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计算
    报告称,Amazon云服务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企业级软件服务之一 美国投行太平洋皇冠证券(Pacific Crest Securities)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Amazon云计算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 AWS)截至目前的收入已经达到了50亿美元。这意味着 Amazon 来自其云计算服务的收入在一年内增加了 58%(2013 年该项收入为 31 亿美元)。在这份研究中,Pacific Crest 指出 Amazon 云服务将持续强劲的增长势头,在 2015 年预计会达到 67 亿美元。 Amazon 云计算服务的增长速度超出业界的预期,尤其是在达到 10 亿美元收入之后,增长势头更加势不可挡。Amazon 云服务的增长速度超出微软、甲骨文和 Salesforce 等其它云服务提供商,仅次于 Google。 最令分析师们惊讶的是,Amazon 云服务的收入几乎要赶超 VMware(其云计算服务收入为 52 亿美元),而后者不仅是过去十年全球企业软件和服务市场中的常青树,也在改变客户构建自己的数据中心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另一方面,Amazon 平均每季度 12.5 亿美元的云计算服务收入已经使其具备了与传统服务器制造商一较高低的能力。Dell、IBM 和 HP 三大服务器制造商平均每季度在服务器上获得的营收非别为 20 亿美元、22 亿美元和 29 亿美元。然而,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选择租用服务器,而非购买,特别是 Amazon 向企业客户提供了十分便捷的“一键购买” 服务。 【本文作者:张雨忻】    
    云计算
    2014年07月22日
  • 云计算
    大数据正在改变每一个行业 自大数据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之后,它便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大数据讲的是pb时代的科学,本质上大数据的挑战是pb时代的对科学的挑战,更是对包括数据挖掘在内的认知科学的挑战。那么,大数据时代怎么做数据挖掘呢?   在现今时代人们通常所说的大数据主要包括三个来源:第一是自然界大数据,也就是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很大很大。第二是生命大数据。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则是人们关心的社交大数据。这些数据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手机、电脑等设备中。今天一个报告在3分钟之内就可能被全世界的人们所知道。   奥巴马就职的社交场所,这么多面孔,每一个面孔下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人后面都有大数据的支撑。人脸是数据安全的很重要的识别器,怎么把人脸识别清楚呢?人们想了很多办法。现在北京市有80万个摄像头,我们每天都在摄像头的监督下开车、购物。我们可以利用摄像头做身份认证、年龄识别、情感计算、亲缘发现、心理识别、地区识别、民族识别。这种流媒体主要的形态是非结构化的,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设备算法的准确率等等,都严重地制约着大数据人脸挖掘的进度。如何能从这些海量数据中利用识别算法提取出所需要的特征属性,并理清特征之间的关系都是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技术推动计算机发展   1936年天才数学家图灵提出图灵模型,后来有计算机把图灵模型转化为物理计算机,这其中有三大块:cpu、操作系统、内存和外存,还有输入和输出。在计算机发展的头30年里,我们投入最多的是cpu、操作系统、软件、中间件以及应用软件。当时人们侧重于计算性能的提高,我们把这个时代叫做计算时代。   计算对软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尤其是高性能计算机。我们认为计算在前20年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它的标志速度就是摩尔速度。在这样一个计算领先的时代当中,我们主要做的是结构化数据的挖掘。关系数据库之父埃德加在1970年提出一个关系模型,以关系代数为核心运算,用二维表形式表示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三四十年来,各行各业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以及从数据库发现知识的数据挖掘成为巨大的信息产业。   关系代数是关系数据库的形式化理论和约束,先有顶层设计和数据结构,后填入清洗后的数据。数据围绕结构转,数据围绕程序转。用户无需关心数据的获取、存储、分析以及提取过程。通过数据挖掘,可以从数据库中发现分类知识、关联知识、时序知识、异常知识等等。   随着数据库产业的膨大,人们对数据库已经不太满足了,于是把databases说成大数据,这便遇到了两个不可回避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由于关系代数的形式化约束过于苛刻,无法表示现实数据;第二个挑战是随着数据量的增大,关系代数运算性能急剧下降。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存储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搜索时代。搜索因为存储便宜了,存储的速度大概每9个月翻一番,所以存储带动了技术的脚步,这种搜索时代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半结构化数据挖掘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就是万维网之父家蒂姆·伯纳斯—李,他提出了超文本思想,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web服务器,于是我们可以从一台服务器上检索另一台服务器的内容,服务器在软件的支持下可发布包括文本、表格、图片、音视频的碎片化超媒体信息。   