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同
    【美国】初创HRTech公司Workshop融资350万美元,用于简化员工沟通。 总部位于奥马哈的初创公司Workshop完成融资350万美元,用于简化员工沟通。 近期,一个令人愉悦的内部重要信息分享和查找平台Workshop已经完成了35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本轮融资包括一批中西部著名的风险基金和天使投资人,包括Ludlow Ventures、M25和Linseed Capital。 这些天,工作中的即时信息、备忘录、更新和来自几十个不同渠道的电子邮件都是一团糟。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以及在哪里找到它。这就是Workshop的用武之地。Workshop 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内部沟通平台,它为您的员工提供了一个获取重要信息的地方,并为您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来分享这些信息。 如今,工作中的即时信息、备忘录、更新和来自数十个不同渠道的电子邮件是一团糟。我们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信息,也不可能知道在哪里找到这些信息。这就是Workshop的用武之地。Workshop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内部沟通平台,它为你的员工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的去处,并为你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分享方式。 这家初创公司还宣布了他们的创始团队,其中包括Dusty Davidson和Rick Knudtson(Flywheel的前创始人)以及Ben Stevinson和Derek Homann(Median的前创始人)。这四位联合创始人最近都曾带领他们之前的公司成功退出,并拥有超过50年的软件公司建设和扩展经验。这个团队走到一起,有一个共同的愿景,那就是通过良好的内部沟通,帮助其他组织创造积极的、有吸引力的公司文化。 "我们多年来了解到,团队的参与度、一致性和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如果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理解和获取公司战略、更新等信息,"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Dusty Davidson说。 "而越来越多的是,所有这些至关重要的部分都被淹没在聊天和电子邮件的海洋中。" Workshop的种子轮融资几乎全部由当地和地区投资者组成,这延续了联合创始人对中西部地区作为优秀技术和创业机会中心的支持。 这家初创公司计划利用这笔资金建立起一支世界级的团队,以继续打造出令人惊叹的产品,目前的重点是招募工程人才。 "太多时候,团队都在使用临时工具来完成内部沟通,我认为我们有机会打造一个一流的工具,同时让团队感到愉悦,并保持他们的一致性和参与性。"首席产品官兼联合创始人Rick Knudtson说。 Workshop还宣布正式推出了新的员工沟通平台,其中包括分享重要内部更新的简化方式,以及一个全公司中心的选项。 Workshop的功能是通过相关新闻和紧急更新穿透噪音,作为重要内部信息的单一真相来源。对于沟通者来说,很容易在几分钟内创建有针对性的、精心设计的信息,并通过电子邮件、文本或Slack将其发送给特定受众。 "从我们早期客户的反馈来看,我们显然解决了他们的一些最大的痛点,"首席客户官兼联合创始人Derek Homann说。"我们真的很高兴能在未来几个月和几年内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优秀功能。" Workshop还提供了一个全公司的中心,以集中公司所有最重要的信息。它提供了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常见内网功能,包括个性化更新、资源、员工名录和全球搜索。 关于WORKSHOP Workshop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内部沟通平台,它为您的员工提供了一个获取重要信息的地方,并为您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分享方式。您可以在几分钟内创建相关的、精心设计的信息,并通过电子邮件、文本或Slack将其发送给目标受众。您可以使用 Workshop 创建和共享各种内部通信:全公司的新闻简报、政策更新、办公室关闭、新员工、首席执行官的信件等,所有这些都在一个软件中完成。
    协同
    2021年04月07日
  • 协同
