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聘网
    内聘网获老鹰基金与清控科创千万级PreA轮投资 [摘要]内聘网的在线招聘模式通过对求职者和企业双方需求和条件的分析,匹配双方。   7月14日,老鹰基金和清控科创宣布投资内聘网近千万人民币。HRTechChina曾报道过内聘网曾于2014年12月获得老鹰基金领投的千万人民币。   老鹰基金创始人刘小鹰表示,2014年是互联网招聘元年,庞大的市场将互联网招聘推上风口浪尖。而清控科创董事长兼总裁秦君则表示将对内聘网倾力支持。   内聘网于2014年3月正式上线,隶属于北京亿联宏谦科技有限公司。内聘网的在线招聘模式即通过对求职者和企业双方需求和条件的分析,匹配双方。内聘网的另一个特点在服务对象上。创始人兼CEO肖恒说:“内聘网要服务的是互联网新锐公司,新锐是指那些尚未成为巨头但极有发展潜力的创业公司。”   其创始人兼CEO肖恒曾就职于日本京瓷,华为等公司。第一次在东京创业,主要从事人才招聘派遣。内聘网是其二次创业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同为互联网招聘公司的拉勾网就在此次发布会的对面,其创始人许单单和肖恒均为北大出身,同为校友的肖恒表示:“对门的校友已经做出了了不起的成绩,现在该看内聘网的了。”   内聘网将与两家投资机构进一步合作,并将于近期推出新一代智能招聘产品。   腾讯科技讯(刘亚澜)
    内聘网
    2015年07月14日
  • 内聘网
    有人“拉勾”,有人“拉手”!天下的事情怕结盟! 招聘网站与猎头,天生的合作伙伴   招聘网站和猎头,分别占据人力资源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历来表面是井水不犯河水,但水面下却是暗流涌动,彼此竞争。而随着行业整合的深入,业界也出现了彼此合作以达成优势互补的竞争者。   近日,大数据猎头公司51猎头(www.51lietou.com)和知名互联网招聘网站内聘网(www.neipin.com)宣布,双方已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彼此的数据资源,对接服务体系,打通技术后台,互补优势力量,以加强在各自领域内的竞争力。 内聘网出简历,51猎头做服务 据介绍,两家公司的联合,将是业内首次跨公司达成招聘渠道与猎头服务直接合作的服务模式。内聘网作为互联网招聘领域的第二大服务商,上线近两年来,已积累了简历数超过10万份的专业互联网人才库,将是对51猎头简历库的有力补充。   51猎头是新近崛起的一家大数据猎头公司,用数据和算法取代传统猎头顾问来完成候选人与职位的匹配,并以此实现了猎头服务的超低价格。业界活跃的时间不长,但这家新公司已经至少创下了个行业纪录:猎头服务费最低纪录——仅收取候选人年薪1%作为服务费;扩张速度最快纪录——两周时间办事处铺遍全国15座城市。   对于既面向招聘企业也面向求职用户的招聘平台而言,内聘网在后端对接了51猎头低价高效的猎头服务,能够对其业务板块形成补充。 技术公司惺惺相惜 除了双方的资源互补,促成两家公司合作背后动因还有气质相近。51猎头和内聘网都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企业。   51猎头是一家利用数据分析提供猎头服务的公司。通过对超过5000万份简历的数据分析,建立了一套数据化的岗位和候选人匹配模型,当启动一个猎头项目时,通过模型的自动匹配,由算法推荐最适合当前岗位的候选人简历。再由标准化的猎头服务团队完成后续的邀约面试和招聘求职双方的撮合工作。基于高效的机器能力和明确的分析算法,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作为武器,让专业的猎头人员武装起来,通过机器的辅助,效率和产能都得到了成倍提升。   内聘网在后台进行岗位与求职者的匹配时,也是在求职者和招聘企业两端,分别进行标签化的数据处理,用机器初筛加人工调优的方式矫正算法,最终形成一副职场标签图谱。求职者和企业可以在图谱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两者的位置越近,也意味着他们潜在的匹配率越高。   两家技术驱动型人力资源服务者的联合,也标志着开放精神正在从互联网行业蔓延至人力资源产业。 据51猎头介绍,其平台上已经对接了近30家简历渠道供应商,但像内聘网这样的招聘网站还是第一家。同时,51猎头还宣布,将在免费开放简历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开放自己的猎头服务平台,与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合作,把免费开放的互联网精神继续在人力资源领域推进下去。   来源:人力资源研究
