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公软件
    奇鱼微办公:想帮公司精细化运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 2015年被称作中国企业级SaaS元年,到今年,该市场发展依旧强劲。iResearch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云服务市场规模超50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仍保持约30%的年复合增长率。 商业 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包含了在线 ERP(企业资源计划)、在线 CRM(客户关系管理)、在线进销存、在线客服/呼叫中心、在线OA、在线HR、在线财务、在线IM、在线外勤、在线杀毒、在线视频/会议、网络邮箱、网络教育、在线储存等垂直领域。 奇鱼微办公(以下简称“微办公”)就是一家为企业移动办公提供服务的SaaS公司,核心团队成员由来自微软、阿里、百度、360等一线互联网公司的资深专家组成。 微办公帮助企业在经营管理、运营模式以及用户的获取方面做互联网化的转型,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降低经营成本。成立至今,微办公用2年多时间服务了5万多家企业客户,包括蒙牛集团、上品折扣、零点有数等知名企业。 业务全面覆盖+功能重点分析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真正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展业务的企业比例不足25%,在美国,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75%以上,这种巨大差异,意味着中国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改造升级还有很大的空间。 尤其当国内市场的人口、政策等红利渐渐被吃光,企业下一步发展急需提高效率,由从前的粗放式管理转为精细化管理。这时的市场急需一款好用的SaaS服务软件。 奇鱼微办公打造的办公软件,可以把单位的外勤、人事管理、财务、客户管理等不同业务都搬到了手机上,并加入了语音识别功能,为企业提供智能一体化服务。 不同企业和行业侧重点不同,如装修工程类公司,使用最多的功能是客户管理和项目管理,而且喜欢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使用。对此,微办公给很多行业开发了行业套件,在一体化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单个功能也能做好做深。 微办公CTO吴凯 微办公首席科学家&CTO吴凯提到,在决定做或不做某些功能、怎么做时,微办公是有自己的价值选择。比如有些办公软件有“外勤轨迹”功能,销售员在外的路线被强制开放,领导能实时掌握,这对员工十分不友好,反而容易激起双方矛盾。 因此,微办公虽然也有类似功能,但并非强制,员工可以选择关闭。即便老板发送请求,要求实时查看员工的外出路线,员工也可以选择拒绝。 “微办公要为企业提供价值,帮助企业最大化的提升经营效益;但同时,功能一定是员工可以接受的。微办公更关注的,是销售的转化率和客户的活跃度。” 技术先行,SaaS服务不止是工具 吴凯认为就国内SaaS发展现状而言,技术已经走在了趋势的前面。如果参考美国同行的发展情况会发现,从传统软件到移动互联网,美国是渐进式发展,而中国是跳跃式发展。中美在技术方面已经差距不大,但市场仍有大量空白,“AI+SaaS”也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而在微办公客户管理中的“透客”就是这样一项功能,它深化了软件对算法的要求,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微办公客户管理中提供的智能套件,帮助企业解决 “找客户难”、“客户跟进效率低”、“销售培训上岗慢”、“销售过程难把控”四大难题,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透客可以帮助企业找到更多的线索,比如把外部资源一键导入,帮销售为潜在客户做排名,让销售和客户之间建立关系等等。这远远超过我们以往对客户管理的简单认知,它要求在应用层和数据量的基础上,用算法对数据做进一步分析。 吴凯告诉记者,在同类付费竞品中,奇鱼微办公的用户活跃度排名前三。百人以上规模的客户公司中,留存率在80%以上。   来源:创业邦
    办公软件
    2017年07月14日
  • 办公软件