    【收购】企业协作平台Slack收购人员目录应用Rimeto 以下来自官网消息: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Rimeto已经被Slack(纽约证券交易所:WORK)收购。 我们在近四年前创立了Rimeto,通过重塑企业目录来帮助人们在工作中进行协作。如果人们彼此不了解,就无法有效地合作;而传统的由姓名、头衔和联系信息组成的 "目录",在当今快节奏、跨职能、越来越远的工作场所中,并不能提供人们所需要的背景。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应该有能力找到并了解自己的同事,以及组织中的团队和项目。在Rimeto中,每个人都有一个能全面、真实地代表自己工作的档案--这是一个深刻的、自动生成的关于他们的经验、所属机构、技能、关注领域等的画像。 和Rimeto一样,Slack改变了组织的协作方式。加入Slack是一个特殊的机会,通过更大的覆盖面、更多的资源以及Slack令人印象深刻的全球团队的支持,加速Rimeto的使命和影响力。作为Slack的一部分,我们将努力确保Slack成为人们找到并了解与他们合作的人的地方--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外部。 我们很自豪,许多著名的组织已经将Rimeto部署到他们的全球员工队伍中。对于我们的客户:我们深深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将继续为您提供您所珍视的良好体验。而且我们很高兴能够为使用Slack的75万家企业带来新的功能,其中包括65家财富100强企业。我们期待着在未来几个月内分享我们的产品路线图。 没有我们才华横溢的团队,就没有Rimeto。感谢你们的激情、创造力和对客户的痴迷。 我们也感谢我们的投资人,他们一直是我们卓越的合作伙伴,尤其是Rick Lewis(U.S. Venture Partners)、Grady Burnett(Bow Capital)、Ray Dalio和Floodgate的团队。 最后,我们最深切地感谢我们的家人、朋友和顾问,他们在这段旅程中一直支持我们。 这是我的荣幸,我们的目标是在Slack的下一个篇章中让你们感到骄傲。 预计此次收购不会对Slack的运营结果或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该交易将在2021年1月31日结束的全年中实现。
    协同
    2020年07月08日
  • 协同
    蛮荒时代之后,中国企业级存储与协同领域的机会何在? 编者按:过去一年,以 Dropbox、Evernote 和 Slack 为代表的云存储和协同领域上演冰与火之歌。这三家独角兽兴衰的原因何在?国内的跟进者们可以从中吸取的经验有哪些? 中国企业级存储与协同领域的真正机会在哪里?本文从美国云存储及协同独角兽出发,对中国市场同领域的竞争格局进行了详细拆解。本文来自作者 程远 (杭州亿方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 CEO)。   过去的 12 个月内,美国几家云存储与协同领域的独角兽上演冰与火之歌。   Dropbox 增速停滞,百亿美金估值迅速滑落;全球最大的云笔记应用 Evernote CEO 离职,随即掉出独角兽行列。而企业级沟通与协同应用 Slack 用不到两年时间蹿升到 28 亿美金估值,可谓如日中天。   顿时各种专家唱衰唱红的言论冒了出来,连国内创业者们的方向也被搅得混乱不清。但这些独角兽门冰与火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哪些是国内的跟进者们真正应该从这些衰落和崛起中吸取的经验? 中国企业级存储与协同领域的真正机会在哪里? 我们应该更理性的来拆解拆解。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三家独角兽衰落和崛起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Dropbox Dropbox 出生可谓正逢其时。随着互联网的繁荣,随时随地访问和共享文件渐渐成为很多用户以及企业的刚需。而 Dropbox 仅凭一个极简易用的文件同步端,打败了其他复杂繁琐的云存储产品,后面凭借着其卓越的病毒式营销,获取了数亿用户的芳心。巅峰阶段 Dropbox 付费用户占比高达 3.5%,为它带来巨额的收入增长,从而估值达到了瞠目结舌的 100 亿。   Dropbox 的兴盛是 PC 时代向互联网时代过度所带来的红利产物。随着红利的逐渐消失以及同类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的长出,Dropbox 的产品不再具有那么大的差异化价值了,反而之前高速的成长掩盖了后续产品创新上的不足。Dropbox 今年推出在线编辑产品 paper, 而 Google docs 在数年前已经开始服务了。另外 Dropbox 的一个重要的尝试就是向中大型企业级文件管理领域转型,在该领域,同期起步的 Box 虽然不像 Dropbox 一样拥有巨量的用户基数,但凭借其在企业级市场的多年深耕,已经形成了很高的产品和行业壁垒。 有消息称,Dropbox 在 2014年 大力转型企业市场以来,并未获得预期的成功,几乎没有获得什么像样的世界五百强合同,企业级转型任重而道远。   后有追兵,前有堵截,过快的增长让 Dropbox 没有及时意识到自己的危机。而当意识到的时候,个人云存储领域已经成为红海,而企业级市场高壁垒,Dropbox 错失了最好的进入时机。 估值衰落也就不难理解了。   