因此,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和云计算结构蓬勃产生,这时已经没有了关于代数那样严格的形式化约束,依靠的主要是规范、标准,所有媒体均以实体形式存在,甚至是软件,实体通过超链接产生联系。   形式化理论比关系代数宽松了许多,创建了灵活多样的实体,这时候数据开始围绕实体转,实体围绕链接转。在云计算背景下,数据挖掘也可以看作是云计算环境下的搜索与个性化服务,不存在固定的查询方式,也不会出现唯一、100%准确的查询结果。   网络化的大数据挖掘   随着互联网带宽6个月翻一番的速度,人类进入了交互时代,交互带动着计算和存储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挖掘主要是网络化环境下的非结构化数据挖掘,这些数据形态反映的是鲜活的、碎片化的、异构的、有情感的原生态数据。   非结构化数据的特点是,它常常是低价值、强噪声、异构、冗余冰冷的数据,有很多数据放在存储器里就没再用过。数据的形式化约束越来越宽松,越来越接近互联网文化、窗口文化和社区文化。   关注的对象也发生很大改变,挖掘关注的首先是小众,只有满足小众挖掘需求,才谈得上满足更多小众组成的大众的需求,因此一个重要思想就是由下而上胜过由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强调挖掘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要发现关联、发现异常、发现趋势,总之要发现价值。   当前,深度学习也是一种数据自适应简约。如果我们在百度上用深度学习搜索一个人脸象素搜索,这么多人脸谁是谁?数据量急剧增加,各种媒体形态可随意碎片化,组织结构和挖掘程序要围着数据转,程序要碎片化,并可以随时虚拟重组,挖掘常常是人机交互环境下不同社区的发现以及社区中形成的群体智能,在非结构化数据挖掘中,会自然进行数据清洗,自然形成半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以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群体智能是一个最近说得很多的词,我们曾经在计算机上做一个图灵测试,让计算机区分哪些码是人产生的,哪些是机器产生的,这是卡内基美隆大学提出来的,在网络购物、登录网站、申请网站时都会碰到适配码被使用。在此要提到第三个代表人物——路易斯,他提出用这个适配码应用方式。   如果云计算支撑大数据挖掘要发现价值,那么我们认为云计算本来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是动态的,可收缩的,被虚拟化的,而且以服务的方式提供。产生摆脱了传统的配置带来的系统升级,更加简洁、灵活多样、个性化,手机、游戏机、数码相机、电视机差别细微,出现了更多icloud产品,界面人性化、个性化,都可成为大数据挖掘的终端。   挖掘员支撑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应用,如果我们有数据收集中心、存储中心、计算中心、服务中心,一定要有数据挖掘中心,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支撑大数据的及时应用和价值的及时发现。   大数据标志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的特征不只是追求丰富的物质资源,也不只是无所不在的互联网带来方便的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同时还包含区别于物质的数据资源的价值挖掘和价值转换,虚拟世界的信息价值挖掘导致更加精确的控制物理世界的物质和能量,以及由大数据挖掘带来的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崭新现象。 来源:36大数据
    云计算
    2014年07月14日
  • 云计算
    “云”时代网络安全的中国突围 正如业内专家所指出的,作为一种崭新的互联网模式,云计算将会是新一代也是今后很长时间的基本模式,自问世起,便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云计算以现有的分布式网络为基础,用户数据的存储和运算都是在“云”上完成的,鲜明地体现了“网络便是计算机”的理念。   云计算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不仅降低了运算成本,还极大地改变了用户以桌面为核心的使用习惯,并改变了信息获取和知识传播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从某种程度上说,“云”时代的到来,不亚于一场革命。   “云计算掀起了一场新的互联网革命,云计算通过集中供应的模式,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真正形成了信息化。通过云计算,人们可以大大提高运算效率,从而把时间和精力更有效地投入到主要工作中。”业内专家如是说。   随着跨国巨头在云计算领域咄咄逼人的“圈地运动”和某些国家在云计算领域的加紧布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展开。如果我们不具备“自主可控”的云计算能力,那么我们将不得不借助于相关跨国巨头的云计算中心进行存储和计算数据,这将对中国的网络国家安全构成严峻挑战。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在近日召开的2014年中国计算机网络安全年会上说:“2014年是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如今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然而,互联网的发展也给经济社会带来一系列挑战,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复杂,云平台、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务快速发展,不断带来新的安全风险。”   