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选型
企业软件选型中的PDCA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的时候,首先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软件选型,软件选型的成功与否极大地影响到项目的成败,而软件选型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一个涉及到企业战略需求、信息技术需求、业务需求、管理需求甚至企业文化等很多方面的复杂过程,我们在进行软件选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方方面面,从而能使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PDCA循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PDCA循环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软件选型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质量管理的活动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借鉴PDCA的方法来进行软件项目的选型。PDCA环包括以下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环环相扣的, P Plan 计划, D Do 实施, C Check 检查 ,A Action 行动。
一、计划阶段
在计划阶段,首先依据业务需求成立由信息技术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选型小组,例如对设计软件选型,小组人员一定要有产品设计工程师参加,而管理软件则需有企业管理人员参加,选型小组成员首先要对自身的需求进行广泛调研,对主要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确定项目规划、实施方案、资金预算,明确应用需求、功能要求等。其中应用需求和功能要求与具体的软件产品无关,例如管理软件需求一方面要结合企业现有的管理要求和管理水平,通过流程分析和瓶颈问题分析,整理出企业自身的信息化需求;另一方面,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并充分考虑企业当前应用系统以及未来一定时间内不同应用系统间的集成问题。在这个阶段也要通过PDCA循环,编制切合企业实际要求的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书。切忌在进行软件选型之前只有一些初步的设想,并没有形成明确的需求,这样容易在软件选型过程中被软件厂商所诱导,甚至导致项目实施的目标远离初衷。
二、执行阶段
在执行阶段,要实施上一阶段所规定的内容,它只有一个步骤:执行计划,如根据项目实施方案书进行市场调研、软件供应商的接洽,交流,在通过对方案讲解演示、流程模拟和做考题等多种形式考察软件厂商的产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做流程模拟和做考题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也就是根据自身信息化需求的重点及流程,要求备选厂商按照用户单位事先提供的基础数据,进行现场演示和流程模拟,这样做既可以变被动为主动,紧紧把握重点需求,又可以使用户单位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备选厂商的软件产品的功能、模块之间集成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检查阶段
检查阶段,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将自身需求与软件功能相结合,经过分析、比较,剔除明显不能满足需求的厂商,然后,明确需求与软件实现的功能关系,界定共性功能,个性功能,从而更加明确在软件实施过程中的瓶颈和关键问题,最后带着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对剩下的备选厂商和典型用户进行考察。在考察中,对考察的内容进行要仔细策划,要重点考虑备选厂商的行业背景、人才现状和服务能力,技术力量和水平、响应时间、二次开发能力等因素,保证项目后期可以得到及时的服务。对软件厂商介绍典型用户,考察中要在现场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要求对方介绍相关情况,最好是能看到实际的运行状态,而不是”报告式”的PPT和简单“礼节式”的交流,在考察过程中还要重点关注成功用户的实施经验。
四、处理阶段
处理阶段,主要是根据前面的结果,我们就通过公开招标或邀标等方式,邀请软件供应商投标,投标书中明确规定投标方应严格按照招标书规定的格式和内容撰写,在评标过程中要重点考核的内容包括行业匹配度、产品成熟度、产品特点、系统功能、系统性能(包括开放性、可扩展性、配置能力等)、方案水平、实施顾问团队(尤其是项目经理)、公司实力、本地化服务能力等方面。同时对投标文件,应首先对投标书进行内容审查,查看标书撰写是否规范,分析投标书内容是否针对标书中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进行全面、明确的回答,并对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分析厂商的重视程度。除了注意软件价格外,还需注意咨询实施、服务、培训和二次开发费用等情况,保证总体拥有成本最低,古人云:术业有专攻。往往那些专业的公司在产品功能方面比一般的大公司更专业,更全面,更细致,更人性化。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选型流程是针对大中型信息化项目而言的,对于小型项目则可以对选型流程进行裁剪。同时,应该根据软件产品本身的复杂程度、实际需求的复杂程度进行优化,控制选型成本和选型周期。
结语:
在进行软件选型时,要坚持已自己为主,要充分考虑企业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和企业文化等自身特点,去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软件系统和战略合作伙伴,不要一味求大求洋,在选型过程中还要贯穿“谁受益,谁为主”这一理念,甘当绿叶,信息技术部门做好桥梁的作用,做好技术支撑和服务。正所谓:不买最贵的,就买最合适的,这也是我多年信息化项目选型的心得,与大家共享。
【本文作者:黄兴】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