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移动应用大行其道:你的企业准备好了吗?
从自适应网页设计到支付,移动应用对于小型企业而言已经变得日益重要。该如何将移动为你所用,答案就在下文之中。
移动应用将很快成为“主流”的说法并不恰当,同时也说明着这种情况还尚未发生。市场已经发生了改变,许多商家已然将移动业务视作企业基石的一部分。Forrester称,将移动业务纳入商业战略的企业已经迈出了超前的一步。如果你想要自己的企业获得成功,那么你就必须利用移动设备来改善客户体验。然而,客户体验从昔日的台式机、笔记本转移到如今屏幕更小的移动设备,这对于那些依旧钻研该如何通过网页、app与客户进行互动的企业而言,并非易事。如果你的企业还纠结于该制定何种移动策略的话,以下这些内容会对你有所帮助。
了解移动用户
在现如今这个日益趋于数据导向的世界中,商家在努力去了解消费者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动机。《哈佛商业评论》发现,68%的移动设备使用都是发生在用户的家中,包括打游戏、浏览购物或是八卦网站在内的大多数活动所占用的都是“私人专属时间”。通过对许多用户与设备进行互动方式的研究,企业可以对自己的营销力度进行调整,从而与目标受众相匹配。
忘掉app
尽管尚有例外,但是依赖于app或是网页来吸引客户的商家可以说是已经落伍了。Forrester指出,与其说期待app下载量或是网页访问数的增长,倒不如对用户进行定位,从而“占用”他们使用移动设备的时间。
想要与客户进行接触?以下的这些方式可供你参考:
移动支付app——在2015年,店家们正忙于将店内的设备(刷卡机)更换成能够接受新型EMV芯片卡的设备。将设备升级到NFC功能版本的成本大约在40美元左右,这与将设备完全NFC化的花费相较而言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自己的智能手机更换为具有NFC功能的新款,Apple Pay和其它NFC支付方式的使用数量也会呈现增长,零售商们在处理这些支付时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导航app——消费者一般都是边走边查店铺信息,所以商家必须保证自己的店铺信息能够在各种导航app中有着明显标注。
评论网站——虽然对于商家来说,对消费者的评价进行控制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相较于店家自己的页面而言,消费者从Yelp 和 Google Reviews上获取的信息会更多。商家确保自己的信息在这些网站上有所罗列,并且鼓励忠实客户来此发表评论,这点非常重要。
让移动端下单变得简捷
星巴克即将推出的点餐移动端对于消费者所期待的便利而言,只展现了极小的一部分。如果当地餐厅能够提供送餐服务的话,移动端点餐将会大有不同,特别是当店家与诸如GrubHub等外送承包公司展开合作时。对于产品供应商而言,让消费者能够很快的在移动设备上找的自己的产品、撰写评价、进行购买将会是一个持续的挑战,意味着购物页面必须在屏幕更小的移动设备上也能良好展现。
专注于移动内容营销
如果你的内容营销策略完全专注于在谷歌上如何进行呈现的话,那么在2015年,你可能需要对此进行重新思考。品牌也开始专注于从移动设备上与消费者进行接触,在这种方式中,客户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及感受与浏览传统网页是有所不同的。在现如今以移动为主导的营销世界中,讲述故事法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品牌与消费者进行接触时所采用的独特方式。
不难发现,今年,手机在很大程度上对客户的行为造成了影响。品牌通过一定的方式对科技加以利用,与消费者进行接触,从而在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商家可以调整自己的内容营销策略,与第三方应用签订合同,从而拿下客户。
(via inc,译|快鲤鱼)
移动端
专访猎聘网CEO戴科彬:红海中求生有了新招
[摘要]去年底猎聘同道App上线,猎聘网接下来的战略显露出了清晰的轮廓——去中心化。
不论是地铁里和写字楼间铺天盖地的推广,还是互联网大会上与同行的针锋相对,猎聘网CEO戴科彬从创业之日起,就从未淡出过人们的视线。不过,这位擅长打营销直拳的前宝洁市场部大中华区品牌经理却在2015年用起了太极推手,“要让社交化人脉和给企业提供的招聘服务相互促进”。
这一年,注定是互联网招聘行业竞争惨烈的一年。热钱涌入,几乎所有行业都卷入了创业的洪流,不同功能、不同垂直角度的招聘企业起起落落。而老牌企业虽有长时间的用户积淀与资金支持,但却因难以找到能一锤定音的破局之道而坐立难安。正如戴科彬所说:“互联网招聘行业已成红海。”
那么,在这片红海中,猎聘网将如何求生?在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时,戴科彬看上去很从容。“猎聘会颠覆行业,颠覆自己。”
更看重“机会”而非“工作”
2014年底,猎聘同道App上线,这款用于拓展人脉的社交应用由18个人在三周时间内开发出来。正是这款应用的上线,猎聘网接下来的战略显露出了清晰的轮廓——去中心化。 机会提供方不应该只是猎头和人力这两个中心,而应该是每一个人。戴科彬透露,年后猎聘网的最大调整就是会让每一个人都去找人,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猎聘上贡献机会。
这一战略似乎与互联网招聘行业的普遍商业模式完全冲突。大多数企业目前是通过广告模式和阻断信息的模式获得盈利。企业付费和个人增值也是猎聘的重要收入来源。一旦把招聘功能开放给个人,无论从收入上,还是用户管理上,都将面临不少的困难。
但戴科彬并不担心。他表示,猎聘的商业模式会有所改变。“招聘的产业链都是从企业出发的,企业是上游。只要你抓住企业的服务节点,你就能够获利。猎聘要做的就是完成整个招聘的交易闭环。” 戴科彬说:“猎聘已经打破了传统卖流量的广告模式,现在做的是服务模式。而在2015年,猎聘不仅仅要给企业提供服务,还要提供结果。”
由此看来,猎聘同道所经营的社交化人脉网络和猎聘本身帮助企业完成交易闭环的服务并不矛盾。
