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化
    加速校园招聘移动化布局 中华英才网连发数款校园新产品 6月24日,中华英才网 “移触即发”产品发布会暨最佳雇主调查启动会在京召开,会上,中华英才网推出五款校园招聘新产品,展现其校园招聘业务的战略布局能力。同时,中华英才网宣布第十四届大学生最佳雇评选正式启动。     新品连发,发力校园招聘移动端 据悉,此次中华英才网共发布了包括“在线宣讲”、“在线笔试”和“在线面试”在内的五款校园招聘新产品,新产品基于移动端自主研发。在线宣讲在PC、移动端实现直播、模拟直播和录播功能,同是支持现场提问、实时交流等互动方式,全面提升宣讲效果;在线笔试支持技术类和非技术类八大体系,拥有人脸识别等六大反作弊措施;在线笔试可自动判题,通过负载均衡等技术手段可稳定保障10万+考生同时参加考试;在线面试则打破异地困扰,以“1对1视频面试+图文沟通+同步编码”等手段,方便面试官全面考察候选人选。   中华英才网总经理刘扬表示,上述产品的共同特点是聚集中华英才网在移动端的优势,实现校园招聘移动化,相较于传统的校园招聘形式,中华英才网此次发布的校园招聘新产品从根本上打破时间与地域限制,改变过去校园招聘效率低、成本高的弊端,为大规模高效率的校园人才招聘提供了可能。   对此,业内人士纷纷表示,以中华英才网校园产品移动化的打法,抓住了企业和用户在招聘、求职的渠道使用习惯,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势,中华英才网再次成为校园招聘新模式的引领者。   加速生态布局 打造精英职业成长平台 一系列大动作的背后,是中华英才网布局校园招聘领域的先发优势和战略考量。会上,刘扬表示,中华英才网历来重视校园招聘,未来除帮助年轻求职者找到匹配的工作外,还会在提升初入职场白领的能力方面深耕。作为国内最早推出“校园招聘”模式的平台,中华英才网将持续发力,通过不断创新的行业模式,持续引领校园招聘的新趋势。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纵观中华英才网一年来的动作,其发端于校园招聘,致力于打造年轻精英打造职业成长平台,围绕白领求职、职业成长打造全生态链的战略布局路线,已然初现。而针对每年逐渐扩大的校园就业群体,中华英才网实现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树立校园招聘领域标杆 事实上,中华英才网一直致力于校园招聘模式突破,今年来可谓动作频频,通过一系列产品创新与产业合作,使其始终走在行业最前端。   今年6月初,中华英才网又携手高校管理数据与解决方案的权威机构麦可思,在大学生就业数据研究、数据分析以及相关产品开发上展开深度合作,精准服务于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需求。3月,中华英才网宣布全资收购新锐招聘网站伯小乐,组建校园招聘创新事业部,深耕90后招聘市场;去年下半年,中华英才网联合国内100余所高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大学生就业优势能力认证”(即UCCC测试),该认证从学生职业胜任力、职业人格、职业类型和职业价值观等多角度测评,创新地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相对标准化的筛选机制,并获得了国内众多著名企业认可。  
    移动化
    2016年06月24日
  • 移动化
    企业级市场:被诅咒的巨头与正在崛起的中国力量 摘要: 在企业级市场,中国特殊国情下的中小企业也面临海量的信息化需求,基于云、社交、移动带来的技术红利,中国企业级创业公司正在开创一个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 作为硅谷投资风向标之一的Andreessen Horowitz公司合伙人,Benedict Evans非常热衷于分享自己对于技术发展趋势的判断,而他的很多观点都会得到诸多投资人以及创业者的关注,甚至影响到一些创业公司的产品运作。在上周的一篇名为「mobile first」的文章里,Benedict Evans 提出一个看起来很反传统,实际上却又十分理性的观点:移动设备远远强于桌面设备。或者简单理解为:手机比PC更强大。   Benedict Evans认为,PC自诞生以来只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性创新——浏览器,正是在浏览器(互联网)的帮助下,整个PC与互联网行业快速融合,创造了过去二十年的技术、商业奇迹。但智能手机在不足8年(自第一代iPhone发布)的时间内,却出现了无数伟大的创新:硬件上的Touch ID、NFC,软件层面的instagram、微信、Siri等等。这些软硬件的结合,都且仅仅是发生在移动设备上面,改变了电子行业产业链。   