背靠巨头“横冲直撞”,和创(红圈营销)、纷享逍客、今目标等备受资本青睐,金蝶、用友等老牌PC品牌积极布局移动端。于是大家在问:诸侯纷争,谁能成为最终霸主? 面对如此局面,尤其是阿里钉钉、企业微信等巨头铺天盖地步步紧逼,中小创业者到底还有无机会?今日笔者就以大象盯盯为例,回答:即便再有更多“洪水猛兽”,专注产品关注用户的平时都有机会成为下一个BAT。 大象盯盯,这个2014年11月7日正式上线的平台(实际早于阿里钉钉),主攻团队工作效率提升(有别于阿里钉钉的团队内部沟通),据称大象盯盯已累计下载用户750万人次,月度活跃人数161万人次,目前正往用户千万级别冲刺,那他们是怎么在阿里钉钉和企业微信之外找到自己领地呢? 刚需解决论:狠抓效率不放松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经断言“未来的竞争将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说的就是效率问题,如今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只是“大鱼吃小鱼”,更是“快鱼吃慢鱼”,效率高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企业生死。 多数情况下,为了解决层级间、部门间的沟通障碍,企业只有不断增加邮件、短信、及时通话、电话会议等各种通信手段。然而在多元化的通信手段支持下,原本应该变得更高效的沟通反而变得更复杂,更难管理。而一款能减少纷繁复杂的办公交流程序,能真正做到快捷及时沟通的工具就能满足企业这一刚需。 大象盯盯则恰好一直为提升工作效率努力,盯盯工作不仅针对团队协作,同时也致力于自我提醒和监督。团队协作方面,员工向领导者汇报工作,领导可以随时查看员工的工作进程。如果工作没有如期完成,软件会及时给予提醒,领导也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另一方面,领导可以直接在软件上给员工分配任务,从而节省面对面或者电话沟通的局限。这不但直接解放了天下老板,让老板随时随地紧盯下属工作,也提醒了一线员工,让企业工作效率快速提升。 就拿盯盯工作的自我提醒来说。心理学家认为,惰性是因主观上的原因而无法按照既定目标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一个人惰性心理的表现是:常常打算做一件事情,但就是迟迟不行动。这种状态不仅耽误工作效率也对个人的发展有负面影响,在自身心理调节效用不强的情况下,外力的提醒与监督是必不可少的。盯盯工作正好充当监督提醒工具,根据用户的需要定时提醒,监督用户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克服了人类的惰性帮助员工提升了工作效率。 管理变革者:不止是改善,更是在变革 中国企业领导和员工之间一直存在着紧张的博弈关系。领导总希望所有员工都听话,所有规章制度员工都应该认真遵守并完全执行,甚至对个别员工不放心;员工则认为,人身自由,无需监督,自己主动就能做好事。于是企业总有各类 “眼睛和皮鞭”在为员工准备着,且这个博弈中多数情况都是以牺牲员工的士气和积极性为代价,恶化着员工和企业组织的关系。而大象盯盯则变身为四项工具:创新工具”、“自我激励工具”、“目标管理工具”和“企业管理工具”,改善并变革着管理中的博弈关系。 比如刚刚说到的工作提醒功能,盯盯将此分为两类,一类是执行提醒,提醒工作执行人去做,一类是汇报提醒,提醒执行人去汇报,你可以在发布信息的时候同时设置工作汇报提醒,让执行工作的员工在合适的时间向你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若员工没有在你规定的时间进行工作汇报,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就生成未汇报记录并在第二天上午9点生成“警告”,由系统推送消息提醒工作执行人,督促员工执行工作、完成工作,并汇报工作。在分配工作任务和验收工作内容,以及生成未汇报警告的过程中,始终是盯盯工作在帮你处理“你和员工”的关系。也就是说,在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紧张博弈中盯盯工作成为了其中的缓冲地带。这样既可以消除领导是监工的形象,又提升了员工的士气和工作积极性。 不仅如此,盯盯工作还可以显示员工发布信息及汇报信息时的地理位置。如果你的员工需要全国各地出差,当需要跨区域进行工作汇报时,你可以清楚地知道员工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业务员常在外面跑,成交量却只降不升,开销却节节攀高的时候,你不需要询问员工的出差地,只要在看员工的工作汇报记录就可以知道。