    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前端办公软件服务,Womply 获 3000 万美元融资 Womply 是面向中小型企业的前端办公软件服务公司,公司昨日宣布获得3000万美元融资,由Sageview Capital领投,几家现有投资人参投。截止到目前,公司已获得总融资5000万美元。Womply 计划利用新获资金扩招人员,增加产品种类,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客户。 Womply 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是一家SaaS(软件即服务)供应商。 “Womply的使命是借助科技和数据,简化小企业运营方式,帮助小企业成长。” Womply的总裁 Cory Capoccia表示, “有了新资金的支持,公司可以更快地进行扩张,同时也可以扩大公司的现有合作伙伴,帮助公司在未来几年内专注于为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公司会在2017年推出更多的产品,创建更多合作关系。” 在美国,中小型企业拥有4000多万名员工,其中550万中小企业的员工人数不足100人。随着大企业不断向新业务领域扩展, 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更需要开拓新的发展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Womply 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仅在过去两年,公司就已经增加了6万多家中小型企业客户。 Womply所创建的是一个基于浏览器的统一平台,可以满足中小企业在监控、分析和营销等方面的需求,可以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在线形象和口碑管理、客户和收入分析,以及易用营销工具等服务。Womply 所服务的企业客户几乎涵盖了美国所有的邮政编码区域,客户类型多达400多种,包括餐馆、零售、汽车、健康与美容、酒店和医疗,等等。 此外,Womply 还是美国信用卡处理和申请领域主要的的软件供应商。自2013年以来, Womply 已经和美国主要的信用卡供应商、 受让方和独立销售团体(ISOs)签订了30多份独家产品和分销合作伙伴协议。这些合作伙伴每年都会为美国上百万商家处理上千亿美元的信用卡交易。 Sageview Capital 的合作人Dean Nelson 表示, “Womply 是美国发展较快的软件公司,公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开创的独有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让合作伙伴和商家实现共赢。” 本文来自翻译:venturebeat.com
    办公软件
    2016年11月18日
  • 办公软件
    团队协作办公软件“石墨”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上线企业版进军2B市场 今日,团队协作办公软件石墨文档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 Pre-A 轮融资,领投方为山行资本,心元资本、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跟投。据悉,此次融资取得资金一半将继续用于产品研发上,另一半资金则将用于石墨文档的商业化上。   会上,石墨文档还正式上线企业版产品。企业版产品不仅囊括了个人版的所有功能,还允许设置多个管理员进行企业文档共享成员的管理。在内外部协作上,企业成员可邀请企业外部成员进行协作,并能对其访问控制进行管理。此外,企业文件的所有权将归属于企业,防止因企业成员离职而导致资料泄露。同时,石墨也公布了其企业版产品价格,18元/人/月。   通过发布企业版产品,石墨文档开始拓展B端市场。据了解,美国实时协作工具Google Docs 的企业级解决方案——Google Apps for business的活跃用户已超2.4亿,企业用户达500万,年收入达10亿美金。在石墨看来,中国2/3的企业都在使用文档,市场潜力巨大,加之没有Google Doc这样的巨头在该赛道内,石墨有机会成为国内“文档协同办公”类工具的领头羊。   恰巧,Salesforce也宣布将以7.5亿美元收购了团队协作应用软件Quip。被问及对此事的看法时,石墨文档创始人吴冰表示:“Quip产品主要以文档和表格为主,技术层面不算复杂,我们的技术水平也能达到,甚至更高。虽然美国大部分市场是被Google Docs和office365所占据的,但Quip在这么竞争激烈的市场里,还能估值7.5亿美元,说明这个市场非常有潜力。拿我们与Quip对标的话,我觉得我们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此外,石墨文档还宣布了与钉钉的合作。通过此次合作,钉钉将补足其文档协作工具功能板块,石墨文档也增加了一个强有力的引流渠道。   来源:36氪,作者: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0441.html