事实上,用户现在使用PC的习惯与十年前并无本质差异,但使用移动设备的习惯却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果说Benedict Evans的观点吹响了硅谷新一轮移动创业的号角,那么Gartner的一份报告则展现出移动如何推动企业级IT市场变革的大幕。   为什么移动化是企业级市场最大的变数? 在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看来,企业级市场正在出现一股技术合力,Gartner将其称之为Nexus of Forces——这是由云、社交、移动和大数据这四种独立的IT技术相互融合带来的影响力。   其中,移动化是核心。 首先,从某种程度上讲,移动化时代才是真正的大数据时代。IBM在2013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全球现存数据中,有90%是过去两年中产生的。由于移动设备具备天然的数据收集属性,其丰富多样的传感器能比传统计算设备(比如PC)收集到更多数据,这些基于GPS位置、移动基站甚至手机号的数据源源不断地生成、上传到云端。   其次,移动化、大数据、云计算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技术发展趋势。由于移动设备带来了海量数据,客观上也要求企业具备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在过去,单个企业受限于自身硬件能力的不足,根本无法应对这些数据。以Facebook为例,在「遥远」的2012年,用户每天分享25亿个内容条目,包括状态更新、墙上的帖子、图片、视频和评论;每天有27亿个「Like」操作,用户每天上传3亿张照片。,每天的数据量高达500TB。   在最新Facebook财报中,Facebook移动端日活跃用户已达7.98亿。快速增长的用户,尤其是移动端用户也将带来更多数据。此时,只有通过基于后端的分布式架构,才能快速及时处理用户访问需求,保证用户体验,而整个处理的流程都会在云端完成,通过用户看不到的「某朵云」交付到用户手机上。在这个过程中,移动化(APP)、大数据、云计算构成了相对完美的技术闭环。   再次,移动化为社交媒体带来新的创新机遇。传统PC时代,社交媒体的形式无外乎围绕个人主页做一些周边的小创新。但在移动化的影响下,图片社交、匿名社交、基于位置的社交等等可谓层出不穷。2012年,只有11名员工的instagram 10亿美金「下嫁」Facebook,再次掀起一轮轮的移动创业热潮。   根据IBM2013年的一份调查,由于移动设备、社交媒体网站、电子邮件和其他形式的数字通讯的广泛使用,全球每天产生250亿亿字节的新数据。得益于移动化带来的的海量数据处理需求,企业级的新老IT厂商们也看到了机会,但与机会并存的则是「颠覆」自我的决心。   2013年初,微软历史上第三位CEO纳徳拉上任,随后提出「移动优先、云优先」的新口号,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内,曾经的软件巨人收购大量移动App厂商、为给各个移动平台开发Office软件、推出横跨桌面移动端的通用版Windows系统服务。   2014年7月,IBM宣布与苹果展开合作,IBM将为苹果iOS设备开发一系列量身定做的企业级软件,此举被看作是IBM全面转向移动化的「壮举」。在合作之后的9个月里,双方针对不同行业推出了22款应用。   以云计算模式改造了传统软件的Salesforce,把成立已5年的技术投资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专门的投资公司,并注资1亿美元的基金用于移动开发。在历经「社交企业」与「客户型公司」的口号之后,作为Salesforce精神领袖的马克贝尼奥夫对于移动化带来的机遇心知肚明,他曾不止一次的批评鲍尔默时代的微软太过陈旧,没有及时拥抱移动化。   这些传统而强大的IT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多样化的人才以及强大的技术能力,在外界看来,将自身产品变成一个个移动应用看似是一件简单事情,但真实的情况却有着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版本。   移动化成为巨头的魔咒 哈佛教授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里这样写道:任何行业都存在两种类型的创新变革,第一种是以对产品性能改善为核心的延续性创新;第二种叫作破坏性创新,算是实实在在的「搅局者」,这些企业在成熟市场下创造蓝海,并导致行业领先企业失败出局。   在企业级市场,Salesforce曾扮演过破坏性创新的角色。