尽管与美国相比,中国目前云计算基础较为薄弱,许多研究都还处在起步阶段,一些应用技术也还不成熟,而中国信息安全产业还处在重重包围之中,但“云”的理念已经弥漫各行各业,并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正如北京天融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于海波所说:“只有关键基础设施的软硬件上自主可控了,才称得上安全。20年的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比如中国安全厂商在防火墙、防入侵、防病毒这3个安全的体系关键产品或者核心产品上已经处于市场的主导地位。”   “云计算”的战争刚刚拉开序幕,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会,在新一轮信息变革中赢得主动权,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乃至于实现超越。反之,就有可能被“云计算”主导的新信息化时代所抛弃,进一步拉大差距。   尤为重要的是,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而且拥有全球最广阔的市场,如果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完全有可能成功建设出我国自主可控的云计算平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在这新一轮技术变革中,中国具有人才和市场优势,中国可以凭此达到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所无法实现的突破和超越。”   近年来云计算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互联网以及媒体上。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目前社会上对于云计算还没有确切、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是此前网络领域几项重要理念与技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推动它发展的是各类设备互联、实时数据流以及信息搜索、开放协作、社会网络和移动商务等Web 2.0 应用的急剧增长;同时,数字元器件性能的大幅提升及价格下降带来的全社会计算机拥有量的大规模增长,既刺激了对于大规模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云计算的需求,也成为支持它发展的物质基础。   云计算的根本特点,是它发展起来一种智能算法,可以动态管理几十万台、几百万台甚至几千万台计算机资源所具有的总处理能力,并按需分配给全球用户,使他们可以在此之上构建稳定而快速的存储以及其他网络服务,而所有数据处理都是远程的,用户无须知道资料存储在哪里,也无须知道计算在哪里进行。云计算被视为科学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革命。   云安全是继“云计算”之后出现的“云”技术的重要应用,是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最新体现。云安全是我国企业创造的概念。它融合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新兴技术和概念,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云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云安全技术应用后,识别和查杀病毒不再仅仅依靠本地硬盘中的病毒库,而是依靠庞大的网络服务,实时进行采集、分析以及处理。云安全已经在反病毒软件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文章来源:CIO时代】
    云计算
    2014年07月04日
  • 云计算
    云计算新格局,国内的阿里云,百度云,腾讯云,华云等异军突起 经过8年的创新发展,云计算已经或正在改变着整个IT产业。对于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而言,云计算发展之初主要还是IaaS企业和SaaS企业在引领,它们或是存储、服务器等硬件设备提供商,或是软件提供商。但云计算的核心在服务上,传统做产品的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准确把握住这一点。相比较而言,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以及以华云数据为代表的专业云服务提供商则有望在未来的云计算市场上大放异彩。   云计算市场呈现新格局 BATH或异军突起 在云计算市场方兴未艾之时,云计算市场格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由微软、IBM、惠普等一系列国外巨头所掌控,概念他们说的最多,产品他们推的也最多;其次,以Salesforce.com为代表的SaaS阵营则从软件角度入手,提供云计算服务,其他如SAP、Oracle,国内的用友等企业同样以软件方式切入云计算市场。但这些传统的IT巨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以产品的方式开拓云计算市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云计算的核心:服务。   于是,电子商务起家的亚马逊得以在云计算市场异军突起,并在一定程度上对IBM、微软等传统巨头产生了巨大冲击。最初,亚马逊为了支撑其庞大的电子商务交易量,尤其为了应对节日期间电子商务交易的爆发式增长,部署了大冗余的IT计算和存储资源,但部分资源在绝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置的,为此,亚马逊决定将闲置的计算资源以相对购买硬件低得多的价格租赁给用户,并由此践行了云计算作为一种服务的新兴商业模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以BATH(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云数据)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基本在云计算市场上成功复制了亚马逊的商业模式。 