    内聘网
    2015年01月21日
  • 内聘网
    互联网垂直招聘网站内聘网获老鹰基金领投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 内聘网是专注于做互联网垂直招聘的网站,本次获得了由老鹰基金领投的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融资所获资金将被重点用于产品优化,团队扩充和市场运营。   HRTech China曾报道过内聘网,据了解,内聘网真正想做的事情就是服务于绝大部分的中低端求职者,帮助求职者直接快速推荐入职,只要求职者在平台上完善了个人信息,他们甚至可以在平台上主动的求推荐,平台会经过和企业诉求的智能匹配然后在24小时之内马上把求职者推荐到合适的企业。   在今年5月12日,内聘网便获得某风投机构百万级天使投资。   注:报道所涉融资金额由对象公司提供保证,HRTechChina不作任何形式背书。
    内聘网
    2014年12月30日
  • 内聘网
    基于文本分析、标签匹配的招聘引擎——内聘网如何改善招聘市场撮合效率? 白领招聘是个高度碎片化、非标准的市场。站在求职者一端,面对海量的招聘信息无从做出选择,只能去无脑海投,这造成了整个市场上垃圾信息的充斥。在招聘企业一端,同样需要面对海量的求职简历,要在成千上万份简历中筛出最合适的人选宛如大海捞针。这里的情况是,越是知名的企业,无效简历越会向你集中,导致大企业 HR 的简历筛选成本过高、筛选过程简单粗暴。而不那么知名的企业,往往无法搜集到充足简历,需要你打广告找猎头,付出额外的成本。     注意力分配的不均、供求信息的碎片化,这是白领招聘市场匹配效率低下的根源,而专注互联网人才招聘的内聘网,则试图用文本分析 + 标签匹配的方法让这一状况得到扭转: 针对求职者一端,内聘网会搜集他的简历和职业诉求(行业、薪资、职位等),通过对简历做文本分析,提取出求职者的标签。 针对企业一端,则会搜集企业的用人诉求、职位信息、行业属性、产品信息和媒体报道,同样是用文本统计、分析的方式,提取出关于该企业的标签。这里由于企业数据的复杂性,内聘采用了机器初筛、人工调优的办法来校正和迭代算法。目前已经提取出来的6000个标签中,约有三分之二是人工生成。     当原本高度非结构化的求职者信息和企业信息都变得相对结构化,招聘引擎就可以在二者之间建立更精准的联系。内聘网会在标签之间构建关联,形成一幅职场标签图谱。求职者和企业可以在图谱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两者的位置越接近,则说明他们潜在匹配的概率越高。     内聘网典型的使用体验是:求职者只需提交简历和职位诉求,系统将自动生成一份职位推荐列表,列表会以标签的形式告诉你这家企业的特点(比如工资高、美女多),也会告诉你你们之间的匹配分数,以此作为用户定向投简历的依据。而 HR 们则只要简单发布职位,系统将依匹配度排序,告诉你哪些简历可能需要你的重点关注。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招聘同一职位的需求不尽相同,所以职位匹配的基础应该是“标签组合”。比如一家做 to B 软件的公司(“to B”+“软件”),和一家做 to C 软件的公司(“to C”+“软件”),当两者同时发布一个“产品经理”的职位时,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个性化的。 内聘网创始人肖恒是北大计算机硕士,毕业后旅日工作,曾在京瓷和松下电器任项目经理。肖恒曾创办一家面向日企的人才派遣和软件外包公司,据说一度业绩不错。在随后经历了若干次职场调整后,12 年 4 月二次创业做了内聘网。