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高速发展时期,贝尼奥夫构思通过互联网交付CRM软件,创立了Salesforce,开创了企业应用全新的软件即服务(Sass)模式,也即今天的云服务模式。Salesforce大幅缩短了CRM的交付周期,降低了CRM交付成本。凭借其更好的体验和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Salesforce 一举成长为市值300亿美元的企业服务市场巨头。与此同时,第一代CRM的代表SIEBEL也于2006年被Oracle 收购而不复存在。   如今,曾经的颠覆者又面临被颠覆的命运。尽管Salesforce成功地将企业CRM从单机时代推向PC互联网时代,但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则加速PC互联网CRM的「死亡」。这是因为,即便将一个普通软件从桌面延伸到移动端,绝非是将运行在大屏幕的软件缩小到小屏幕上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从移动设备的用户习惯、移动设备的硬件软件环境入手,都重新设计规划。   一个普通软件如此,更不要提相对复杂的企业CRM软件。Salesforce的确在资金、人才、技术方面有优势,但这些优势却也容易变成阻力。比如停留在PC互联网时代的强大技术架构,如何高效无缝地切换到移动App上?短期来看,PC互联网的CRM更受企业欢迎,签单率高利润高,公司高层是否有决心和毅力转向一个利润低且目前还小的移动市场?   正如克里斯坦森所言,由于企业的资源分布取决于消费者和投资者,越成功的企业,越容易忽视生长于边缘的破坏性创新的力量。CRM市场上的Sieble如此,Salesforce也难逃厄运。   移动化助推新一代巨人 以Salesforce安身立命的CRM产品来看,PC互联网的CRM已落后于市场需要。本质上,CRM的要务就是客户信息的生产和传递。在传统CRM领域,员工从PC上生产信息——建立新客户信息、更新拜访纪录,再通过PC互联网完成信息的传递。而在移动化时代里,信息的生产已部分实现自动化,比如拜访客户时,员工的地理位置完全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的GPS位置纪录自动上传到系统中,至于信息的传递流程,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能够快速完成信息上传、更新,从而大幅提升企业的销售效率。   这便是下一代CRM的模样,也是Salesfore努力转型的方向,但在破坏性创新的魔咒下,Salesforce的转型非常困难,而借助移动化的红利,新的巨人正在快速成长中。   致力于研究企业级市场创新力量的Gartner 年度Cool Vendor榜单展现了一个个正在从边缘成长起来的巨人。该榜单评选的初衷是为了肯定那些虽然目前公司规模不大,但却在行业内极具创新力,能够引领行业未来发展的活力型企业。   在2015的中国区榜单中,销售易、青云、talkingdata等近几年来新兴的创业公司成功入围。他们聚合了时下中国企业级创业公司的诸多优势。从产品来看,这些公司从云、社交、数据、移动的角度切入市场,其中销售易CRM则把「移动+社交」的理念推向企业,同时也是全球首家原生于移动的销售管理APP,比Salesforce1推出还要早7个月。其创始人史彦泽更是喊出「PC时代CRM已死」的宣言。   技术上说,如今单一应用某个技术难以对传统CRM带来用户体验和客户价值的全面提升,移动化、大数据、云与社交的无缝融合,才会为CRM带来颠覆式变化,从这个角度出发,下一代CRM就将「移动、社交、云」结合在一起,推动企业向移动化、社交化的方向演进。   另一方面,随着80后,90后成为企业的主力军,让这些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用户使用基于上世纪技术的的企业产品,效果和体验往往大打折扣。因此,新一代的企业级产品都在产品易用性做出创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型CRM应用,应该摒弃传统以系统管理的维度去设计。更多研究和考虑以支撑销售人员典型一天的工作为目标来重新设计。   长期以来,中国互联网和企业级市场都在C2C(Copy to China)的层面,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中国巨大的用户需求催生了无数颇具中国特色的本土移动化创业公司。在企业级市场,中国特殊国情下的中小企业也面临海量的信息化需求,基于云、社交、移动带来的技术红利,中国企业级创业公司正在开创一个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   本文作者: 赵赛坡 来源:钛媒体 来源链接:http://www.tmtpost.com/1010441.html
    移动化
    2015年05月22日
  • 移动化
