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开发
    远程劳动力公司Toptal收购软件开发公司VironIT.com,扩大在定制软件开发领域的领先地位 全球最大的完全远程劳动力市场Toptal宣布收购VironIT.com和VironIT品牌,这是一家专门从事定制软件解决方案和IT咨询服务的软件开发公司。 这一战略举措表明,Toptal 致力于巩固其在软件开发行业的全球领先地位,并增强其服务全球客户的能力。此次收购也符合Toptal通过Toptal托管交付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的战略。收购 VironIT 资产扩展了 Toptal 在ERP、CRM、电子商务、AR & VR 和 IoT 等关键软件开发领域的专业知识,进一步丰富了其全面的技术服务。 "Toptal首席执行官Taso Du Val表示:"此次收购是我们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定制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将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和行业提供可扩展、灵活和全面的服务。 Toptal广泛、精心策划的全球人才网络涵盖软件开发和设计,强调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灵活性和敏捷性。Toptal以其严格的审核流程著称,其人才质量脱颖而出,从自由职业者过渡到全方位、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关于 Toptal Toptal是全球最大的完全远程劳动力公司,它将企业与前3%的自由职业人才联系起来,使企业能够按需扩展团队。Toptal成立于2010年,已为140多个国家的25000多家客户提供了服务。
    软件开发
    2024年04月16日
  • 软件开发
    【美国】工程人才招聘工具micro1获得330万美元融资,估值达3000万美元 micro1 是一个人工智能驱动的平台,它彻底改变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审核顶尖工程人才的方式。micro1 宣布获得130万美元的超额投资。这笔资金加上最初的 200 万美元种子前投资,使公司的估值达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 3000 万美元。此次投资由 Aryan Bhatnagar 和 Dream Ventures 领投,Jason Calacanis、Joshua Browder、Cory Levy 等著名投资人也参与了投资,他们与 micro1 对未来软件开发中的人机协作有着共同的愿景。 具有远见卓识的 micro1 创始人Ali Ansari在 12 岁时就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展现了非凡的商业天赋。在创立 micro1 之前,他以顽强的毅力创建了各种企业,包括 cashbooksnow 和 peerlinc.com。阿里-安萨里的决心和创新精神是公司快速发展的原动力。 Micro1 的诞生源于阿里-安萨里在科技行业的丰富经验。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期间,他创办了一家成功的软件开发公司 "moontek",吸引了众多寻求预先审查工程师的客户。这一努力为 micro1 奠定了基础,而 micro1 很快就超越了其前身,这促使阿里将精力完全集中在该平台上。自推出以来,micro1 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在获得初始资金后的三个月内就实现了盈利。 最近由 Aryan Bhatnagar 带头的 Dream Ventures 的投资是 micro1 发展历程中的关键时刻。这笔资金将使该公司能够进一步增强其人工智能工具,扩大业务范围,将企业与顶级工程人才无缝连接起来。 Ali Ansari在表示感谢时说:"看到 micro1 的快速发展,并在公司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估值达到 3000 万美元,我感到非常不真实。这一成就证明了 micro1 团队的奉献精神和投资者对我们使命的信念。我们很高兴能继续努力,塑造软件开发的未来,让人类的智慧与人工智能和谐交融。 关于micro1: 在micro1,我们帮助企业轻松招聘世界一流的软件工程师。在我们这里招聘,您不必担心找不到1%的顶尖人才、国际就业法或福利问题。我们还为每位工程师提供 1 周的免费试用期。一旦您聘用了最优秀的 1% 工程师,您就可以使用我们的平台管理人才,无需支付额外费用。您可以发送奖金、跟踪工时、加薪、要求替换等。我们还在开发人工智能工具,用于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审核 1%顶级人才。现在,"远程工作 "已经成为第一大趋势,如果公司将其工程团队限制在特定地点周围的通勤半径内,就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最优秀的工程师无处不在!我们相信,下一波 "大科技 "浪潮是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精干团队。这就是我们为客户精心打造 1%顶级人工智能工程团队的原因。
    软件开发
    2023年10月23日
  • 软件开发