盯盯工作在帮你捕捉员工地理位置的同时,你的管理行为已经借助盯盯工作完成。这样盯盯作为领导的第三只眼,在帮领导提醒,督促员工及时反馈工作进展的同时,也转移了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直接矛盾。要知道企业领导获得反馈的过程中,无论主动获取还是被动汇报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比如领导如果过于主动易催生员工的逆反心理,让员工认为领导不信任自己;被动汇报则更多聚焦在领导的时间安排上,盯盯恰好变革着企业组织关系,重构一种彼此协同的团队组织。 产品进化者:创新大于管理 更为重要的是,不像巨头们采用传统地毯式广告营销,大象盯盯一直依靠产品驱动来获得用户和市场,依靠口碑提升用户留存,依靠创新来帮助企业提升管理,他们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的提高,尤其是产品的功能点上,差异化精致性满足用户深层次需求。比如盯盯工作4.0版本增加的记录功能,用户的每一项需求都可以用笔记的形式纪录下。用户点开记录功能后就会有新建模块,记录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语音,也可以插图。记录和其他企业管理应用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使用起来不仅方便,更加有利于灵感的产生和收集,有利于企业创新,这正如大象盯盯定位的创新工具一样,盯盯工作承担的不再只是为企业提升工作效率,更是希望能为企业打开一扇门,让创新有一个成长的土壤,让员工更加自由自主去发挥个人能动性,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确实,在知识经济时代,激励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创造性,盯盯不只是在做一款产品,也是在帮助众多的企业管理者做好企业。 如今大象盯盯团队里的应用已经较为全面,包括安排工作、汇报、发布公告、审批、聊天、签到,请假等,各种功能都有详细的纪录,包括公告记录、签到记录、工作记录、审批记录、汇报记录。但仍然在加速更新,据大象盯盯的官方介绍,他们现在每10天会有一个新版本上线,各种功能的优化,应用功能的增加,让用户能不断感受到产品带来的变化,正是这种态度,让盯盯实现了高达40%的留存率并保持着高速增长。 或许正如大象盯盯CEO刘青所表述的,大象盯盯的使命是让工作更有激情,更有效率。他们价值观紧随用户,更快捷,更极致。这种恰好的市场细分和精准的用户定位也帮助大象盯盯在强手如林的企业级市场脱颖而出,我们在期待盯盯向前大步迈进的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创新工具产生。 作者:曾响铃 链接:http://www.pintu360.com/article/63114.html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阿里钉钉
    2016年04月27日
  • 阿里钉钉
    “企业微信”上台,腾讯终于要 PK 阿里钉钉   一张名为 “企业微信” 的应用截图流出。 与个人版微信的绿色白色 logo 不同,企业版微信其采用的是蓝白色调,延续腾讯应用宝的设计元素,也让人联想到蓝白系的阿里钉钉。   先回顾下腾讯做企业协作的经过: 2005年——RTX 腾讯通。仅用于企业内部交流,但需要企业自行搭建服务器,不能与个人 QQ 互通。 2010年——营销 QQ。企业统一对外的窗口,一主号多工号、海量好友容量、消息群发等功能,主要用于销售及客服的工作场景。 2012年2月8日——企业 QQ。包括企业帐户中心和客户端(包含 PC 及移动客户端)两部分。采取云存储,不需要自建服务器,可以与外部的 QQ 好友互通。 2014年——微信企业号。基于微信的团队沟通工具,仅在手机移动端。   IM 是入口 这里,阿里钉钉、纷享逍客、企业微信、微信企业号等归位一类,还有一个做了 7年 的老牌项目——“班聊”(获金沙江投资)。这类叫做 “IM+ 协作”,在聊天的基础上开始协同完成工作任务。   另一类,就像 worktile、teambition、tower 等,先建一个项目,再根据项目进行沟通协作,属于 “协作+IM”。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场景,“说话” 是最基本的行为,所以 IM 是国民级产品,成就了 QQ、微信。