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服务
    Box,微软,以及下一个企业平台 本文作者Ben Thompson,原文载于其个人博客Stratechery.com。 虽然 Box 资上周的S—1招股书表示尚未盈利,CEO Aaron Levie 也强调了这个事实,但这并不能说明互联网就是泡沫。相反,尚未盈利并非坏事。 风投家 Mark Suster 在关于创业公司盈利的文章中说: " 即使是最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有时也无法理解某些议题,而”盈利“就是其中一项。很多记者在评论一个优质创业公司时,总会以“可惜他们尚未盈利“来裁定公司的优劣。对于记者,甚至很多企业家而言,盈利直接决定好坏。他们忽视了最简单的盈利与企业成长的关系。企业通常要使用当下财政周期的资源,来支持未来 6 个月到一年的成长。” 最简单的道理就是,想收益必须投资(花费)。先于盈利关注企业成长的潜力,才有可能达到长期获利。 Suster 的文章并不特指 Box,。而在 Dave Kellogg 关于 Box S-1 的点评中,他总结道,Box 给出了非常合理的数字,能看出 Box 运营正常: “很多情况下,云存储公司的命运通常只有两种情况——要么出头,要么死。通过烧钱来留住现有客户,吸引新客户尤其是企业客户;继而在交叉销售和追加销售上扩展客户群——在和 Dropbox 的大战中,Box 的现金策略看上去是有道理的。” 我完全赞同 Kellogg 的分析,唯一有不同意见的方面在于,我认为 Box 不仅仅是在存储方面和 Dropbox 竞争。他们也在竞争谁会成为新的企业平台,而这就意味着挑起了和微软的客户争夺战。 Windows: 古老的平台 当所有电脑都是 PC,Windows 为主平台时,办公室软件(Office)明显在 Windows 系统中更好用。和 Office 同时在 Windows 环境下为企业所用的,还有一些第三方软件和业务应用程序(LOB apps)。由于多数企业都用 PC, 这就意味着 Windows 在企业中的绝对主导地位。 浏览器的出现,逐渐打破这一独大局面。尤其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仅有一小部分计算设备还在使用 Windows: 上图数据显示了微软在个人电脑产业的占有率,也直接反映了微软企业用设备 / 软件的市场份额。多种设备和多种操作系统日渐普及,但它们获取的是同样的数据。 数据:新平台 仅靠存储的商业模式行不通。连 Aaron Levie 都在自己的 Twitter 中表示,最终云存储将免费且空间无限。 只有数据则是无价且不能被取代的。它是组成一个独一无二机构的精华所在。基于此,加上监管方面的因素,IT 部门对数据的使用和获取受到严格地控制。这也是 Box 力图将自己和 Dropbox 区分的主要方面,后者更侧重消费者导向。 与此同时,Box 推出了 Android 和 iOS 的应用。在攻占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方面,在行业中领先。 这幅图解释了,为什么说对于 Box 而言,上周意义最深远的新闻并非公布 S-1 文件,而是 Box 的开发者大会。仅因为这个 Windows 不再是主平台,并不意味着市场对于平台的需求有所递减。市场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将所有计算设备、数据连结在一起的平台。 这个需求无疑就加大了筹码。这必须是个多面的大型平台。以 Box 为例,它需要使所有数据支持多种设备,以及大量开发人员。市场规模与变现能力直接决定了研发策略。因为目标是企业用户,市场规模不用担心;那么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搭建更大型的平台,就尤为重要了。 这样看来,在吸纳新客户上一掷千金的策略,也没那么糟糕了。 微软的杀手锏 在 Box 举行开发者大会的当天,微软推出了Office for ipad,一款专门为 iPad 设计的办公软件。一直以来,微软并没有在 iPhone 特别是 iPad 上有大作为。