我们现在看到的内聘网上线于今年 3 月份(此前尝试过做微信招聘),次月即拿到某机构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     十一期间,内聘网进行了一次大改。肖恒介绍,目前使用内聘网的企业用户有 6000 多家,改版后的日 UV 已达 1 万左右,个人用户则已超过 10 万。下一步他们将试图向职场社交延伸。     关于用大数据做职位匹配,其实还有一些有意思的玩法,比如: 1、可以绑定求职者的社交账号,通过社交数据为求职者打上更丰富的标签,同时评估他背后的人脉价值。人脉优质的候选人显然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同时在为其匹配职位上,或许 BD、市场类的工作排名应该更靠前。这点是以前依靠一纸简历无法实现的,做职场社交的脉脉,在这个方向已经做了较好的表率。     2、企业可以主动触达潜在候选人,激活对方的跳槽意愿,变被动的等人上门为主动的上门招人。     3、让企业将现有员工的背景资料上传,在引擎里跑上一圈,构建出企业现有员工的素质模型。再结合该企业的历史表现,分析该模型的有效性,以及改进方向,从而更精准地评判是否应该吸纳某类型的新人进入——这或许算是一种“量化 HR”?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沈超]
    内聘网
    2014年10月20日
  • 内聘网
    继续百花齐放?专访内聘网创始人肖恒:在线招聘将迎来2.0时代 如果说在线招聘市场正百花齐放,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否认。专攻猎头平台的猎上网、猎聘网、举贤网,主打职业社交概念的LinkedIn、内推网,意在改变招聘渠道和方式的快简历等等。都说未来是大数据的时代,那么,在线招聘会和大数据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国内一家创业公司内聘网已经在做这方面的部署。依据求职者、招聘方所填的信息,系统会分别向二者推送匹配的职位或求职者。内聘网已于3月份上线,现入驻1500家企业,有4万多名用户,并于5月获得了天使投资。     我们唯一的竞争对手是拉勾网 肖恒说,在垂直互联网-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拉勾网。我看过很多有关拉勾网为什么成功的剖析:依靠3W咖啡聚集起的人脉,网站的全新设计理念,求职者与企业的动态追踪等等。肖恒同时认为,内聘网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比如内推网,实际是改变了求职招聘的渠道和方式。以前有HR,现在企业里人人都是HR。快简历改变的更纯粹。把HR干掉,求职者和项目组长直接对接。”肖恒告诉动点科技记者,改变渠道的方式在短期内能让人眼前一亮,但未来很难做大。     “拉勾网这种平台,最大的受益方是企业,每天会收到几百封简历。对个人用户而言,还是海投。”肖恒说,内聘网会引导用户完善信息,按照求职者与职位的吻合度,向求职者或招聘方做出推荐。具体说,如果是求职者,会增加例如家庭住址、职业测评等可填项。如果是招聘方,则会深挖企业诉求等。更多信息的录入,意味着匹配精准度的不断提高。     在线招聘将迎来2.0时代 肖恒认为,在内聘网推出之前的所有招聘网站都仅仅是信息平台,未来将迎来2.0时代。“分析用户填写的信息后,系统会告诉用户哪些方面有短板,进而针对这些弱点,推送相关的网络课程等。”肖恒说,接下来会和在线教育网站展开合作,内聘网将不再是找工作的一次性买卖了。     随着用户停留时间的增长,基于诉求,用户会将内容不断填充。这相当于给每一位用户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个性化数据库。在某一天跳槽时,因系统推荐的工作匹配度极高,用户很快完成离职入职。这或许就是内聘网定义为“专业性的职业辅导”的最好诠释吧!     在线招聘不会继续百花齐放 目前,市场上既有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综合招聘网站,也有各种垂直细分,主打不同属性的招聘网站。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怎样?“纵向维度看,猎头网站定位于高端,而其他的各种类型的则攻中低端用户。