    社交媒体和移动是人力资源两大趋势 // // // 社交媒体和移动是人力资源两大趋势     【编者按:在企业2.0应用大潮中,市场部要社会化、销售部门要移动化,那么人力资源部门呢?给出的答案是都要。】 一份报告中(英文PDF下载)指出,2012年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将成为企业提升人力资源/人才管理服务水平的两大驱动力。 变革已经到来,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正在影响企业人力资源服务的交付方式,并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方向。与社会化媒体和移动应用的整合不是追新潮,而是确实能弥补传统HR管理中缺失的人际触点。(尤其是当求才若渴的企业面对的是在社交媒体和移动环境中成长起来的80后乃至90后) 今天,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能利用社交媒体工具创建知识分享社区,以一种直接的、非正式的沟通方式来服务员工。而移动设备和应用则使得企业员工能随时随地获取在线人力资源服务。员工可以通过手机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并获取知识。社会化和移动化不但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交付方式,同时也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价值。虽然社会化和移动技术应用还不会一下取代传统的人力资源渠道,但能减轻HR工作负荷,使企业HR服务的获取更加便利,同时也能提高员工和潜在雇员的参与度。 我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化和移动化有三大驱动力: 一、技术的突破。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的互动方式,让知识的分享不再受到时间、地理位置或者企业边界的制约。 二、企业认可。移动设备和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标准的商务工具。根据最新的研究,只有不到15%的企业高管依然认为社会化商务仅仅是赶时髦。 三、更高的预期。在个人生活中,HR们已经领略到了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带来的丰富的互动体验。当他们与目前和潜在员工互动时,自然也希望能获得同样的体验(员工也是这样想的) 作者:关志刚
    移动化
    2014年12月10日
  • 移动化
    如何使企业移动化风险转化为机遇 当下,企业日渐意识到制定移动化战略的重要性,但仍对完全移动化管理抱有疑虑。不过,挑战永远伴随着机遇,拥有适当的战略,平台以及合作伙伴是关键。最重要的是,企业在进行移动化改革中要“以人为本”而非“设备为重”。即是说,要能让企业员工随时随地安全、放心得处理工作任务。以下是企业移动化改革进程中最可能遇到的五大风险,当然,机遇也随之并存:   1. 培养高效员工 消费化和BYOD等新趋势的兴起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线,人们希望能随时随地开展工作,以便在各种设备上实现工作和生活的无缝对接。如果企业无法提供设备,员工们可能会使用一些免费app来处理工作,这被称为“影子IT”。 由于无法掌控员工的应用使用情况,企业可能面临数据泄露的风险。尽管如此,多台设备的移动化办公趋势将使得工作形式更加灵活和方便。   2. 集中管理和简化数据访问流程 如今,传统的固定地点办公模式受到挑战,新兴的移动化和云看似很复杂,但其实不然。企业移动化平台可助企业集中管理用户,例如可随时查看用户位置和设备使用情况。这就免去了在多台设备上进行跨平台或系统操作的麻烦。     3. 使用一个登陆ID管理所有信息 实际生活中,登陆名和密码太多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因此,身份认证管理成为了企业移动化的一个关键。允许用户以同一身份、密码登陆内部系统和访问云,且能将该用户使用记录同步至所有平台,这样,公司信息将更加安全、连贯,且能无缝对接。   4. 保障数据安全 要同时满足用户需求又能保护公司数据, 在使用微软工具时,需要保证在信息、对象和设备选择上不出差错。在非云的平台上,需要同时监控多处用户登陆权限及其使用工具。这样能够方便用户灵活自由得使用设备访问数据,并提高管理效率,有效降低风险,保护公司数据。   5. 紧随时代发展 在技术领域,变化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制定企业移动数据和采用新技术都要评估清楚其后续发展可能性,否则就需要长期持续投入大量资源,甚至重建系统等。采用适合的平台,并投资多种企业移动化工具,也许能够保证企业移动化战略能够长期有效发展。 成功的企业移动化战略都是能够化繁为简且能适用于市面上各种主要设备的。其核心思想都是给予用户充分的自由来选择设备,既实现单一用户、多设备、连贯性体验,又能保障企业自身数据安全。   来源:人称T客