阿里云与亚马逊的成长之路最为相似,同样以电商起家的阿里巴巴为了应对来自淘宝、天猫等平台上的海量电子商务交易,构建了庞大的IT基础设施,并在杭州、香港、北京、青岛等地建起了数据中心,以此为基础,阿里云借助旗下的万网打造了强大的云计算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云服务器、云数据库、云存储等方面的云计算服务。   百度云则凭借在云盘方面的优势快速积累资源,同时,百度通过应用开放平台,以及嵌入智能手机、智能硬件等产品的百度ROM系统,打造了PaaS平台服务。而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百度投资了120亿元,在全国建立起三个云计算中心。   腾讯云则将侧重点放在了IaaS上,着重为开发者及企业提供云服务、云数据、云运营等整体一站式服务方案,不仅提供云服务器、云数据库、云存储和CDN等基础云计算服务,还提供微信、游戏、移动应用等行业解决方案。   以华云数据等为代表的专业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从服务产品和内容上与BAT颇为相似。华云数据在IaaS层面拥有20个数据中心和超过100个云计算节点,并通过自主研发的云计算资源调度和管理系统“云巢”平台提供运营型的PaaS服务。虽然没有BAT强大的资源优势,但华云数据也在通过“开放共享”积极拓展和完善其自身的云计算服务。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BATH在云服务上提供的基本上是融合了云计算的IaaS和PaaS层,并真正将云计算变成了像水电煤气等可以所需而用的服务。相比较传统IT企业以产品为导向的云计算,或者运营商以数据中心资源为核心的云计算,这种真正把云计算转化为一种服务的做法才是真正抓住了本质。因此,这也将是未来云计算的方向所在。   【文章来源:科技鸟】  
    云计算
    2014年06月18日
  • 云计算
    传甲骨文拟50亿美元收购Micros Systems,寻求云计算转型 [摘要]收购Micros将成为甲骨文自2009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桩的交易。 6月18日消息,据彭博社报道,甲骨文接近于达成一项交易,将以至少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酒店行业软件和服务提供商Micros Systems。受此消息影响,Micros股价大幅上涨。   当日,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5:24(北京时间18日3:24)为止,Micros股价在纳斯达克市场的常规交易中上涨9.15美元,至66.86美元,涨幅为15.85%,此前曾触及70.23美元的高点,创下52周新高。过去52周,Micros的最高股价为70.23美元,最低股价为41.78美元。同一时间,甲骨文股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常规交易中上涨0.25美元,至42.40美元,涨幅为0.59%。     彭博社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言论报道称,目前这两家公司正在展开排他性的交易谈判,但这项谈判也仍存在以失败告终的可能。按周一的收盘价计算,Micros市值为43亿美元。     甲骨文拒绝就此消息置评。Micros发言人也尚未就此置评。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甲骨文正尝试跟上其竞争对手的步伐,后者正在利用云服务和基于网络的程序人气度激增的形势提高盈利。     与此同时,其他一些科技公司也正试图通过并购交易来刺激自身业务增长。近日美国闪存供应商SanDisk刚刚宣布,该公司已经同意以1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Fusion-io,后者的主要业务是生产软、硬件产品以改善数据中心的应用表现。     如果彭博社消息属实,则收购Micros的交易将成为自2009年以来甲骨文所进行的并购交易中规模最大的一桩,当时这家软件巨头以5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Sun Microsystems。     甲骨文定于本周四公布2014财年第四季度财报。(瑞雪)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  
    云计算
    2014年06月18日
  • 云计算
    国内云计算企业UCloud获5000万美元B轮融资 6月17日下午消息,国内云计算企业UCloud日前宣布获得B轮5000万美元的融资,用于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   本次B轮投资由贝塔斯曼和君联资本领投,DCM跟投。去年11月,UCloud获得过由DCM、贝塔斯曼发起的A轮投资,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   UCloud CEO季昕华透露,获得B轮融资后,UCloud将加大数据中心的基础建设,及研发力量持续投入。UCloud将完成更大规模具有同城容灾能力多BGP机房建设。同时,UCloud将完成在北美的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全球化部署。   UCloud成立于2011年年底,主要从事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产品的研发与运营服务。以云主机起家,目前产品线覆盖云存储、云加速、云数据库等多个产品线。创始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华为、盛大、东软、腾讯等公司。   目前,UCloud拥有几千名付费用户,集中在服务游戏、电商领域。(罗亮)   [文章来源:新浪科技]  