同样的,企业协作解决的就是沟通问题,以 IM 为底层的产品才会成为入口。   企业级市场团队协作的逻辑应该是怎样?   企业级应用 CRM、OA、ERP、团队协作等都是分开在做的。现在很多团队协作应用开始在自己的平台上串联 CRM、OA、ERP 等,他们的逻辑是,用团队协作可以链接整个公司的业务,但若垂直在 CRM、ERP 等一个门类做协作,只能局限成销售团队的协作、管理团队的协作,不能动员公司全局。   这个逻辑是没问题的,不过当创业者开辟一条通往市场的丝绸之路时,大厂往往就沿着方向进入了。拿 CRM 举例,大家总是对比销售易和纷享销客,但销售易只做 CRM,纷享销客更多是基于协作平台突出了 CRM,后来阿里的钉钉就寻迹切入市场,导致我们经常看到同一个楼宇里,钉钉的广告放一天,纷享销客的广告放一天。   并且就在 3月7日,纷享销客获新一轮融资,更名 “纷享逍客”,公司定位从 CRM 转为移动办公平台。说明,这个市场有肉吃,纷享逍客又回来正面厮杀。   工作、生活要分开,手机、PC 要打通   微信用户已突破 6 亿,覆盖用户大部分的空余时间,但症结在它没有分开工作和生活。当你的好友数量增多,微信会经常打断你专注的事情;当你的朋友圈里多了老板、客户,你便不能随意更新一些 “范二” 的状态。   所以微信虽然做了企业号,还是需要单独做一款企业 App。   而阿里钉钉据说保持着每个月10 万新用户的增速,可是过于侧重移动端,毕竟除了销售等跑在外面的业务人员,企业内的其他员工大多依赖 PC 办公。所以,手机、PC 端要打通。   还有一个问题,回到上面 “协作平台串联 CRM、OA、ERP” 的逻辑,钉钉虽然跟很多企业合作,开放入驻了很多功能。但这些只是基本的串联,没有真正的跟钉钉这个产品融合。   最后,关于企业微信,腾讯尚未作出回应。   来源:36氪,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4318.html
    阿里钉钉
    2016年03月09日
  • 阿里钉钉
    SaaS元年的亿元广告战:生态成熟了吗? 文/傅昊 网易创业Club   从今年年中起,“2015年是企业SaaS服务元年”的提法屡屡见诸媒体。有人半开玩笑的说,“元年”最大的受益者一定是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   在刚刚过去的几周里,纷享销客和阿里钉钉两家B2B领域的SaaS公司几乎同时在商务楼宇、地铁、出租车、机场、高铁、新媒体、平媒以及主流门户的新闻客户端展开了全方位的广告部署。两家的季度广告投入都在一亿元以上。在企业服务SaaS领域,这种现象前所未有。   ·纷享销客vs.阿里钉钉:土豪打响企业用户心智空间战 传统而言,2C的公司才是各类广告资源的主要投入方。以线下广告牌渠道为例,在6周的广告投放周期里,某品牌平板支付了9000万元,某O2O送餐平台支付了8000余万元。换句话说,做大规模的广告投放是需要烧钱的。   据了解,纷享销客在今年4季度进行了过亿元的广告投放。网易新闻客户端开屏页、腾讯新闻客户端首页、分众传媒、地铁、平媒杂志,都是其本轮广告的投放方向。   背靠阿里集团的钉钉在同一时间发起了毫不逊色的“土豪攻势”。钉钉获得的广告资源包括微博客户端开屏页、今日头条客户端推荐页、分众传媒、机场、高铁、自媒体等等。   在过去的几年中,SaaS服务公司的主要资源都投入到了深入企业流程、提升企业效率的方向上。在新用户的获取方面,更多采用的是地推和口碑传播方式,媒体推广投入并不是大头。   B2B领域的纷享销客和阿里钉钉选择在今年第四季度把大笔资金花费在广告上,背后自然有其相应的逻辑。   B2B公司的目标客户是企业,自然而言,企业用户的决策过程一定是偏理性的,对于中小型用户更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之前并没有看到SaaS公司进行大规模广告投放的底层原因之一。事实上,对于长远目标就是垂直领域SaaS服务的公司来说,大规模的广告投放很可能是根本不必要的。   影响纷享销客和阿里钉钉广告策略的关键因素在于,这两家公司的远期目标都是希望成为企业级SaaS服务的入口级平台。   对于希望成为入口式SaaS平台的公司而言,在快速成长阶段进行战略性的广告投入是一件必要的或者不得不做的事情。占领潜在用户心智是其中的核心目标。   从进攻的角度讲,要构建生态平台就必须让海量的用户来使用平台上的服务。除了服务提供商的入驻之外,广大的大公司、中小企业和企业员工都是平台所争取的未来潜在用户。在移动端普及的条件下,通过有效的方式吸引到广大的潜在企业用户来尝试平台产品是一个合理的思考方向。   