    办公软件
    2016年08月03日
  • 办公软件
    企业SaaS上演“三国杀”,谁才是决定生死的变量? 摘要: 只有在上端有客户价值,老板才会买单;在下端有用户价值,一线员工才有干劲,SaaS产品才能实现使用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转换。当占有绝大多数用户比例的中下层员工用户对一款产品都心生怨恨的时候,那么它只会在作死自己的路上越陷越深。 如果我们把2015年O2O从火热到遇冷再到此起彼伏的兼收并购看做是2C市场日益饱和逐步冷静的信号,那2015年阿里钉钉、和创、金蝶友商网、大象盯盯、高速波等专注于2B市场的各类产品争先恐后出现在媒体公众和投融圈的视野里则可视为国内企业级SaaS市场爆发的暗号。 但随着更多新进入者的闯入和企业微信的高调推出,2016年会不会是企业级SaaS市场的定局之年?面对行业洗牌,谁才会成为最终的大赢家,谁才是决定生死的变量? 风中的风口,企业SaaS正上演“三国”杀 如今的企业级SaaS市场不可谓不热闹,且不说美国企业级SaaS服务公司Salesforce现已估值474亿美元,单看《易观智库》最新报告,2016年年初我国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就将达到199.3亿元人民币,增长为69.7%,2016年全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如此海量的市场自然吸引了无数创业者前来“捞金”。目前也已盘踞着三股势力,正争相“抢食”。 BAT巨头,前赴后继 BAT可说是无孔不入,企业级SaaS市场自然不会错过,他们或依靠庞大的基础架构支撑或借助各自的海量用户,鼓吹生态体系转嫁流量入口或直接采取投资并购的方式进入这一市场。 先说财大气粗的阿里,阿里2015年在企业级市场就完成了4项投资和3项收购,包括60亿人民币投给阿里云,参与数梦工厂A轮投资,收购南京翰海源等。而阿里钉钉更是成为阿里争霸企业级SaaS市场的终极武器,如今钉钉已从最初的企业内部IM软件变身为现在的SaaS协同办公软件。 而阿里云也与用友合作,发布了多款新产品和基于云的行业解决方案。阿里试图围绕企业级市场基础建设、技术、性能、安全、数据和垂直行业解决方案等各类需求实现全覆盖“一锅端”,野心颇大。 对于觊觎企业级SaaS市场已久的腾讯而言,腾讯云服务,企业邮箱、腾讯企点只能算是小动作,近日传言即将要发布的企业微信才是真正的“饿狼”,或将对企业级SaaS市场产生地震效应,使得多数从业者为之恐慌。这一方面是因为微信具有极强的用户关系链;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微信可能整合企业号、订阅号、服务号等腾讯资源,形成难以匹敌的生态体系,但事情还未发生,一切待解。 相对而言,百度则低调一些,2015年只投资了客如云和收购了安全宝。而且投资客如云显然是为了响应百度的O2O战略,安全宝也是为了充实百度云的安全体系。但面对着企业微信和钉钉的公然冒犯,百度不管是“束手就擒”“坐以待毙”还是“狗急跳墙”奋起反抗,等待他们的都是一场恶战,一时半会难定胜负。 传统办公软件劲旅,壮心不已 这主要有用友、金蝶、通达等大型传统企业应用软件开发商,他们先后发布了畅捷通、友商网、云之家等SaaS服务产品。其中金蝶2005年就已进入SaaS领域,2007年联手IBM发布“友商网”,是国内第一家推出在线会计与进销存软件服务的企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友商网注册企业数已超100万,用户总量破400万。另从2015年金蝶半年财报中看到,2015年上半年,友商网线上SaaS服务收入同比增长70%以上,注册用户同比增长超过40%,付费客户的续费率保持在75%以上。 此外2015年金蝶还参与了逸创云客服1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对于这些传统大佬来说,一是有过去在PC办公时代的积累,他们有机会将自己的PC老客户转化成为移动客户。 二是他们积累的经验和口碑能转化为品牌背书和信任度,有利于获取新客户。况且他们也具有一定的实力基础,不说是皇太子,友商网等至少算是个富二代,不惧与BAT等较量。只是移动互联网不同于PC互联网,他们也需要适用与摸索,并打破过去的体制与利益分配等束缚。 创业平台,夹缝中找突破 还有一类便是毫无背景或积累不多的中小创业平台,如销售易、今目标、大象盯盯、高速波、容联七陌等等。他们的不同于巨头们和传统大佬们从其擅长的角度切入,玩平台型生态体系的打法,而是先从一个细分市场切入。