    云计算
    2014年06月17日
  • 云计算
    IBM:调查数据显示只有不到10%的企业为云计算应用激增问题做好准备 IBM日前披露的初步调查数据显示,只有不到10%的企业为解决移动设备、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及云计算应用的激增问题做好了充分准备。     这次由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开展的名为“IT基础架构至关重要”的调研活动共收到了来自18个国家、19个行业中750名CTO、CIO及其他技术高管的反馈,旨在揭示企业在全新IT时代中面临的基础架构、业务和组织挑战。     调查显示,70%的企业都承认IT基础架构在帮助他们获得竞争优势以及优化收入和利润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受访者(62%)指出他们计划在未来12-18个月内增加IT基础架构投入。     本次调查旨在更好地了解影响IT基础架构的主要趋势,以及企业在维护和升级现有技术方面遇到的挑战,尤其是在技术迁移方面的挑战。此外,IBM还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来深入考察企业利用基础架构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各种方法。     IBM系统与科技部、集成供应链事业部高级副总裁Tom Rosamilia先生表示:“通过与技术主管展开讨论,我们发现当下正在发生历史性的业务与技术转型使得企业迫切需要通过部署计算基础架构来实现业务目标。现在的创新型企业已经意识到,只有适当的基础架构才能帮助他们创造真正的竞争优势并且推动收入增长。”     据初步调查显示,46%的受访者指出他们难以在不同地区之间安全、高效地转移大量数据。另外,有43%的受访者指出他们在维护一个安全的环境上遇到挑战,并且在降低成本以及提高全球存储环境效率方面也面临着压力。     尽管都承认IT基础架构的重要性,但仅有22%的受访企业制订了明确的企业级IT基础架构战略路线图。   【文章来源:199it】  
    云计算
    2014年06月10日
  • 云计算
    专访友友系统姚宏宇:以云计算为核心为企业服务 北京友友天宇系统技术有限公司CEO 姚宏宇   谈到大数据,姚总表示友友系统专注于数据层面,友友系统一开始就围绕着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所有的产品都是基于网络这个理念,核心的目的是怎么把网络优化。用比较技术的语言来说这个产品是无中心的架构,无论是解决网络环境的瓶颈问题,还是云中硬件软件网络出现问题的时候的自恢复和自控制能力,友友系统在这些方面都有极大的优势。   目前友友在为一个比较大的城市做智能交通服务,即预测拥堵。不是说等拥堵了之后才告诉你不要去哪里,而是先告诉你这个地方快要拥堵了,你不要去那里。这个领域作为大数据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第一,数据量增长非常快。第二,确实数据是可以转化成价值的。以下为采访实录:   跟我们分享一下从一开始到现在云计算有哪些变化? 姚宏宇:以前有过一个研究,从一个概念的炒作到真正落地有一个曲线图,云计算是基本上沿着那个曲线走了一圈,很快炒作起来,慢慢掉下来,掉到谷底,到真正的发展,这才是健康的发展。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应该在慢慢的往健康的发展方向走。云计算之后有了大数据,我觉得还是会沿着这个方向走。   姚总出了一本关于云计算的书。 姚宏宇:那本书主要是针对云计算技术的本身,用尽量简单通俗的语言给大家讲述出来。我在中国做云计算时间比较久,但市场上所谓的专家也很多,很多人听完觉得云里雾里,也搞不清楚,那本书就是我们一家的观点,云没有那么神秘,它就是实实在在的,一般的人如果讲的好基本都可以理解。所以那本书最主要的目的是给大众的科普型读物。那本书叫《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系统工程》,当时受钱学森老先生影响比较大,用了“系统工程”这个词。   友友系统在云计算方面的发展,我了解到友友系统一直定位在私有云的领域,想问一下姚总为什么只定位在这么一个领域?未来会不会朝公有云或混合云的方向发展? 姚宏宇:因为我们公司是一家技术型的公司,从我本人到公司主要的核心员工都是偏技术。我以前总是打一个比方,我们最擅长的是给人家盖楼,也就是私有云,你要盖这样的楼,我为你设计好盖出来;公有云就是出租,有了这个楼我怎么把它租出去,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模式。另外也是一个考虑,公有云需要对这个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很高。公有云说了很多年,我参加了六届云计算大会,今年突然发现一半的厂商都是互联网的公司、公有云的公司在做了,我觉得刚刚开始,后面的路还很长,对于我们来说要选择最好的方式。私有云会一直存在和壮大,未来5年、10年、20年会以公有云为主,但私有云会一直存在,这也是我们能够为很多企业提供最大价值的地方。这么多年走下来,市场上处于同一个行业的公司有很多,我跟云计算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聊天,他说今年的厂商变化很大,一路走来很多人调整了方向,调整来调整去,最终还是要坚信你自己选择的适合你的道路。   能否谈谈你们CloudWare产品的定位? 姚宏宇:CloudWare是我们一系列产品线的总称,虽然它是叫云计算,我们公司也是专注在数据层面的,因为数据会变成未来IT企业最重要的价值支撑,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围绕着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来做研发,其他都是围绕着不同的数据类型再深入。像结构化的数据,我们有分布式数据库,传统的企业我们有分布式数据库集群,还有非结构化数据,能够提供像亚马逊那样的服务。我们产品的特点呢,是跟外面的公司相比,是一开始设计就设想了有这样的东西,所以它们互相配合非常好。其他很多公司说我要先做这块东西,再做别的,不能说谁好谁坏,只是这是不同的思路。