    提高软件开发人员工作效率,Clubhouse获1000万美元A轮融资 人们常常形容工作是玩命竞争,对于工程师来说,这种说法并不过分。在许多公司里,抛开管理层的工程意图来看,一般工程最后都像熟食店的柜台一样,并不能如期望一般:一项为终端用户服务的优先级任务。 Clubhouse想要改变这一切。该公司产品于2016年初上市,目标是消除开发人员使用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时的辛苦乏味,同时能够了解公司上层目标和发展里程碑。 日前,该公司完成1000万美元A轮融资,Battery Ventures领投,后者的Neeraj Agrawal也将入席Clubhouse董事会。 Clubhouse的所有目标都在于提高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该软件绑定到Github中,使提交记录与票据匹配,这样开发人员就不必将其更改的详细信息输入到多个数据库中。该产品还提供了一个API,可以轻松地将其他工具绑定到开发工作流程中。 虽然这些功能摆脱了作为开发人员的一些苦差事,但真正使其与其他产品不同的,是它能够让开发人员了解到高层想法。 该产品内置了“里程碑”和“史诗目标”,工程团队的每个人都能看到关键功能和发布的当前状态。状态页面让开发人员了解其他团队成员正在做什么以及可能会妨碍他们。 令人惊讶的是——也是Battery对这家公司如此感兴趣的原因——现在已经有700多家公司在使用Clubhouse,然而这家创企却连个销售人员都没有。据悉,很多开发人员在跳槽后,都会向新公司推荐Clubhouse。对此,CEO Schrader表示,此次融资也将用于打造一支更专业的销售团队。 Clubhouse此前在两轮融资中获得400万美元,投资人包括Resolute Ventures、Lerer Hippeau Ventures、RRE、BoxGroup等等。原种子轮投资人也参加了这次融资。 【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12月14日报道 (编译:可芮ccino)
    软件开发
    2017年12月15日
  • 软件开发
    “ 职业程序员 ” 不必那么 “ 职业 ” 编者按:本文作者余晟,文章首法于其微信公众号“余晟以为”(微信号:yurii-says),欢迎交流探讨,授权 36 氪发布。 我刚工作时,怎么也搞不清楚为什么求职信息里要有 “行业” 的选项,还要有 “职业” 的选项,很多时候 “行业” 和 “职业” 还是重叠的,比如行业是 “软件开发”,职业是 “软件工程师”,这不是一回事?过了好些年,这个谜团才真正解开。 好玩的是,我本来以为只有自己不清楚这个问题,慢慢才发现不是这样。工作的时间长了,不少年轻的朋友们和我聊工作的问题,我发现不少人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困惑,都来源于对 “行业” 和 “职业” 的理解。看来,值得为这个问题写篇文章,谈谈我的看法。 所谓 “行业”,通常是就公司而言的,指的是公司业务所在的领域。比如 “运输”、“零售”、“电商” 等等。 所谓 “职业”,通常是就个人而言的,指的是个人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比如 “货车司机”、“营业员”、“平面设计” 等等。 以上的例子看起来很简单,但生活中时常会发生混淆。因为行业与职业既不互斥也不重叠,每个人既有自己的职业也有自己的行业,而且职业和行业的名称还有可能非常相似。行业有 “软件开发”,职业也有 “软件开发”,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如果行业是 “软件开发”,往往指的是这个人所在的公司负责开发和销售软件产品;如果职业是 “软件开发”,往往指这个人自己就在编码开发软件。延伸开来说,软件公司里不只有开发软件的人,还有测试、财务、行政、销售等等各种职业。做软件开发的人也不一定在软件公司,电商、科研等等行业的公司里也需要这种职业。 搞清楚了行业和职业的大致关系,就可以来谈职业生涯了。 基本上,任何一份工作能给人的新鲜感都不会超过 6 个月,之后就只是简单重复的劳动。从公司的角度来说这是合理的安排,熟练工效率最高最保险。从个人角度来说很可能就不满意了,有心人总会想着自我提升。可是,力气该花在哪里呢?时间是有限的,谁都不想白花工夫。 这时候,行业和职业代表了发展的两个方向。选择行业,就要拓展自己知识的广度,去接触上下游的人,了解整盘生意、整个业务链是怎么玩的。选择职业,就要加深自己技能的熟练程度,寻找比自己更专业的人和资料,加以学习。 通常我们说的 “向专家学习”,其实是没有明确方向的,因为专家既有行业专家,也有职业专家。假设你在一家在线商店做程序开发,那么你的行业是电子商务,职业是程序员。选择行业作为发展方向,就应当侧重了解以下问题:电商的应用有哪些特点,在系统的选型和使用上有哪些讲究,哪些问题适合使用什么框架和中间件解决…… 选择职业作为发展方向,就需要侧重了解以下问题:现有的编程语言和框架有什么功能,什么特性,系统有哪些技术指标各表示什么意思,系统大概会出什么问题应当怎么解决…… 注意上面我说的是 “侧重”,极度 “偏科” 的组合是没有市场的。仅仅关心行业而不能动手就只能夸夸其谈,仅仅关心职业而不了解背景和规矩同样寸步难行。所以,大多数职业通常都对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有入门要求。但是,个人在成长时应当如何选择方向,把重心放在行业知识上还是职业能力上,很多人未必清楚这个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至少相当多的程序员选择的是 “职业”。无论什么行业的程序员,大家愿意愿意争论什么语言好、什么框架好之类的问题,把自己定位为 “中立” 的技术人员,所谓 “中立”,指的就是 “和具体问题无关,与具体领域无关”。这种职业生涯的选择,美其名曰 “职业程序员”。 但是这种 “职业程序员” 工作起来往往会有很多问题。典型表现之一就是业务人员常常会大喊 “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这不应该要我说啊”,因为他们确实 “不懂”——我见过不少开发仓储系统的程序员真的不理解什么是库龄,也搞不懂标品和库存的区别等等 “入门问题”;典型表现之二就是我经常在面试时遇到来自完全不同行业的程序员,对要应聘的行业没有理解也不做功课,看到 “程序员(开发工程师)” 就直接投简历了。