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度衡”平安人才土壤 听!平安科技外脑怎么说

2020年02月18日 11774次浏览
平安是什么?平安人呢?





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一家累积了20248项科技专利的综合金融集团能算科技公司吗?它持续以两位数增速“长成”国际金融巨擘;平安人也很难用“传统金融”或“科技”、以及“国际化”或“本土化”的标签去区格,因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发展增速渐成谜;其融合之人才渐成林。

那怎样的人才土壤,才能将种子孕育为“茂密的森林”呢?答案或是平安核心文化DNA——“危机感与包容”。前者可谓平安创新动力之源和方向,后者乃海纳百川、团队协作之本。

 

人才土壤,不止一点心动


如果你是科技类“高精尖”人才,很可能会被“广纳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中国平安所吸纳,其人才观,文化,包括海量数据+丰富应用场景,大概是你想要的——因其可将你的科研创新成果“变现”。在平安诸多科技外脑“个人目标”中,我们看到了这种可能性。

事实上,科技外脑也在找寻像平安那样的科学创新实验田。诸如中国平安首席科学家肖京、产险AI副总经理肖嵘、平安金融壹账通区块链高级产品总监陆一帆等,这些科技外脑无不被平安事业平台所吸引,他们在个人目标与事业组织平台之间找到了某种平衡。

中国平安首席科学家肖京是一个标志性人物,他的引进为平安带来了一批科学家,也带来了真正的工程师、科学家文化,让科技真正产生直接的价值。 “信任、包容、充分的资源支持”,他用这几个关键词描述其加盟平安时的心境。他说,在平安只要是合理要求,基本都能得到满足;脑子里规划出来的任何一项技术,在平安都能找到很好的应用场景。当然,既定考核目标的压力也不小。

“我们能感受到包容文化,虽说也不乏危机感,开始可能有些不太习惯赛马制;但思维角度的改变能带来有趣的结果。这正是我们想要的,IT人员的梦想就是通过技术改变世界……”肖嵘说。这位从美国西雅图转战深圳的科学家,2018年5月加入平安,负责产险AI部工作,同时兼任科技中心创新智能应用团队负责人。

平安金融壹账通区块链高级产品总监陆一帆亦表示, “平安更像一家科技公司;这个平台的‘门槛’其实有点高——因为我们的技术标准需要远远超出BAT等互联网巨头,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公司一方面对创新团队较多包容;同时,绩效导向又会倒逼你‘生产’出靠谱有用的创新产品;并逼着你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纠错。”陆一帆说。这位被猎头“相中”,原本打算借机向平安高管营销其产品项目的年青科学家,还是被平安 “折服”了。深耕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人员,其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拥有丰富应用场景,与平台资源支持。

如果你遇见平安,它不要求你完美,但会将你定位在价值核心的节点上——人尽其才,如此,会动心么?

 

6444的人才土壤成份


2020未来已来,这块有着未来属性的平安土壤之成份如何?

“平安的土壤非常适合成就人。公司提供了广阔平台和资源支持,让每位员工最大程度发挥出个人潜能,实现公司价值与个人价值提升。”中国平安集团副总经理、首席人力资源执行官蔡方方解释。

不过,数字化智能时代的人才土壤也是块“试金石”——价值至上,去伪存真。

蔡方方坦言,平安在人力资源领域的挑战主要来自4个方面——吸引人、升级人、替换人和融合人;而平安的简单、高效文化是解决这四方面挑战的根基。

平安自我总结,平安以吸引人的“六大秘诀”(即6+N)形成了平台的核心吸引力。

它们分别是:A,丰富的业务应用场景:通过生态系统所涵盖的数百个城市及数以百万计的业态实现;B,大量真实数据:覆盖近9亿人口,涵盖金融、交通、医疗、房产等五大生态圈数据;C,雄厚实力的专业人才:10万多名科技专才、逾2000多名顶尖科学家及两个海外研发中心,能够产生聚集效应;D,长期投入:平安过去十年累计科研投入五百多亿,预计未来十年将持续为科研投入达千亿;E,平安的成就:过去20年,平安复合增长率是20%~30%,创办10多家科技公司,4家已经成为独角兽,均说明平安“创业”的成功率高;F,个人成功案例多:联席CEO陈心颖、谢永林,平安首席科学家肖京等在科技、寿险、银行、金融等多个领域创造佳绩,他们都是在平安这个平台上成就自己的典型案例。

此外的“N”是,平安近年来持续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核心员工持股计划和员工长期服务计划吸引优秀人才。公开信息披露,仅2019年就有31026名平安员工受益于长期服务计划,约占平安内勤员工总数的10%,其中不乏中高层管理者。

九九归一,“事业是平安集团吸引人才很关键的手段,也是我们的巨大优势。平安的薪资待遇不是市场上最高的,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之所以愿意加入平安,首先是看重它广阔的平台。”蔡方方说。

而“得益于公司的广阔平台和资源支持,这块‘四有’土壤很容易‘升级人’,每位员工可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潜能。”蔡方方称。即,有平台(一个透明、公平、高效的环境)、有标准(设立了一系列清晰的标准)、有机制(建立了“将知识转化为价值”为导向的公司培训体系)、有空间(多元的业务场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蔡方方具体解释,“有机制”来看,每年在培训方面的投入相当于薪酬总额的5-8%。同时培训也讲究千人千面,每个人的培训方案都是根据岗位能力要求、自身绩效表现,进行人岗画像匹配得出的,无论什么代际员工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有空间”而言,平安为公司每一个有“升级”意愿和决心的员工提供更多赛道,打破个人发展的“天花板”。在平安,既支持卓越“专才”耕耘纵向领域,拓展战略、科技创新;同时也鼓励“职业经理人”开疆拓土,在业务发展和公司管理做出卓著贡献。目前,平安有七大职位序列,包括执委、管理、职能、专业、业务、科技、运营,员工可以选择与发展方向和能力匹配的赛道。