如纷享销客以移动销售管理为核心,12个月内就完成1.6亿美元的B、C、D三轮融资。 2014年11月正式上线的大象盯盯(时间早于阿里钉钉),主攻团队工作效率提升(区别于阿里钉钉主打的团队内部沟通),据统计大象盯盯上线以来,累计下载用户732万人次,月度活跃人数161万人次。2015年4月成立的高速波,由原通达信科CEO高波创办,目前已推出2款SaaS产品,一款是全能型叫“高速波云办公”。 另一款移动CRM产品叫易圈客,打着“通用型移动CRM完全免费”的口号。诸如此类公司不断涌现,都在探索各自所长,希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同时他们把目标客户锁定在占有99%的中小企业上,因为基数大,使得有足够的市场空间,让其自身在夹击中获得成长机会。但他们在知名度、资金等积累上的不足要求他们必须加速快跑,才可能追赶或超越对手。 是非成败,这些才是决定生死的变量 如今三股势力相爱相杀,2016年将成为SaaS行业洗牌的开端,残酷激烈的竞争过后,谁会跻身国内SaaS服务市场的第一梯队,谁又将会被淘汰出局。其实,除了品牌、资源、团队等确定性因素外,更多的是定位、定价、推广策略等细小的变量。 谁是先锋:激励重要还是监管重要 企业市场用户角色大体分为两类:基层员工和管理者,而企业管理的终极话题:监管为重还是激励为重,是该压还是该推、是该用棒槌还是该用玉米,是该“从上而下决策”还是该“自下而上引导”同样摆在SaaS服务产品上。现在行业内出现两类不同的做法,一类如阿里钉钉,以老板为导向,拿它的Ding功能为例,这是一种信息必达自上而下强压式的沟通方式,老板可以随时跟踪员工有没有看到“钉”的状态,显示未读数,和未读的人。 这种方式确实让老板很爽,却变成了中下层员工的“噩梦”。它强调的是管理属性,自上而下解决老板监管问题,出发点是让老板高兴。而他们相反的是自下而上解决一线执行员工的实际问题,强调工具属性,出发点是为了让用户更好的工作。 比如大象盯盯一直就定位是为四项工具:“创新工具”、“自我激励工具”、“目标管理工具”和“企业管理工具”,CEO刘青在多个场合表示将始终坚持大象盯盯的工具定位,致力于让广大一线员工更好的工作,或如友商网一直致力于为小微企业提供在线进销存及财务记账服务,作为企业财税、社保、融资、报销、营销、020收银等财务专业的工具。国外也有专做客服的Zendesk、Freshdesk。 主打云存储的Box,旨在帮助中小企业揽下个税、社保公积金等琐事的Zenpayroll等。出发点不一样,结果就会不一样,响铃这货不能断定企业管理一定是监管重要或是激励重要,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在上端有客户价值,老板才会买单;在下端有用户价值,一线员工才有干劲,SaaS产品才能实现使用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转换。当占有绝大多数用户比例的中下层员工用户对一款产品都心生怨恨的时候,那么它只会在作死自己的路上越陷越深。 收费与否:一切免费还是“坐庄收钱” 钉钉出山之后便打出“免费一切“的旗号,很多企业开始使用钉钉也确实是因为其免费的审批和移动电话,大象盯盯也是以“提醒”为功能特色,执行一切免费的策略。而还有一些平台则采取按需购买的模式,如Live800的“数据分析”,网易七鱼云客服的“智能机器人回复”、“工单系统”功能等。 友商网也是基础功能免费,增值服务收费,按年付费一天一元随需购买的模式。相较而言,高速波的易圈客所推行的免费彻底一些,不仅包括OA类的基础功能,也把所有通用型的CRM功能诸如客户管理、销售线索、报表分析等也开放了免费,并且不限空间、不限时间、不限人数。 于是收费免费又成为了SaaS产品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或许正如高速波创始人兼CEO高波所说“中国SaaS行业真正能够发展起来,需要打破中小企业的入门门槛。“0成本的标准化通用型入门级移动应用平台有利于吸引中小用户尝试SaaS产品,但对于SaaS市场,响铃认为:免费只是一个过渡,单纯的免费策略不可行,因为: 1、免费对应的是屌丝思维,屌丝的思维逻辑是关注要不要钱,而企业的思维逻辑是能否满足需求,能否帮助赚钱。所以SaaS服务的核心问题是产品是否满足企业具体业务需求,不是是否免费。 2、企业用户的获取和沉淀,也不能依靠免费来完成,因为企业对产品安全性、稳定性要求更高,简单免费的策略并不能实现有效用户的获取,甚至会因为免费导致企业客户对产品价值产生质疑。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免费的SaaS模式成功。当年阿里软件的免费大战宣布2个月后黯然离场,如今SaaS市场免费仍然只会是非理性的自杀,收费才是对客户的承诺和保证。 为谁而生?竞争导向还是用户导向 最后说说产品的出发点,如果把钉钉的出现归结于来往阻击微信失败而采取的侧位还击(至少是原因之一),那正当来往团队复仇之时,企业微信又背负着抗击钉钉的任务上场了,此起披伏“冤冤相报”,互联网因竞争而生的产品比比皆是,如百度的有啊、百度Hi、腾讯的拍拍、搜搜等等,但他们最终都和来往一样折戟沉沙,这似乎再一次提醒我们:如此噪杂繁荣的企业SaaS市场,我们的产品到底是为谁而生? 