第二,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基于网络这个理念,核心的目的是怎么把网络优化。用比较技术的语言来说这个产品是无中心的架构,无论是解决网络环境的瓶颈问题,还是云中硬件软件网络出现问题的时候的自恢复和自控制能力,在这些方面都有极大的优势。   我对您说的数据层面比较感兴趣,这个产品在大数据方面的应用如何? 姚宏宇:我们以前叫大数据,我不太喜欢大数据这个词,我觉得数据从小到大都是有的。整个云计算技术本身最核心的就是应对数据的挑战,我以前有一个演讲,整个东西是怎么来的?最早的时候做IT系统,每个人、每个机器都是独立的,互相是没有联通的。这样一个人、一个机器产生再多的数据,线性叠加也多不到哪儿去,真正的爆发是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数据,把人和人、机器和机器全部连在一起。比如我一个人说话一千句就是一千句,咱们两个聊就会很多,再加一个人进来,说话速度又无限快,数据的增长量是一个组合的增长量。所以才产生了这么大量的数据,所以才有了今天这么大的数据量,我们该怎么处理。其实我们的核心就是怎么围绕云计算的技术解决企业里面遇到的问题,当然虚拟化、云平台是在有了这个问题以后发生的。因为一台机器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你得调动100台、10000台机器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前有句话叫一人吃饱全家不愁,但你要管一个企业,管那么多员工目的就不一样了。这是云计算的另外一个角度。回过头来说数据,我们公司是一直围绕着数据服务的,因为这是能够产生最大价值的地方。   数据分为几个阶段,最早是存储,然后再进行分析处理。从你们的经验来看,现在的企业数据管理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姚宏宇:从中国的市场来说,我们跟国外比较先进的像美国相比,现状是落后比较多,但主要并不是技术方面。一个是意识上的认识,更关键的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在炒作大数据,数据在哪儿,怎么找出来,怎么融合在一起等等,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到存储这一步;得先有数据,然后采集过来,然后才到存储。现在中国绝大部分企业的阶段还处在我怎么把数据全部汇集在一起,就像我们要做调查研究你要先把资料收集上来,很多地方我们还没有跨越。当然互联网公司在这方面做的是比较超前的,互联网公司一生下来数据就是他的生存根本,所以大家一开始就比较关心。我们曾经做过一个非常大的部委级的数据管理平台项目,仅仅是协商,我能不能拿到你的数据,哪些能拿,哪些不能拿,都得先协商好。这跟互联网公司是不一样的,这条路必须要走,但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可不可以理解为大数据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 姚宏宇:我觉得是,能够从大数据中发掘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公司创造价值,不是说现在没有,但从一个大面来说现在还处在比较早期,有些公司走的比较靠前。假如他第一步走的比较好,后面相对就会走的比较好。   企业做的好也希望能够对社会做一些贡献,我知道您在大数据智能交通行业会有一个演讲,有没有案例可以分享。 姚宏宇:去年我们突然发现交通行业对数据本身是有刚需的,我们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客户对此真正感兴趣,他觉得是有必要的,双方合作才是双赢的结局。交通行业因为堵车很严重,还有从国家道路安全等等方面的考虑,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卡口。原来是在主要的道路上设监控摄像头,所有的车过去它会把你的车识别出来,以前是在主要城市主要道路,现在这种趋势开始向全国蔓延。我们现在给一个比较大的城市做了智能交通服务,很有意思,即预测拥堵。不是说等我拥堵了我才告诉你不要去哪里,而是我先告诉你这个地方快要拥堵了,你不要去那里。这个领域作为大数据来说是非常有意思的,第一,数据量增长非常快。第二,确实数据是可以转化成价值的,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我们都觉得做这个事情比较有意思。   其实交通跟我们每个人是息息相关的,您刚刚说到预测交通堵塞的时间点,在北京尤其严重,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技术是怎么实现这种预测的? 姚宏宇:细节我今天在智能交通的论坛上会提一提,根本的方法发生了一些改变,比如说原来预测拥堵很多时候都是在道路底下埋感应项圈,车过去的时候他就能感应到,统计出过了多少辆车,然后再做判断。以前很多道路都是5年、10年前建的,埋的本来就比较少,就跟采样一样,数据采样非常少所谓的预测是非常不靠谱的。像我每天都走东三环,东三环是属于最堵的一段路,我上班的时候是从北向南,一般稍微好一点,但是在三元桥会比较堵,在国贸和光华路会比较堵。假如我埋了两条感应项圈,在国贸和光华路各埋了一条,你会发现反应特别特别慢,说三环特别堵,但你发现其实过了国贸就非常的顺畅。   当然也有其他的方式,用物联网的手段来说感知的元器件现在变得非常的广泛了,而且已经有了新的方式,随时随地可以监测,非常快。这样厂商就有了大量的基础数据,这才能让我们的预测更准确,更有提前量。跟以前的方式就会有一些本质性的区别,最主要的是感知手段发生了变化。一定有什么东西触发了数据的爆发点。   我们有的时候遇到节假日,就会有一条短信告诉你要晚了,需要注意哪个路段。这种是怎么预测的? 姚宏宇:技术上是不太复杂的,感应的技术在采集车流量状况的时候是全天24小时一刻不停的,包括昨天和今天。假如今天节假日,你明显发现在今天同一时间段,车流量或者交通拥堵的程度比昨天的时间开始提前了,而且在一段的时间内在不停的增长,那就基本可以做一个判断。从技术上来说并不难,不仅是智能交通领域,在其他领域也一样,比较难的是怎么采集到大量的靠谱数据并且是实时的,因为很多时候过了这个时间段分析就没有价值了。时效性就需要很强大的计算能力,我可以做出实时的分析,有了这两点大数据才能真正的落地。