再者是“四能原则”替换人。即在平安,干部有“四能”:能上能下、能左能右、能高能低、能出能进。 “这些在平安很常见,大家习以为常。能左能右,就是我能干这个事,也能干那个事,团队经常调来调去、轮岗、多范围拓展。薪酬也是能高能低,这些都是企业能长期保持活力的表现。”蔡方方说。

最后的四大挑战应对之策是——“四大特质”融合人。

蔡方方解释,平安的人才融合不仅体现在国际化和本土化人才之间,也体现在新人和老人之间、不同团队之间、不同职能之间等各方面。平安能够融合人的根本原因仍是基于“简单”、“危机意识和学习精神”的文化和“绩效导向”、“统一评价标准”的机制。

比如,由于简单,平安内部没有派系或者小圈子,没有所谓的“山头主义“或“裙带关系”,大家简单地在同一个目标下工作,不考虑多余的杂念。

再如,由于危机意识,平安人普遍有非常强的学习动力,大家更多关注的是从他人带来的激励、知识和启发,这就在人与人之间营造出了非常好的良性学习氛围等。

如此,平安的人才土壤成份或许可以用四大维度的“6444”来标注与度衡。即 “六吸引”( 应用场景、数据、专业人才、长期投入、成就、成功案例)、“四升级”(平台、标准、机制、空间)、“四替换”(能上能下、能左能右、能高能低、能进能出)、“四融合”( 简单、危机意识和学习精神、绩效导向、统一评价标准)等。

 

痛并快乐的成长


被平安特质土壤吸引至平安的肖嵘痛并快乐着。在这位从西雅图到深圳的科学家看来,平安的应用科技很“撩”人。一年半了,肖嵘仍沉浸于——海量数据与丰富场景的应用科技创新中。

肖嵘拥有数十项美国专利及顶级学术期刊/会议论文,是ICCV、CVPR、ECCV、CSVT、PAMI、ICME、ACM Multimeida的会议杂志审稿人,是CVPR2006、ISPA2011程序委员。他到来之时,正值平安“科技+生态”转型之际;这个“外脑”于中国平安而言,亦可谓第四个十年选用的适配科技人才。

2001年,肖嵘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统计学习及机器视觉方向的研究,是微软 FaceSDK的奠基人之一,2009年被授予微软 Icicle奖,2012年作为资深软件工程师,加入美国微软Bing多媒体搜索部门。而自带光环的肖嵘也将平安产险视为“AI战场”第一站。

“文化差异+AI应用场景+强执行力”是肖嵘离开微软研究院,选择平安的三大动因。

肖嵘说,第一是华人由于文化等差异,在海外很容易达到事业的天花板,职业上的突破是个难题;第二是人工智能的应用需要在真实的生产场景才能体现价值,平安具有海量的业务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第三是平安的强执行文化,技术的突破能很快的转换成生产力。

问及在平安是否会“水土不服”?如何融入平安战略?肖嵘坦言,需要一些过程,例如文化差异,研究院的环境比较自由,崇尚创新,开放和分享;而平安崇尚的是绩效导向,赛马制和危机感。

他说,衡量一个研究员的能力首要维度是技术创新,然后才是应用。而在平安,更重要的是应用创新。这种创新需要同时综合业务场景和技术可行性这两个维度。

不过,这种思维角度上的改变,带来了很多很有意思的结果。肖嵘举例,通过拍照来估测体重,研究人员一般不会选择这种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因为通常人们都认为秤永远都比相机更适合这个工作。然而,在农险的场景下,让客户通过秤重来自行提交理赔申请的话,具有很大的欺诈风险,而拍照称重的风险就相对可控。当选定拍照称重作为一个研究方向时,我们就会发现,学术界的一些研究成果,例如图片分割,三维重建,深度卷积网络等技术都可以用来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类似应用场景与发现令肖嵘很兴奋;如他一般,在实际创新应用中,找到方向的科技外脑并不少见。

此前任职于IBM,从事区块链研究,超级账本联合创始人之一、2016年加盟平安的陆一帆说,刚回国时,没有找到区块链的落地应用场景方向,但后来变得越来越清晰;因为实险田就在自己的手里。以前作为科技输出公司的话,试验田受制于人,科技人员只是提供工具,而任由他人告之你——工具的使用效果。

“现在不一样了,可以自己主导参与科技实验田。”陆一帆称。

而且,时间给予了他们最好的回报。在2018 IDC Fintech全球百强名单中,金融壹账通以区块链技术摘下大奖2018 Real Results Awards。陆一帆加盟平安这几年来,不断刷新着平安区块链研发和应用。

1月2日,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正式上线发布。该平台将区块链作为重要底层技术,由金融壹账通提供技术支持,其昭示数字政府和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当天,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也在上线仪式现场,见证平台受理并通过首笔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线上无抵押融资授信。

有人说,区块链圈内,平安的认可度很高。假以佐证的是,阿里对外宣传其区块链技术时,其针对的竞争者是平安,而非腾讯;阿里称自己第一,平安第二。

其实,“这样帮我们做‘广告’还挺好的。”陆一帆对此笑称。言毕,又置身于全加密区块链的项目之中。全国首笔线上无抵押区块链融资发放时,他不禁感叹:实用全世界唯一的全加密区块链FiMAX实现,全部数据匹配,计算,校验均在密文状态下实现。

这便是平安土壤里长出的平安人。他们中间,有逾500位顶尖科学家,在平安事业平台上开拓创新,成就彼此。