因其他平台的服务费较低,未来,将会不断的向上挤压高端平台。”在线招聘会继续百花齐放吗?“猎头平台为什么只有那么几家,是因为他们的服务做的好。传统的信息平台是不粘用户的。主攻中低端用户的网站,必须跟进服务才可以脱颖而出。随着优秀网站黏性的增强,百花齐放将不复存在。”肖恒对动点科技说。     内聘网通过向企业端收费实现盈利。未来,随着与其他相关企业合作的深入,会探讨不同的盈利方式。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盈利或许暂时不重要。怎样提升用户量,才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文章来源:动点科技】
    内聘网
    2014年07月09日
  • 内聘网
    大数据将彻底颠覆招聘产业 来自北大的创业者肖恒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创始人,曾服务过世界500强企业松下和京瓷,他的内聘网近日获得了百万级别的天使投资,在招聘产业风起云涌的今天,内聘网凭什么获得这次投资呢?以下为i黑马记者对肖恒的专访。 我05年毕业于北大软件微电子专业,学的是嵌入式开发,最早是在手机上做游戏。05年毕业后,去日本呆了四年。我在松下和京瓷做项目开发,做了两年之后,07年7月份我跳出来了,借助一些日企的人脉关系,我在东京开了一家公司做当时在日本非常热门的人才派遣生意。我的公司提供两方面的服务,一边给在北京的中国人办签证,让国人去东京工作,另一方面更多是跟在东京工作的中国人签订劳务合同,通过我的公司被派遣到日企工作,后来公司做到了09年中,两年之后倒闭了,因为08年经济危机,连索尼(大客户)这样的大公司都一次性解聘了8000人,更别提高薪聘请外包劳务团队了,更何况层层分包,利润越来越薄,营业额一年也就不到300多万元人民币。 华为给我的创业灵感! 回国后,我去了华为,主要负责欧洲片区的安全项目市场拓展支持工作。不久,我在华为发现了创业机遇。华为几个做技术的同事,他们大概工作了五六年,在安全产品这一块开发能力上应该说很不错了,但是最后几个人找工作的时候都最终选择了51job和智联这种平台。 我研究这里头的原因发现一方面是因为IT行业存在这么一个现象,偏技术的人干的时间越长,这些人的人脉就越窄,而工作才五六年的人群,猎头又不是非常care他们。猎头care的是高端人群,因为做一单收益高,为了拿下这一单,周末的时候猎头会跟高端人群约一个下午茶,了解高端目标的一切信息,他愿意付出很多的时间。而工作五六年的人群猎头也会做,可是他最多打一个电话问一下你的情况,至于你的诸多需求,猎头很难了解,所以服务质量不好。 那么面对这个人群我在想能不能通过推荐的方式帮助这部分人群尽快找到合适的岗位,但是IT里技术宅男的朋友圈很窄,干的越长人脉越窄,因此要实现推荐,需要帮他们找一个平台,既可以帮忙找工作又可以维护人脉。 这样,我在12年4月份,开始了第二次的创业,做了一个职业社交网站,叫职来职趣,可是我做了一年后就把它停了。 没有切准用户需求,我做死了自己的网站 我当时构想的是,用户可以通过我的网站把过去的人脉关系捡起来,一方面跟这个行业里的人产生一个关系,帮助他们找工作。这就是这个产品后来失败最大的原因。因为人们找工作是刚性需求,它的窗口期一周到两周的时间,把工作找到就可以了,但是你让他在平台里捡人脉扩展人脉,这个东西时间成本太高太高,这是这个产品做失败最重要的原因,你没有切准用户刚需的时候你做一个平台,用户是不care你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产品后来我下架了,就是这个原因。 失败后,我反思了几个月。我发现单纯的职业社交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土壤上很难做起来,我选择在效率上做文章,换言之,我要打造的是一个中国提供极速推荐的网站。去年10月的时候我就开始做我现在的产品内聘网。 决定招聘成败的关键,是对双方内在需求的把握! 为什么要做极速推荐?研究别的招聘网站的产品你发现,所有的招聘产品,人们常说招聘的产品分为两个点,就像翘翘板,一边是求职者,一边是企业。但是问题是在一个招聘类平台上两个点到底哪个点最重要,这是需要去思考的问题。很多招聘网站更关注企业方。它把企业方信息呈现的很全面,企业方收到很多的简历,因此企业方可以百里挑一。一方面对于企业方还是需要花很多时间成本,去筛选简历。