而那些来自微软 Office 的重要企业资料,都只有通过第三方编辑器,才能读取。Box 则看重这点,让 iPad 版的 Box 能够直接读取微软 Office 的文件。 Office for iPad 则是专门为微软的云服务设计的。如今,获取微软办公数据最简易的方法是,使用微软的数据层。你可以用 Box 打开存储的文件或通过其他云服务和办公软件读取资料没错,但这是条单向道。你的所有编辑和改动都只能存在 iPad,或微软云帐号里(OneDrive, OneDrive Pro, 或 SharePoint)。 值得一提的是,出了名难用的 SharePoint,特别对终端使用者而言。从 Box 端访问 SharePoint,对重要数据没有完整访问权限。微软的办公软件只有在和微软云 / 平台同时使用时,才能带来好的用户体验。 Office 真的重要吗? Steve Ballmer 和他对 Windows 的狂热忽略了操作系统本身渐渐是末日黄花的事实。而 Satya Nadella, 来自微软云业务的新 CEO,也还在沿用微软原先的策略。虽然他提出 “移动和云优先”(mobile first, could first),但其实微软还是试图用 Office 支撑其他平台,只不过在这里,取代 Windows 的新平台是云和移动端罢了。 可以肯定的是,微软的 Office 会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企业将从使用单机应用,向能够支持即时协作的产品过渡。如何过渡以及对协作需求程度的大小,将是决定微软和 Box 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本文编译自:stratechery.com]  
    云服务
    2014年04月03日
  • 云服务
    微软新CEO开始洗牌,云服务、设备和Xbox游戏部门都有了新主人 微软新闻中心昨天发布了 CEO Satya Nadella写给微软全体员工的邮件。邮件中,Nadella 肯定了ios版本的office软件的成绩,宣布微软要继续推进“移动优先、云优先”的战略路线,并同时宣布了相应具体的人事调整计划。 首先,Scott Guthrie 被提名为为执行副总裁,领导云和企业服务部门。Scott Guthrie1997 年加入微软,曾致力于.NET 的开发,并推动 Microsoft Azure 业务显著增长。Scott 在今年早些时候,Satya 出任 CEO 开始就已经着手领导微软的云服务部门,此次被正式扶正。 而此前负责 Microsoft Studios 的 Phil Spencer 将开始全面领导微软“Xbox”,并直接向副总裁 Terry Myerson 报告。此次微软还将“Xbox”、“Xbox Music”、“Xbox Live”、“Xbox Video”以及“Microsoft Studios”业务统一,全面由 Phil 领导,并将与 OGS 队伍合作,将 Xbox 服务推向包括 PC、手机、平板在内的全平台。同时,负责 Xbox 市场策略的高管 Yusuf Mehdi、负责第三方合作伙伴的 George Peckham 以及负责 Xbox 硬件的 Mike Angiulo 将继续自己的工作,并与 Phil 合作,为 Xbox 业务带来更多可能性。 最后,不得不提的 Stephen Elop 被任命为执行副总裁,领导微软移动设备部门,并直接向 Satya 报告。同时 Stephen 将会与 Terry 和 Phil 共同工作,并带领一部分 Nokia 设备与服务部门的高管加入 Xbox 部门。而 Nokia 的收购将于今年 4 月份全面完成。 从此次的高管人事变动中,微软已经确定将业务分成了云与企业服务、Xbox、以及移动设备三个方向,具体的“One Microsoft”管理层也已初见雏形,期待微软下一步的进展。 [本文由36氪编译自:microsoft.com]      
    云服务
    2014年04月01日
  • 云服务