    移动化
    2014年12月02日
  • 移动化
    2014年影响企业移动化战略几大趋势 毫无疑问,移动化正改变着企业。如今,企业移动化发展大多运用案例中心来提高生产力,企业为忙碌的员工配备移动设备,从而保证其工作效率;企业也为客户提供多项选择,从而提高收益,例如,提供定位和在线状态服务等新特性。 这种破旧立新的商业模式转变也给企业带来一定混乱。许多企业争相制定移动化战略,但其不切实际的期望,不够具体的目标以及组织惰性使得移动化战略执行效果不佳。企业必须尽快适应移动技术变革,否则将落后于适应力强的竞争对手。 Gartner认为,2014年最能影响企业移动化战略的趋势有以下几点: 1)身份设别和访问权限管理(IAM) 企业必须有能力进行用户认证和把关特定企业资源访问权限。就IAM而言,有三点需要注意:单点登录、自适应访问控制以及用户隐私。移动设备的小尺寸不便于设置安全性高的密码,而且用户希望登陆后即能获取所需资源来开展工作。自适应访问控制涉及附加上下文信息,例如用户定位,行为模式等,这有助于提高身份认证安全性,同时减少移动应用使用风险。定位数据确实能加强认证可靠性,但也使得人们对隐私安全的忧虑与时俱增。 2)安全和风险 手机用户常访问可能存于设备或私人/公开云端的敏感应用及数据。如今存在许多跨平台安全控制手段,如认证、加密、设备清理以及反恶意软件安装等。不过,由于这些方法安全程度各不相同,且应用于不同的操作系统类型和版本,因此安全管理服务提供商很难对所有类型设备提供统一解决方案。云端安全是整个移动战略的一部分,所以对它的评估也是必要的。 3)移动应用开发 用户体验(UX)几乎已成为所有移动化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大多数开发商或多或少都知道用户体验对B2C应用而言十分重要,然而,其对B2E应用而言却并非如此。一些企业应用过时且设计不佳,通常来讲,员工们若是可以选择,是不会使用这些应用的。特别是一些在IT行业工作的员工,他们可以使用比企业应用操作更便捷的消费性应用。除此之外,“影子 IT”问题的存在几不可察,也可能导致安全性风险的上升。   4)内容及协作 移动设备正改变着人们交流,合作、内容创建和社交软件使用方式。IT行业常面临以下三种情况: 解决在办公场所使用iPad的问题——移动应用不同于电脑应用,尤其是iPad这样更多用于阅览输出而非编辑输入的移动设备。 解决Dropbox的问题——许多员工使用消费性的文件同步应用来保证自己所有设备上的文件更新,比如Dropbox,这就可能使企业信息面临被泄露的风险。 手机与社交软件的关系——多数知识型员工可从频繁使用手机中获益,即参与到企业的社交网络中来。   5)IT基础设施建设 用户对无线网络覆盖率的需求正推动着IT行业对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用户们也希望无线局域网(WLAN)能像有线局域网一样快速、稳定地运行。由于企业日益依赖WLAN进行重要通讯,因而网络设计,网络管理以及问题诊断等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复杂。然而,WLAN的设计初衷并不是用于提供关键性服务,且WLAN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性能低下、覆盖率低以及缺乏对个人设备服务的考虑。企业还须处理BYOD战略涉及网站间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的诸多要求,这可能需要增加网络容量,进行带宽管理,区分BYOD及企业设备,增加IP语音服务及扩展移动网络接入点。 6)BYOD管理 自引进PC以来,BYOD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客户端计算发展。高德纳咨询公司数据显示,接受其调查的CIO中有38%都将在2016年停止向其员工提供个人设备。但是,IT行业正不可逆转地向着BYOD趋势发展,这意味着要不断满足员工们在使用个人设备中的各种需求。BYOD的发展加剧了信息安全性,设备管理,工作空间交付带来的挑战,而终端安全控制,移动应用管理工具,工作空间交付机制又无法兼顾种类繁多的手机平台。因此,IT从业者、管理者们应与用户共同努力,积极制定策略,进行实践并预测未来人们对BYOD的需求。   【文章来源:人称T客】  
    移动化
    2014年0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