而另一方面个人求职者依旧要查看企业信息后,进行海投,依旧需要等待,效率仍然不够快很多人得不到反馈。应该说这些产品更多的提升的还是企业方的体验而不是个人求职者的体验。 想要真正快速的帮助求职者找到合适的工作,就要去思考双方的诉求会在哪里?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诉求是不一样的。我举个例子,有十家企业想找技术人员,用户通过传统招聘网站把简历投递给用人单位,并没有办法真正地把自己的潜力、特长和特点,乃至内在需求告诉企业。而企业也是一样的,依靠现在招聘网站粗糙的服务,很难完整地展现企业的全部需求,比如有的职位看重应聘对象的技术能力,有的职位更看重应聘者是否能吃苦,还有的看重的更多是求职者的性格和情感细腻程度等等。 换言之这些微小地需求无法从简历中体现出来的要素,恰恰决定最终的招聘或求职的成败。可是这种微观需求的筛选却极大地浪费了用人单位和应聘者的时间,因为双方都要付出相当的沟通成本,才能明确知道。 但是,很遗憾这个市场上的招聘产品并没有充分意识这一点。对于中高端求职人群有猎头服务,但是工作三五年以下这部分人群的招聘服务,却没有。服务这部分人群的产品都是信息平台,这类产品做的是一次性的,是一锤子买卖,一锤子买卖是信息平台可以做的事情,这就说为什么到现在为止招聘行业这么火,出现了几百上千家产品,还有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够拿到钱,就是因为针对这部分人群的招聘产品没有服务。 为什么这样?中低端招聘产品没有人做服务,人们不愿意做服务,一方面我们的服务理念还没有跟上。其次服务的确很苦逼。刚才咱们说了,做猎头做平台做的大就三家,他们做服务出身的,他们基本上把猎头市场占的七七八八。为什么中低端做几百上千家还不停出来新的企业呢?猎头做服务能赚钱,一个人能赚好几万,对于五年以下的人群做服务做了半天,苦逼的不行还赚不到钱,中低端这种产品据具代表性就是58和赶集,一个简历三块六块,一年能营收好几千万,完全看简历收费,不需要任何的服务。所以说为什么中低端为什么会呈现千奇百怪,这么多人在做还能涌进来,因为没有人做服务门槛低。 别人不做服务,我们做服务,这就是机遇和下一个风口所在。 大数据技术服务将彻底颠覆招聘产业 既然,我们知道企业和求职者的那些内在需求,是干扰招聘最终成败的重要因素。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信息不对称。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深挖双方的各种内在需求,通过大数据,最终实现把合适的人推荐到合适的公司去的目标。我们对内聘网现在的要求是24小时的人才极速推荐。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做了这样一些事情。 首先,我们明确了平台的目标,我们更多的是服务求职者。这一点很重要,谁是我的上帝,将决定我商业模式的构建,也让我们能够得到更多的求职者的诉求,帮他们推荐到合适的企业去。 其次,我们是服务平台,而不做信息平台。过去的招聘网站并没有服务存在,不过是一个水龙头,企业通过购买广告,而自来水公司(招聘网站)决定放多少水给企业。这在互联网的早期可以被称为服务,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在高度信息透明的时代,这种网站提供的不是一种的服务。真正的服务理应增加更多的价值,要从数量多,向效率高转变。但是,传统招聘网站不愿意放弃这种落后的模式的原因,就在于它商业模式的僵化。它依靠收企业广告费就可以赚钱。内聘网就是做推荐,将来内聘网还想借助推荐得来的数据,进行数据深挖。招聘这个行业是一锤子买卖,人找工作一锤子买卖,现在所有的平台不关注用户服务体验,我希望通过用户服务让用户感觉自己是上帝,让个人用户跟内聘网保持一个友好的关系,将来这个人进到企业之后,后续发展中内聘网能跟踪服务。 然后,内聘网会搜集企业的诉求和个人的诉求,放入我们的算法模型里,通过模型算法来形成最佳配对的方式,我们的难点在于准确收集更多的企业和用户双方的诉求,放入到算法中去。不过80%的需求往里面一扔就行了。差不多就是这样。