或许正如大象盯盯CEO刘青所说“为占位,为竞争做的软件都无永久生命力,只有中小创业者创造的真正为用户而生的产品才可能赢得市场。”周鸿祎 2009年在金蝶友商网交流时也谈到他对 SaaS 的理解:关键是抓住企业客户的真实需求,SaaS 只是一种软件交付模式。所以我们看到友商网8年只做一件事,就是专注于财务服务,做中国最大的小微企业财务云服务平台。 而大象盯盯一直为提升工作效率努力,在提供工作提醒、审批、汇报、签到等多项服务之外,还在个人事务里添加类似于记事本的功能,就是希望能以个人事务为主同时兼顾到团队管理。 所以BAT巨头也好,传统大佬也罢,社交也好,工作协同也罢,所有围绕中小企业的SaaS企业服务产品必须清楚:所谓的平台生态建设所谓的积累和沉淀都可能成为自己进入新市场的桎梏,因为SaaS服务绝不仅仅是从C端到B端服务对象、购买决策者和使用者的变化,而是产品定义从竞争导向到用户导向的变化,只有真正把握用户需求,而不是为了赌气、占位、争夺市场的产品才会获得最终胜利。 最后再提醒一句:相较于2C领域一家独大,马太效应在企业级SaaS领域并不明显,行业领先者对企业用户覆盖率普遍不高,市场仍存在巨大的可拓展空间,将来的SaaS巨头,既可能出自现有软件公司创业团队,可能出自BAT等互联网公司,也可能出自新的初创企业。但必须以用户为核心,只有不断聚焦产品改进,摆好姿态,踩好点,才可能笑到最后。   来源:钛媒体 作者:曾响铃;微信号:xiangling0815 http://www.tmtpost.com/1668603.html
    办公软件
    2016年04月07日
  • 办公软件
    BitGlass:办公场所Office 365的使用率高于其它办公软件 很多企业资源提供商已经明显感觉到在办公套件使用率方面Office 365已经遥遥领先于Google Apps。微软云端优先、移动优先的策略调整无疑是推动Office 365迅猛发展的重要诱因,援引商业内幕报道安全服务提供商BitGlass将于下周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办公场所Office 365的办公使用率要明显高于Salesforce、Box和Google。 一年前BitGlass公布的报告显示在办公场所Google apps的使用率是Office 365的两倍。不过在下周公布的报告中显示在使用率方面呈现了惊人逆转,相比较Google apps(13%)而言Office 365正主导企业未来的部署计划(29%)。   自 cnbeta
    办公软件
    2015年03月11日
  • 办公软件
    微软新办公软件 Sway 面向所有用户开放 微软 Sway 是一款用于制作演示文稿的在线工具。这一工具目前已公开发布。此前有许多用户正在等待使用这一产品。   Sway 的正式推出已在意料之中。不过,令人有些惊讶的在于微软 在博客中公布 的关于这款产品的一些数据。   以下是来自微软的消息: 目前距离我们发布Sway预告 仅仅只有 10 周时间,而 Sway.com 的独立用户访问量已经超过 100 万,有 17.5 万人申请使用这款产品。这一数字仍在以每天数千的速度增长。   10 周时间是 70 天,这意味着到目前为止,Sway 网站平均每天的点击次数达到 14285 次,注册申请达到 2500 个。实际流量还可能更高,但由于微软仅仅提到“超过 100 万”,因此我们无法了解更精确的详情。   我无法猜测,像 Sway 一样的产品能获得什么程度的流量。这款产品来自一家大公司,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不过,持续的等待很可能会不利于流量和用户申请注册的兴趣,至少到目前为止如此。   (微软,请继续提供数据。)   由于不再有传统的文件,例如由 Office 创建的文件,因此 Sway 是一款有趣的产品,基于云计算平台。毫无疑问,微软正在 将office转成云计算平台 ,从而通过用户订购获得经常性销售收入。我们将看看,这款产品将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Microsoft’s New Office App, Sway, Is Now Open To Everyone Microsoft’s Sway, an online tool for creating presentation documents, is now generally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Previously, a waiting list was in place.   