其实分析很多的手段和思路跟你原来做的方式是一样的,比如说交通预测,也不是说现在才有,10年前就有人做了,只不过那个时候数据没有那么多,你分析出来的结果不靠谱。   您刚才说到数据分析,怎么样才能收集到这些靠谱的信息,筛选出有价值的? 姚宏宇:有很多的智能方法,从算法层面上可以实现。第一最关键的你得有足够多的量,就跟我们采样一样,要做人口普查,我们只采样一个地方肯定是不靠谱的。   类似这种预测,像电商的商品推荐也是用到了大数据的手段去分析的。我有的时候发现前两天买的东西,过了一、两个月开始向我推送刚买过的东西,为什么不在我想买的时候向我推荐。 姚宏宇:我们跟很多技术人员探讨过,尤其在网络上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我们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假如你去逛一个什么地方,他对你这个人理解,在你逛的这段时间一个小时之内给你推荐一个跟你相关的东西,让你出手就购买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过了半天效果至少打了半折,过了一天基本没有效果了,因为很多女孩子买东西是很冲动的。   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是采集数据是双向性的,就以电子商务为例,比如京东,他可以根据你现在的浏览历史猜测你在看什么东西,我在跟踪你的需求和你的兴趣,后面再给你推荐,但这也涉及到隐私的问题。我跟一些互联网公司、电商公司的朋友,一些资深的架构师讨论,我问他们公司内部对隐私这个问题怎么看,他们的回答是无可奉告。   友友系统未来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方面有什么样的具体规划? 姚宏宇:虽然我参加了六届,但我们这家公司真正的市场化运作和商业化运作是从2010年开始。现在走的道路已经基本上定型了,但从产品、从技术、从市场很多角度来看都在往前推进,我们会坚持的在自己这条路上往前推进。创立友友系统的时候是有一些远大的理想的,希望能够尽量的向理想靠近。   【文章来源:CSDN】  
    云计算
    2014年06月06日
  • 云计算
    阿里云宣布第四次降价:今后每年降30%以上                                                        阿里云最新价格 新浪科技讯 5月28日下午消息,阿里云通过官方博客宣布,将再次大幅下调青岛地域全线云产品价格,包括云服务器、关系型数据库服务、云存储、CDN等,平均降幅10%。这已是半年来,阿里云的第4次降价,部分产品总降价幅度超过50%。   “阿里云经过多次技术升级、资源调度优化、集群大规模扩容,正在不断降低生产及运维成本。” 阿里云总裁王文彬表示,云计算是软硬件结合的创新,阿里云技术使得这些优势发挥的更充分,同时规模经济效应开始展现,也是我们降价的理由。 王文彬认为,今后云计算价格每年至少降低30%以上,三年后价格将是现在的四分之一,最终就像用水和电一样,用户根本不用在意其价格。   以阿里云计算云存储产品OSS为例,0-500GB档,由去年12月降价前的0.02元/GB/天,也就是0.6元/GB/月,历经4次降价,5月28日后,价格为0.175元/GB/月,整体的降价幅度达到了70%。   在今年3月底,阿里云、谷歌和亚马逊三大云计算巨头,相继投入到云计算降价的战役之中,上演了全球云计算市场的“三国杀”。“再也不会有人告诉你,自己买服务器会更便宜”,谷歌云计算管理总监格雷格·德米切尔发出了壮志豪言。   与亚马逊相比,阿里云在价格上仍占优势,特别是符合国内用户使用习惯的“包年包月”服务模式上。以云服务器ECS的价格为例,阿里云(青岛)只有亚马逊AWS(新加坡)的三分之一左右。在用户较为关注的带宽费用上,阿里云青岛区域5M以上的费用仅为每月90元/Mbps,亚马逊同类配置折合人民币约为295.8元/Mbps。(木南)   附:阿里云计算历次降价时间节点 2013年12月18日,阿里云宣布全线产品进行降价,包括云服务器(ECS)、关系型数据库(RDS)和开放存储服务(OSS)的各种配置。阿里云官网显示,云服务器(ECS)和关系型数据库(RDS)的月度整体降价幅度在20%左右,其中云服务器(ECS)最高降幅近30%,开放存储服务(OSS)降价甚至高达50%左右。 2014年3月24日,阿里云开启--布局云计算多年的这家中国互联网巨头在本周已经消无声息的将云服务器下调,11款降价的ECS云服务器中最高幅度达30%。 2014年4月3日,阿里云通过官方博客宣布,将云服务器,云储存和云数据库价格全面大幅下调,宣布的云储存(OSS)降价更令人瞠目,用户使用较多的0-500G一档直减42%,几乎要比国内同行便宜了一半。而去年底刚刚发动价格攻势的数据库服务再次普降15%。 2014年5月28日,阿里云通过官方博客宣布,将再次大幅下调青岛地域全线云产品,包括云服务器、关系型数据库服务、云存储、负载均衡、开放缓存服务以及内容分发网络 CDN的价格,最高降幅达11%。   【文章来源:新浪科技】
    云计算
    2014年05月28日
  • 云计算
    云计算三大主流阵营的竞争与合作 云计算产业初步形成了三大主流竞争阵营,即互联网阵营、IT阵营和电信运营商阵营。 在这三大阵营中,互联网阵营主要面向公有云市场,为中小企业和独立开发者提供公有云服务。IT阵营主要面向大客户提供私有云产品和方案。电信运营商则同时进入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提供IaaS公有云服务、政府和行业云托管及定制服务。 互联网阵营:亚马逊一枝独秀 BAT“跑马圈地” 互联网企业之间争夺的云计算市场,主要聚焦在小型企业及初级用户市场,后续可能会通过与政府和大型企业合作,进入虚拟专有云、政务云市场。 在IaaS领域,互联网企业采取与软件厂商合作,提供软件开发的基础性服务;在PaaS领域,主要提供服务于第三方开发的平台服务,为开发者提供应用中间接口;在SaaS领域,则通过与终端客户和渠道商联合,以良好的用户体验提供系统集成服务。 从全球云产业来看,亚马逊可谓独占鳌头的大佬级企业。IDC预计,到2014年,亚马逊所有云计算服务的营收将为560亿美元。尽管如此,在亚马逊大力拓展云计算业务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着后来者的竞争,如IBM、微软等都试图分食亚马逊占据的市场份额。 比较来看,谷歌长期以来一直都在提供云计算服务。早在2008年推出了一款名为Google App Engine的云计算服务,后来又在2012年推出了另一款姐妹版服务,Google Compute Engine.