而之所以猎聘敢于采用这样“任性”的商业模式,恐怕还是得感谢资本上的支持。目前,猎聘网已获得了三轮融资,最近的一次C轮7000万美金融资由华平领投、经纬中国跟投。 融资上,本科学金融的戴科彬又一次与众不同。“华平投资是PE(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之所以引入PE而不是VC(风险投资),就是因为PE对于投资回报的要求没那么快。”
戴科彬向腾讯科技坦言:“但凡是希望长期投资的人,我觉得可以谈。我希望猎聘是一个长远的事业。”
看好网络招聘在移动端的发展
除了在商业模式上有自己的看法,戴科彬对于招聘网站在移动端上的期待也是独树一帜。此前有不少业界人士表示,招聘求职需要人们上传简历、填写信息,是一个非常重度的体验,因此不会在移动端上有太多作为。对此,戴科彬从三个角度谈出了他对移动端的看法。
首先,对于低端求职者来说,移动端非常方便。“农民进城是不会带电脑的。但他们会带手机。” 戴科彬说:“蓝领的特点是对地点很敏感。同样工资的工作,他们更希望在离家近的地方就职。那么基于LBS的求职应用,对于他们就非常适合。”
其次,对于急于换工作的白领,速度就显得异常重要。很明显,手机在信息的快速触达上,完胜电脑。
最后是学生,和其他求职者相比,学生的最大特点是时间多。手机上略微复杂的流程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再加上,现在雇主对于简历的参考度越来越低,他们更看重的是简历上承载的信息而非简历本身。戴科彬预测:“未来会彻底改变上传简历这一求职步骤。”
腾讯科技 刘亚澜 2月13日报道
移动端
趋势|我们不能忽视的16个学习趋势
我们不能忽视的16个学习趋势
1.不断升级的社交媒体及网页技术
2.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习工具、渠道、载体等)
3.社交化及智能化的学习内容管理
4.通过多种设备进行学习(需要带上自己的设备)
5.学习工具设计同时支持PC端及移动端设备
6.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各类工具快速、便捷地制作电子化学习文件展现个人的想法。
7.交互式电子书不断涌现
8.直播及转播网络研讨会
9.开放式教育资源可重复使用、自由搭配
10.大量在线课程免费开放
1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混合型学习形式,学生通过观看在线教学视频的方式来学习课程,而作业则是通过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来完成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偏向个性化,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老师通过指导而非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
传统课堂(教师在讲台上讲授)
翻转课堂(教师在一旁指导)
12.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可通过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实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展,并督促其学习)
13.游戏化的学习方式
14.数字化技术使得学习情境更加逼真
15.提供多个维度的评估方式,更准确、全面地反应学习情况(包括评分指标、电子学习档案、学生互评、学习状况分析)
16.根据大脑认知规律而开发、设计学习工具
(旨在刺激大脑,最大化开发潜能)
来回想一下这16个学习趋势吧:
1.不断升级的社交媒体及网页技术
2.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习工具、渠道、载体等)
3.社交化及智能化的学习内容管理
4.通过多种设备进行学习(需要带上自己的设备)
5.学习工具设计同时支持PC端及移动端设备
6.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各类工具快速、便捷地制作电子化学习文件展现个人的想法。
7.交互式电子书不断涌现
8.直播及转播网络研讨会
9. 开放式教育资源可重复使用、自由搭配
10.大量在线课程免费开放
11.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混合型学习形式,学生通过观看在线教学视频的方式来学习课程,而作业则是通过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来完成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偏向个性化,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老师通过指导而非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
12.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可通过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实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展,并督促其学习)
13.游戏化的学习方式
14.数字化技术使得学习情境更加逼真
15.提供多个维度的评估方式,更准确、全面地反应学习情况(包括评分指标、电子学习档案、学生互评、学习状况分析)
16.根据大脑认知规律而开发、设计学习工具(旨在刺激大脑,最大化开发潜能)
来源|Zaid Alsagoff & Hroot
移动端
神奇的Capriza:让桌面企业软件轻松嫁接到移动端
喜爱SAP、Salesforce这类商务软件中的某些功能又苦于网页版太过繁杂无法下手吗?小编认为Capriza公司的Zapps可以一试!