将来的话,这个里边将来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数据挖出来之后它的算法和模型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目前,我们会要求用户根据网站的引导提交个人信息,期望工作,上班简历,这是最基本的,通过这个我们可以筛选一批推荐了,将来这一块完善的越来越深。 (创业家&i黑马:有相关从业者指出,内聘网参考的企业和求职者诉求,比一般的招聘网站要丰富的多,因此收集的信息平均要多数十项。未来,随着数据回笼越来越多,可以参考的参数标准会更加丰富,最终实现数据牵头,将招聘完成在眨眼之间。不过,我们认为数据模型的完善其实不容易,目前内聘网还有很多人工在里面了。内聘网上十人的规模三个客服。为什么客服占内聘网的比例这么高?因为它的大数据还没出来,出来以后它的客服数量会慢慢下来。) 然后,我们帮助用户来投递信息。个人用户上这个平台之后可以不用去投简历,耗费这个时间。只要定期更新简历,修改一下状态即可。我们自动把用户的简历投递给匹配他的公司。推荐过去后,企业HR会马上会收到短信,我推一个人给你了,求职者也会马上收到一条短信,这个钱是我们平台出的钱,就是为了用户很及时。用户也能收到我已经帮他投递的信息,未来手机端开发做好后,双方都可以实时查看。 采用上述策略后,将彻底打破信息不对称,实现企业与人才的无缝衔接。随着不断试错和不断循环,会越来越精准。最终实现我们极速推荐的目标。 我们平台企业快突破1000家,两个月时间做到了这个量。我们现在收企业299一个套餐,299干点什么事呢? 第一、我们利用我们服务号做一次推送,服务号里面将近有四万用户的推送,微信公共帐号。 第二、企业在完善自己的信息后,就什么也不用干了,个人完善完个人简历什么也不用干了。网站依靠算法给企业推荐十份简历,企业觉得不错,就点击联系方式,我们从里面扣钱。 未来做不做社交,不确定 社交是我的一个梦,但是我现在只想做好推荐这件事情。现在有些招聘类网站说自己做的是职业社交其实是很浅的社交。其实只是用人方和求职者之间的站内信而已。真正社交性的网站像linkedin一样,不仅为了解决我这次找工作,还能在职业人之间产生交流。 职业社交这个切入点是对,但是至于你将来怎么去切,能不能走的更深,不容易做。中国人这个圈子,有一些东西不是美国人做好中国人就能做的好,因为做了一年这个东西,里面有很多的感触。中国人做社交都是横向的圈子,纵向圈子很少人有关心这方面,同一层次的圈子就是你横向的圈子,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微信朋友圈里将来有五千人八千人,天天看朋友圈人刷不过来的时候,一定把一些人的消息屏蔽掉。为什么?因为跟你没有太多关系。你屏蔽掉的是纵向的人群不是横向人群。跟你有关系的你会看他的信息。你看不过来的时候,会慢慢把跟你关系浅的人屏蔽掉。 美国纵向社交为什么能成功?其实社交这个东西为什么说社交,一个好的产品包括社交这个产品做的好抓的是人性的东西,举个例子,比如说在中国一个社交平台上你把你的信息完全百分之百真实暴露的时候,别说真实暴露,中国人都有这么一种性格,我跟一个陌生人讲稍微夸大自己,都是这种心里。跟熟人讲的时候信息你没办法夸大,你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这个东西很奇怪,把你的东西往这个平台上放的时候,你到底让谁看,朋友看还是陌生人看,心里面很微妙。这个东西它造就了你这种产品,你抄美国抄不出来。包括在美国在日本在欧洲这种职业化的氛围里面,首先人们之间互相的坦诚,朋友看到是这个样子外人看的也是这个样子,这个信息就可以暴露出来。   来源:i黑马   作者:陆海天
    内聘网
    2014年06月09日
  • 内聘网
    内聘网:先社交再招聘还是先招聘再社交 从去年开始,互联网招聘似乎就成了新的热门创业领域。在之前的报道中,就有垂直于互联网行业的拉勾网、以内部推荐形式做招聘的内推网、侧重于招聘方和求职者双向沟通的哪上班、甚至是细分到技术求职领域的快简历,还有老牌招聘企业智联招聘在去年为顺应趋势所推出的智联卓聘,主要定位于招聘行业的中高端市场,模式和猎聘网比较相似。   内聘网则是一家刚刚上线两个月的招聘网站,同上面这些公司相似,内聘网所服务的范围也是垂直于互联网行业:在企业方,主要针对创业型的小微企业;而在求职方,则侧重于有1—3年工作经验的职场新人。内聘网的工作模式有点像猎头,通过对双方需求和条件的分析,把相对合适的人推荐到相应合适的职位,从而完成招聘过程。上个星期,猎聘网 CEO 肖恒向快鲤鱼记者确认,内聘网已经获得了一笔百万人民币级别的天使投资。   