你问他 “NoSQL 和 SQL 有什么区别” 通常还能答上来,问他 “电商、SNS 的什么特性决定了它们要大量用到 NoSQL”,往往就答不上来了。如果再问问他之前行业的典型问题对应着软件科学里的什么模型,能答上来的人就更少了。不过很多 “职业程序员” 觉得这不是问题,本来就不必操心这些问题嘛。 现实的结果是,大量的 “职业” 程序员更适合去做 “纯” 开发,虽然这个职业已经 “人才济济” 了;而 “行业” 程序员奇缺,在许多行业有大量公司需要开发 “不求高精尖,只求稳定能用” 的系统,愿意付出高薪招募有足够行业知识、开发技能相对一般的程序员,却长期一无所获。我相信不少程序员弃 “行业” 而选 “职业” 并不是有意识的选择,但这种 “无意识” 的代价有时大到让人叹息。 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软件开发本身已经足够成熟,对于纯软件领域的许多经典问题,已经有相当成熟的解决方案,形形色色的各种语言、框架、组件已经相当可靠了,不那么靠谱的程序员也可以拿来直接使用。换句话说,“纯” 软件开发已经有相当多的积累,要想做出成绩的门槛已经很高。 另一方面,软件如何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其实一直没有经典的方案。软件最早是解决科学计算和银行问题的,走的是理论先行的路子(还记得 Codd 的经典论文吧),之后软件开始试图解决其它各种领域的问题,这时候就只能实践先行了。这些领域(行业)之前的经验和规范如何移植到软件的世界中,其中哪些值得保留,哪些需要更新或放弃,大量此类问题都还在摸索(移动互联网兴起以后更是如此,因为新兴场景和问题成倍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行业知识的价值更高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有两个程序员,甲的职业技能更强,用一个月时间把仓储管理系统的响应速度提高了 100%,乙的行业知识更多,用一个月时间把仓储管理系统的准确率提高了 40%,出货速度提高了 20%。对如今电商行业的大多数公司来说,谁的价值更高,恐怕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对于这种现象,温伯格在《成为技术领导》里给过一个模型:不要算加法,算乘法。如果你花了 90%的精力在职业上,10%的精力在行业上,总分是 0.09,如果精力分配是 60%:40%,总分是 0.24。数值或许不那么准确,但总的趋势是对的。 或许有人会说,偏向 “行业” 是有风险的,万一行业不景气了怎么办?还是靠 “职业” 的硬本事吃饭更有底气。这种担心其实是不必要的。首先选择行业不是要撞大运,不是终身契约;其次选择行业未必意味着你要完全放弃职业技能,你或许只需要把时刻紧追最新技术的精力用来了解行业已有的经验就好;最后,如果你技术过硬又能深入了解两三个行业,那就是 “领域专家” 了,领域专家可是比只会夸夸其谈的 “咨询顾问” 吃香得多。   来源:36氪
    软件开发
    2016年02月17日
  • 软件开发
    Gigster 获 1000 万美元 A 轮融资,想做软件开发的 Uber   按需软件开发服务初创企业Gigster今天获得了10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 Gigster 是一家为缺乏内部研发团队的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软件开发与设计解决方案的初创企业,2年 前进入了 YC 加速器计划,今年刚刚毕业,目前总部位于旧金山。其概念很简单,就像 Uber 把司机与乘客联系在一起一样,Gigster 把自由职业的程序员、设计师与有软件开发需求的公司联系在一起。 客户可以从他们罗列的各种模板和功能列表上进行选择,然后对所需软件进行建模,Gigster 则会马上利用人工智能,基于先前项目所需的项目经理、开发者以及设计师的情况对项目实现进行估算并给出报价,客户同意后由 Gigster 雇佣自由职业者完成项目。目前 Gigster 拥有 350 人的自由职业者队伍,其中不少是 Facebook、Google、微软等大公司的前雇员或现雇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Gigster 相当于软件开发的 Uber,或者是进化版的项目承包。对于那些有需求有创意但缺乏能力的企业 / 初创企业来说,Gigster 相当于他们的工程部,帮他们解决了编码(缺乏开发经验)、招聘(人才难找)、项目管理(很多麻烦要处理)等方面的问题,替其节省不少的时间和成本。 当然,以之前的项目经验去估算项目也存在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因为根据软件估算的五大定律,估算是不可互换的,而且往往是错的,根据估算制定的合同对于参与各方都有可能造成损失。此外,如果这些 “自由职业者” 包括 IT 公司的现有员工,那么这些人的工作可能也会存在一些模糊地带,给他们的雇主造成影响。还有就是对于提供软件需求和实现创意的这些公司来说,也会存在创意被窃取的或山寨的风险。但是跟 Uber 一样,Gigster 这类的公司有可能颠覆 IT 行业的组织和做事方式,还是值得观察的。 此轮融资由 Andreessen Horowitz 领投,Ashton Kutcher、Continuity Fund I 等跟投,至此其总融资额为 1250 万美元。本轮融资所得将用于进一步开发平台的 AI 和机器学习技术,增加人手等。   来源:36氪 作者:boxi 出处:http://36kr.com/p/5040793.html
    软件开发
    2015年12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