从苹果推出iPhone等产品之后,将那些老旧笨重的商务软件移植到移动设备上就慢慢被许多公司推崇了,不过Capriza公司在这件事上的做法比较新颖独特。
Capriza公司在2011年由四名Mercury Interactive公司的前执行主管成立,那家公司主要是检测商务应用的表现情况,不过Mercury在2007年以45亿美元被惠普收购。Capriza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Yuval Scarlat表示他们还在Mercury时就萌生了成立Capriza公司的想法,起因是Oren Ariel (现在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那时在新加坡出差,他在某个午夜希望能够得到一些购买货物的许可。就是在那一刻Ariel开始思考为什么他不能通过自己的手机得到许可,这样他还可以不用下床,或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该公司的计划是创建出不需要连接目标应用编码即可运行的应用,不需要升级任何IT系统,不需要使用应用程序接口(API)或其他额外技术手段。“之前的这些系统不具有移动性而且它们也不是为人类友好型设计的,”Scarlat说道,“我们想在手机上创建些小型的商业行动,比如看看新闻或者下达只有“一口食物大小”的订单。”Capriza和任何支持浏览器的应用合作,这几乎涵盖了大多数应用,比如那些来源于SAP AG、Oracle Corp.、Salesforce.com Inc.和微软的。用户可以从那些大型应用的界面上将想要的功能都拖到自己的移动设备中,然后系统会将结果整合发布,这个整合的结果叫做“Zapps”。Zapps在Capriza的云端通过虚拟浏览器运行。
这家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市的公司在最新的C轮融资中筹得2700万美元,该次融资属于科技领域,是为了让非技术型用户能够将类似SAP NetWeaver这类的复杂应用抽象化,并且在移动设备上运行,以便让每个熟悉移动设备的人都能使用。这次C轮融资的主要来源是现投资商Andreessen Horowitz 和 Charles River Ventures 以及新投资商Tenaya Capital、Harmony Partners 和 Allen & Co. 总金额稍稍超过5000万美元。Andreessen Horowitz的联合创始人Ben Horowitz也出现在了融资现场。
Capriza已经和SAP合作,目前它的客户将近有100家,其中不乏 McKesson 和 Paramount 这样的大客户,这次融资的资金将会被投资于市场营销及应用开发。该公司的竞争对手包括一些移动开发平台,比如Appcelerator Inc.(已经融资了6000万美元)和一些试图在自己的平台上开发出移动应用大供应商。然而Scarlat先生表示:“他们在讨论的是用成千上万的美元来开发出自己的第一个移动应用。我们已经证明了我们可以在花费小部分成本和时间的情况下做到。”
Source:WSJ
移动端
海归创业的IT人才招聘网站“哪上班”推出移动端,支持职位订阅和简历云同步
哪上班(iOS)是我们之前介绍过的一个专注于 IT 领域的垂直招聘网站,该网站由三位海归联合创办,早先拿到过徐小平投资,最近也确认收到了王淮、Philip Su和朱华明三人的天使投资,但具体金额并未透露。
跟我们当时报道比起来,哪上班目前的产品形态有了比较大的变化。首先是向移动端转型,在最近上线的手机 App 中,哪上班实现了职位查询和订阅,以及简历导入和同步。用户可以在手机邮件客户端内,将 Word 或 PDF 格式的本地简历导入哪上班,PC 端和移动端均可实现投递。该应用推出的背景是,哪上班团队意识到求职多数情况下是一种被动行为,用户在求职意愿不明朗时很少主动登陆网站。而基于移动端消息推送 + 碎片化时间的特点,多少可以拉升用户的打开率。
同时,最初上线时哪上班主打的是智能匹配和强隐私保护,企业和猎头的联系权限被限制在精准匹配、或主动投递简历的人才,以防止对用户过度打扰。而现在哪上班的目标是让企业与人才更顺畅的沟通,产品上大幅精简,变成了双向自由联系。人才技能标签与站内信的升级版也将于本周五前上线。
最后还有一点比较有趣的是,哪上班当初给自己的定义是“非社交化”,但据创始人 Michael 表示,他们现在还在审视这一点,未来要不要做社交招聘还是个未知数。
一年来做了这么多次调整,相信哪上班团队也经历了一番试错。
综合我们之前的观察,招聘垂直化渐渐成为一种流行。单在 IT 招聘领域内,我们报道过的就有拉勾、内推以及基于大数据服务 C 端的职播网,一些聚合了 IT 人的社区也在试水招聘业务,比如做硬件人才的与非招聘,转型后的钛媒体,以及“蠢蠢欲动”的36氪。
关于以上几位投资人:
王淮:Facebook早期工程师,现在的致景投资合伙人,兼任大众点评、百姓网CEO顾问,《打造Facebook》作者,技术牛人。
Philip Su:微软前主群经理(Principal Group Manager),现Facebook伦敦工程办公室总监( London Engineering Office),《微软老将的离职信》一文作者,牛人。
朱华明:先后做了同学网、Mobile Messenger等产品,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参与了“某某”,据传也是位互联网圈的关系枢纽。
总之,四位投资人中有三位是技术背景。
来源:[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沈超] http://www.36kr.com/p/208515.html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