衰落关键词:产品差异化渐失,过快增长掩盖了企业的危机,创新力不足,企业级转型不顺   Evernote 曾经的资本界宠儿,Evernote 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数以千万用户的情怀产品,包括我自己。Evernote 代表了一种未来的产品形态:更轻量的文档编辑,、内容为先、完全云端化。 Evernote 一开始的定位极其聪明 :用户的第二大脑,巧妙的避开了与 office word 作为文档编辑器的竞争,转而成为人们对碎片化信息,想法的记录工具。   使用过笔记类产品的用户就会知道它的粘性是很强的,因为它汇集了你过往了很多之前宝贵的笔记,想法,摘抄,记忆,真切是是作为用户第二大脑的存在,其价值是可想而知的。   但在 Evernote 2012年 成为独角兽之后,他的野心变大了,但好像它也变得不那么专注。 Evernote Food, Evernote market, Evernote 似乎在周边产品上兴趣无限,当然媒体每次也会高潮一次,参与 Evernote 团队有何等的创造能力。而去年Evernote CEO 宣布离职,让情况瞬间从天堂跌向谷底。新奇的产品并没有给 Evernote 带来预期的用户增长,反而收入变现的节奏变得更加缓慢,短短的几个月,Evernote 已经退出了独角兽了行列。   Evernote 是典型的创业团队过 high, 慢慢把一手的好牌变成烂牌的故事。但并不像国内专家们说的,笔记产品只是昙花一现,在我看来它代表着未来人们创建内容的主流方式,笔记承载的内容有可能是用户最重要的数据,云端化,随时随地也是未来持续的趋势,如果我们看看微软压宝 office365 就知道了。   衰落关键词:产品专注度不够, 商业化思路不够清晰,核心价值的创新不足   Slack Slack 的爆发刷新了硅谷的很多增长数字,一个内部工具用了一年时间达到 10 亿美金估值,没有销售的情况下单月收入迅速突破 100 万美金。国内的创业者们再也坐不住了,顿时,各种标签被贴了上来 “企业协同的未来”, “颠覆 Dropbox” etc. Slack 绝对是目前美国企业领域的当红辣子鸡。那 Slack 之所以能爆发的大背景是什么,他的产品形态对中国的创业者来说有哪些是应该借鉴的,哪些是不适用的。   崛起背景: • 美国没有垄断的企业级聊天工具。这给了 Slack 一个可乘之机,再加之 Slack 基于 Channel 的聊天设计体验非常棒,迅速收到许多中小企业的青睐。   • 美国企业在采用越来越多的 IT 服务,但彼此是不能连接的。Slack 最有差异化的产品价值就是连接第三方服务并且提供统一的消息搜索。在美国企业云服务高度发到的今天,一般的美国企业都在使用十几种不同的云服务。但这些云服务之间是不想通了,用户很难统一处理来自多种服务的消息通知。而 Slack 帮助用户做到了,瞬间切中了企业用户的核心痛点。   • Slack 切中了办公最核心的两大需求 : 通讯和文档。这两个需求构成了企业用户们 80%以上的工作场景,让企业可以把以前通过多个平台完成的事情用一个平台都解决了。   反观国内,同样的崛起背景成立吗?   • 中国已经有了世界最牛逼的两大通讯工具:qq 和微信,几乎垄断了 PC 和移动端的通讯场景,他们也同时是中国企业员工平时在工作中最经常使用的。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想再造一个沟通平台太难了,也只有像阿里钉钉这样的巨头才能每个月花几千万在这个市场砸开一个角,况且很多企业开始使用钉钉是因为其免费的审批和移动电话,而非企业聊天。   • 中国绝大部分企业的 IT 水平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能在使用 1-2 个 IT 系统 / 服务就不错了,没有非常强烈的进行消息统一集成的需求。而这些 IT 系统因为长期没有统计的标准,被集成在一起非常困难,目前能被集成的都是一些比较轻量的云服务产品。   • 相比于 slack 这种集成第三方服务的方式,阿里钉钉这种平台 + 强绑定 ISV 的方式可能在中国的推广速度更快。(PS: 但请注意这个套路也只有 BAT 能玩的起)   充分理解中美市场的不同,以提供产品差异化价值为核心才是中国创业者们应该要做的事情。对于企业云存储及协同领域,看完 Dropbox,Evernote, Slack 三个案例,到底中国可能的机会在哪里:   中国市场真正的机会点:   • 最小化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 与美国企业以及员工对信息化系统的高接受度相比,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员工的信息化程度都处在很初级的阶段。QQ, office 可能就是他们唯二的信息化工具了。而在线协同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催化效率提升的前提是员工都愿意喜欢使用它。但改变中国用户的工作习惯是一件最难的事情,所以在中国真正能够最先开始普及的协同产品一定是最小化用户工作习惯改变的产品,而不是那些宣传工作新方式的互联网产品。在这点上 Dropbox 的文件同步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它在帮助用户提升效率的同时,用户完全感知不到它的存在。   • 中国企业文件存储及协同仍处在蛮荒时代 虽然这个领域在美国已经成为红海,成为巨头以及创业公司的必争之地(Google, 微软,亚马逊,Box, Dropbox ). 而国内最接近的品类企业网盘也仍处在市场早期阶段, 国内 95%的企业并没有有效地管理好企业最重要的这部分 “数字资产”, 相反我们看到很多员工都在使用百度网盘这样的个人云盘处理工作任务。而这种方式显然会对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数据安全风险。   • 在线内容生成会成为未来主流 从最早的 Google Docs, 到近几年云笔记的兴起,再到微软大力推广 offce365 可以看出,未来人们的工作将慢慢向云端迁移,本地的文档也将渐渐地被云端文档所取代。这种更为轻量,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访问协同的文档工作将慢慢变成人们的基本工具。虽然这个趋势的实现还需要不短的时间,但应该引起创业者们足够的关注。   • 企业级市场容易成就高壁垒差异化价值 云服务,SAAS 在过去的两年往往都会伴随着另一个名词 “中小型企业客户”,进入中小型企业量非常大,而且不会像中大型企业那样选型非常谨慎,很适合互联网方式比如免费这种形式的推广。但从 Dropbox 的例子可以看出,一开始因为一个杀手级应用的产品,Dropbox 确实成就了辉煌,但因为它之前始终专注的是个人以及中小企业用户,这些群体的需求相对比较简单,一旦有竞争对手在这几个为数不多的刚性需求点上旗鼓相当时,这个市场就会很快陷入红海。在反观国内,真正能做出像当年Dropbox 那样的产品创举的能有几个。   而相反虽然中大型企业很难进入,但一旦进去以后就会建立足够强的门槛。而且中大型企业的需求往往比较多样比如在安全层面、在系统集成层面。产品根据这些企业的需求做深了以后,往往很难被复制。看看 Box,Salesforce 如何建立的护城河就会更加清晰了。像亿方云自身就是这个思路明确的支持者。   • 学会与狼共舞 在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创业可能都躲不开一个话题叫做 BAT。过去两年BAT 都在大局进军企业级市场,比如阿里的钉钉,腾讯的微信企业号。但在企业级市场里,我认为这对于创业者们相反可能是个机遇。巨头想要做的往往是生态系统或者平台,他们很难会在单一 SAAS 应用领域投入过多的精力,因为这对于他们的 ROI 实在不够划算。   而 BAT 的企业级市场突进给创业者们带来了几点好处: 1、大大加快的中国企业对于云服务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2、 帮助不同的 SAAS 应用和大量有需求的企业更好的对接 3 、不管是钉钉还是微信企业号都是以通讯切入的,他们想抢占的是最高频的入口,与他们在产品形态上能够很好互补的应该第一时间进行对接,将会获得巨大的用户红利。像 Slack 对企业基础需求 “通讯 + 文档” 的满足,在中国更有可能成功的是 “钉钉” + 类似 “亿方云” 企业文件管理平台无缝集成的模式。   结语: 在中国互联网已经脱离蛮荒之地的今天,在硅谷好不再意味着在中国也能好,而在硅谷的不好在中国反而可能有机会。中国的互联网创新已经逐渐过了盲目跟风的时代,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需求阶段, 不同的发展背景。 在趋势和机会判断上,我们对于硅谷发生的事情应该看得更透彻一点,全信你可能就输了。互联网产品提供的价值才是其竞争力的本质,其他都是白扯。
    协同
    2016年03月04日
  • 协同
    Pushsale: 共享+协同,社会化CRM工具试水市场 来源:猎云网 (文/吴艳梅)   客户关系管理即CRM有着繁杂的分类,具体化大容量的CRM工具在企业协作领域已被大企业瓜分,中小企业市场属于一片蓝海;其次社会化CRM 属于CRM领域未来性质的概念。Social CRM有两个主要的方面:社会化媒体的营销和社会化企业协作。   基于这个方向的用户管理,连续创业的宇泰思科公司打造了一款针对中小企业社会化协作的工具Pushsale。   Pushsale采用H5的模式打造了一款针对中小企业客户信息沉淀以及客户挖掘的社会化CRM应用。通过微信公众号直接进入应用,应用内针对具体任务和组织关系进行建组以及成员召集,完成协作功能。群组自建,采用三级管理制度,群主,小组长和组员,群组的每个人都能看到任务信息,但只有组长可以发布信息,保护客户信息的同时进行各级组员的权限分层。 Pushsale最大的亮点是群组的维护不仅仅基于组织架构内,而是可以加入对本群组任务有帮助的组织外成员。通过发布招募令来招募对本项目有帮助的专业性人才,目前还是需要在加入前进行深入沟通来保证信息安全。   对于一款CRM产品而言,Pushsale扩展性和灵活度相对较好,但集成性有待于扩展。未来产品将继续保持迭代,增加统计分析功能,即通过本月组员的活跃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新客户的加入等对小组进行综合评级。通过这个分数排名来对下一步的工作做出指导。   目前收费情况是群组在五人之内免费,五人之外按每人每天五角钱,群组相对自由,可以为某一项目组建群保持信息沉淀,也可以完成项目之后解散群组。   Pushsale是宇泰思科旗下研发的新的项目。宇泰思科平台下有易拍全球,SATonline等项目.创始人表示,宇泰思科希望在产品打磨基本完成之际引入资本以及专业运营人员来负责产品的下一步。   尽管目前企业协作市场已经有诸多如Worktile、纷享销客、八百客,推事本,销售易等竞争者。但推事本以及worktile倾向于基于大公司组织架构内的服务,八百客在CRM领域深耕多年,有一套自己的体系,但是操作起来相对复杂。随着社会化程度的发展,以中小企业协作共享的pushsale还是有机会在轻量级市场突围成功的。   融资方面,Pushale目前需要2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预计出让10%的股份。主要用于团队扩充以及新产品公司注册。    