That Sway has taken down its rope line isn’t surprising. What is perhaps slightly unexpected are the metrics that Microsoft announced in its blog post concerning the product’s availability.   Here’s the company:   It’s been only 10 weeks since we kicked off Sway Preview, and we’ve already had over one million unique visitors to Sway.com and over 175,000 requests to join, and those numbers grow by thousands daily.   Ten weeks is 70 days, implying that Sway has seen around 14,285 hits and 2,500 signups per day, so far, on average. The actual count on the traffic side of things is slightly higher, but as Microsoft only specified “over one million,” we can’t be more precise.   I would have had no guess what sort of traffic a product like Sway could attract. It’s from a large company, so that was an advantage. But being placed behind a wait list likely detracted both traffic and signups, at least until now.   (Microsoft, please keep the numbers coming.)   Sway is an interesting product given that it doesn’t have traditional files, like the original Office suite. So it was built for the cloud. Microsoft, of course, is working to convert Office into a cloud product that it can sell on a recurring basis via subscriptions. We’ll see how well it does.   来源:TC  
    办公软件
    2014年12月17日
  • 办公软件
    微信企业号搅局在即,办公软件市场面临终结者? 编者按:原文《微信企业号搅局在即办公软件市场面临终结者?》,作者无谓君(微信号:i-quan)——香港互联网行业分析师,目前也在组建自己的跨境O2O项目。 根据腾讯二季度财报,微信的活跃用户已经达到了 4.38 亿。尽管分析师电话会议里面没有对企业号推出的时间有太多的着墨,但从目前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内测情况来看,按道理时间上应该不会太久。 微信企业号更像是就这场中国互联网全面渗透线下大博弈里的一个蓝海项目。和之前 BAT 种种“落地”策略里分食细分领域的“速配”联姻不一样,企业号既不把视线瞄准任何个別单一行业,但也不属于简单的媒体平台范畴。這一手棋某程度上透视微信最终的宏大格局构想。 中国的企业办公云端市场支持一个千亿级别的企业没有什么问题,但够格的搅局者却一直不多,至今反倒成为一片尚未被互联网征服的处女地。问题是谁能攀过沿途那一段险峰? 光凭之前流出的内测画面已经可以看出,微信企业号计划以一系列可订阅的办公模组同时进军 OA、ERP 和 CRM 等多种企业办公软件市场。这些在 PC 时代大家都买软件装机来解决的办公系统,到了智能手机普及、人人都是低头族的随身办公时代就变成一种桎梏。打卡、报销、送审、简报等一系列的办公室流程,早就可以透过随身携带的手机端应用来无纸化完成,既提办事高效率,又可以人性化地减低前线流动业务员的管理成本。 其实在国外手机的企业云端办公文化发展的比较成熟,我怀疑这和外企早在十多年前已经养成使用黑莓的习惯有关(还记得我 03 年毕业纽约那些银行家都已经人手一部黑莓,就算在新人面试的时候都在那边噼里啪啦的低头打个不停),可以说在国外黑莓就是随身办公文化的滥觞! 反观国内虽然在智能手机出机量上早就超英赶美,在各种 2C 应用上也是不遑多让,唯独在随身办公文化方面一直和国外存在巨大差距。特别是从事服务业的中小企和国外的同业比起来在这方面上只能算是“刚刚起步”,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 PC 端与移动端办公应用之间仍存在严重断层。 