从防守的角度讲,哪一方都不愿意在心智占领的进程中被对方甩掉。当产品的高频功能基本可以满足目标用户的核心需求,销售和服务体系相对成熟之后,未来平台中的任何一方必然都会积极应对潜在对手对用户的心智占领行为。   换句话说,平台型B2B产品在特定的发展阶段无论出于战略攻守的目的都可能会采用快消品品牌建立阶段的大规模广告投入策略。某某男士洗发水、某某凉茶在构建自身品牌时都是大规模砸钱才做起来的。   ·入口式SaaS平台的构建路径:底层切入垂直vs.垂直切入底层 尽管中国的企业需求和美国有所差异,但从逻辑上讲,美国B2B服务市场上走出来的两类平台型公司也很可能代表着中国SaaS平台的未来形态。   近十年来,美国SaaS服务发展迅猛,在CRM、文件、笔记、客服、HR等各垂直领域,都有十分成功的案例。销售管理领域的Salesforce、HR领域的Workday是其中的代表性企业,前者市值500多亿美元,后者市值也达到了150亿美元。   2014年,以企业级通讯为基础,连接各类成熟企业应用的SaaS服务公司Slack在美国横空出世。推出仅仅一年多就迅速成为各类企业应用的超级入口,估值高达 28亿美元,是美国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SaaS 公司。   如果与美国的SaaS服务公司进行对标,纷享销客与Salesforce比较类似,而阿里钉钉则与Slack的道路可以类比。   在中国,纷享销客于2012年底正式推向市场,其产品形态经历了几次较大的主动调整。目前以4.0版本为基础的移动端产品上线于2014年11月。基于对企业CRM流程的深刻理解,该版本产品旨在将即时沟通和工作流程融为一体以打造微信式办公移动平台。通过占领高频刚需的CRM流程,纷享销客将产品功能降维到工作中的通用沟通层次,并希望由此接入第三方SaaS服务提供商进而成为入口级的SaaS服务平台。   阿里钉钉上线于2015年1月16日,是阿里集团在企业平台领域的战略性布局。钉钉提出的“C++战略”意在首先通过通讯功能获得大量个人用户,然后接入第三方SaaS服务提供商,继而形成企业服务的生态型平台。   两相对比,我们看到其实两种路径的最终结果可能是殊途同归的。不太容易看清楚的是,市场上最终是否能够允许两个以上的企业服务SaaS平台同时存在。或许,产业层面的后续变化会非常精彩。   现阶段,纷享销客的移动CRM产品已经相对完善,并且积累了大量的企业用户。对于从沟通工具切入的钉钉而言,通过品牌打造和免费商务电话补贴很可能会快速获得大量个人用户。两种发展策略都不难理解。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在这个时点采取了紧紧跟随的策略。需要发问的是,为什么腾讯的微信企业号没有在这一波广告战里发声呢?   ·多数SaaS企业并未跟进:ISV生态远未成熟? 相对而言,多数企业SaaS服务产品并没有表现的这么“土豪”。他们走的依然是相对细化的市场投放路径。例如,今目标将SEO和SEM作为了重点,并辅以各种线下的沙龙会议的营销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用户获取。销售易拍摄了CRM自制剧《销售彦论》在爱奇艺播出。已经接入阿里钉钉的红圈则没有太大的广告投入。   究其原因,多数SaaS服务公司走的是垂直领域SaaS服务提供商的路径,做深、做精、提高企业效率是其主要专注点。因此,大规模的广告投入与其基本战略方向不符。   但一些可能走SaaS入口式平台的公司并没有选择在这个时段采用跟随宣传策略,相信背后也有其判断的理由。   SaaS生态的现状是,市面上成熟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非常有限。接入谁或不接入谁都可能产生问题。这就意味着,未来在平台层面上的变数很多。因此,现阶段进行大规模投入做生态系统未必是真正合适的时间。   平台型产品的构建要讲究时机,基于目前的SaaS服务水平、企业意识和需求以及资本层面博弈的环境,未来的产业变量一定会很多。目前很难判断纷享销客和阿里钉钉本轮的市场投入是否会对SaaS平台生态的构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ISV环境成熟度的欠缺可能也是上线于2014年9月18日深夜的微信企业号并未跟进本轮广告投放的外部原因之一吧。   不过,话说回来,时机这件事有时候是很微妙的。一旦错过可能就真的“逝者如斯夫,驷马也难追”了。
    阿里钉钉
    2015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