    云服务价格大战再开:亚马逊AWS将最高降价61%,以应对Google挑战 亚马逊无疑仍然是云服务领域的霸主,但他的地位正受到 Google 的有力威胁。 近日,Google 宣布了一系列让人瞠目结舌的降价措施,包括云计算下调 32%、云存储下调 68%,数据库服务 BigQuery 更是跳水了 85%。经过这一番调整后,google 的 on-demand pricing(按需定价)甚至比其他服务商的 3 年预定价格还要便宜,俨然是群嘲的节奏。 被 Goolge 捅了这么一下,亚马逊当然也不甘心,今天立马宣布了AWS的跟进:S3 存储服务平均降价 51%,EC2 计算服务降价 38%,关系型数据库服务 RDS 将平均下降 28%,而基于 Hadoop 的大数据服务 EMR,将按照服务内容的不同下降 27% 到 61% 不等——新价格将于 4 月 1 号愚人节生效(喂喂,你确定不是开玩笑?)。 亚马逊和 Google 的价格大战有点像之前 AWS 入华的翻版。记得去年 AWS 宣布进军中国后,包括阿里 OSS 在内的国内云服务价格应声跳水。合理的价格战当然会让开发者和用户受益,Google 在云服务的坐大也有利于打破亚马逊的垄断地位。但如果竞争的结果只是寡头 B 取代了寡头 A,恐怕就不是我们乐于见到的了。 不过,至少现在看来市场正往有利于公众的方向发展。不止是 Google,本周一思科也宣布将向公共云服务进军,行业正向着多头竞争演化。而价格方面大家也可以放心,目前还远没有探底。根据 Google 方面的暗示,他们宣布降价的前提是自身云服务的成本下降曲线远低于价格下降曲线,目前行业硬件成本每年下降 20% 到 30%,但是公共云服务价格每年却只下降 6% 到 8%。也就是说,未来进一步的降价也是有可能的。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沈超]  
    云服务
    2014年03月31日
  • 云服务
    2014我们不得不知的TECH趋势:操作系统云端化将助推云业务普及 近几年来,云端运算的需求大增,多数企业开始自行打造云端服务,用公众云满足使用者移动存取的需要,或是用私有云提升内部操作效率,有的甚至透过混合云来移转所有的资源。 然而,企业要自建一朵云,却不是件容易达成的事情。过往云端服务所需的主要组件,例如运算资源、储存、网络串连,乃至操作接口,这些都是分散的,企业必须亲手完善各项功能,包办测试硬件的效能、软件平台的挑选、软硬件兼容性、稳定性的整合等,整个过程相当浩大,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更可能经历多次的失败,才能在无数次的调校后,开花结果,正式上线。 种种的困难,或多或少让想要打造云端服务的企业止步,不过,未来几年内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因为在2013年,云端操作系统(Clous OS)概念开始商品化,整座数据中心内的各种运算资源,可以统合成一个大型资源池,厂商们无不以此为策略推出产品,甚至出现了开源的解决方案。 商业化产品或是开源解决方案,协助企业降低跨入门坎 目前市面上,像是微软WindowsServer 2012 R2搭配Azure、VMware的vCloud等产品,所有系统都帮企业调校完毕,来协助企业建立云端服务。 企业甚至可以选择开源的解决方案来达到这个目标,像是声势冲天,有云端Linux之称的OpenStack、被Citrix收购后又以Apache授权的CloudStack、Ecualyptus、OpenNebula等,企业得自行去了解不同开源项目背后的运作逻辑,克服技术上的困难来打造云端服务。又或者是采购像是RedHat、SUSE等厂商的商业化产品,他们将这些开源解决方案重新包装,透过专业的技术支持协助企业。 云端操作系统究竟是什么?就好比个人计算机上,操作系统用来控制所有的硬件机制,提供一个跨硬件的共通执行平台,让应用程序不受制于不同的厂牌与规格,云端操作系统也是这样的概念。云端操作系统作为云端应用程序和数据中心的中间层,让云端应用不用受制于数据中心内各种硬设备的局限,同样可以提供一个共通的云端执行环境。 更简单的来说,云端操作系统就像是人类的大脑,大脑掌管四肢的活动,而云端操作系统则能够对云端服务底层的基础架构发号施令。所以,企业再也不用烦恼该怎么把云端服务所需的组件组合在一起,自建服务的门坎也就降低许多。可以预见,今年企业私有云服务将更为普及
    云服务
    2014年0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