中国企业级互联网可否实现农村包围城市? 在中国企业级应用市场潜力其实非常巨大,只是之前 PC 时代的装机卖软件模式的结果是只能得大企业者得天下。一旦过渡到移动云端时代,游戏规则恐怕要被改写。中国二十年的互联网大潮,早就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才是王道! 正因如此,虽然在 PC 时代的一些 OA 巨头早就已经抢滩移动办公市场,并且手握优质客户资源,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网络效应,企业号登录之后整个行业估计还是要变天。 当然啦,这个话题不免很多人要吐槽说又是自媒体们的一次自嗨。甚至沉睡中的千亿级企业应用市场?怎会有中小企会去埋单?就连我之前在香港见过的一位金蝶管理层,他认为如果光拿免费的轻应用去抢攻国内的中小企市场看不出长远的商业模式在哪里。 今天的营商环境以后中小企也会愿意付费 当然货币化策略对微信来说目前应该不会是重点,只要需求能够带旺新的增长亮点,则一切都不成问题。当然我本身是看好日后企业号货币化潜力的,因为腾讯本身有足够的数大数据工具来深挖这些办公数据背后的价值,这一点终端用户基数不够的传统软件公司是无能为力的。而且即使将来要企业付费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随着人口红利拐点到来,中国已经踏入用人成本和租金节节攀升的年代,就算一向精打细算的中小企也必须通过提高效率和减少浪来应付高涨的成本。告别粗放式营销,以无纸化增加前线员工办公弹性,提高团队协作效率等有助压缩工资甚至租金支出。这一切都能成为让中小企付费的原因,如果你能够以他们自身的过往数字量化成本效益给他们报告的话。当然这已经脱离了卖办公软件的范畴了,简直都开始抢策略管理咨询行业的饭碗了! 企业号至今切入路线貌似最大可能就性就是微信不参与营运开发,而是仅作为一个平台,开放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给第三方去开发各种办公应用模组。可靠消息称,目前已有不少第三方厂商与腾讯展开接洽。被微信海量用户吸引的第三方估计为数不少。蝴蝶效应之下,只要有一两款“现象级”的办公模组以游戏化方式蹿红的话,恐怕勒令员工订阅企业号的中小企老板会多如过江之鲫。 当然这并不代表企业号一定能一帆风顺,我猜测最少在三方面可能会遭遇较大的不确定性: 一个是终端用户即企业员工们的心理因素。例如会否对通过微信企业号随身办公感到抗拒。毕竟在用户心里的定位是个人通讯渠道、社交的平台。现在突然变成强迫我从此:“公私不分”,24 小時随身的公务平台?当我正晒朋友圈的时候老板突然要我在企业号里处理邮件?是否会让人很不爽、感觉自己被微信出卖了?更进一步的,这会否降低我在其它社交方面使用的活跃度?腾讯是做游戏的,肯定明白游戏生态对玩家心理的影响足以决定游戏成败。 第二个挑战是一些有积累有实力的OA开发公司会对企业号第三方开发平台抱重大戒心。毕竟微 信一路走来也不太安宁,草根大户封号,整顿公众号之类的事情发生了好几次,经常听到投诉无门的抱怨。今天接受企业号的号召放弃游戏规则的主导权去帮腾讯开荒,日后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一旦被打压封号岂不欲哭无泪? 第三个挑战就是其他大的OA软件公司经常挂在嘴上的企业数据安全考量。企业客户对于微信这种公有云形式的数据后台在安全保障方面会否存在担忧。尽管专家们一再强调公有云保存数据是安全的,但实际上要企业客户对公有云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投信任票的话还是会有一定的难度。当然中小企业除外! 微信挟四亿用户大举进军企业级市场,对国内移动办公市场而言,预想会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且看掀开战幔后企业号会以什么路线挺进!另一方面,在用户量上处于劣势的其他移动办公玩家到底有什么好的防御策略?在此想到三招,这里抛砖引玉: 1)大打私有云安全牌。在云计算时代,云的分享、协作优势显而易见,然而公有云在隐私性、数据安全性方面向来备受质疑。这一招肯定能让用户维持观望,买到一定的时间。 2)向目前经微信公众号提供 OA、CMS 服务的第三方学习,把自家轻应用做到和公众号后台和其他微信生态尽量接轨。移动办公服务的终端客户,说到底是广大前线员工们,他们在中小企里面一般最有话语权。如果他们觉得目前的 OA 产品已经很好的和微信后台管理软件对接,就能降低搬迁到企业号上面的吸引力。 3)大力向企业灌输数据主权的概念。刚好政府最近逼迫苹果在收集中国用户数据的后台存储问题上让步的事件正好给大家上了一课。现代大数据经济下,就算不牵涉企业用户的商业机密,完整被追踪的员工行动数据也是有价值的公司资产,呵呵岂能无偿落入他人之手? [文章来源:36氪]
    办公软件
    2014年09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