做信息平台还是服务平台? 这是肖恒在给内聘网定位时所提出的一个问题。招聘行业属于服务行业,但在肖恒看来,当下做招聘的公司更像是在做信息平台:吸引招聘方和应聘者入驻,形成庞大的供需信息。而内聘网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有点类似于一个信息筛选者:为求职者挑选出相对合适的职位,再推荐给对方 HR。   在网页上线之前,内聘网主要是通过微信的服务号来完成这个过程。根据肖恒的介绍,内聘网的微信服务号运营近一年时间,目前有将近4万名关注者。前段时间内聘网推出了自己的收费方式:面向企业收费的299元招聘套餐,包含一次微信号推送和20人联系方式的查看权限。当企业方发出招聘需求后,内聘网就可以根据真实的需求和偏好(而非常见的“官方要求”)来寻找自己平台上符合要求的求职者推荐给用人公司,公司可以根据简历情况决定是否查看对方联系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对用人方和求职者来说都相对高效,因为前期的信息筛选都已经由内聘网完成,这也就成了内聘网在宣传时的卖点:“24小时极速推荐”。   目前内聘网的信息筛选还主要依靠人工完成,肖恒正在计划将这件过程变得尽量标准化:在求职者提交简历之前,需要在线进行一个个人测试,而内聘网则借此了解求职者的简历、需求等个性化信息;在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布职位时也需要对职位进行相应的具体描述,再通过双方的“标类”需求进行后台匹配。   先社交再招聘还是先招聘再社交? 肖恒在回国前曾在日本创办过一个专做人才派遣的公司,2009年因为经济危机而回到北京。在创办内聘网之前,肖恒做的是一个名为“职来职趣”的网站。虽然也是垂直在互联网行业,但这是一个职业社交网站,肖恒之前的想法是能够汇聚互联网圈的业内人士,来让彼此拓展人脉,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别的功能拓展,比如招聘。   但肖恒很快发现这个思路走不通。他后来这样总结职来职趣失败的原因:“在国内做圈子,更多地还是做人性,而单纯依靠一个线上的社交网站,很难形成彼此互惠互利的关系”。   肖恒就从职业社交的方向收了回来,改做垂直招聘。在他看来,对职场人士来说,求职才是刚需,但如何从刚需中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就成了内聘网的机会。据肖恒介绍,内聘网上线以来,已经有500多家公司在上面发布职位需求。   招聘的下一步是什么呢?针对企业和求职者双方所做的长期服务:对企业方的人才解决方案和对求职者的职业成长培训,这也是内聘网目前把服务人群定位在初创型公司和职场新人的原因。而再往后看,肖恒依旧看好职业社交的发展,不过是建立在社交的基础上,他认为,把招聘做扎实了之后,基于招聘的社交会成为许多人的选择。 【文章来源:it桔子】  
    内聘网
    2014年05月15日
  • 内聘网
    垂直招聘网站内聘网获百万级天使轮投资  5月12日消息,垂直招聘网站内聘网便获得某风投机构百万级天使投资。内聘网上线两个月以来,已经有近500家企业用户,累计个人用户近4万。   内聘网CEO肖恒对网易科技表示,内聘网专注于把互联网人才极速推荐给企业需求方,求职者在平台上完善个人信息之后,内聘网承诺在24小时之内根据求职者的个人情况极速推荐到平台上合适的企业。内聘网上线两月以来,已向企业成功推荐求职者候选人超过1000人,面试率达到50%以上。 内聘网创始人肖恒,本科就读于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2003级软件和微电子专业,毕业之后在日本工作过四年,曾经服务于松下和京瓷,2007至2009年在日本第一次创业成立人才派遣和软件外包公司。回国后在华为工作过三年,主要负责华为在欧洲片区的项目拓展工作,后来在2012年4月份开始第二次创业,曾经开发过职业社交产品,内聘网是最近半年刚开发出的第二款产品。(严珺)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内聘网
    2014年0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