    协同
    2015年07月16日
  • 协同
    OA、协同和BPM的那些事儿   自从BPM这一概念流行起来,国内很多OA厂商、协同管理软件厂商赶紧的把这一华丽外衣披上,声称自己提供的产品就是BPM。本文对三者之间的核心区别进行粗浅的阐述,希望能够引来真正的专家给予确定的定义,也给CIO选择信息化软件时提供相应的参考。   OA,即办公自动化,是Office Automation的简写,是现代利用电脑进行全自动的办公,目的是提高效率,最先在国内流行的时候喜欢打“无纸化办公”这张牌,将企业或者政府的收发文、档案管理、物品管理、文档管理、车辆管理、后勤管理、简单的人事管理等等诸如此类的业务用计算机完成,充分解决了因企业中存在的层级结构使得传统的办文程序的问题:从文件起草、审阅、会签、签发、下发到归档、借阅等各个环节,复杂,流转时间长,最终导致办公效率低。这一点在目前很多与政府打交道的事情中仍然大量的存在。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国外并没有OA的概念,是中国管理软件自产自销的IT名词.   协同管理概念的出现,其实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协同OA,即通过互联网,让企业、政府能够自行灵活定义符合自身需求的管理工作流程、知识目录架构、信息门户框架,以更便捷、更简单、更灵活、更开放的满足日常办公需求。在协同OA的基础上,以增强型的工作流为引擎、融合知识管理套件、并加入更广泛的日常业务工作管理包括客户资源的管理等,这就到达了第二个阶段——协同管理软件。通过流程,实现信息的协同、业务的协同和资源的协同,方便企业的管理。其实这个概念很宽泛,因为ERP系统也提到要实现物流、资金流、人力和信息流的协同。   协同管理更应该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套软件。体现了协同管理思想的软件应该能够做到以下几点:信息网状思想(让企业相关联的信息能够通过要素关联起来,方便追踪);业务关联思想(软件要体现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随需应变思想(软件中体现的信息网和业务关联可以随时因为某个业务或者某个目标进行改变,结成新的网络和关联)。   BPM其实是协同管理的更高要求。协同管理的最后一点提到了随需而变。如果软件在实现能够随需而变的基础上,做到对于“需”如何产生,“变”的效果如何衡量的支持,就可以说达到了BPM的高度。BPM全称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即业务流程管理,是一套达成企业各种业务环节整合的全面管理模式。其起源于90年代美国管理专家业务流程重组(BPR)的思想。   “重组”两个字让人感觉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被很多企业所质疑;人们更多的接受“优化”,这也就是BPM系统的核心。     BPM软件的第一步是实现企业现有的流程。企业关于流程的制定和规范包括多个文档,例如业务运作流程、作业指引、岗位说明书、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等,如何把这一系列信息有序的组织并体现于系统,是BPM软件的面临的第一项挑战。在BPM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厂商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使用者进行沟通确认,最终实现。     BPM的第二步是能够对流程运行效率进行有效的分析,让企业找到需在哪里,变的依据。这种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活动(是否过于复杂,存在精简的可能性);活动实现形式(是否能用更有效率的工具来实现活动);活动的逻辑关系(各环节的先后关系可否作调整以达到改进目标);活动的承担者(是否可以通过改变活动的承担者来使流程更有效率)。   有了明确的分析报告,BPM软件应该提供的第三个功能就是灵活的改变现有的流程,不需要花费企业过多的人力和物力,或者可以在正式变动之前提供变动效果的模拟分析报告,以便企业的决策者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所以,使用者不要轻易被软件提供商抛出的概念所迷惑,是否是真正的BPM软件还得看这三项功能是否能够完整的实现。   【文章来源:三影塔CIO之家】
    协同
    2014年0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