但即便如此,亚马逊过半的云计算市场份额,仍然一直令谷歌望尘莫及。目前,谷歌仍在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总体上来说,谷歌的服务并没有亚马逊的服务成熟。 作为国内互联网云计算的先锋,早在2011年,阿里云和盛大云就推出了IaaS服务,并迅速吸引了各大媒体和开发者、中小站长的眼球。之后,百度云、腾讯云、京东云、新浪SAE等互联网企业接踵而至。 目前,国内互联网企业在云产业中的角力,主要聚焦在“跑马圈地”上。作为主力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它们提供的云服务,表面上圈的是用户和业务,其最终实质,圈的是云生态链条的产业价值。以BAT三家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开展云计算业务的机会在于,它们能够集合以将以计算、网络、存储服务为主的基础云、以数据、用户和能力服务为主的综合云,以及设备商、安全商、运营商之类公司的售卖模式进行融合,在云产业中承担起整合的角色。  IT阵营:大举收购 广泛合作 当前,IT阵营中较大的云计算企业,主要以主流的IT、软件、网络设备和系统服务商为主,包括微软、IBM、HP、Oracle、思科、华为等。 在云产业的IT阵营中,主要面向的是企业级客户,企业客户既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服务的使用者(最终使用者是企业内部用户)。仅有部分IT厂商,转型为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与互联网云计算企业展开竞合。 由于云计算的市场大部分被互联网阵营中的亚马逊占据着,为了从其手中抢夺份额,作为IT服务商的IBM,携手谷歌开展云计算方面的技术研究与业务合作。同时,IBM和谷歌还计划共同开拓全球的共同技术观察以及大量的人才,以构架一个全球性网络。 至于HP、Oracle和思科,则通过大举收购云计算方面的中小厂商,与大型云计算专业企业进行合作等方式,来对以往的业务架构进行改造,增强自身的云计算实力,以适应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模式。其中,既包括思科与EMC之间、甲骨文与英特尔 之间达成的战略合作,也包括甲骨文对云计算客户服务商RightNow及云营销软件商Eloqua的收购。 另外,在云计算市场争夺战中,微软也不甘示弱。在与业界其他企业的竞争中,微软主要集中于Hadoop的布局。Hadoop作为Google核心技术的开源版本,处于云计算技术的核心地带。微软希望通过全面拥抱Hadoop,并模糊Windows Azure中IaaS和PaaS界线,来探索其云计算业务的优势方向。 视角转向国内的IT厂商,以华为的云计算最为突出。华为的云计算布局,主要聚焦其深耕多年的运营商领域,针对运营商的需求,华为推出了“云-管-端-控”战略,在帮助运营商实现转型的同时,牢牢把握这一专业性市场。在竞争策略方面,华为并不设限。例如,在华为官网云计算模块上,列出的“合作伙伴”名单中,可以看到如IBM、惠普、戴尔、微软等与华为在云计算领域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的传统IT厂商。 运营商阵营:改造传统与建构生态并行 在云计算服务中,运营商的优势主要在网络、数据中心、大规模可靠性、运营能力、企业信誉、企业客户资源与关系等方面,同时通过对原有业务架构进行优化和云化改造,为中小企业、政府及行业客户提供公有云和私有云托管及定制服务。 传统运营商的主要业务集中于基础网络和语音业务,借助在这方面的资源优势,逐步向企业级IT服务领域拓展,但是由于体量庞大、转型步伐较慢,目前也主要局限于网络和系统集成方面的业务。 在面向云计算转型中,以AT&T、Verizon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比起国内的运营商来说,更加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蕴含的机遇。 其中,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摒弃了那种“非此即彼”(all-or-nothing)的战略视角,它不仅考虑云计算本身的灵活性,而且关注云计算在适应业务需求及其与企业共成长方面的能力。针对传统的托管解决方案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而公有云在多数大型企业所需要的企业级安全、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方面存在不足,AT&T提出基于运营商现状和企业现实需求的混合云解决方案。混合云被定义为共享服务器资产与私有服务器资产的结合使用。这种云计算模式不但发挥了企业网络的强大功能,提高了现有技术投资的利用率,同时也提升了云的快速扩展性和灵活性。 不同于AT&T在云产业中的明确定位,国内的三大运营商,不论中国电信的“星云计划”,还是中国移动的“大云计划”,都普遍采用“高大上”的产业战略,试图通过建构一个覆盖广泛的云计算产业链条,在全国建立云计算产业基地,全面布局提供IaaS、PaaS及SaaS多层级服务的云计算业务。 之前,中国联通发布了系列企业云服务产品,明确了云主机、云存储、专享云、云集成、云孵化等五大服务方向,聚焦十类重点应用领域,成为国内首家提供企业云服务的运营商。紧随其后,中国电信也推出了相关服务,并携手SAP构建中国云服务生态体系。 不过,由于运营商在技术和创新方面的先天缺陷,远远比不上互联网企业及IT厂商。这一短板,将导致运营商在IaaS及PaaS领域,很长时期内将很难与业界主流提供商进行竞争。唯一能够弥补的办法,就是广泛开展与互联网企业及IT厂商的合作,重点布局政务云与行业云方面的业务,以弥补和规避运营商云产业方面的劣势。 总结 随着三大阵营在云计算产业布局的扩展,三大阵营互相之间的市场竞争开始变得日益复杂,原本分工明确的市场定位,在互相渗透中开始变得模糊。 未来的云产业市场将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三大阵营彼此之间的融合将逐步深入,云计算服务在IaaS、PaaS和SaaS三大竞争领域的界限也将逐步消弭。   【文章来源:三影塔CIO之家】
    云计算
    2014年0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